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

“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三、感知与体验

1. 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 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

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

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环节二:连线游戏

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得出结论:首先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把近处的色彩运用得鲜艳明亮一些,远处的物体色彩要概括模糊一些。)

环节三:找一找建筑生活中的近大远小

环节四:种树小游戏

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路的两旁种上小树。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教师巡视指导。四、创作练习画一张能体现近大远小的儿童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说一说近大远小的关系。

二、继续完成绘画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运用“透视”一词描述同学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深藏着无数的规律。很多科学家对这些神奇的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期待着这些规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今天我们观察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规律来造福人类呢?

第2课快乐动漫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漫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操作目标:学习动漫画的表现方法,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格动漫画。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一个或多个动漫形象。

难点:课堂上学生应能创作个性化的动漫形象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动画片(学生观看一组动画片)

2、师:看了刚才的一组动画片,你们喜欢哪些形象?这些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形象有些不一样,他们就是动漫形象。动漫来自英文Cartoon的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漫画。现代动漫艺术包括幽默讽刺画、连环画和动画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画的风格也不断变化,一般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快乐动漫》,探寻动漫的奥秘。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找一找

比较狼的原型和动漫形象,发现动漫形象的特点

1、师: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里面都有哪些动漫形象?

你最喜欢谁呢?(分别出示“羊”的原型和动漫形象图片)

2、师:仔细观察,比较一下生活中的羊与它们的动漫形象,他们的外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正是因为动漫设计者采用了(夸张变形拟人添加)等方法才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动漫形象。

4、师:我们就可以采用刚刚说到的夸张、变形、拟人、添加等手法来创作动漫形象。

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形象,示范动漫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稿、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给予其色彩)。(师示范画动漫的大树)说说这棵大树怎样?

活动二、议一议

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你又准备以哪个动漫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车昂自己更喜欢的动漫形象?

出示各种动漫形象,学生欣赏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动漫形象

2、小组讨论:

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你又准备以哪个动漫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自己更喜欢的故事情节?

3、师生交流,编画连环漫画。

活动三、画一画

学生设计一动漫形象或在原有动漫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改画、编连环故事。

巡回指导时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动漫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说一说动漫画的特点

三、继续完成连环漫画的创作练习

四、评一评

小组评出最优秀的动漫形象和动漫故事。

展示最优秀的学生作品

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动漫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动漫故事最生动。

五、小结

同学们刚刚设计创造了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动漫形象。动漫王国奇趣无穷,里面上演一个又一个由许多的动漫形象组成的故事。我们接着还要学习由动漫形象组成的独幅漫画,多格漫画和连载漫画。希望同学们继续进行我们的动漫之旅。

六、课外延伸:利用自己设计的动漫形象参加校、社区等地的动漫大赛或展览

第3课线条的魅力

学习目标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性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性的变化和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2、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对线条黑白灰层次进行组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漫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你们觉得这线条有意思吗?谁来表诉故事情节?

出示课题《线条的魅力》

二、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的结尾部分看到这根线条怎么拉?

生:被一个球打得稀巴烂、变形了……

师:那老师也把那根被球打得乱七八糟的线条,在这张纸上表现出来。

(1)、讲解自然界和生活当中寻找线条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线条,请大家仔细观察。

生:电线、笔、头发……

师:看来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那在这些图片中,你还能继续发现美丽的线条吗?柳条,是怎么样的啊,(长长的垂落下来),它给你什么感觉?细细柔柔,(中间长出细细的嫩芽,老师就用短线来画,使线条长短对比。看起来更美了

海螺:他的线条是怎么样的啊?螺旋,它又给你什么感觉,

蜘蛛:密密的

斑马:曲线疏密

大桥:折线很坚挺,

运动的轨迹线:河流,绸带,你们看到那根运动的线了吗?是他手中的绸带,这根运动的线给你什么感觉呢?

观看视频《绸带操》,了解线条变化。

看来生活中所有线条给我们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有直线的挺拔,曲线的优美等等,而且在线的长、短、粗、细、疏、密等变化中,也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研讨画家是怎样运用线条来表现的。

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线条变化。

古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画上裙带飘飘,非常柔美,有时候一条飘带有几米远都不会断,表现出画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吴冠中的水墨画:有粗细浓淡,这样的线条盘绕在一起表现大榕树的苍老。

德国画家克利:用许多并列的曲线来表现河水流淌,显得流畅、优美且生动。

梵高:他用圈圈扭曲的线条表现柏树,还有天空中的云层,显得很不安定。

师:在这几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家用这种线条作画想表现画面一种怎样效果?你能从画面了解画家的心情吗?

总结:不同的线用在不同的画中,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三、试用线条、表达感受

师:接下来我们听音乐试试用线条来表达我们的感受。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首先播放《梦幻》请同学们把听到的感受,心情,或者是情绪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联系纸上。老师还想请几个同学上来表现在黑板上,有谁自告奋勇。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这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这几个同学表现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换一种音乐你们能不能表现,再播放《斗牛士》,请同学们把听到的感受,心情,或者是情绪再一次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联系纸上。四、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的确,不同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线条来表现,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

<1>日常生活用具与斑马之间线条你发现了线条有何不同的地方,——变形

<2>奔腾的大海,,波浪一个接着一个,色彩欢快,像五彩的音乐一样,——重复

<3>螺旋图片,这给什么感觉?——排列

总结:的确,当线条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有节奏的运动,这就是线条的魅力之所在。

五、尝试学习,绘画指导

出示范画,欣赏感受

《太阳》这样的线条在组织的时候用上了什么变化啊?有粗细,还有虚线、短线(板:长短)粗的地方,特别重特别浓,会形成黑的效果(板:黑)线条稀疏的地方会有灰的效果,,有时候画画空白,会出现白的快面(板:灰、白)

《螃蟹》在这只大螃蟹里,你有没有发现黑白灰的存在啊。

《装饰画》用上很多装饰线,请同学帮老师把这幅画提提意见,待学生补充后再出示完成好的范画进行对比。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完整?

