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相关知识_第六章 第四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_2013年版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引言:溢出效应是指某个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对其他相关经济主体产生的间接影响。
在经济学中,溢出效应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计量经济学。
本文将以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为主题,探讨其定义、测量方法、实证研究以及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溢出效应的定义和分类溢出效应是指一项经济活动的影响超出了直接参与主体的范围,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的间接影响。
根据溢出效应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正向溢出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
正向溢出效应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负向溢出效应则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带来的环境溢出效应。
二、溢出效应的计量方法为了研究溢出效应的影响,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计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回归分析的计量方法。
通过构建适当的经济模型和选择合适的变量,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测量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还可以利用自然实验、随机试验等方法来测量溢出效应。
三、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溢出效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例如教育、创新、环境等。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教育投资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影响,来研究教育溢出效应。
在创新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研究技术溢出效应。
在环境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环境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来研究环境溢出效应。
这些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溢出效应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溢出效应的研究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测量溢出效应,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从而制定更合理和有效的政策。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根据教育溢出效应的研究结果,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
在环境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测量环境溢出效应,制定环境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
结论:溢出效应是经济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之外的间接影响。
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测量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 q
'
' q
*
(M
*
* q
M
*
Tq ' 0
( 1)
*
*
1
14
本币贬值满足M-L条件时,
1
*
会使原有国民收入水平上的贸易余额的数额改善。
T
T’ T Y
T’ T
15
2、考虑国民收入因素后的贬值效应分析
T T mY 贬 值 后 , dT 0 由于Y (A T ) 则 d T 0时 dY (dA dT ) 0 因 dT dT m dY 若 d T 0, 则 d T m d Y 即 贬 值 后 , 只 要 dT m dY, 则 dT 0
i LM
Y
第一,曲线的斜率为正; 第二,如果物价水平不变,名义货币供给水平增加,或货币供给水平不 变,物价水平下降,LM曲线向右平移; 第三,与封闭条件相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通过 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等式: 国内信贷 + 外汇储备 = 基础货币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不会发生变动, LM曲线不动。
溢出效应
边际进口倾向 本国进口 支出增加 本国国民 收入增加 本国自主性 出口增加 收入乘数效应 外国进口 支出增加 边际进口倾向 外国自主性 出口增加 外国国民 收入增加 收入乘数效应
反馈效应
24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
开放经济下的 IS、LM、BP曲线
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
超过价格变动的幅度。 所以,短期: η + η* < 1; 长期: η + η* > 1.
统计师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含答案与解析)-交互24

统计师(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总分68,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采用直接标价法时,一国汇率的上升意味着( )。
SSS_SINGLE_SELA 外国货币价值不变B 外国货币贬值C 本国货币价值不变D 外国货币升值分值: 2答案:D解析: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采用直接标价法时,当汇率上升,表示同样单位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升高,即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
2.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和国内价格上升,会使( )。
SSS_SINGLE_SELA 出口下降进口不变B 出口下降进口上升C 进口下降出口上升D 进口上升出口不变分值: 2答案:B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汇货币的本币价格。
汇率上升,表示同样单位本国货币的外币价格升高,即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
在国内价格上升的同时,国内商品竞争力下降。
所以,间接标价的汇率上升和国内价格上升会使出口下降、进口上升。
3.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 )决定。
SSS_SINGLE_SELA 铸币平价B 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C 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D 黄金输送点分值: 2答案:C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又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4.如果一国国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国际收支存在赤字,这时最适宜采用下列哪项宏观调节政策?( )SSS_SINGLE_SEL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B 扩大货币供应量C 降低利率D 降低汇率分值: 2答案:D解析:如果一国国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国际收支存在赤字,降低汇率将增加本国的净出口,从而减少本国失业,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
乘数效应 溢出效应

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关于经济增长和政策效果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原理和实际应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乘数效应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指的是某种经济变化对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具体而言,乘数效应可以划分为直接乘数效应和间接乘数效应。
直接乘数效应是指一种经济变化对最初受到直接冲击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这会直接促进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增加和经济产出增长。
这种直接影响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具体取决于政策的性质和实施方式。
间接乘数效应是指在直接乘数效应的基础上,经济变化进一步通过其它渠道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
例如,通过建设基础设施,除了直接促进建筑业增长外,还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需求增加,进而带动这些行业的生产和就业,形成链式反应。
这种间接乘数效应可以更大程度地扩大经济的增长动力。
而溢出效应是由于一种经济变化对相关领域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扩散到其他领域的过程。
溢出效应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国内溢出效应指的是一种经济变化对本国其他产业、地区或人员所产生的间接或非直接影响。
例如,一项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形成溢出效应。
类似地,一项教育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整个教育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国际溢出效应指的是一种经济变化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
例如,一国货币贬值可能会提高该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同样地,一国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溢出效应。
这种国际溢出效应要求各国之间保持合作与协调,以实现共同发展。
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可以利用乘数效应的原理,通过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等手段,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一、引言溢出效应是指某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溢出效应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对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效应,经济学家将其纳入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中。
二、溢出效应的类型溢出效应可以分为正面溢出效应和负面溢出效应。
正面溢出效应指的是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经济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技术创新、教育投资等。
负面溢出效应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经济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
不同类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计量溢出效应的方法为了准确地评估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开展了大量的计量研究。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计量方法:1. 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通过利用自然产生的随机事件来估计溢出效应。
例如,可以利用某个地区资源的突然枯竭,来评估该资源对当地经济的溢出效应。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人为干预,结果更能代表真实情况。
2. 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是通过对多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来估计溢出效应的影响。
该模型可以控制地区的固定效应,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溢出效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地区间的溢出效应,例如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3. 差分法差分法是通过对同一地区或同一经济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来估计溢出效应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时间的固定效应,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溢出效应。
差分法适用于研究时间序列上的溢出效应,例如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四、溢出效应的影响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正面溢出效应的存在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例如,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
其次,负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减少和控制。
例如,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政策。
溢出效益也叫溢出效应

常识总结1.微型经济体:指小的区域,发展速度很迅猛。
就像澳门,香港这些地区,就是微型经济体的代表。
2.溢出效益也叫溢出效应英文名称:Spillover Effect 指: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有技术溢出效益、版权溢出效益、奥运溢出效益等等。
3.经济外向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外贸依存度或外贸依存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宏观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外向度高,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开放程度高,也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经济外向度的概念及内涵经济外向度亦称“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率”或“外贸依存系数”, 或出口(进口)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也反映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认可程度提高,对该也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宏观指标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经济背景下,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尤其是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以至于经济学家们将对外贸易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努力扩大出口,是外向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不是外向经济的主要标志,更不是唯一标志,也不能把外向型经济等同于出口型经济。
把进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是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不科学的。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来自国际市场,而且来自国内需求,所以不应片面强调出口的作用。
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经济学院实验0902班刘鹏飞学号:20090922068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
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一、效应理论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
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二、理论背景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
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
统计职称中级考试要点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