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回顾2017年儿童保健科同仁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比去年更好的成绩。现制定年度计划如下:

1.健康教育负责本辖区儿童的健康教育,通过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3岁以下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按儿童保健服务内容规范进行4:2:1体检,生长发育评价以及指导。

3.7岁以下儿童保健业务开展托幼园所体检工作,组织进行体检工作,及时完成三项营养评价及指导反馈,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同时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督导。

4.体弱儿管理对体检中筛查出的早产儿,低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认真填写个案,定期复查,症状体征与体检表内容吻合,无漏管。

5.资料统计上报工作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

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信息的收集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包括本辖区7岁,5岁及3岁以下儿童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6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5岁

以下儿童死亡调查,特别是年报工作及三网监测中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6.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7.做好每年的资料整理存档工作,完善各项台账资料。

8.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安排,完成各种临时性任务。

9.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妇保科进行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儿童的动态,提高新生儿访视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大众科普知识传播。

儿保科

2018年2月1日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时间: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地点:新生儿家中。 主要内容: 1、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记录出生体重、身长。 2、询问、观察和测量: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口腔发育等、测量体温,进行体格检查。 3、指导:喂养、发育、防病、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 4、提醒: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5、告知: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6、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7、特殊: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8、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时间:新生儿满28~30天。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内容: 1、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询问及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 3、体侧及评价: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并评价。 4、指导:喂养、发育、防病。 5、填写: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时间: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服务站进行。 主要内容: 1、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体格检测:测量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及体检。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6、12、24、36月龄时使用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检测。 3、评价与评估:对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对心理行为进行预警征评估。 4、指导: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 5、督促: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6、填写: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2~30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时间: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 地点:散居儿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 主要内容: 1、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 2、体格检测:测量体重、身高、视力及体检。4岁、5岁和6岁分别免费测一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 3、评价与评估:对体格发育进行评价,对心理行为进行预警征评估。 4、指导: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 5、督促: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6、转诊: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进行登记,转入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并转诊;视力筛查异常;胸腹部异常;在健康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及时转诊。 7、填写: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五)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开展辖区内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提供儿童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二、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当年活产数、0-6岁儿童各年龄段儿童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为本辖区0-6岁儿童建立《开封市0-6岁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健康档案),负责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按规定的体检次数及要求进行检查、指导及动态管理。 三、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儿童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口腔保健及中医保健指导。 四、加强特殊儿童保健管理及疑难病历转诊工作,做好各项登记。 五、接受上级部门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按时参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工作例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六、定期组织召开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例会,并对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七、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登记,完成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及反馈工作。 八、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一、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负责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提供新生儿家庭访视、定期健康体检,开展体检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咨询和指导等工作。 二、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检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等。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患病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发育迟缓、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至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四、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台账、报表,完成儿童保健服务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总结、上报质控工作。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办家长学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做好儿童健康指导及中医保健指导。 六、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指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为0-6岁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并至少在1岁以内进行4次、1-2岁分别进行2次、3—6岁分别进行1次随访,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和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等情况,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使0-6岁儿童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15年底,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85%。全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三、工作内容 (一)省卫生厅提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开展年度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省妇幼保健院开展全省0-6岁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督导检查、专项考核工作,提高0-6岁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按照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依托“降消”项目等工作内容,组织市、县医疗保健机构开展0-6岁儿童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0-6岁儿童保健业务的适宜技术培训。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开展相应内容的逐级培训工作,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重点强化基层妇幼专干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对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免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 1.新生儿家庭访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村医务人员要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为新生儿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时要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可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适当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眼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归纳

儿童保健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熟练掌握儿童保健科门诊的各项服务内容,如:生长发育的咨询以及发育儿科学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内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二、服务态度要热忱,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保健手册建档及登记工作。 三、认真完成生长发育、营养评估指导,早期发展水平评估及神经系统测评等检查的指导解释工作。 四、耐心与家长沟通,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缓慢儿以及有发育及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及时转到儿童保健科专家门诊。 五、按时上下班,搞好室内环境卫生。 六、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二、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三、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四、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转诊。 五、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六、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二、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三、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发放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及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五、利用病人就诊、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健康教育咨询、孕妇学校等各种时机,开展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服务。 六、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学习,认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七、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按照0岁4次、1岁2次、2岁2次、3-6岁每年体检一次的体检原则,对每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6个月以上儿童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常规,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登记管理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儿童健康养成服务流程 儿童健康需要管理,正如秧苗需要管理一样,需要有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健康管理概念,既不能搬来成人健康管理照用,也不能沿用传统儿童保健不变。儿童健康管理是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其相关疾病的现况、影响因素、趋势的综合管理。儿童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功能不断完善,并以此为基础,体质、素质、健康和德智体美亦得到发展。 1.儿童特色体检、档案建立 首次健康检查(含医疗、非医疗项目) A套餐,基础型,生长发育+体适能+心理+常规, 全部可在中心完成 B套餐,加强型,基础型+抽血+微量元素和B超项目, 需与医疗机构合作完成 C套餐,全面型,加强型+内分泌、基因等项目, 需与医疗机构、临检机构合作完成 2.绿色通道及健康养成