线条的表达是很多样化的。人身上、田园上、儿童乐园……

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线条变化,体会作品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画一幅画。可以画你看到过的美丽事物,也可以画你的心情或感受。

三、作业展评:

师生互评

四、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我们有韵律的线条,把我们周围的的世界表达的特别美丽,也表现了我们自己的一种心情,在我们生活当中,更重要是这些线条还时刻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出示图片)举例分析:椅子、走廊、商铺招牌、过山车……

总结: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来创造我们美丽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

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室外环境或室内环境),思考分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

2、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3、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得工具材料、喜欢得表现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自己的构思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联系上节课《世界地球日》出示优美的人居环境图(室内或室外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最好用多媒体加配音出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新授

带领学生欣赏讨论作品,提出问题:

1、你喜欢这样的居住环境吗?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

3、你的家居环境美吗?为什么?如何改善它?

三、创作

欣赏课本范画,引领学生讨论交流:

1、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

2、这些手工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你今天准备怎样设计你心中的理想环境?

4、你还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四、作业阶段。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梯度作业:

1、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制作成效果图(室内或室外)。

2、用图片或照片拼贴组合画面。

3、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描绘。

4、用手工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围绕美丽的居住环境这个主题,可以绘画,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赏阶段。

1、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拍成数码照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

2、用视频展示台展示。

3、把学生的作品贴到教室前面的展板上展示。

4、直接让学先把作品拿在手上到前面展示。

(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四、小结

第5课柱状雕刻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柱状雕刻,了解柱状雕刻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2)操作目标:学习泥柱雕刻知识,用勃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在柱上雕刻、粘贴花纹和其他图形。(3)情感目标:从多角度欣赏柱状雕刻,大胆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地域和各民族的柱状雕刻,了解其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创柱状雕刻,处理好柱状雕刻的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争取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说柱雕。

说一说生活中的柱雕(柱形雕刻),公园里的卡通柱,校园里的柱雕,展览馆里的柱雕等。

组织小组讨论,小结:柱雕是一门装饰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这门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欣赏名作。

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一起来欣赏书本上的图片,观察柱雕的形状、纹样特点。

装饰大门的浮雕柱,中国现代装饰柱,古罗马石雕柱饰,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中国黎族的图腾柱,柱状雕刻的台,战国时代的青铜柱饰,《彩陶器皿》毕加索,非洲古代木雕柱饰。

三、感悟精彩。

世界各民族的雕刻作品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

黎族的图腾柱—刻出了黎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场景,图案以点、线、面造型,像一幅立体的画;

非洲柱雕—造型夸张,线条简洁,并不单纯地追求形似,强调的是作品的节奏感,刻出了黑人特有的气质;

印第安柱雕—形象夸张,憨态可掬,透露出一种自然的原始的质朴的美;

现代柱饰—多元的现代柱饰表现和在材质上的多样性,体现了材质和表现手法的创造性;

战国时代的青铜柱饰—体现了战国时代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四、大胆表现。

①设计外形。

欣赏其他小朋友各种外形的作品,说一说在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上的不同。

讨论回答可以设计哪些外形?说一说自己的构图和创意。

师:圆柱、三角柱、方柱或一些不规则的柱形都可以设计。

学生练习,用豁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②装饰柱体。

欣赏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的柱雕。

师:先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这样可使柱的外形更美。

欣赏在柱身进行装饰的柱雕。

说说两幅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以刻为主,也可以以贴为主,还可以两者相结合来进行装饰。

讨论:可表现哪些题材。

师:大自然的各种美的景物或由一些点、线、面构成的画面都可

以用来装饰,装饰时注意夸张变形。

作业要求:参考例图的造型、构图和疏密处理,在柱上雕刻、粘贴花纹和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在泥柱上添加各种形象。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装饰柱雕。

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评价。

作品展览:分类展示泥柱作品,相互欣赏。

综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

四、小结

7、看戏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戏曲,了解戏曲中旦角的特点。

2.操作目标:选用线描的形式,表现戏中的人物情节,并注意人物的动态。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遗产,传达文化艺术情节。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戏曲人物获得审美感受,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戏曲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提高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形成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了解戏曲角色的特点,能用多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自己戏曲中的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戏曲配乐,问:“同学们,你们在哪听过这样的曲子?”

生:“戏曲中。”

2、师:“同学们知识面真广啊,在戏曲表演中,就会用到这样的水袖。这节课我们就跟老师一起走近戏曲舞台,了解戏曲中的角色。”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二、欣赏讨论

1、师: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戏曲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昆曲、黄梅戏、越剧等,其中当以京剧是中国最主要、影响最广泛的剧种,被称之为国粹。当中的众多人物,往往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外貌特征与服饰打扮。(出示图片:生、旦、净、丑典型人物)这是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角色,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讨论,他们各自最大的特征在什么地方?

