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终审稿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终审稿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终审稿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1”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计划将推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确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正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在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和再前进的路上。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面对我校成绩不尽如人意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更应该深入地反思和积极地探索,凝心聚力地谋划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正所谓“穷则思变”,“危机的深处是转机”。在抓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新形势下,上级领导部门也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不能一味地进行“满堂灌”。因此,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

一、“1+1”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市、区教研部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型学习的学习方式。要侧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师讲授多长时间学生课上是否有时间内化学习重点如何检测学生学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40分钟的课堂效率。

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1+1”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师生投入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能够收获较高的工作效益和学习效益。学生层面要达到:领会目标、自主学习(课前)、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应用提升、归纳内化的目标;教师层面要做到:教为主导、精讲拓展、训练评价、总结升华。

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是“教学+管理”、“主导+主体”、“课外+课内”、“教材+导学案”、“自主+合作”。“自主+合作”是指学习方式,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采用“捆绑互助学习小组”的方式,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从而争取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三、“1+1”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课堂教学“1+1”(即教学+管理)

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好的课堂管理基础之上,很难想象没有良好纪律保证的课堂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活而不乱的。既不是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也不是乱而无序,各行其是。要想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课堂加强管理,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时间分配“1+1”(即授课+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在教师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教定学,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就应该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事实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满堂灌”的课堂内容掌握甚少,而课后的跟进又不到位,所以造成“讲得多、学的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加强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有效时间内的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只有把课前的工作做足,明确重难点,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会的不讲,专讲学生不会的。教师的授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内化,通过训练和考查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小组互助“1+1”(即自主+合作)

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一般4人为一组,将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督促检查组员《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完成情况,并协助教师加强对组员课后的督促考查。学习小组构建成功后,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分步组织进行了。

第一步是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在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自学,这样便于上课时,师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顺利进行学习。(部分学科也可以根据学情及教学内容在课上限时完成)

第二步是问题导引,明确目标。老师创设情境,由问题引入新课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重在引导,要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步是互动导学,完成目标。这是课堂的重心,本环节一定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老师一定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三讲”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指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老师一定要讲在学生不会之后,讲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要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本环节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步是内化巩固,检测目标。老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关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并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导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程序:

1.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前预习)

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设置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整体感知,自主探究,自己解答问题。

2.组内合作,尝试解决。(课上引导)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内同学交换导学案,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度不太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参与小组讨论,把握学情,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点拨作准备。

3.班内交流,解决疑难。(合作学习)

课上提问时,组内成员同时起立,教师随机指定1人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对于小组内的疑难问题,由班内其他同学或老师解答和补充。

4.点拨调控,巩固提高。(巩固检测)

老师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要随时点拨,老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根据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控课堂教学进度。对于明了的知识或问题,一定给学生足够的巩固时间,用抓好“题题清”来保证“堂堂清”,要把落实钉在课堂里,砸进每一道题里,让学生在巩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节课或大量的作业上。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及时获得全面、真实的反馈信息。我们都知道,反馈越全面、越及时,教师的讲解越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越佳。

(四)、导学检测“1+1”(即导学案+检测题)

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课前自主学习内容;3.课内相关训练;4.课后检测题。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吃透课标和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分解课标、准确制定学习目标并出示在导学案中,精心选择课内习题及检测题。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要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不能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

(五)、辅导激励“1+1”(即知识传授+情感激发)

加强课后辅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要继续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鼓励有问题的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更要有计划地对学困生、学优生加强督促和检查。同时,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我们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关注。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而应该既关注书、也关注人。只有充分激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就是要强力推行“‘1+1’课堂教学改革”,所以要求老师们必须先树立起课改意识,积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要有大局意识,用模式约束课堂,要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来努力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性。

走进课改是一种责任,深化课改是一种趋势,收获课改是一种幸福。为了摆脱我们面临的困境,也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我们也只能放手一搏。只有尝试了,才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路径,我们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踏实,我们学校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

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 2016年2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