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
浅谈歌唱中“字正腔圆”

浅谈歌唱中“字正腔圆”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字正腔圆”的基本概念及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误区,证明“字正腔圆”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全文从“字正腔圆”的基本概念、学习“字正腔圆”过程中遇到的误区及问题、咬字与发声的关系三部分着手论述“字正腔圆”在歌唱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字正腔圆;误区;歌唱;关系;重要性作为一名专职声乐教师,在长时间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和不同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渐渐发现,文字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掌握咬字与发声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情感。
希望本课题“浅谈歌唱中‘字正腔圆’”能为声乐学习者带来一定启发。
一、字正腔圆1.什么是字正腔圆“字正腔圆”一词出自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是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在唱腔中,每个字每组词都需要按声调系统把字音、字意表达清晰,让听众听得更明白,这就是“字正”。
“腔圆”则是在“字正”的前提下,曲调完整流畅,情绪圆润,符合人物的性格。
它是一种艺术手段,能使歌曲更圆滑,圆熟,圆润,最终达到“动听”的效果。
正所谓“由字寻腔,字领腔行”,想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就要做到“字正”与“腔圆”的完美结合。
2.如何做到字正腔圆掌握汉语发音的规律,是字正腔圆的根本,每个汉字都由三个因素构成(声韵、调)。
首先作为歌唱者要明辨四声即:阴、阳、上、去和十三辙,想要做到字正腔圆,就一定要掌握好歌曲中字的规律及唱法。
字头要咬准,在字头部分应该唱的轻巧灵活,气息要有对抗,一触即发。
字腹要圆润饱满,把字咬好,音韵准确。
字尾要归韵到位,放松舌、唇和下牙关,避免因过重、过长而破坏字声统一。
如果一个字开了好头,吐好了字腹,最后收不好字尾,也会功亏一篑。
所以要有始有终。
二、声乐学习中关于“字正腔圆”所存在的问题及误区1.咬字发白、发干、发紧很多人在声乐学习中单纯地以为唱歌就是简单的歌词和旋律结合,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会感到发声和咬字有一定的矛盾,特别是汉字。
谈歌唱语言的处理.doc-歌唱语言的处理.

谈歌唱语言的处理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魏远胜歌唱是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歌曲中的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核心。
在歌唱过程中充分理解歌曲主题、感受音乐形象,对咬字吐字进行强弱、情感等方面的处理,从而使歌唱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歌曲的艺术魅力。
声乐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情感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
”因此,在歌唱艺术中准确、清晰、鲜明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刻画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歌唱者应在有清晰、准确、鲜明的歌唱语言加上很好发声技巧,很充沛的感情,才能表达歌唱的内容,这样才能感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先,我们要明确歌唱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是有差异的,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语言节奏方面。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节奏一般比较短,虽然有强调某个字或某几个字拖长的情况,歌唱语言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和清楚还要注意行腔和收声,而且歌唱时的语言节奏有时很长如《我爱你,中国》的第一句,为了表现百灵飞在蓝天的画面,把百灵的“灵”字拖了四拍:经过这样的起伏,形象地展现了百灵鸟在蓝天飞翔的动态,这些歌曲语言很自然的表现手段。
如果用在日常生活语言中,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自然。
这就是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
其次,歌唱语言怎样表达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为了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除了运用丰富的词汇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调重音,节奏,语气等更生动准确地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下面根据语言的特点,分析一下歌唱的语言。
1、重音一般歌曲中语言的重音都在音乐强拍上出现,在强拍上的音力度也要求稍强一些。
如歌曲《保卫黄河》:在这首歌曲中,语言重音正好与音乐重音相结合,充分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凡是重音的词句,在咬字时均较为有力、肯定。
浅谈歌唱中的语言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浅谈歌唱中的语言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如何使歌唱者发出悦耳好听的声乐,主要是通过人身体内部的共鸣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逐渐把声音扩大和美化。
此外还要依据语言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才能使得歌唱者科学合理的运用人体内的共鸣器官和语言作用唱出优美、富有穿透力的歌声艺术。