生讨论回答:生:男性,旦:女性,净:大花脸,丑:丑角

2、刚才老师表演的就是“旦”这个角色。旦表现的都是女性,其中又有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之分(出示图片)同样是旦,她们在头饰、服装上又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呢?请你迅速地找出来。

生找到异同并回答。异:服装、头饰;同:女性,注重眼部画妆(板书)

3、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欣赏了解了戏曲人物服饰装扮的艺术性。你瞧,头顶的发饰是那么精致,领口袖口和腰带还绘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三、互动研究

1、师:其实,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除了通过外貌服饰打扮,语言声音表达外,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还得靠舞蹈身段动作呢。(教师表演一个戏曲动作)瞧,就象这样。

2、师:那位同学能给我们表演一个旦角的戏曲动作呢?谁最勇敢?

生:上台模仿戏曲动作

3、师:表演的真好,掌声送给他(们)。接下来,老师来画一个人物动作(师示范),想请一个同学来模仿。

4、师:有了这些身段动作,或是自己设计动作,再添加人物的服饰装扮,我们就可以轻松画出戏中的人物了。

四、模仿练习

1、师:在画纸上表现戏曲人物的方式很多,以“青衣”为例,老师选择在彩色卡纸上,用线描的方法画。(示范在刚才的动作上添加头饰、服饰等细节,边画边讲解方法:眼睛画着很重的黑色妆扮,眼角上扬,袖口领口有装饰纹样等等)为了凸显这个人物,我还把她剪了下来。

2、师:你会用线描的方法来表现旦角这个戏曲人物了吗?请注意这次的绘画要点:(齐读)

①、采用淡色彩卡纸为底,用黑色勾线笔或深色水彩笔以线描的形式来绘画

②、用2分钟的时间迅速画出旦角人物的全身形象,要有一个身段动作,也可以自己设计动作

③、在外形的基础上进行细节装饰,如眼妆、头饰、发饰、服饰等,纹样可以简化

④、时间宽裕的同学还可以加上简单的舞台、道具等背景

3、出示一些线描作品,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三、展示评价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到黑板前,教师编好序号:哪些作品眼神动作最有戏曲的味道?哪些作品人物装扮最细致?哪些作品整体造型最完整?哪些作品哪些细节还能改进美化?

2、小结:同学们的画真传神。戏曲的知识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还有更多知识有待于同学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尝试画其他的戏曲人物,并且能组合,使之能有看戏的奇妙感觉。

8、作文插图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文插图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尝试用插图表现作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感悟、联想等方法进行作文的插图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会用形象感悟文字、文字创造形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艺术和文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文本感悟形象,用简便的方式尝试插图表现。

教学难点:文本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字悟形,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下面请看黑板上几个字“山”“水”“苗”“鸟”,这几个字在你的头脑里有什么样的形象?(教师板书:山、水、苗、鸟。)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组成词。

(高山、花果山、黄山奇松、高山仰止、山重水复、水滴石穿、绿水长流、揠苗助长、鸟语花香等。)师:谁能够把这几个字所表达的形象画下来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学生黑板前和台下尝试绘画,教师要给予点评表扬。

二、解读课题,明确意义

同学们能够通过字词画出有趣的形象,我们叫配图,如果运用这样的方法,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我们叫做作文插图。

出示定义——作文插图: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作文插图”好吗?教师板书课题。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插图

是什么样的?

(1)出示文章片段一:“水果拼盘”班长(采用单幅插图的形式)

我的班长叫魏舒婷。她有一头长长的头发,像春风吹拂柳条;两只又大又亮的眼睛,似两颗葡萄;她的鼻子像倒放的萝卜;嘴不说话时是樱桃小口;两只耳朵像二片橙子瓣;最可爱的是酒窝,一笑,酒窝就出现了,真好看……

(2)出示文章片段二:小猫历险记(自编童话故事)

(采用多幅插图的形式)

让学生根据文字解读插图或者让学生看插图对照文字,感悟作文插图的创作方法。

三、欣赏作品

我们学习课文,为了很好地理解课文,在小学课本上有很多插图,我们看课外书籍,也会看到很多插图,许多作家和文学家也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画一些插图。下面同学们一起欣赏插图的精品。

(1)出示作品一:文学家的插图作品。

同学们看到文学家的作品,发现他们插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板书:手段灵活,简便易行。(2)出示作品二:古典名著插图作品。

师:下面出示第二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第一作品,它的是什么内容?是哪一部名著上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师:这幅作品用白描的方式表现,线条流畅,任务形象生动,运用了“春蚕吐丝描”。那么你们看画面的打斗激烈吗?采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式?(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他三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出基本的构图形式,如平行构图、“T”形构图等。

师:同学们,我们名著的插图为了表现不同的场景意境,用了不同的构图方式,这样使插图更加生动,所使用的线条疏密有致,极具表现力。板书:构图巧妙,线条生动。

(3)出示作品三:浏览学生作文插图作品。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可以尝试插图,有许多学生绘制了非常精美的插图,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制作,请同学们浏览欣赏。

