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交通调查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交通调查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

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

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②为未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及

交通管理控制手段。

二、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涉及人、车、路与环境等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有

l.交通流要素调查

2、交通需求调查

3.交通事故调查

4.交通环境调查

由于交通需求调查已成为交通规划部门的专项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均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及城市建设部门的专项调查。

三、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

①调查条件、目的必须予以注明;

②交通调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也应视实

测目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选择;

③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其中包括技术水平

和分析能力、工作态度;

④需要有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

§3-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交通量调查目的.

交通量的调查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内的车辆数量调查。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

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如:为确定投资顺序,安排资金与效益评估提供依据;

确定设置信号,标志及采取某乡交通管理措施;

为道路几何设计及交通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

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就交通动态观点分类交通量调查有如下几种:

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

3.核查线调查

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三、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1.确定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般选在下列各处:

1)不受平面交叉口交通影响的路段;

2)交叉口各人口停车线处;

3)交通设施的出人口处(道路收费口及停车场出人口处等);

4)特定地点,如分界线与道路交叉口等处。

2.选择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也应根据调查目的与方法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常年观测,每年观测365d,每天观测24d。

2)抽样观测,用抽样方式在全年内选择实测日期,然后对抽样日做全天观测。

3)当以每天部分时间的实测交通量换算全天交通量时,应选择交通量集中时段:

作16h观测时可选上午6时至下午10时

作12h观测时可选上午7时至下午7时

选定上述时段的观测,既可准确掌握道路日交通量,又可节省观测时间。

4)进行高峰小时交通量调查时应选择包括高峰小时在内的连续3个3小时。

为使交通调查资料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还应对调查记数时段的长度作规定。一次测量记录时间应小于1h。测时时段越短描述交通量波动形式越真实,但这会大大增加测量记录及数据分析工作量。考虑对实测数据的精度要求,一般选定15mn为一时段,即每小时测量4个数据,每日测96个数据,当有特殊需要时可缩短至5min或3min。

3.调查方法

l)人工观测法

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

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4)仪器自动计测法

5)摄影法

四、交通数据的分析应用及不同车辆的换算

1.绘制交通流量图

2.绘制交通量变化图

3.交叉口交通流量图

4.计算交通量特定参数周

一般情况下,对实测交通量值要进行以下特定参数的计算:

平均日交通量ADT

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交通量月变化系数Km

交通量周日变化系数kw;

5.交通量中不同类型车辆的换算

在实测交通量时,一般分车型计测车辆数,在交通流中不同车型的车辆由于其占有的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同一车道的通过数量也不同,而在交通运营中常常需要将其换算成某种单一车型的数量,通称之为交通量换算。

§3-3 行车速度与密度的调查

一、速度调查的目的

1)对某处作周期性速度调查,掌握速度分布状态及速度变化形式,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2)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速度资料,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决定最低、最高限速值;

(2)判断在曲线范围限制速度的必要性;

(3)为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提供速度数据;

(4)决定禁止超车的区段范围;

(5)用于判断对学校、公园附近道路上行人实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及设施设置的合理性。

3)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

4)为事故分析提供速度资料。

5)用于决定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如曲线半径、纵坡及变速车道长度等。

6)用于其他交通研究,如:

(1)平均速度与通行能力的关系;

(2)速度与交通量关系;

(3)速度差及方差与交通事故关系的分析研究。

当对区间速度作实态调查时,除上述目的外,还常用于交通的路网分配和分析经济效益等方面。

二、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

1.地点速度.

l)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择

调查地点与调查时间均应根据调查目的进行选择。查地点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各方面:

(1)一般速度调查时应选择视野条件好的道路直线段,并应选在无特殊交通标志,交通信号、无公交站台和不受道路交叉影响的道路区间部分;

(2)当为确定信号控制而调查速度时,调查地点应选在控制对象范围内,并应选择不受其他信号影响的地点;

(3)当为判断交通措施效果而进行事前、事后调查时,事前事后调查应选择同一位置;

(4)对事故多发地区进行调查时,应调查进入该区时的速度,调查地点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另外为使调查结果不受调查本身的影响,在选择调查地点时,还应注意测量仪器及观测人员应不吸引驾驶人员注意,并且不引起群众的围观。

调查时间的选择与调查目的有关,一般应选择非高峰小时的时段,事前、事后调查应选择相同的时段,速度调查还应避开交通异常时间,如节假日及天气恶劣的时间。

2)调查抽样与样本量的确定

道路上车辆数量大,不可能全部观测,只能从中抽取部分车辆(样本)进行观测,据以推算车流总体的车速。为了保证推算精度,应确定所需最小的样本量

(1)地点车速调查所需最小样本量变

对不同速度,不同类型车辆都要抽样观测,以防止抽样不均,为车辆呈连续流以相近速度行驶时,应选头车观测,取其有代表性。

(2)区间车速调查所需样本最小量

根据速度调查的精度要求,认为调查总样本数量不应少于150辆,其中单一车种不应少于50辆。且测速时段不宜过短,一般应在1h以上。此外,在抽样时不仅先应保证足够抽样率,还应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

选择,保证抽样的随机性。为此调查抽样,可以按以下形式进行:

(1)避开调查开始时的几台车;

(2)对各种车型的抽样率应基本控制在与其在车流中的混入率一致;

(3)抽样时,可事先选定车牌尾数,如只测尾数为偶数车或只测尾数为0或5的车,以此使抽样无偏。

3)调查方法

地点速度的调查方法很多,现只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人工测定法

(2)使用测速仪器测定速度

(3)车辆感应器测速

2.区间速度

1)调查的区间与时间的选择

调查区间与时间均应根据调查目的进行选定。

(l)调查区间的选择对于一般目的的调查时,应选在主要交叉口之间无大量出入车辆的路段,且区间的起终点应选在元交通阻塞处;当为交通管理目的

时,应在拟定管辖地区选择,当为评价交通措施效果时,应于采取措施前后,均进行调查,且事前、事后调查应选择相同的路段。

(2)时间的选择可分上、下午高峰与白天和夜晚非高峰等四个时段,每次应连续1h以上,且应避开节、假日及天气不良时间。而在进行事前、事后调查时应选择相同季节,相同周日及相同天气条件。

2)调查抽样与样本量的确定

3)调查方法

区间速度的调查要实测车辆通过某一已知长度

路段的时间,有多种方法。此处仅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试验车观测法

(2)车辆牌号对照法

(3)驶入驶出测量法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一)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由上述测定方法测得之地点速度数据,对一般使用目的,常作以下分析处理:

1. 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2.统计处理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

(1)中值、中间速度:

(2)众值、最常见速度

(3)百分位车速

3)计算其他统计量

l`偏斜指数(速度偏移):速度偏斜指数表示速度分布偏斜程度,

2`平均超速度:表示被调查车辆中超速车辆的平均超速程度。

3`车速遵守率:对应车速频率累积曲线上限制车速的累积频率值。这一参数表示遵守限速规定的车辆比率。

(二)区间速度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对于区间速度实测数据,一般除计算平均车速和均方差外,有时要绘制运行时间表和时间距离曲线,以供交通运营及交通管理控制部门使用。

四、密度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1.调查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