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面料各项检测指标介绍

纺织面料各项检测指标介绍
纺织面料各项检测指标介绍

纺织面料各项检测指标介绍

织物面料的检测指标繁多,我国是纺织大国,织物面料以及成品远销世界各地,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标准进行测试,一般织物的指标测试有那些?测试有什么要求?本文将重点为你介绍关于常用的织物检测指标和要求。

测定经纬纱缩率:

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测定经纬纱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的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之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因而我们把其差值与原长之比值称为缩率。以a(%)表示。

缩率=100%*(伸直长度-试样中长度)/伸直长度

经纬纱缩率的大小,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他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特数,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

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量取10cm的织物长度。并记上记号(试样小时,可量取5cm的长度),将边部的纱缨剪短(这样可以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来时产生以外伸长),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拔出,用手指压住纱线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的将纱线拉直(张力要恰当,不可有伸长现象)。用尺量出记号之间的经(纬)纱长度这样连续作出十个数后,取其平均值,带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经或纬纱的缩率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确程度较差,测定纱线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

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拔出和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对某些捻度较小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应经量避免发生意外伸长。

2.分析刮绒和缩绒织物时,应先用剪刀或火柴除去表面的绒毛,然后再仔细的将纱线从织物中拔出。

3.粘胶纤维在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故在操作时避免手汗沾湿纱线。

测算经纬纱特数:

纱线是用特数来表示其细度的。纱线特数是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计算公式如下:tex=1000G/L

tex表示经或纬纱特数;G表示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L表示长度(m)。

纱线特数的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1.比较测定法:此方法是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的与已知特数的纱线进行比较,然后决定经纬纱的特数。此方法测定的准确程度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由于做法简单迅速,工厂的试验人员往往乐于采用。

2.称重法:在测定前必须先检验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经纱是上浆的,则应对式样进行退浆处理。

测定时从10cm*10cm织物中,取出10根经纱和10根纬纱,分别称其重量。测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在经纬纱缩率已知的条件下,经纬纱特数可用下式求出:

tex=G(1-a)(1+W~)/(1+W)

G表示10根经纱或纬纱实际重量;a表示经或纬纱缩率;W表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W~表示该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以下为各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棉8.5 ;粘胶13 ;精梳毛纱16 ;粗梳毛纱15 ;晴纶2 ;醋脂7 ;绢丝11 ;涤纶0.4 ;锦纶4.5 ;维纶5 ;丙纶0 ;七:定经纬纱原料

正确和合理的选配各类织物所用原料,对满足各项用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布样的经纬纱原料要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织物经纬纱原料的定性分析目的是分析织物纱线是什么原料组成,即分析织物是属纯纺织物、混纺织物,还是交织织物。鉴别纤维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先决定纤维的大类,属天然纤维素纤维,还是属天然蛋白质纤维或是化学纤维。再具体决定是哪一品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等,其具体方法与纤维的鉴别方法相同。

2.混纺织物成分的定量分析这是对织物进行含量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它是选用适当的溶剂,使混纺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溶解,称取留下的纤维重量,从而也知道溶解纤维的重量,然后计算混合百分率。

概算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是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克数。他是织物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他也是对织物进行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根据织物样品的大小及具体情况,可分两种试验方法。

1.称重法用此方法测定织物重量时,要使用扭力天平,分析天平等工具。在测定织物每平方米的重量时,样品的面积一般取10x10(CITi2)。面积愈大,所得结果就愈正确。在称重前,将退浆的织物放在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称其干重,则

G(g/m2)=gxl0000/(Lxb)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重(g/平方米);s--样品的无浆干重(g);L--样品长度(cm);b--样品宽度(cm)。

2.计算法在遇到样品面积很小、用称重法不够准确时,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所得的经纬纱特数,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G={10P,*Tex,/[(1-a,)*1000]+10P。*Tex。/[(1-a。)*1000]}*[1/(1+W')]

=1/100*[P,*Tex,/(1-a,)+P。*Tex。/(1-a。)]*[1/(1+W')]

=1/[100*(1+W')]*[P,*Tex,/(1-a,)+P。*Tex。/(1-a。)]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重(s/平方米);

P,、P。——样品的经纬纱密度(根/lOcm);

a,、a。——样品的经纬纱缩率(%);