板书:方法多样,表现丰富。

四、品读文章,尝试插画

刚才我们同学欣赏那么多漂亮的插图,你们有信心来尝试一下吗?画一幅好的插图,需要认真品读文章的,老师出示课文片段:

“刚进入‘海底世界’,就听见‘扑通’一声,啊!一条浑身闪着银光的大鱼飞跃起来,像‘鲤鱼跳龙门’!我定睛细看,它长得可真奇怪,身体又扁又长,背上长着扇状的鳍,嘴巴非常大,一双大眼睛闪着光亮……”

1. 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

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与形象、动作有关的关键词。

2. 品味文字,设计形象

对每个关键词进行分析,运用夸张等绘画手法表现,教师作示范。

3. 理解意境,深化形象

学生根据师生之间的交流分析,理解文本的具体表达意义,设计画面形象。

五、材料作文,创作插画

老师在网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想请我们同学研究一下,给这篇文章插图。

(1)品文:说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悟境:感悟文章表达的内涵;

(3)达意:用自已擅长的方式进行创作。

六、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插图绘画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本创作插图,要求:可以设计单幅或多幅插图,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工具表现,要求画面色彩和谐、构图巧妙。

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评价

四、小结

9、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的装帧设计,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欣赏封面艺术。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融美术字与图案于一体,大胆设想,运用绘画方法,设计出具有个性创意的封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各种书籍的装帧设计,领略不同的设计风格,培养艺术情感。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封面设计的内容,学习封面设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突出书籍主题内容,大胆想象,运用绘画方法,完成封面的个性设计,力求体现美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欣赏,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1. 观视频,“会动的书”。

师:这是动画,还是?

生:快速翻动的书。

师:生活中,我们时时与书相伴在一起,能谈谈你对书的认识吗?

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师:(教师实物投影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组成部分。

生: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

2. 细探究,认知“封面”。

师:其中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书的哪一个部分?

生:封面。

师:因为它最显眼。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封面有哪些作用呢?

生:美化书刊、保护书芯,宣传,欣赏、收藏等作用。

师:有人说“只要书写的有趣,封面好不好看并不重要”;也有人说“只要封面设计的吸引人,什么书都能畅销”。你们有什么观点?

生答。

师: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的第一眼以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呢?设计封面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二、探究封面,体验风格,尝试练习

1. 发现封面设计的组成要素。

师:(多媒体课件,封面的欣赏)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各不相同,就像我们的五官,请你找找封面上的“五官”。

生:书名、作者、出版社名、图画。

师总结: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等,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这些都是文字。

2. 了解封面图画的不同风格。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几幅图片虽然都有图画,但是图画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让我们仔细的

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1)绘画——较适合少儿,活泼,清新,可爱,适合表现童话故事类主题内容的书籍。(2)摄影——真实,适合自然、探索类主题内容的书籍。

(3)图案——具有装饰的美感。包括纯文字的,要将书名当作面,作者名当作点,出版社名当作线,以图案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书,看看你们手中的书属于那种类型,互相说说设计师们设计的理由?

3. 尝试封面设计的创作体验。

师:讲了这么多,同学们一定很想试试看,老师这里有一本书,(教师拿出一本空白书面的故事书),先来看看书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生:大荷叶。

师:那在封面上书名就是?

生:《大荷叶》。

师:能确定作者与出版社名吗?

生:在文字内容中寻找并回答。

师:设想一下,封面中的图画采用何种形式?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绘画类,并阐述理由。(可适当引导学生再次比较绘画、摄影与图案设计的区别)

师:那你想画什么内容呢?画只兔子行不行?可不可以画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生:讨论回答。(以荷叶、故事中形象描绘为主等)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来一个挑战,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请你将《大荷叶》封面设计出来,可以不涂色,记住刚才讲的内容要出现在封面上。看看谁最快!

生:尝试练习。

4. 初次尝试的指导与修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几份学生的草稿,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指导修改。

师生共同点评,点出优点,修改不足,对封面设计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1)图书的封面要能明确的表达内容主题,构思独特,具有美感.

(2)书名文字本身就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书名要醒目、清晰,作者名字和出版社名不能比书名抢眼。

(3)色彩主色调的把握,运用色彩对比、调和关系,充分体现书籍的内容与风格。

三、分层欣赏,交流感受,激活灵感

1. 欣赏装帧设计家的作品,加深认知。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封面,看看能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这些封面的色彩、图案、文字的大小和排列方式。

2. 欣赏学生的设计作品,激活灵感。

师:相对于之前我们欣赏的封面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材料,封面与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

3. 教师的重难点部分示范,突出实践。

师:看到了这么多丰富的封面,同学们对封面设计一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老师也想设计一个封面,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与提醒,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具体步骤的示范。(1)选择一张彩色纸折成一本书的形状。

(2)确定书名等文字的位置。

(3)根据书名设计相关的图画。

(4)调整完成。

四、大胆想象,个性构思,创作表现

1. 主题内容突出,构思独特,表现方法适当;

2. 文字清晰、醒目,构图美观、颜色鲜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继续完成创作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览,品评交流,享受成功

1. 将课堂作业展示活动布置成封面设计沙龙,请学生观看与互评交流。

如:说说自己的构思,师生从构思、构图(文字、图画)、色彩等方面去交流评价。

2.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封面设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老师要将这些作品印刷、装订,让它也出现在我的书架上!