首先,对于歌唱者而言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音乐化的文学语音,主要是通过歌唱者的呼吸方法和歌唱的共鸣调节作用,其中对于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主要是通过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的作用。
如一个只靠声带发出而不起用正确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非但不能传远,且不悦耳,相反的,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就能不费力地传给广大的听众,而这种以最少的气息获得宏亮而美妙的声音效果的方法,是每一个歌唱者所祈求获取的事情。
因此,语言是共鸣的依据,而声音的共鸣的美感只有通过字正去进一步去实现。
一、准确的咬字是共鸣的依据由于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的核心。
如何在歌唱过程中实现歌唱者实现声乐的升华和深入,提升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创造富有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因此,不仅要有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对初学声乐的人进行强化发声方法上的练习,例如通过在对“打开喉咙”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声音发出的位置,还要对共鸣的腔体、音量以及音域等方面进行学习培养。
同时,还要强化歌唱者准确咬字的培养。
由于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发声和吐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存在照顾不到声音的圆润和共鸣,造成吐字不清晰,容易出现声音脱离了位置,不能达到咬字与发音相互和谐统一。
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做到咬字与发音相互统一,把握语言的特点、发声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和谐、饱满、深情的音乐作品。
二、字正腔圆是准确声音位置共鸣的美化和延长的重要基础首先,对于中国拼音的学习。
在汉语拼音中一同有21个生母,35个韵母。
通常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来(lai)”之中的“l”就属于声母。
由于,声母在发声时气流受到阻碍位置的不同,通常又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以及舌尖音等因素构成。
声乐语言艺术之“归韵收声十三辙”

学 术 论 坛225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1 “归韵收声”在声乐语言艺术中的作用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非常讲究咬字吐字的准确性,大多数汉字都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在歌唱发音时也必然有三者之间的过渡过程。
但是,仅仅将字头咬住、字腹吐清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注意韵尾的收声与归韵。
韵尾虽然只是字音的尾巴,但是同样影响字音的清楚、准确与声音的连贯,韵尾也是辨别字音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说,归韵,是指唱词的某些句子在末尾一个字上有规律地落到相近的音上,这些落音的字,不管其声母相同与否,只要韵母主要部分相同或相近。
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中:“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其中前一句歌词最后一个字的连(lian)字与后一句歌词结尾处的间(jian)字,都有一个对应的韵脚(an)。
收声与归韵的意思大体相同。
2 “归韵收声十三辙”的分类与方法训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归韵或收音是根据十三辙来进行的。
十三辙是相同或相近韵母分类的结果,属于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就能合辙押韵,歌唱时凡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都必须“归”辙。
下面就十三辙的辙口分类与收音方法分类讲解。
2.1发花辙发花辙的主要韵母是a,包含有a、ua、ia 三个韵母。
发花辙歌曲的训练,要求气息通畅,声音圆润开阔,有韵头的字轻唱在韵头后,再过渡到韵腹,一音到底,口形不变,不收尾。
可供练习的歌曲有《玛依拉》《北京颂歌》等。
2.2梭坡辙梭坡辙的主要元音是“e、o”,包含有e、o、uo三个韵母。
e、o在发音时基本相同,都是舌位在口腔后部半升,口形半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但它们在歌唱发声中的嘴形是有区别,o的嘴形为o形,而e的嘴形稍横一些张开,嘴唇两侧向上提。
在e、o延长音时,要结合歌唱呼吸,才能保持口型,否则口形是僵硬而不放松的。
可供练习的歌曲有《我爱你中国》《古老的歌》等。
2.3乜斜辙乜斜辙所含的韵母有ue、üe、ê。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与咬字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与咬字作者:李晓玉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1期摘要:歌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感。
为了保证整个歌唱过程的有序进行,呼吸和咬字非常重要,歌唱的呼吸大多数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需要演唱者对自身的呼吸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歌唱中的咬字需要演唱者清楚地说出歌曲中的内容,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一定要加强对自身呼吸和咬字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
关键词:歌唱;呼吸;咬字歌曲是语言艺术和旋律的深度融合。
一些作曲者在歌曲制作的过程中内心的情感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的,在歌曲制作完成之后,需要演唱者融合自身的情感以及自身的基本功来进行演唱。
