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法、讨论探究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台湾,这个祖国的游子,因为我们共知的原因一直在海中孤零零的飘荡。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归,亲情难叙。他们很多人的心里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板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这两首诗,我们要品味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结构上的妙处。

三、听朗诵,品味美感:

先听课文的朗诵,注意诗歌朗诵时的感情、速度、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诗歌配乐朗诵)

自读诗歌,思考上面的几道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余光中《乡愁》抒发的是什么情感?

1

2.这种情感看得见吗?作者借助了什么来表达?这些意象与乡愁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把乡愁比作这些呢?

3.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缠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修饰意象,有什么作用?

4.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它背诵下来?明确: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忧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借物言情)——空间上的阻

隔、 2

我们先从第一个形象——“邮票”开始,为什么把乡愁比作“邮)(1 票”?欢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儿子在外想家了,就给母亲写信,然后通过邮票寄给母亲。装在信封里,仅仅是那几页信纸么?家书该有什么内容?——还有对家、对母亲的思念。是啊,出外求学的儿子,把对家、对母亲的思念装进信封里,一枚小小的邮票不管万水千山,总把母子连在一起。哪位同学比较喜欢“船票”这意象,你对“船票”怎么理解?2()

——诗人结婚后,可能夫妻分居两地。诗人回家可能经常乘船,连接诗人和新娘子的就是船票了。(婚后出外谋生,回家探亲总要乘船,诗人便把这爱情的愁绪寄托于船票上。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又来了

一份沉甸甸的爱情。让我们边读边体会吧。第三节中与前两节相比气氛上有什么不同?3)(多了些悲凉。生者对死者的思念。相对于前面的生离,这里的死别,更让人心痛。 2

(4)对于“海峡”这个意象,你能理解吗?“我”和“大陆”又是由哪种感情连接的?

——我认为是海峡把台湾和大陆隔开了,诗人只能隔海相望。

——血浓于水的爱国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小结:这首诗借助四个意象借助了四个意象,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跟随了作者一生,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代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的一生。乡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空的变化,越来越浓,层层深入,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现在后来长大后小时候

(6)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一份乡愁?以一种轻描谈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感。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齐读全诗)——(7)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要像演奏家一样,、如此动人的乡愁曲,不把它背下来太可惜了。不过不要死记硬背,找3 (教师引导小结)出它结构的特点来,比较容易背。——每节诗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按人的成长历程排列。——第二句都是“乡愁是——”再接上四个意象。——意象的前面都加数量词和重叠的形容词来修饰。

——后两句点明分隔的两方。小结:这首诗节奏整齐,寓变化于统

一之中,看来背诵并不难,3

我请同学来试背一下。

五、知识迁移,比较阅读

导入:品味了余光中的《乡愁》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席慕蓉的《乡愁》,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跟第一首比较阅读。看看有什么异同之处。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1、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感受。大家先讨论一下。(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引导)

——选取的意象不同。第一首的意象比较真切可感,第二首比较模糊,意境更美。

——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又叠字,读起来亲切自然。席诗语言讲究,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

——我喜欢余诗的句式美,美在节奏整齐,美在对应,美在层层深入。——余诗句式整齐,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寓变化于统一中,形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反复之美。席诗不像余诗那样整齐匀称,但其句式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也另有一番情趣。(不同)

——感情相同,都是抒发了在外的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浓浓的乡思。——生:作者经历可能相似。师:余光中21岁离开故乡,64岁再踏故土,他曾深情地对自己的乡人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

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时四十三年……”席慕蓉11岁离开

故乡,46岁才有机会重归故土。回国讲学期间,作为多情的诗人,

她竟在几千人的会场里几次失声痛哭。

——写法相同,都是用比喻,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2、诗歌的创作需要联想和想象,这两首诗都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4

见、摸不着的乡愁。大家想一想除了这些形象之外,还有哪些物象触动你的心灵呢?那位同学能再为乡愁打个比方?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总也理不出头绪。

——乡愁是一场伤人的心雨,在异地他乡,生根萌芽。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

——乡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乡愁是一枚青橄榄,涩涩的,却有挥之不去的滋味。

——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

——乡愁是一团莫名的麻线,剪不断,理还乱。

——乡愁是一杯酒,愈是久远,愈加醇厚。

乡愁是一滴泪,愈加深思,愈觉心酸。

乡愁是一支歌,愈是低吟,愈为悲壮。

乡愁是一条船,愈是远行,愈思归返。

师:有了联想和想象,很多同学们都变成诗人了。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而我们心里依然装着是那一缕缕感人肺腑的乡愁,让我们为祖国的统一寄上我们的祝福,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月圆,人圆,情更圆。今天,我们的作业是:

收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或近代诗,好好体会那其中的感情。1、2、写一封信给台湾的同龄人,谈谈你的思念之情。3、想象和联想是诗歌创作的最基本要求,请模仿课文,以“思念、

记忆、幸福、悲伤、爱”作一下想象写作练习,写一句比喻句。七、板书设计5

教学资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