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作业

没有国,就没有被尊重的艺术

学号:1120131891 班号:07011305 姓名:王帅

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只有钢铁长城才能捍卫雕栏玉柱。没有国家,没有主权,艺术家只能被摧残,艺术品只能被掠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就没有被尊重的艺术。

艳阳天把我拉上四号线,送到圆明园。我确实没有亲身来过这里,要不怎能对不同于课本的震撼的实景感慨万千?湖面的荷花早已凋谢,青草也隐匿了,只有裸露的土地,乡村水塘一样的湖,一切都是惨败凋零的景象,却与残垣断壁形成完美的照应。给人的感觉就是到这里就要看这个一样。

走过小湖,出现了大湖,走过了大湖,又是小湖。就这样来回循环,从远处看的了那围在铁栏杆里的几根著名的柱子,几堵著名的墙。眼前的就是谐奇趣,我看到的第一个西洋景观。,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喷水池尚能看出轮廓,但现在她身边只是孤零零站立的只是一片形状尚存排列整齐大小不一且早已残破不全的黄白色的石头。

这只是远处对他的印象,因为距离已经把它的像素忽略了,走近之后才能感觉到她的震撼。虽然柱子,瓦片,无一不凄惨的躺在地上。但仍无法掩盖这穿越时空的工艺品。每一片石板上都有不重复的精美浮雕,虽然复杂但不显繁杂,即使是边界也有思考精细的过度,石板的

边缘也绝不偷工减料。最重要的,历经岁月的风吹日晒,仍能保持精美的外表,说明当年雕凿时用的每一锤的力,每一凿的力,都是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这应该是一批卓越的工人所建造。虽然他们的身份相当于建筑工,却兼有雕刻家的手艺,艺术家的思维。这样的工艺,即使不是雕刻家,也一定能看出道道来吧!

前进右转,还是西洋景,这是一篇很小的建筑群。看规模,即使还原,也不是大楼。这里是圆明园的养雀笼,看名字就知道是个大鸟笼子,不过既然是皇帝的鸟,肯定不少。于是有了这个两层的小建筑,给鸟住的丝毫不比给人住的差。曾经西为中式牌楼,东为西洋宫门样式,东门和西门外的左右券窗下都设有小型喷水塔,至今这些痕迹依旧可见,从外形上来看,造型似乎是当今都依旧流行的落地式。住在里面的鸟当然不能是麻雀,都是孔雀这些北方罕见的鸟。继续向右,是方外观。这里是是乾隆帝维吾尔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虽然如今没有人能辨别出来,但那些直上直下,不同于谐奇趣的柱子确实说明这不是个普通的建筑,在她的前面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虽然不知道是啥,不过应该在当年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因为上面的花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向前走,眼界突然开过。看来是为大型建筑特意开辟的。这里就是海晏堂。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这里就曾陈列着著名的十二生肖铜像。既然是最复杂的水景观,当然少不了技术支持。这里有无数涵道,明水渠,虽然已经开裂,但仍能表现出复杂的排列,最上方的建筑已经被削平,下方的水池里也长满植物,但从形状上不难分辨出这是流水的阶梯。

曾经放置铜头像的地方早已经坍塌开裂,如同十二只神兽被砍下脑袋,身体随着失血渐渐抽搐萎缩。但幸运的是最中央那个扇贝形的主出水口依然保留完好,给人一个想象的起点。

继续向前,那个曾经在历史课本语文课本上入目无数次的经典地点—大水法终于露面,虽然已经对这个形象彻底熟悉,但从近距离观看却依旧令人震撼。站立的西洋柱与脚下的台阶,

倒塌的欧式房梁与罗马拱顶,以及更高的地方站立的孤寂的圆柱。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她曾经的模样。只知道这里曾经是一个喷泉,但即使是喷泉,从这一点遗迹来看,足以超越我们现

在任何一个人工水景。如果她能被完美的还原,那么一定要费设计师一番脑筋。在没有电力的时代,设计师却极力的想去塑造出光影,这需要多么大的想象力与多么多的学习与借鉴啊。

想必当他完成这座足以震撼园林界的单体建筑时,他也一定成为了一个博古通今知晓内外的大学问家。可惜在动乱之年,皇帝都无暇观看着美丽的建筑小品,更何况全世界那些真正愿意为艺术感到惋惜的人呢?

由于没有了资料,也很少有画家能将圆明园完美的还原,只知道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丰富无比。如果有超越文字的视觉资料,即使是画,也一定能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震撼到吧!

然而纵使我们如何高歌艺术,它终究不会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国家里存在的稳定长久。有人看管的艺术为人们欣赏,没人看管的艺术就由人掠夺。艺术本事属于世界的东西,但人的贪欲总是喜欢将美好的东西拿为己有,这就是收藏。当所有者暴露出软弱,便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入手。虽然这不是英法联军侵华的根本意图,但也足以把它作为一项侵略日程。圆明园的建造者是足以堪称艺术家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足以震慑雕塑史,园林史与建筑史的艺术品。他的规划者学习了西方的建筑艺术,又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将东西方建筑史的精髓通过规划的方式结合起来,这样的建筑师已经站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但却将这件艺术品交给一个没有力量保护她的国家保管。当然无法摆脱毁灭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最靠谱的国力不是国家有多少艺术品,而是有多少军人,军人手中有多少杆枪。圆明园毁灭了,风雨飘摇的国家,那些拥有世界水平的艺术家的命运,大概也与圆明园一样吧。

今天的我们,是经历了百年的挣扎才重新站起来。我们正在试图挽救那些曾经存在的艺术,我们同样拥有了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在这个依旧充满强盗与敛财狂的世界,我们唯有强大起来成为这个国家的力量,才能保卫我们所谓无价的艺术文化。当我们漫步于每一个博物馆,欣赏着艺术家创造的作品,请不要忘记博物馆脚下的我们的国家,只有她有力量保卫自己的艺术和艺术家。只有我们能不在欣赏艺术沉溺于文化繁荣的同时放松警惕,我们能在夸耀自己的同时强大自己,我们的国家才能安定,我们的艺术文化才能长存并被全人类

共同鉴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