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

前言

通过机床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公差于配合》、《机械零件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主要设计C6140拨叉的夹具。在设计中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且得到老师的指导由于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一.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2、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和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4、通过课程设计也提高了自己的编写文件的能力

二.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见附图1)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宽度为30+0.012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

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所以,宽度为30+0.0120mm 的面和槽之间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

1.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6+0.230mm的六齿方花键孔、?23+0.280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到角和距中心线为22mm的平面。

2.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26+0.230mm的花键经上述分析可知,

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零件材料HT200、考虑到此零件的工作过程中并有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因此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由于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并不很大,故可采取模锻成型。经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5-5取等级为2级精度底面及侧面浇注确定待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为3±0.8mm。毛坯零件图见附图:

(二)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因为要保证花键的中心线垂直于右端面,所

以以Φ40的外圆表面的粗基准。

2.精度基准的选择:为保证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以零件

的A面为精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一:铸造毛坯;

工序二:粗、半精铣左端面C面,

工序三:终检,入库。

工序四:拉花键Φ25H7

工序五:粗铣底面D面及18H11槽;

工序六:半精铣底面D面及18H11槽;

工序七:钻配作孔、螺纹孔;

工序八:去毛刺;

工序九:钻孔并扩花键底孔Φ22并锪2×75°倒角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一:铸造毛坯;

工序二:粗、半精铣左端面C面,

工序三:钻孔并扩花键底孔Φ22并锪2×75°倒角;

工序四:拉花键

工序五:粗、半精铣底面D面;

工序六:钻配作孔、螺纹孔;

工序七:粗、半精铣槽;

工序八:去毛刺;

工序九:终检,入库。

比较两种工序加工方案,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粗精铣同一面可用同一夹具和刀具,为了减少换夹具及刀具的时间,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加工效率,故采用第二种加工方案。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CA6140的拨叉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为1.0 kgσb=160MP a HBS 生产类型为由大、中批量生产,采用模锻锻模。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和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

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长40mm,宽为80mm,高为75mm,故零件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

选取公差等级CT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中表5-1可查得毛坯件的公差等级为8~10级,,取为10级。

求铸件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面的基本尺寸和铸件公差等级CT,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中表5-3可查得尺寸公差为CT=3.2mm 求机械加工余量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5查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范围为D~F,取为E级

求RAM(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对所有的加工表面取同一数值,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4查得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机械加工余量为E级,得RAM数值为0.7mm。

求毛坯尺寸2-M8通孔和Φ5锥孔较小铸成实心;C、D面单侧加工,应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式5-2求出,即:

R=F+RAM+CT/2=80+0.7+3.2/2=82.3mm

D面为单侧加工,毛坯尺寸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式5-1求出,即:

R=F+RAM+CT/2=72+0.7+3.2/2=74.3mm

为了简化铸件的形状取R=75mm

铸件毛坯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见下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