四、欣赏拓维,延伸空间,隐性铺垫

师:平面的书籍都如此的吸引人,把它变成立体的,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教师播放PPT展示立体书)我们下一节课的内容就是来做一本图书,期待着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10、我做的图书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书的设计范围、种类及立体书的翻、转、拉等功能,让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思维,建立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剪、折、粘贴、翻、转、拉多种制作方法,利用不同材质设计有特色的书,突出形式与内容的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互学互评,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艺术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拉、转、裁、剪、翻贴”等制作方法,设计多种图书。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书本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美术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与表现媒材,凸显个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链接感知

1. 摸一摸,玩一玩。

师:上节课我们同学大展神威,设计了许多特别有创意的图书封面,老师今天带来了其中的两幅,想请某位同学闭着眼睛先摸一摸,然后再来回答我的问题。

(教师出示一幅平面的绘画封面设计作品,一幅加入剪贴的封面设计作品。)

师:能感觉到它们分别使用了什么方法或什么媒材?

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2. 看一看,说一说。

师:一本平面与一本立体书,你们比较两本书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本书?为什么?比如:材质,阅读时的感觉等。

生答。

师小结:立体书主要面向我们儿童故又被称为儿童立体书。它是儿童文学出版品中的一种特别分类,更精确地说是图画书中创意升级的延伸。

立体书的制作变化多样,十分有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立体书。

出示课题——我做的图书。

二、探究建型,链接表现

1. 感受书的历史。(出示线装书,播放关于中国书的发展历史2分钟)

师:出示线装书,你们见过这样的书吗?它的名字叫线装书,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书籍的别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还有没有比线装书更古老的书籍装帧形式?萌芽期的甲骨、玉版,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西汉时期的帛书,而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展后出现了线装书。

2. 感受欣赏大师作品。(PPT欣赏大师作品)

师:谈到立体图书,我们要先去了解一个人,他就是“玩具书王子”立体大师——Robert Sabuda

罗伯特?萨布达。他创作出的立体书及各种周边不计其数,深受大小读者喜爱与推崇。

2. 讨论探究立体书的制作方法。

欣赏师生收集的立体书、纸张进行探究,讨论其制作的方法。

师:(1)分小组,对收集来的立体结构进行探究。

你能观察出制作立体书的几种方法吗?(折叠法,镂空法,拼贴法等)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探索到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剪、转、接、裁、剪、粘贴几种。

(2)再深入,制作方法与表现内容的关联表达。

师:同学们对立体书的基本骨架认知比较到位,老师想问问你们,立体骨架的不同形式与书本的内容有没有关联性?

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

师生共同总结:

折叠式的立体图书,较偏向于连续性的故事情节;立体插件较倾向于特定场景的表现;局部重合的适合偏向于有相同点较为统一的等。强调相对,没有绝对,注重自我思想。

3. 如何制作出可以合起来的插件立体书?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尝试,教师总结讲解。

(1)将插件部分绘制剪好。

(2)剪出长条状的折成立体的基座,将基座的一边先粘贴好,合起来,找到另一边的粘贴点后,将其粘贴好。

三、欣赏拓维,链接情感

师:PPT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对立体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让学生对书或收集的立体书进行欣赏、评析,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整合创生,链接心象

1. 利用自己准备的故事、童话等材料设计立体书的草图。

2. 可以根据所见的景观制作立体书。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交流。

不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同学探讨。

同学的作品进行交流,特别是用了两三种方法的立体结构的同学,让同学们评议一下,得出可以对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组合的延伸性结论。

三、评析悟美,链接意义

1. 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立体结构,包括构想、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请同学评议他制作的立体结构。

2.4人小组交流制作的结构卡,互相评议相互借鉴和改进。

3. 优秀立体结构展示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制作奖和创意奖,请他们谈谈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技巧,一些关键的注意点等等。

六、延伸滋情,链接生活

立体书不仅能立起来,还可以怎样呢?欣赏与书的相关设计。

师:创想无极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的立体书籍会呈现出怎样的精彩?最后,在一段优美的现代翻书动画MTV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1. 利用自己准备的故事、童话等材料设计立体书的草图;

2. 可以根据所见的景观制作立体书。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

11、藏书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学习设计藏书票,并制成小型版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设计制作一个藏书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藏书票的构成美、图案美,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情感,加强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能制作一枚完整的藏书票,体现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教学难点:掌握“KT板”版画制作的方法,票面内容完整,符合藏书票制作要求,设计体现个性。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

1. 老师课前下发自学导学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学藏书票的相关基础知识,完成导学单。

2. 课前老师将藏书票制作的相关视频放在班级网站,请学生观看学习,自行在家尝试制作。

3. 导学单内容。

(1)查一查:请你在家提前预习,收集资料,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藏书票起源于哪个国家?

②藏书票一般是什么形式的作品?

③藏书票的尺寸大约是多少厘米?

④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哪里?

⑤藏书票的票面上包括哪几个要素?

⑥藏书票上写的“EX—LIBRIS”(拉丁文字),是什么意思?

⑦藏书票贴在书上是做什么用的?

⑧藏书票被人们誉为什么?

(2)做一做:微课自学,动手制作一枚藏书票,将遇到的问题写下来,课中小组共同解决。

①在第一步起稿、反拓中遇到什么问题吗?