2.1绿色通道:疫苗接种(经济型、增强型)、口腔检查、生病就医 2.2健康养成:从根本和预防的角度解决孩子的健康问题,让孩子养成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 2.2.1以生长发育为基础的综合评估:采用**评估模式,并出具综合评估报告。 生长发育问题:矮小、肥胖、早熟等 体质问题:体适能差、免疫力差、易感冒、脾胃不好、过敏体质等 营养问题:偏食、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等 心理问题:多动、自闭、性格差等 2.2.2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健康养成计划和方案:汇集儿科医生、中医师、营养师、心理师和育儿师所组成的儿童健康养成团队,通过对综合评估报告解读,量身定制管理计划。 生长发育问题体质问题营养问题心理问题 如:过敏体质调理、反复呼吸道感染调理、脾胃调理、体重管理、亲子活动、健康沙龙 针对小孩问题和家长的希望制订健康管理目标,可单选也可多选 3 根据制订目标确定年费价格 根据小孩的现状制订的目标 4 服务条款 可升级服务和针对性高级服务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魏葆霖教授以及香港大学英语教育博士应单君女士联袂推荐此书。 第四部分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共需开展()次健康管理: A.8 B.10 C.12 D.13 2、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 A.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B.卡介苗、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糖丸、乙肝疫苗D.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 3、新生儿出院()后,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产后访视。 A.3天 B.两周 C.一周 D.满月 4、在食物转换过程中,以下哪种食物是最先添加的食物() A.蛋黄 B.小米粥 C.含铁米粉 D.菜泥 5、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6、高危新生儿访视时间() A.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 B.出院后7日 C.出生后7日 D.出生后3日 7、关于呼吸次数为65次/分钟的新生儿,下列哪项处理是正确的() A.建议转诊 B.口服抗生素 C.在家观察C.给予指导 8、以下哪项不符合新生儿满月的表现() 页脚内容1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魏葆霖教授以及香港大学英语教育博士应单君女士联袂推荐此书。 A.满月时体重增长不低于600克 B.眼球追随水平运动物体可达中线 C.听到声音后有反应,对较大的声音产生惊跳。 D.俯卧时双腿伸直,头能抬起 9、关于新生儿满月时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拥抱反射应存在 B.能够自发性的微笑 C.如觅食反射和/或拥抱反射为阴性,也可能正常 D.觅食反射应存在 10.下列关于3个月查体评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自发的微笑,但尚不能逗笑 B.若不能引导出目光接触和眼球运动,建议转诊 C.原始反射消失 D.若双下肢无力,应在家加强锻炼 11.下列哪些对4个月婴儿针对性的指导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腹股沟疝气应尽量避免孩子哭闹。 B.若婴儿发热不退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C.可以给婴儿添加辅食 D.指导家长学会识别婴儿哭闹的原因。 12、下列哪项不是6个月婴儿视觉发育的水平() A.可以看到较远的目标 B.有有意识的注意 C.认识妈妈的脸 D.视力水平达到0.5~0.7 13、对于轻度贫血的儿童,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者,下一步处理不正确的是() A.继续服药4-6周 B.停用药物 C.进行针对性喂养指导 D.转诊 14、()个月查体的儿童开始能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能对着镜子微笑。 A.3 B.6 C.7 D.8 15、()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听懂、理解单一的口头命令,如欢迎、再见等 A.7个月 B.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16、()个月能坐稳,会爬行,能从被遮盖的玩具上揭去覆盖物。 页脚内容2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X100%。 六、附件 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附件1 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口□ 口

附件2 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口□ 口

附件3 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口□ 口 填表说明: 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得保健状况。有计划得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得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 4、2、1得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得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走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走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与报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I 、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得宣传咨询, 定期 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普及科学育 儿知识。 &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儿童心理卫生科工作制度 I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不同年龄阶段得心理特征,指 导培养儿童得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得适应能力与融洽得 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得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得各种问题,并相应 回答 耐心、仔细、认真。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2、 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与缺点矫治。 3、 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 认真做好资料得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馈。 5、 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散居儿童管理要求,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托儿所、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 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 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儿保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 5、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患病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矮小、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治疗。 6、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的补漏及质控工作。 7、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8、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指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9、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观察室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安静。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耐心,避免发生争吵和纠纷。 三、输液按医嘱执行,认真、详细记录输液病人姓名、药名、浓度、剂量、 用法、加药时间及加药者签名。对易致敏药按规定做好过敏试验并记 录。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一、概述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又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而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 服务流程见图2。 (一)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二)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三)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儿保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 5、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患病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矮小、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治疗。 6、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的补漏及质控工作。 7、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8、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指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9、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 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散居儿童管理要求,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 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 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托儿所、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 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