W'——样品的经,纬纱公定回潮率(%),

Tex,、Tex。--样品的经,纬纱特数

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对布样做了以上各种测定后,最后应对经纬纱在织物中交织规律进行分析,以求得此种织物的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织物经纬纱所用原料、特数、密度等因素正确地确定织物的上机图。

在对织物的组织进行分析的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是照布镜、分析针、剪刀及颜色纸等。用颜色纸的目的是为在分析织物时有适当的背景衬托,少费眼力。在分析深色织物时,可用白色纸做衬托,而在分析浅色织物时,可用黑色纸做衬托。

由于织物种类繁多,加之原料、密度,纱特数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应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以使分析工作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拆纱分析法这种方法对初学者适用。此法应用于起绒织物、毛巾织物、纱罗织物、多层织物和纱特数低、密度大,组织复杂的织物。

这种方法又可分为分组拆纱法与不分组拆纱法两种。

(1)分组拆纱法:对于复杂组织或色纱循环大的组织用分组拆纱法是精确可靠的,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a.确定拆纱的系统:在分析织物时,首先应确定拆纱方向,目的是为看清楚经纬纱交织状态。因而宜将密度较大的纱线系统拆开,利用密度小的纱线系统的间隙,清楚地看出经纬纱交织规律。

b.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织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织物的组织为原则。如:若是经面或纬面组织的织物,以分析织物的反面比较方便,若是表面刮绒或缩绒织物,则分析时应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织物表面的部分绒毛,然后进行组织分析。

c.纱缨的分组:在布样的一边先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使织物的另一个系统的纱线露出10mm的纱缨,然后将纱缨中的纱线每若干根分为一组,并将1、3、5……等奇数组的纱缨和2、4、6……等偶数组的纱缨,分别剪成两种不同的长度。这样,当被拆的纱线置于纱缨中时,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它与奇数组纱和偶数组纱的交织情况。

填绘组织所用的意匠纸若每一大格其纵横方向均为八个小格,正好与每组纱缨根数相等,则可把每一大格作为一组,亦分成奇、偶数组与纱缨所分奇偶数组对应,这样,被拆开的纱线在纱缨中的交织规律,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记录在意匠纸的方格上。

(2)不分组拆纱法:当了解了分组拆纱法后,不分组拆纱法就容易了解了。首先选择好分析面,拆纱方向与分组拆纱相同,此法不需将纱缨分组,只需把拆纱轻轻拨入纱缨中,在意匠纸上把经纱与纬纱交织的规律记下即可。

2.局部分析法有的织物表面,局部有花纹,地布的组织很简单,此时只需要分别对花纹和地布的局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花纹的经、纬纱根数和地布的组织循环数,就可求出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而不必一一画出每一个经,纬组织点,须注意地组织与起花组织起始点的统一问题。

3.直接观察法有经验的工艺员或织物设计人员,可采用直接观察法,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镜,对织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将观察的经纬纱交织规律,逐次填入意匠纸的方格中。分析时可多填写几根经纬纱的交织状况,以便正确的找出织物的完全组织来。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主要是用来分析单层密度不大,纱特数较大的原组织织物和简单的小花纹组织织物。

在分析织物组织时,除要细致耐心外,还必须注意布样的组织与色纱的配列关系。对于白坯织物,在分析时不存在这问题。但是多数织物其风格效应,不光是由经纬交织规律来体现,往往是将组织与色纱配合而得到其外观效应。因而,在分析这类色纱与组织配合的织物(色织物)时,必须使组织循环和色纱排列循环配合起来,在织物的组织图上,要标注出色纱的颇色和循环规律。

在分析时大致有如下的几种情况。

1.当织物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等于色纱循环数时,只要画出组织图后,在经纱下方,纬纱左方,标注上色称和根数即可。