②在第二步装饰背景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③在第三步上色、拓印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3)思考。

人们为什么要舍易求难,用藏书票这种形式来标明自己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你们平时常用什么方法来标明自己的爱书?(学生回答:写名字、盖印章、贴贴画等。)

教师展示自己的书: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标明自己的书?(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藏书票的定义: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并且标明某某藏书的小型装饰画我们叫它藏书票。(板书)

二、自主先学,小组讨论

1. 拿出自学任务单,小组共同研究第一大项关于藏书票基础知识的答案,自主学习2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小组意见是否统一。

2. 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导学单上第一项关于藏书票基础知识的问题,请每组的一名同学回答,不对的由本组其余成员进行补充。

三、欣赏作品,走近藏书票世界

四、解决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 了解学情:

课前通过下载微课视频,学生已经在家自学了KT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现在请学生把导学单拿出来,教师了解存在的问题。

2. 带领巩固:

要想制作一枚成功的藏书票,制版和拓印都非常重要,教师播放视频,带领学生把制作步骤和要点进行巩固,在播放中及时提问并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3. 小组共商解决遗留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设计制作

指导学生设计创作一枚藏书票,印制完还可以再印制一张。

独特展示,多元评价

1. 请学生将做好的藏书票贴在自己的课前带来的书的扉页上,将书展示在教室前面的书架上。

2. 请学生下位参观,说说自己喜爱的藏书票,从构图、制作手法、色彩等多种角度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三、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学生的彩色藏书票,提示下节课要继续学习。

四、文化渗透,情感提升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舍易求难,用藏书票这种形式来标明自己的书?(请小组讨论回答)是因为他们爱书、爱读书、爱书中的知识,知识是我们成长的养分和力量。我们从小也要做个爱书、爱读书的人,成就自己的书香人生。

12、综合版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新价值,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能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合理、巧妙地运用材料。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图片资料、若干废旧材料、剪刀、糨糊(或乳胶)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知、体验材料

1. 直觉:出示一件材料(例如:水果套)

(1)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中对这种废旧材料是怎么处理的。

(2)初步感知材料美感:请同学们挑几件不同的材料,拿在手上,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看一看,想一想,手上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讨论:大胆讲出对材质的感觉。

(4)小结:材料不同,肌理就不同。

2. 发现

(1)获得材料肌理的方法讨论:动脑筋,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有趣的肌理取下来?看看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方法最可行!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试一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渗透印制的文化:印制的文明从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我国古代陶器上富有美感的印纹图案;又如,我国汉代风行的捺印封泥术……

(3)学生尝试:挑几块自己喜欢的不同材料组合起来并拓印下来。

(4)肌理的视觉效果:讲出对不同材质拓印出的视觉效果的感觉。

二、学习、运用材料

1. 材料的对比(出示课件)

(1)看图:请学生比较两张图的区别。

(2)出示两幅图的底版,直观材料的综合运用。

(3)学生畅谈:显然,材料的一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觉效果。

2. 出示课题:做一个有自己创意的、属于自己的综合纸版画。

3. 材料的巧用(出示课件)

(1)请学生仔细看一组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使用了哪些材料,如果你来做,你会怎么考虑?(2)学生围绕材料展开讨论。

(3)直观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感染力。(播放老师平时保留的学生制作综合纸版画的录像)

4. 学生议论:谁先发现材料谁就能去创造一个新的视觉。

5. 学生再次尝试

(1)小组讨论: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你们想做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作业形式: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完成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学生自由谈创作体会,互相交流,欣赏同伴作品。

四、欣赏、发现新材料

1. 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成版画?

2. 欣赏不同材料制成的版画作品。(出示课件)

体会人类非凡的创造力,感悟艺术的创新形式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敢于尝试。

3. 反馈交流:畅谈学习体会,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

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拓印材料的肌理。

第二次作业:肌理的重新组合。

13、诗配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老师的画稿?其二,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画有哪些动作?

用四尺整张的宣纸挂起来,拿起一个斗笔,整支毛笔先在清水里洗一下,然后稍微刮去些毛笔上的水分。笔尖蘸墨,在一个白磁盘上轻轻地拍一拍,舔一舔,感觉到毛笔笔尖浓,笔肚

稍淡,笔根是清水状时就已经是调好毛笔了。(这个环节老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拿支笔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是画好水墨画最为关键的一步,为画面墨分五色做准备,也就是俗称的用墨法。

落笔前应该是立意在先。想好画什么,画在什么位置,可以用手指在宣纸上比划一下,考虑好了就可以大胆落笔了。同学们一定在等着看老师到底要表现什么画面了吧,下面就大胆简洁地来表现一下(经营位置,胸有成竹,大胆落笔)(老师示范,学生欣赏)。

表现画面时,提按、块面、线条、浓淡、枯湿、疏密、对比等效果出现时边画边讲。

放下毛笔,仔细欣赏老师画作,想象一下用哪句诗句最能形容老师的作品。(学生回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构图独特,意境深远,联想后产生)老师顺手把这句诗提在画面合适位置,也就是落款。落款是我国传统书画的特殊表现形式,起到记录,画面补白以及提升画面意境的作用。

由画想到诗句,其实老师在创作前是想好这句诗句的,围绕这句诗句来构思和大胆表现,这就是传统的诗配画。板书——诗配画。

二、讲授

1. 铺垫:复习水墨画用笔用墨的基础知识,按照刚才老师蘸墨的方法在一张小宣纸纸上勾线,点剁块面,大小不同点的表现,仔细欣赏墨色是否有浓淡变化,在水墨的基础上添点颜色,看看是否有色墨相互晕染产生的特殊肌理效果。看看毛笔没有水分画出来的线条又是怎样的,和一开始湿湿的线条有何区别?

