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 生长稳定 观赏价值 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 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 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 分枝点高 冠大荫浓 生长健壮 适 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 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 花期长 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 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 的规定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
电压 最小垂直距离
www.we道路b绿化o与地o下管线
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 其绿化树
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表
的规定 行道
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表
目次
总则 术语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设计
交通岛 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交通岛绿地设计 广场绿化设计 停车场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道路绿化与其它设施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路侧绿
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 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的规定
濒临江 河 湖 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 应结合水面与岸线
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
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交通岛 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合 不得裸露土壤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 并
第6讲 专题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4.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 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动
车道之间的为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 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 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 线之间的绿带。
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
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其它公共绿地不同, 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
(1)土壤 (2)烟尘 (3)有害气体 (4)日照 (5)风 (6)人为损伤和破坏 (7) 地上地下管线
城市道路绿化及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现状之一——污染严重
46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城市道路绿化及树种选择
⑵确定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 决定于二个条件:一是行道树与管线的关系 二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尺寸
⑶确定合理的株距 :成年冠幅,4—8M
⑷确定种植方式:
①树带式:在交通、人流不大路段用这种方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 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 ;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中心岛绿地:指位于交叉 路口上可以绿化的中心岛 用地; 导向岛绿地:指位于交叉 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 地; 立体交叉绿岛:指互通式 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 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
地。
5.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
二板三带式
占地面积较大
第三章 城市道路绿

三、城市道路绿地规划
• • • • (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交通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2、交通绿地要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3、交通绿地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4、交通 绿地要与街景环境融合,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 • 5、交通绿地要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独 具特色的景观 • 6、交通绿地应充分考虑对交通、建筑、附属设施和地下 管线的影响 • 7、交通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土壤条件、气候特 点、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四、街道绿带设计
• (四)人行道绿地的设计 • 2.5m以上的种一行乔木,大于6m以上的可种植两 行乔木,10m以上的可采用多种方式种植,常用 宽度为1.5~4.5m,长度为40~100m。 • 人行道绿地是行人的主要观赏点,所以树木的间 距、高度均要按照设计要求选择。 • 人行道的绿地作为街道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要综 合进行考虑,并与道路环境协调。栽植形式有规 则式、自然式与混合式。
四板五带式
四板五带式ຫໍສະໝຸດ 二、城市道路绿地专用语• 1、道路红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的规划建筑用地与道 路用地的边界线,常用红色线条表示。 • 2、建筑红线: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 3、道路总宽度:指道路用地范围。 • 4、道路绿带:道路及广场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 5、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取组织交通、夜间行 车遮光的作用。 • 6、行道树绿带:人行道与国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 7、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 带。 • 8、交通岛:交叉口范围内,车辆行驶轨道通过的路面上的岛屿状构 造物。 • 9、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 10、基础绿带: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 11、园林景观路: • 12、广场、停车场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标准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防止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标准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8年5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7]2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在部门: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1。
0。
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
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1。
0。
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
0。
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上海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上海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规范,以
保护人们住房安全为目的,设计规格较为合理,建设优势明显。
为了满足国家《城市绿化规划标准》要求,上海市新制订的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对绿地覆盖比例、建筑限高、草坪用地、绿地公共服务、护防树种、植物保护温室等方
面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化系统,更好为人们提供
防护服务。
首先,《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明确,绿地应符合
城市绿化规划标准的总体要求,绿地覆盖比例不低于36%,其
中绿地应设计在1000平方米以上,能综合服务市民绿化保护
文化和起天然氧吧的功能;建筑物的最高限度不应高于绿地的
十倍,绿地中划分为公共服务绿地及街道景观绿化用地;定义
了护防树种,规定了以多树密条、树植密度、单树体积等形式