2.当织物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不等于色纱循环数时,在这情况下,往往是色纱循环大于组织循环纱线数。在绘组织图时,其经纱根数应为组织循环经纱数与色经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纬纱根数应为组织循环纬纱数与色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第一页 | 第二页 TPC-C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机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负责定义诸如TPC-C、TPC-H和TPC-W基准测试之类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性能基准测试,并依据这些基准测试项目发布客观性能数据。TPC基准测试采用极为严格的运行环境,并且必须在独立审计机构监督下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多数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以及服务器硬件系统供应商。 相关企业参与TPC基准测试以期在规定运行环境中获得客观性能验证,并通过应用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加强健且更具伸缩性的软件产品及硬件设备。 TPC-C是一种旨在衡量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性能与可伸缩性的行业标准基准测试项目。这种基准测试项目将对包括查询、更新及队列式小批量事务在内的广泛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许多IT专业人员将TPC-C视为衡量“真实”OLTP系统性能的有效指示器。 TPC-C基准测试针对一种模拟订单录入与销售环境测量每分钟商业事务(tpmC)吞吐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专门测量系统在同时执行其它四种事务类型(如支付、订单状态更新、交付及证券级变更)时每分钟所生成的新增订单事务数量。独立审计机构将负责对基准测试结果进行公证,同时,TPC将出据一份全面彻底的测试报告。这份测试报告可以从TPC Web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b48126943.html,)上获得。 tpmC定义: TPC-C的吞吐量,按有效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至少要运行12分钟。 1.TPC-C规范概要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把这类系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PC-C测试规范中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代表意义的OLTP应用环境:假设有一个大型商品批发商,它拥有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商品库;每个仓库负责为10个销售点供货;每个销售点为3000个客户提供服务;每个客户平均一个订单有10项产品;所有订单中约1%的产品在其直接所属的仓库中没有存货,需要由其他区域的仓库来供货。 该系统需要处理的交易为以下几种: ?New-Order:客户输入一笔新的订货交易; ?Payment:更新客户账户余额以反映其支付状况; ?Delivery:发货(模拟批处理交易); ?Order-Status:查询客户最近交易的状态; ?Stock-Level:查询仓库库存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补货。 对于前四种类型的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对于库存状况查询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20秒以内。逻辑结构图: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 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 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 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 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 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 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 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 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 的并发测试往往和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是程序问题,这 种测试也是健壮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标准

(一)各年级的测试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设置了符合我国学校实际情况、简便易行的测试项目,他们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在多年来的学校体育实践中得到了证明,这些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多个方面。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场地、器材、费用、时间等考虑,各年级学生的测试项目分为必测类项目和选测类项目。各类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及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在测试前选择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在实际测试时,各年级的测试项目保持在4—6项之间(见表2)。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四项。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两项,分别从坐位体前屈、投沙包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或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中选测一项。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为四项。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两项,分别从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或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中选测一项。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分别从400米跑(或50米×8往返跑)、台阶试验中选测一项;从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或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中选测一项。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均为必测三个项目,选测三个项目,合计需要测试六个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从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中选测一项;从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中选测一项。 表2 各年级测试项目分类表

浅谈软件性能测试中关键指标的监控与分析

一、软件性能测试需要监控哪些关键指标? 软件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评价系统当前性能,判断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性能需求。 ·寻找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定位性能瓶颈并解决问题。 ·判定软件系统的性能表现,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而对于用户来说,则最关注的是当前系统: ·是否满足上线性能要求? ·系统极限承载如何? ·系统稳定性如何? 因此,针对以上性能测试的目的以及用户的关注点,要达到以上目的并回答用户的关注点,就必须首先执行性能测试并明确需要收集、监控哪些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性能测试监控指标主要分为:资源指标和系统指标,如下图所示,资源指标与硬件资源消耗直接相关,而系统指标则与用户场景及需求直接相关。 性能测试监控关键指标说明: ·资源指标 CPU使用率:指用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长时间情况下,一般可接受上限不超过85%。 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1-空闲内存/总内存大小)*100%,一般至少有10%可用内存,内存使用率可接受上限为85%。 磁盘I/O: 磁盘主要用于存取数据,因此当说到IO操作的时候,就会存在两种相对应的操作,存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写IO操作,取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是读IO操作,一般使用% Disk Time(磁盘用于读写操作所占用的时间百分比)度量磁盘读写性能。 网络带宽:一般使用计数器Bytes Total/sec来度量,Bytes Total/sec表示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包括帧字符在内。判断网络连接速度是否是瓶颈,可以用该计数器的值和目前网络的带宽比较。 ·系统指标: 并发用户数: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某段时间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这些用户并不一定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处理事务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事务的响应时间是从客户端提交访问请求到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所消耗的时间。对于系统快速响应类页面,一般响应时间为3秒左右。 事务成功率:性能测试中,定义事务用于度量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流程的性能指标,如用户登录、保存订单、提交订单操作均可定义为事务,如下图所示:

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方法-

2018年湖北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 报 ------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 订)》测试政策及各项目测试方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丄4年修订版"单项指标与权重 注;体重猎数千克)高A 米。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方法 1、身高/体重 身高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常用指标,与体重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身体 的匀称度与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 身高计靠墙放置在平坦地面上,立柱的刻度尺面向光源; 测试人员检查立柱是否垂直,测试仪器的连接处是否紧密且有无松动,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机

械身高计进行检验。常用方法是使用“标准钢尺”放置在身高计底板上,检验身高计刻度。 对电子身高计,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将水平压板移至挡板处,按“按键” ,显示90.0 表明身高计已进入工作状态。 测试时,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①机械身高计: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向下滑动至受试者头顶。 ②电子身高计:受试者按要求站立在身高计底板上,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显示屏显示身高数值。 ③记录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常见错误 ※受试者头顶上的发辫、发结未放开,饰物未取下,应让其放开发辫、发结,取下饰物后再测。 受试者头过低或过高,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未呈水平位; 或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未与立柱相接触; 穿鞋站立于身高计上,应纠正后再测 (3)注意事项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测试人员读数完毕后,要将水平压板推回到安全高度,以防碰坏水平压板或碰伤受试者。智能型身高计的水平压板是自动升降的,测试人员不要强行将其停止或上下移动。测试时,严禁拔卡。 二、体重 体重是反映学生身体重量的常用指标,体重常与身高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测试方法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进行测量,不允许使用弹簧式体重计。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①测试前,应对体重计进行检验。灵敏度检验的方式是将备用的100克标准砝码加到 体重秤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读数增加了0.1 千克,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 ②测试时,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中央,保持身体平稳。③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电子体重计,受试者按要求站立体重计,停留3-5 秒后,显示屏显示体重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智能体重计,按照语音提示测量,测试数据将自动写入IC 卡内。 三、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人在尽最大努力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学生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胸围及体育锻炼程度有关。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1、肺活量测试采用肺活量计进行。应放在平稳的桌面或专用支架上 ②使用前,用标准气体容量测试器进行肺活量计的检验。 ③测试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④使用电子肺活量计时,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待显示屏上的闪烁信号定格在“ 0”时,表明肺 活量计进入了工作状态。 ⑤测试时,受试者呈自然站立位,手握文式管手柄,使导压软管在文式管上方,头部略向后仰,尽力深吸气直到不能吸气为止。然后,将嘴对准口嘴缓慢地呼气,直到不能呼气为止。此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即为肺活量值。测试 2 次,记录最大值,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2 次测试间隔时间不超过15

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 1、KDJ随机指标 通过一个特定的周期(常为9日、9周等)内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收盘价及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未成熟随机值RSV,然后根据平滑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来计算K值、D值与J值,并绘成曲线图来研判股票走势。 1) K线是快速确认线——数值在90以上为超买,数值在10以下为超卖; D线是慢速主干线——数值在80以上为超买,数值在20以下为超卖; J线为方向敏感线,当J值大于100,特别是连续5天以上,股价至少会形成短期头部,反之J值小于0时,特别是连续数天以上,股价至少会形成短期底部。 2) 当K值由较小逐渐大于D值,在图形上显示K线从下方上穿D线,显示目前趋势是向上的,所以在图形上K线向上突破D 线时,即为买进的讯号。 实战时当K,D线在20以下交叉向上,此时的短期买入的信号较为准确;如果K值在50以下,由下往上接连两次上穿D值,形成右底比左底高的“W底”形态时,后市股价可能会有相当的涨幅。