2. 新授。

(1)一起带领学生背诵脍炙人口的古诗《锄禾》。你联想到怎样的一个画面?(学生描述)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前两句。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学生带上草帽表演,拖把代替锄头)

一起来欣赏课本中儿童水墨作品《锄禾》,让学生看看,这样的画面意境同学们都是理解的!作品的构图也很有意思,一个带草帽的老农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主题突出,看得出绘制这幅作品的小朋友是对诗句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来大胆表现的。

(2)同学们一起读《村居》来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东西?(学生回答)若你来画准备画些什么内容?这些东西是否体现出《村居》这首诗的意境?

通过范作感受通过描写景物,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传统绘画表现方法的介绍,进一步阐述“诗配画”的异曲同工之妙。

(3)欣赏水墨画作品《渭城曲》,体会当代水墨画大画家傅抱石根据这首诗创作的水墨画作品。

(4)欣赏课件中大师的诗配画作品,学生等根据古诗创作的水墨画作品,体会巧用笔墨,合适的表现素材,结合诗意表现出的学习要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对这类绘画的认知度。)(5)一起诵读一些借物抒情的诗句,看看里面描写的是什么?若我来创作画面怎样来组织素材?素材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赏读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框架,运用纯水墨或者彩墨画的方式创作作品。

(6)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用一套书画材料,也可以有更多的地方用于画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继续完成创作

作业要求

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次练习是复习笔墨技巧,现场熟悉工具材料为主。第二次是在理解诗意,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练习。

三、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选择有个性的,笔墨变化丰富的,构图有特色的,诗画结合意境较好的作品来欣赏,老师适

当提出修改意见。

14、桥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种类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运用陶泥表现桥梁,动手制作时掌握由整体到局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陶泥表现自己喜欢的桥的去体会人类修建桥梁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桥梁的种类以及外形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多种废旧材料的组合或泥工制作中多种成型方法的综合表现,体现造型特点、功能特点,在拼插、组合、安装以及细节、美观、变化、创新等方面体现美和创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就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么?(教师用泥条、泥片、泥块快速做出一个现代拉索桥)

2. 提问:老师变的是什么?(桥)

这座用泥片做的桥的桥面很长,而且为S形的造型,为什么不会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还有这座桥的桥面上的拉索和护拦是用泥条做的,又细又长又软但也不会断,它又有什么秘密?桥有什么用途?你都见的印象最深的桥是这样的?

3. 教师总结:为了到达彼岸,人类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桥是道路的特殊形态,也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观。

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桥是远古人利用横倒在河流上的树木,跨过河流去采摘或狩猎,这是最原始的桥。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流上,还架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使天堑变通途,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桥之美。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桥”。(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魔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老师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方法的同时解决了教学难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达到了可以是美即现、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感知与体验

1. 了解“新桥”。

教师出示课件:(江阴长江大桥)知道这座为长江两岸的沟通,南北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的是什么大桥吗?

教师小结并再次提问:这就是以江阴城市名称命名的江阴长江大桥,是江阴的一张响亮的名片。那谁来介绍你们了解的有关我们江阴长江大桥的知识呢?让我们同学们长长见识。

生介绍展示调查结果(略)。

师:(出示课件)颇有气派的斜拉索桥得名的原因是比一般的桥多了塔柱、斜拉索等组成部分:塔柱高高地竖立在桥面上,用来固定斜拉索,刚劲有力的缆索一端固定在塔柱上,另一端拉牢桥的主梁,远远望去,仿佛一架竖琴横卧在水面上。看,刚才老师变出的是不是很像现代的拉索桥?这样的桥,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

2. 认识身边的“古桥”。

教师出示课件:我们江南的桥大多为石拱桥,我们来观察一下石拱桥的特点吧。

师出示课件配音乐:(1)江南水乡,桥自然也多。小桥流水人家,人从桥上走,水在桥下流的景象在江南随处可见。(2)桥不仅是交通工具,它同时也代表着江南文化,是美和力的完美结合。(3)在江南桥与水,桥与人,桥与船的结合是充满着诗的意境的。(4)“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5)一座桥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传奇。(6)枫桥有月落乌啼

的诗境。(7)断桥有白蛇许仙的传说。(8)一座座古桥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与碧波绿水交相共鸣,弹奏着江南古老典雅的乐章。

师:如此多姿多彩的江南桥,它是我们童年记忆中永远挥不掉的对家乡的眷恋。地处江南水乡的江阴桥自然也多,老师请一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调查的水乡的“古桥”有哪些?好吗?

学生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略)。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试着为家乡建造一座美丽的石拱桥吧。

3. 教师示范。

(1)拍一泥片,放在木搭子上,使其顺势弯曲;

(2)用小泥块做成砖头砌桥栏;

(3)用一长条泥板铺好楼梯一样的台阶;

(4)根据需要,添置上桥柱等装饰物。

4. 学生第一次小练习。

师:同学们,我市规划局正向广大市民征集不同的桥梁设计作品,可以是现实中的桥,也可以是未来设计的桥,还可以是一座幻想中的奇异的桥,让我们为我们的城市架上一座美丽的桥梁吧,用陶泥表现一座与周围环境和谐的一座桥梁,你们愿意吗?