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以下不属于听力筛查的月份是() A. 6月 B. 12月 C. 30月 D. 36月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共开展()次健康管理。 A. 6次 B. 8次 C. 12次 D. 13次 3. 以下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 A. 0~36个月儿童 B. 青年人 C. 孕产妇 D.老年人 4. 以下哪些新生儿不需要进行高危儿专案管理,增加访视次数并及时记录访视情况() A. 低出生体重 B. 颅内出血 C. 出生缺陷 D. 母乳性黄疸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以下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 A. 0~36个月儿童 B. 青年人 C. 孕产妇 D.老年人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中,要求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月龄包括() A. 6-8月 B. 12月 C. 18月 D. 30月 3. 听力筛查的月份包括() A. 6月 B. 12月 C. 24月 D. 36月

4. 关于新生儿访视叙述正确的包括() A. 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天进行 B. 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天内进行 C. 高危新生儿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D. 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3次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 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 内×100%。 2. 纯母乳喂养应坚持至出生后个月。 3.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4. 婴幼儿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科学喂 养、、、、等健康指导。 5.新生儿家庭访视在新生儿出院后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大小 便、、、口腔发育等情况。 6.新生儿家庭访视为新生儿、记录出生 时、,进行,同时建立《母子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和,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

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时间: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地点:新生儿家中。 主要内容: 1、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记录出生体重、身长。 2、询问、观察和测量: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口腔发育等、测量体温,进行体格检查。 3、指导:喂养、发育、防病、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 4、提醒: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5、告知: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6、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7、特殊: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8、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时间:新生儿满28~30天。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内容: 1、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询问及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 3、体侧及评价: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并评价。 4、指导:喂养、发育、防病。 5、填写: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时间: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服务站进行。 主要内容: 1、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体格检测:测量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及体检。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6、12、24、36月龄时使用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检测。 3、评价与评估:对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对心理行为进行预警征评估。 4、指导: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 5、督促: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6、填写: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2~30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时间: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 地点:散居儿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 主要内容: 1、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 2、体格检测:测量体重、身高、视力及体检。4岁、5岁和6岁分别免费测一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 3、评价与评估:对体格发育进行评价,对心理行为进行预警征评估。 4、指导: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 5、督促: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6、转诊: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进行登记,转入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并转诊;视力筛查异常;胸腹部异常;在健康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及时转诊。 7、填写: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五)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

县级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儿童保健管理、儿童保健健康宣传教育的计划制订和实施。 二、督促检查科室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儿童保健相关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协助保健科完成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三、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全面指导本地区基层儿童保健业务工作。 四、审定本部门科研课题设计、上报成果、申报鉴定。 五、定期参加儿童保健门诊及专科门诊,并组织安排本部医务人员定期到医疗门诊或病房参加临床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利于指导儿童保健面上工作。 六、有计划安排本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协助院领导做好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考核、晋升、晋级工作、安排学习、进修人员的工作。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全区儿童保健业务指导,承担基层队伍培训、教学、科研、调查设计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当好科主任参谋,为全区儿保工作出谋划策,努力完成科主任交给的各项儿保工作任务,在业务技术方面,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三、深入动态掌握全区儿童保健情况、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四、做好儿童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五、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六、做好散居儿童与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及业务指导,培训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掌握本区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不断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 一、在儿童保健门诊主任领导下工作,负责本辖区0-6岁儿童护理和管理工作,并参与完成本辖区0-6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发生差错事故。 三、护士在接诊过程中须以爱心和耐心消除儿童的紧张情绪,协助医生对就诊的儿童分诊为健康体检查和需要诊疗的各种患儿。 四、做好对婴幼儿的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工作,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一般身体形态的测量。 五、严格无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六、应履行儿保科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的职责,把握家长每次带小孩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婴幼儿健康的宣教和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主管院长及保健科领导下,做好全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管理、业务技术指导,生命监测、开展和指导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做好科研工作。 二、掌握全区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为上级主管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精品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 感谢下载载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 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精品 感谢下载载 附件1 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 编号 □□□-□□□□□

附件2 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卡(册)。 2. 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一岁内每三个月一 次,一至三岁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一次)。 3.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4.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条例》。 5.普及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心理、母乳喂 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6.有计划地培训下级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人员。 7.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资料,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 8.开展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心理、 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方法 1.政府领导参与和全社会支持。 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协调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 2.家长是儿童保健有力的支撑点,须重视家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3.分析现状,确定工作重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分析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确 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工作内容。 4.防治结合。 儿童保健着眼于人群,通过个体的防治及群体防治而达到目的。 5.平等、有效。 儿童保健工作面向全体儿童,做到人人享有保健,应充分利用保健资源,开展保健服务。 6.引进与吸取国外先进保健技术。 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 织,以合作项目为突破,带动儿童保健全面发展。 7.重视儿童保健队伍建设。 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建设是对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支持,须重视高、中、初级儿童保健人员的培训。 8.开展专题调查与儿童保健监测 及时分析现状,掌握动态,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