3) 当K值由较大逐渐小于D值,在图形上显示K线从上方下穿D线,显示目前趋势是向下的,所以在图形上K线向下突破D 线时,即为卖出的讯号。 实战时当K,D线在80以上交叉向下,此时的短期卖出的信号较为准确;如果K值在50以上,由上往下接连两次下穿D值,形成右头比左头低的“M头”形态时,后市股价可能会有相当的跌幅。 4) 通过KDJ与股价背离的走势,判断股价顶底也是颇为实用的方法: A) 股价创新高,而KD值没有创新高,为顶背离,应卖出; B) 股价创新低,而KD值没有创新低,为底背离,应买入; C) 股价没有创新高,而KD值创新高,为顶背离,应卖出; D) 股价没有创新低,而KD值创新低,为底背离,应买入; 需要注意的是KDJ顶底背离判定的方法,只能和前一波高低点时KD值相比,不能跳过去相比较。 2、MACD移动平均线 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1.当DIF和DEA处于0轴以上时,属于多头市场,DIF线自下而上穿越DEA线时是买入信号。DIF线自上而下穿越DEA线时,如果两线值还处于0轴以上运行,仅仅只能视为一次短暂的回落,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 ((80%*总PV)/(24*60*60*(9/24)))/服务器数量, ?即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2.14*(总PV)/* (24*60*60) /服务器数量 ?最高峰的pv量是1.29倍的平均pv值 性能测试策略 1.模拟生产线真实的硬件环境。 2.服务器置于同一机房,最大限度避免网络问题。 3.以PV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将其转换成性能测试可量化的TPS。 4.性能测试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索引和SQL都会被测试到。 5.日志等级设置成warn,避免大量打印log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6.屏蔽ESI缓存,模拟最坏的情况。 7.先单场景,后混合场景,确保每个性能瓶颈都得到调优。 8.拆分问题,隔离分析,定位性能瓶颈。 9.根据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来判断被测性能点通过与否。 10.针对当前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录入QC域进行跟踪,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拐点 d点:超过负载,系统崩溃 性能测试 a点到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以性能预期目标为前提,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压力或增加一定压力下的持续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等。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之间,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之间,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监控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包括: 1.服务器 Linux(包括CPU、Memory、Load、I/O)。 2.数据库:1.Mysql 2.Oracle(缓存命中、索引、单条SQL性能、数据库线程数、数据池连接数)。 3.中间件:1.Jboss 2. Apache(包括线程数、连接数、日志)。 4.网络:吞吐量、吞吐率。 5.应用: jvm内存、日志、Full GC频率。 6.监控工具(LoadRunner):用户执行情况、场景状态、事务响应时间、TPS等。 7.测试机资源:CPU、Memory、网络、磁盘空间。 监控工具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下列工具进行监控: 1.Profiler。一个记录log的类,阿里巴巴集团自主开发,嵌入到应用代码中使用。 2.Jstat。监控java 进程GC情况,判断GC是否正常。 3.JConsole。监控java内存、java CPU使用率、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4.JMap。监控java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需要配合eclipse插件或者MemoryAnalyzer 来使用。 5.JProfiler。全面监控每个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累计值、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6.Nmon。全面监控linux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I/O等,可独立于应用监控。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得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得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得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得过程,一般得响应时间都就是针对事务而言得。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得就是从客户端发起得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得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得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就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得响应所耗费得时间,响应时间得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得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很不错得";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好得”;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勉强接受得";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得响应时间主要就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得概念,就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得、例如:跨行取款事务得响应时间就就是由一系列得请求组成得。事务响应时间就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得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就是严格意义上得并发,即所有得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得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得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得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 了解 GDP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 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 ----------------- GDP (国内生产总 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 GDP ,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 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 GDP 中有约 10%— 20%是无效成本, 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 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 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 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 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 它是 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 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 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 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 GDP 的比重至少为 10%— 20%的 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 GDP 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 本是经济学名词,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 GDP 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 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 都不涉及无效成本 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 局统计,由于合 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 55 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 种损失至少有 2000 亿元, 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 2000 亿元, 由于不合 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 3000 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 现的腐败损失等, 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 10%— 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 GDP 不是一个口径,比如三 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 GDP 都不是同一类概念。通 常我们在计算 GDP 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 统、铁路系统、 民航系统、 邮电系统等, 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 当然, GDP 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 GDP 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 值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 GDP 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 GDP 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 个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 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 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 GDP 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 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 GDP 数据更准 确些,但因仍缺少 GDP 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 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 GDP 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 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 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 GDP 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虽然在核算 GDP 时, 疏 GDP 三种形态的计算中 1800 亿元;国家工商总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实施方案 岞山中心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坚持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