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家乡的古桥和新桥。找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合理分工尝试着做一座桥吧,并选出一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和设计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并小结作品。

三、赏析探究,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我们所了解的都是身边的桥和家乡的桥,想设计制作一个有特点的桥就一定要了解更多的桥的有关知识和内容,现在跟老师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认识更多桥和桥的种类吧!

1. 认识浮桥。

教师出示课件:中国是桥的国度,三千多年前,就有建造浮桥的记录。

没有桥墩等部分的浮桥是桥梁中最神奇的桥。聪明的人类依靠水的浮力,将许许多多的船、木筏或竹筏,用绳索连接起来直接作为桥身。还在船、木筏或竹筏上面铺上木板。走这种桥,时常晃晃悠悠,但也有一番趣味。浙江的灵江浮桥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浮桥。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为什么叫浮桥?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2. 了解梁桥。

师:形形色色的桥梁在构造上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桥梁的结构类型,决定了桥梁的形式。以桥墩和横梁为主建造的桥梁,我们称之为梁桥,也叫平桥,是桥梁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这是欧洲乡村的木桥,这是江南的古代石板梁桥,绍兴八字桥都是有名的梁桥,还有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廊桥。谁来说说这些桥的特点?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了解拱桥。

师:早在北宋时期,大画家张择端就在《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地画了虹桥。这幅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你觉得哪里画的最精彩?

师归纳:《清明上河图》虹桥上推独轮车和骑马的、驮着米袋骡子,正要上桥,挑担的、拉客的、摊贩的……桥下纵横交错的商船……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使桥的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科学家称画中的宋代虹桥为“木制悬梁桥”,跨度达20米,桥上可以通过相当于2-3吨的车,是当时世界桥梁史上的独创。

4. 出示赵州桥。

木制拱桥保留时间不宜过长,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这诗句描画的就是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的河北赵州桥。赵州桥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为隋代李春设计。桥的主拱有四个小拱,是为了减轻水流的冲力、分散桥上的载重量,同时减轻了自重,这是世界桥梁史的首创。

欣赏桥身装饰雕刻:同学们,当你站在桥上,也许一些独具特色的桥梁栏杆也能吸引住你的目光。其实古人架桥原是没有栏杆的,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行走和美观,开始给桥修上栏杆。桥梁的栏杆带给人们安全感,同时还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一座桥,安装上与桥体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栏杆,就如同画龙点睛,使桥梁变得瑰丽多姿。所以历代建筑匠师们非常重视栏杆的精雕细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赵州桥上的精美雕刻。

5. 出示卢沟桥。

卢沟桥也是石拱桥,也叫“抗战桥”,当初日本人就是从这里入侵我们中国的。卢沟桥工程浩大,结构精良,工艺高超,是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极为生动:“……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有的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审美体验——水乡的桥。

过度:瞧!这座造型别致的扬州的五亭桥,是我国风格独特的一座园林石拱桥。出示苏州周庄的双桥。水乡的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下面让我们走进江南水乡。

6. 再现索桥。

在盛产竹子、藤萝的西南地方,人们也常用竹子和藤萝来建桥,如古代滕锁吊桥,古非洲代滕锁吊桥。用竹子和藤萝修建的桥古色古香,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些桥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古代铁索桥,四川泸定县的泸定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外部特征。

7. 欣赏世界的桥。

师:因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因为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因为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所以许多桥便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我们家乡的江阴长江大桥也是索桥的一种,是现代斜拉索桥。这是上海黄浦大桥,你能发现出他们的不同了吗?

师出示课件:古今桥梁建造是科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成就。瞧!这座桥多有气势!这是英国伦敦著名的古老塔桥。它的下层让人和车通行。如有巨轮,下层桥面可以翘起,此时行人从上层通过。桥塔中有商店、酒吧,供人休息购物。

教师:同学们,前面啊,我们看到的都是江河之上的,想不想去看看跨海大桥呢?

课件出示:悉尼海港大桥,引导欣赏观察。

师小结提问:多种多样的风貌在世界桥梁中独领风骚。各种形式、各种结构的桥梁丰富多彩,同学们知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吗?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梁桥、拱桥、吊桥、索桥、浮桥等。

师小结:通过前面的欣赏了解我们发现桥归纳起来主要有:梁桥、拱桥、浮桥、吊桥等。其实桥的种类还有很多,还有千千万万座形状不同的桥梁耸立在我们的地球上,极大方便了我们的交通,也形成了众多美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对世界名桥的观察欣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桥梁建筑的魅力,加深对桥梁的热爱,深切感受桥梁艺术的形态美、内涵美。

四、创设情境,探究方法(第二次小练习)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因为河流、湖泊、海峡的阻挡,影响了交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把刚才欣赏了解的桥梁结合我们刚才的小练习,你们能不能进一步完善,用陶泥表现做出更具特点和特色的桥梁?你们愿意吗?我们还是小组合作,先画出设计图,再小组讨论分工,最后选出代表在“竞标会上”展示你们的作品。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出示3幅学生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座桥?你能说出他用了什么方法吗?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合作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