歌唱属于对歌曲的二次创作,因此在实际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应当具备较为完善的基本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将作曲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体现歌曲的无限魅力。
一歌唱中的呼吸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呼吸非常重要,主要是要求演唱者调整自身的正常呼吸,将气吸到小腹处,但是实际上只是将气息储存在肺里,吸到小腹处是为了让呼吸更加深沉一些,因此在进行歌唱中的呼吸基本功练习时,练习者应当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日常的练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1]。
(一)初学者的呼吸练习初学者的歌唱基本功是有待提高的,大多数初学者在唱歌时总会出现气息下不去、呼吸无法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的情况。
因此初学者學习歌唱时一定要让自身的呼吸非常自然,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一些初学者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做闻花的动作,初学者在做这一动作时,可以迅速地找到歌唱时呼吸的部位以及调整呼吸的技巧,在实际歌唱的过程中,应当让自身的呼吸和平常的叹气一样的自然,要将每一首作品中的字都贴到呼吸上。
这个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非常长久的工程,初学者应当从一些非常简单的作品开始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2]。
在歌唱中对于呼吸的掌握一定要恰到好处,不应当给得太多,也不应当给得太少,尤其是在演唱歌曲中的最后一个字时,应当将这个字完美地贴合到呼吸中,并且在歌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将气放掉再闭嘴,不要在歌唱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力量,以保证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和自然。
刍议美声唱法中的歌唱语言问题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81刍议美声唱法中的歌唱语言问题魏娜(甘肃省歌舞剧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音乐是无国界的,美声唱法自从传入我国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中首先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概述,其次就美声唱法中的歌唱语音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美声唱法;歌唱语言;问题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声唱法在此起源,“BeLcanto”被翻译为“精美的歌唱”,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并且在中国也有其发展历程。
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可以听到美声歌唱,也出现一些优秀的美声表演艺术家;20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美声唱法获得进一步发展,美声表演艺术家传授给更多喜欢美声的初学者,一些院校也陆续推出来美声课程;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变革,美声并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并且涌现了张建一、廖昌永等优秀的青年演唱家,美声唱法在中国也达到繁荣阶段。
二、美声唱法的歌唱语言存在的问题(一)声调不正确所谓声调也就是字调,即在演唱的时候,歌唱者的音节高低不断变化。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声调,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发生变化,字义也就不同了。
所以演唱者需要非常重视和理解声调的作用。
在演唱过程中声调正确无误,才能将歌词的内容完美的演绎出来,引起听众共鸣,理解作品的内涵所在。
实际中,会出现许多美声唱法的演唱者会出现声调不正确较为突出,比如“倒字”“音不正”等方面,势必对声调和旋律在演唱中出现问题,表达不清,听众的聆听效果不佳。
(二)字头不准确在美声演唱中,字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汉子声母的辅音部分。
字头的准确性会使得字义和字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演唱的时候,字头要准,吐字会非常流畅,声音也会更好听圆润、丰满。
需要演唱者平时多加练习不同的发音方式,大部分字头在发音时候声带不颤动,控制好气息,气息充分,才能听上去有力量。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的把握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的把握作者:李玲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3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最受中围观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它结合了中国戏曲、曲艺、民族民间音乐等多种传统音乐的元素,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科学唱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是一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魅力的个性和特色。
所以,演唱者在演绎民族歌曲时,就要合理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唱出味道。
这里的味道,就是我们说的“韵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对民族声乐歌曲“韵味”的把握。