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陈丽丽 副组长:刘德生 组员:唐小兵闫中伟马淑芹周建伟 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 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4、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班主任评估工作内容之中。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 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 测试数据项目为: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 米跑、1 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 前屈、50 米跑、1 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50米X8往返跑)、1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 三、时间安排: 1、9 月26 日-9 月30 日全校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培训 2、10.8 ——10.21 对全校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进 行学生体质测试,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及大课间对学生加强技能训练 3、10.24 ——11.6 对全校学生进行测试登记 4、11.7 ——11.14 对各班测试成绩进行汇总 5、11.15 ——11.18 成绩录入、上报 四、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 由学校自行组织 2 、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 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 、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县级以上证明,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性能测试时需关注的指标

一、性能测试时需关注的指标 [size=4] Memory: 内存使用情况可能是系统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系统“页交换”频繁,说明内存不足。“页交换”是使用称为“页面”的单位,将固定大小的代码和数据块从 RAM 移动到磁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释放内存空间。尽管某些页交换使 Windows 2000 能够使用比实际更多的内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频繁的页交换将降低系统性能。减少页交换将显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要监视内存不足的状况,请从以下的对象计数器开始: Available Mbytes:可用物理内存数. 如果Available Mbytes的值很小(4 MB 或更小),则说明计算机上总的内存可能不足,或某程序没有释放内存。page/sec: 表明由于硬件页面错误而从磁盘取出的页面数,或由于页面错误而写入磁盘以释放工作集空间的页面数。一般如果pages/sec持续高于几百,那么您应该进一步研究页交换活动。有可能需要增加内存,以减少换页的需求(你可以把这个数字乘以4k就得到由此引起的硬盘数据流量)。Pages/sec 的值很大不一定表明内存有问题,而可能是运行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程序所致。 page read/sec:页的硬故障,page/sec的子集,为了解析对内存的引用,必须读取页文件的次数。阈值为>5. 越低越好。大数值表示磁盘读而不是缓存读。由于过多的页交换要使用大量的硬盘空间,因此有可能将导致将页交换内存不足与导致页交换的磁盘瓶径混淆。因此,在研究内存不足不太明显的页交换的原因时,您必须跟踪如下的磁盘使用情况计数器和内存计数器: Physical Disk\ % Disk Time Physical Disk\ Avg.Disk Queue Length 例如,包括 Page Reads/sec 和 % Disk Time 及 Avg.Disk Queue Length。如果页面读取操作速率很低,同时 % Disk Time 和 Avg.Disk Queue Length的值很高,则可能有磁盘瓶径。但是,如果队列长度增加的同时页面读取速率并未降低,则内存不足。 要确定过多的页交换对磁盘活动的影响,请将 Physical Disk\ Avg.Disk sec/Transfer 和 Memory\ Pages/sec 计数器的值增大数倍。如果这些计数器的计数结果超过了 0.1,那么页交换将花费百分之十以上的磁盘访问时间。如果长时间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您可能需要更多的内存。Page Faults/sec:每秒软性页面失效的数目(包括有些可以直接在内存中满足而有些需要从硬盘读取)较page/sec只表明数据不能在内存的指定工作集中立即使用。 Cache Bytes:文件系统缓存(File System Cache),默认情况下为50%的可用物理内存。如IIS5.0 运行内存不够时,它会自动整理缓存。需要关注该计数器的趋势变化 如果您怀疑有内存泄露,请监视 Memory\ Available Bytes 和 Memory\ Committed Bytes,以观察内存行为,并监视您认为可能在泄露内存的进程的 Process\Private Bytes、Process\Working Set 和Process\Handle Count。如果您怀疑是内核模式进程导致了泄露,则还应该监视 Memory\Pool Nonpaged Bytes、

详解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包括了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系统服务器等各种性能测试。每一项测试中都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测试,本文重点讲述了网站性能测试指标,并加以案例分析。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