一、铿锵有力的吐字行腔对丁民族声乐来说,语言是歌曲的血肉,是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
所以要想很好地把握歌曲的韵味,首先语言要过关。
原为诗词、曲牌、唱词合辙押韵而沿用的“十三辙”,把汉字的发音分为十三类,有助丁-认识汉字发音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做到每一个字的“归韵”。
唇、齿、舌、牙、颚作为吐字器官,在语言的发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嗓音有天赋,嘴里需人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这些器官的练习,嘴唇的放松、舌头的灵活,都是需要练习的内容。
只有说的清楚,说的有力,说的有感情,把说的功夫运用到歌唱当中,才能做到每一个字都能清楚的归韵和收音。
歌唱的语言不同丁平时的说话,要说的生动、有情。
不论是汉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更注重语言的发音质量。
歌唱中的语言要有漂亮的音色,浑厚的音质,这就需要协调的行腔,让发声的每个器官合理配合,从而出来好的声音。
“把字放在共鸣里”、“贴着咽壁念着说话”、“保持在歌唱的位置说话”,这是沈湘先生总结出的美化歌唱语言音色的重要方法。
歌唱中的每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要用力准确;字腹要饱满圆润;字尾要归韵,收音干净利索。
这样一来,圆润明亮的音色就呈现出来了。
此外,歌唱的语言还需要在气息上做到收放自如,以气带声。
吐字行腔准确流畅,歌曲的内在情感才会展现得更透彻,韵味才会表达得更十足。
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

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曾莹歌唱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情感的一种手段,它通过美的语言和美的旋律表达着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所以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引起人们之间的心灵共鸣。
歌唱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音乐,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听赏水平和学唱能力,通过对歌唱的艺术表现几大方面的剖析以便使人们更清晰的了解歌唱,欣赏歌唱,以及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和修养水平,从而更深一层的走进音乐殿堂的歌唱艺术,体会歌唱艺术的美。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
这里所说的歌唱,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而不是任何人随便发出的声音。
它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
歌唱的艺术表现是演唱者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凭借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达到声情融合后对音乐作品具体而又准确的表现。
我们将从语言之美,音乐之美,表演之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歌唱的艺术表现。
1分析歌唱中的语言之美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融合的语言艺术。
在语言和音乐的关系上,语言是歌唱的根本,歌唱是语言的艺术载体。
歌唱的目的是让听众从优美的歌声和清晰的语言中明确歌曲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语言在歌唱艺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作品光靠美的声音、高超的技术而没有诗歌般的语言的话,那就易产生“噪声论”的倾向,像喝白开水一样,这个作品也就不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例如王洛宾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只有两三句旋律,可是有着四段歌词,却让人百听不厌,谁都能唱上两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等等,这些歌词让每个人听了都有所感动,容易产生共鸣。
它能很好的向听众观众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就是语言的美。
语言在歌唱中很重要,语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性:1)语言的准确性歌唱语言的美要达到“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调”的境界与效果,可不是“动动嘴”就能达到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区域之间差别很大,语言类别复杂,要达到规范语言的准确性,先要尽可能使用统一的、标准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
汪 晓 万
(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江西上饶 334001)
摘要:正确理解歌唱语言中的归韵问题,是学好歌唱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
声乐界对归韵有不同理解。本文对其中两种最有影响的观点,分别进行了细致的
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归韵;字腹;十三辙;收音
对于歌唱语言的‚归韵‛问题,许多声乐家的著作中都有过阐述。按理说,
这个问题毋须再谈。然而,笔者在拜读一些声乐著作时,却发现这个本不该有问
题的词汇,却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因此,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赘言几句,以免声乐
学习者产生迷惑。
目前,国内声乐界对‚归韵‛的理解虽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归韵‛等同于‚收音‛。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咬字吐词的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声——引长——归韵(收声)。他们一般把第二个阶段‚引
长‛理解为‚引长字腹‛,即只强调韵母中发音最响亮的那个母音——字腹,对复
韵母及鼻韵母亦是如此。而第三阶段则或为‚归韵‛,或为‚收声‛,这里的区分
主要看韵尾的不同而定:‚传统唱法把收音分为‘归韵’和‘收声’。‘归韵’指母
音‘i、u、o,’而‘收声’是指字尾带有子音‘n、ng’的字,最后要收到前、后
鼻音中。‛
[1](P73)
作者简介:汪晓万(1969—),男,江西婺源人,上饶师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
与研究。
宋承宪先生在其编著的《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一书中,把需要收音和归韵的
韵母分为八类,分别是:
1、怀来类:含ai、uai,引腹是a,归入i音收声,实际音响为 a→e即可;
2、灰堆类:含ei、uei。引腹是e,归入i音收声,实际音响为e应唱作e。
3、遥条类:含ao、iao。引腹为a,归入o音收声;
4、由求类:含ou、iou。引腹为o,归入u音收声;
5、言前类:含an,ian,uan,üan。引腹为a,归韵时舌尖上抬‚抵腭‛而收;
6、人辰类:含en,in,uen,ün 。引腹为e,归韵时抵腭而收;
7、江阳类:含ang,iang,uang。引腹为a音,归韵时气息穿鼻腔发出ng收
声;
8、中东类(或庚东类):含eng,ong,ing。引腹分别为e、o、e,归韵时仍
为‚穿鼻‛型。
第二种观点,认为‚归韵就是要把每个字音的‘韵’(母)唱准确,不要唱成、
另外的字韵。例如:把‚广大‛的‚ang‛,唱成了‘a’韵,听起来‘广大’就变
成了‚寡大‛了‛。[2](P18)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把咬字吐词的过程看成是:出声—
—归韵——收音三个部分,这里‚归韵‛与‚收音‛完全是两个概念。这里的‚归
韵‛可以理解成把引长的部分放在本韵里唱,而不是只强调其中一个最响亮的母
音。如‚白字‛,引长的不是‚a‛,而是‚ai‛音(哀韵)。‚归韵的‘归’正是强
调要唱出这个字的本韵,不要离开本字韵,唱成另外的什么韵。‛[2](P18)
下面,对这二种观点的利弊进行探讨。
先说第一种观点。笔者发现,持第一种观点的声乐家大多是持西洋唱法或曾
受训于西洋唱法,而且大多是建国后从各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想
到,他们是否借鉴了西洋唱法中的语言处理规则?(不管是否有意识地借鉴)。我
们知道,西洋歌唱的语言,特别是意大利语,引长延伸的只有五个母音,即a、e、
i、o、u。如享德尔的《绿树成萌》中,‚om bra mai fu‛中‚om‛延长六拍,主
要在‚o‛上,只在第六拍快结束时迅速到‚m‛音,而‚mai‛则唱‚ m—a—i‛,
它不等同于汉语拼音的‚mai‛(‚麦‛音),但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却是把‚mai‛(‚麦‛
音)唱成‚ma(引长)—i(收声)‛。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种观点很有可能是借
鉴西洋歌唱语言的处理规则的。其优点有二:首先,便于学生打开喉咙歌唱,如
‚ai‛唱成‚a—i‛,‚ang‛唱成‚a—ng‛;其次是便于初学声乐者把握好正确的
母音口型。
其不足之处,也可从二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按此观点,‚归韵‛与‚收音‛
是对不同韵母的同一步骤,即以‚i,o, u‛ 为后缀的复韵母,要‚收音‛,对
鼻韵母如‚an,en, ang,eng,ong‛等复韵母的收音才算是‚归韵‛,这就是说,只
有鼻韵母才有‚韵‛要‚归‛,其他复韵母则只有引长母音加收音,如‚ai‛是‚a+i‛。
而事实上,汉语文字有十三韵脚,即十三本辙。其中有许多韵辙是不能按1+1的
方式读的,如‚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它们和鼻韵母一样,
是一种整体性的韵脚,是不可拆开分读的。这就像词语中的单纯词,如‚蝙蝠‛、
‚琵琶‛,是不能拆成‚蝙‛和‚蝠‛、‚琵‛和‚琶‛的。十三辙是汉语言的十三
个韵,而汉语拼音则是用来给汉语注音的,是先有汉语十三韵而后有汉语拼音的。
歌者如果单纯对注音符号(拼音)做文章,是容易出现偏颇的。其次,这种观点
在演唱长音的复韵母或鼻韵母时,极易产生‚走韵‛的现象。如‚白云下面马儿
跑‛中的‚跑‛字,按此观点唱成‚P—a(拖长)—o(收声)‛,听者易听成‚白
云下面马儿爬——噢‛;再如‚恨是高山,仇是海‛中的‚山‛、‚海‛字都是重点
强调并拖长多拍的,按此观点,极易唱成‚恨是高沙——嗯,仇是哈——依‛,诸
如此类,就不一一枚举了。
再看看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强调出声后,马上归入本韵唱,并且保持原韵
直致结束收音。‚在歌曲,特别是歌剧和戏曲的唱段里,歌词有时一个字配有很长
的拖腔。在这样长的拖腔中,演员需要做各种表演动作,还要保持原韵一线到
底……‛[2](P25),例如前例,‚白云下面马儿跑‛中的‚跑‛字,在出声后,迅速由
‚a‛过渡到‚噢‛音,并在‚噢‛音上拖音(即归入ao韵中唱),最后收音到‚o‛,
这样不致于产生对歌词的误解。
以上两种观点,在实际教学中都有其一定的市场,我们无法用正确或错误来
进行评价。但是第一种观点对‚归韵‛的理解,笔者不敢苟同,而且在拖长拍时
极易产生唱词上的误解,笔者觉得不太可取。而第二种观点,把字放在本韵中唱,
不离开本韵(即承认每个字都有‚韵‛要归),这样的直接好处是不会产生唱词的
误解,易于歌曲的表情达意。这种对‚归韵‛的理解,笔者窃以为是可以接受的,
并希望能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 曹汝森,姜丽军.简明歌唱训练手册[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2] 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On singing The Find of Syllables
Wang Xiaowang
(Shangrao Teacher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in learning singing to acqui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fined
singing in spite of different views existing in the vocal music circles at
present. It is to make respectively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views on the subject.
Key words: the final singing, head vowel of a final, the thirteen rhyme schemes, ending
a f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