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 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 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 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 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 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 于1个JAVA开发的WEB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 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 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 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 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 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能得到10K,这个速度接近1个 64K的MODEM上网的速度;另外以上分析全都没考虑系统的后台,比如数据库、中间件等。 1、服务器方面:上面说的那样的PC SERVER需要50台; 2、网络方面:按每个用户50K,那至少5根百兆带宽独享,估计仅仅网络延迟就 大概是秒一级的; 3、如果有数据库,至少是ORACLE,最好是SYSBASE,SQL SERVER是肯定顶 不住的。数据库服务器至少需要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 4、如果有CORBA,那至少再准备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再加上负载均衡、防火墙、路由器和各种软件等,总之没个1000万的资金投入,肯定搞不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摘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掌握各项目正确的测试方法是所有体育教师和测评人员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测试工作必然和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测试器材多种多样,有全手工操作的,也有电子仪器。手工操作与电子仪器的操作流程不完全相同。如使用带有IC卡*的测试仪器就可以减少测试人员的记录和计算工作。但无论使用何种仪器,对测试人员的基本的操作要求是一致的,本章对《标准》中各个项目基本的测试方法及其操作要求进行介绍。对于不同的测试器材,可参考相应测试器材的说明书。 一、身高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图3-1)。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4.注意事项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二、体重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3.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图3-2)。测试人员放置适

股票常用指标说明

常用指标说明 反趋向指标 KDJ ROC W&R威廉指标 RSI BIAS ADTM ATR OSC UDL KDJ 指标说明:KDJ,其综合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早年应用在期货投资方面,功能颇为显著,目前为股市中最常被使用的指标之一。 买卖原则: 1 K线由右边向下交叉D值做卖,K线由右边向上交叉D值做买。 2 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跌势,低挡连续二次向上交叉 确认涨势。 3 D值<20%超卖,D值>80%超买,J>100%超买,J<10%超卖。 4 KD值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 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 可观察KD值同股价的背离,以确认高低点。 ROC 当ROC向下跌破零,卖出信号;ROC向上突破零,买入信号。股价创新高,ROC未配合上升,显示上涨动力减弱。股价创新低,ROC未配合下降,显示下跌动力减弱。股价与ROC从低位同时上升,短期反弹有望。股价与ROC从高位同时下降,警惕回落。 W&R威廉指标 算法: N日内最低价与当日收盘价的差,除以N日内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结果放大100倍 参数: N 统计天数一般取14天 用法: 1.低于20,超买,即将见顶,应及时卖出 2.高于80,超卖,即将见底,应伺机买进 3.与RSI、MTM指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RSI RSIS为1978年美国作者Wells WidlerJR。所提出的交易方法之一。所谓RSI英文全名为Relative Strenth Index,中文名称为相对强弱指标.RSI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正常的股市中,多空买卖双方的力道必须得到均衡,股价才能稳定;而RSI是对于固定期间内,股价上涨总幅度平均值占总幅度平均值的比例。 1 .RSI值于0-100之间呈常态分配,当6日RSI值为80‰以上时,股市呈超买现象,若出现M头为卖出时机;当6日RSI 值在20‰以下时,股市呈超卖现象,若出现W头为买进时机。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

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 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于1个JAVA开发的WEB 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测试说明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测试说明 一、身高 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 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 度和厚度以及密度。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 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 身体成分,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如果你所测得的身高标准体 重数值小于或大于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体重的范围,就说明你 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积极参加体育运 动来增加肌肉组织或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身体成分是指人体 总体重中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的比例,它可以十分准确地评 价人体的胖瘦状况。通常用体脂百分比,即总体重中体脂的比 例来表示。 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纵向生长水平。使用身高计测试,精度 为 0.1厘米。 测试时,受试者赤脚、呈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二、体重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使用体重秤测试,精度为0.1千克。 测试时,受试者自然站在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取数据。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 后1位。 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尽量减少着装;上、下体重秤时,动作要轻缓。 场地器材:身高体重仪。 测试方法与步骤: (1)先输入学号按确认键,再将测试卡插入插卡曹。 (2)脱鞋,立正姿势(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 触)站在身高体重议的底板上,身体勿晃动,待水平压板下滑 触及头部时自动停止下滑测试完毕。 (3)待测试仪屏幕显示“数据保存成功”后拔卡。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2)水平压板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 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3)测量时身体勿晃动。 (4)测量前受试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