保证绿地护防效果;植物保护温室是解决在特殊气候下解决绿
地养护及植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明确了其他完善的绿化
规划设计要求,如绿色廊道、草坪用地、中小型绿地等,为安
全和有效的绿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是解决人们住房安全问题的有
效规划,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绿化服务和保护的需求,更好
地为市民提供安全所需要的保障服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
的 应以种植乔木为
主 并宜乔木 灌木 地被植物相结合 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
车道上方搭接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
的 应以种植灌木为主 并应灌木
地被植物相结合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 其端部应采取
通透式配置
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 并宜乔木 灌木 地被植 物相结合 形成连续的绿带
地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 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
至
之间的范围内 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指标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 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红线宽度大于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管线名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
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
电力电缆
电信电缆 直埋
电信电缆 管道
给水管道
雨水管道
污水管道
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
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
的规定
表
设施名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
至灌木中心距离
低于 的围墙
挡土墙
路灯杆柱
电力 电信杆柱
消防龙头
测量水准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 写法为 应符合 的规定 或 应按 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 参加单位和 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 编 单 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 加 单 位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重点: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 ———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优缺点: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组成及绿地率 1.道路绿地组成 人行道绿化带、防护绿带、分车绿带、街头休息绿地、绿化停车场、交通岛绿地、立体交叉路口的绿化
2.道路绿地率 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 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③红线宽度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行道树的种植规划 (1)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连续的、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
(2)树池式 在交通量比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行道树宜采用树池式的种植方式。
(3) 行道树的树种选择 1)城市道路绿化面貌如何,主要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种。有很多城市将城市的市树定为主要的行道树种。
2)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用乡上树种)。
要求树种为树龄长、材质优良的树种。 3)树干要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4)要求树种为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 5)要求树种为早发芽、展叶,晚落叶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 6)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三)分车带绿地 在道路上设立分车带的目的,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分开,保证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全速前进,并保证安全行驶。
分车带的宽度依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道总宽度而定,高速公路上的分隔带宽度可达5m~20m以上,一般也要4m~5m,市区交通干道宽一般不低于1.5m。
(四)交叉口的绿化设计 交叉处可以布置成交叉口、安全岛、交通岛、立体交叉(立交桥)等,这些地方也需要进行绿化,合理的绿化种植类型可以起到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1.交叉口绿化设计 安全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
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m-0.70m高,或者在三角视距之不要布置任何植物。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驶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m-35m
2.安全岛 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
3.交通岛 交通岛也可称中心岛(俗称转盘),设置交通岛主要是组织环形交通,凡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多呈圆形交通岛的半径,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或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上,不宜设置环形交通。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交通岛,一般直径为40m~60m。 4.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 立交桥绿地布置应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但在主次干道汇合处,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二、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高速干道断面的布置形式
图6-11 高速公路绿地断面示意图 高速公路的绿地主要由中间的分车带和公路两侧的绿化防护带两部分组成。 (二)高速公路绿地设计原则 1. 高速公路绿地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色,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防护林要做到防护效果好,同时管理方便。
2. 注意整体节奏,树立大绿地、大环境的思想,在保证防护要求的同时,创造丰富的林带景观。
3. 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障司机视线畅通,同时对司机和乘客的视觉起到绿色调节作用。
4. 高速公路分车带应采用整形结构,宜简单重复形成节奏韵律,并要控制适当高度,以遮挡对面车灯光,保证良好行车视线。 5. 从景观艺术处理角度来说,为丰富景观的变化,防护林的树种也应适当加以变化,
(三)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1.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带宽度1.5m以上,宽者可达5m~10m,分隔绿带上种植应以草皮为主,严禁种植乔木,以免树干映入司机眼帘,产生目眩感觉,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低矮、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丛花灌木种植,但一定要特别注意要有相应的数量。
2.为了防止穿越市区的噪声和废气等污染,在干道的两侧要留出20m~30m的安全防护林带。绿地要考虑到沿线景色变化对驾驶员心理上的作用,过于单
调容易产生疲劳,疏忽出事。所以在修建道路时要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并在道旁适宜点缀风景林群、树丛、宿根花卉群,以增加景色的变换,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
第二节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 城市防风林带、工业卫生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生态防护绿地
城市防风林带 在城市外围规划几层防风林带,对城市防风是一种理想的措施。但由于城市用地紧,完全按理想模式实施是有困难的,所以这类绿地大多安排在市郊的农村或田野中,可与其它绿地结合,共同完成绿地的多种功能。例如:植物园、公园、果园与防风林结合起来,起到防风林的作用。
1.防风林带的结构 透风林 半透风林 不透风林
不透风林带是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组成,防护效果好,能降低风速70%左右,但是气流越过林带会产生涡流,而且会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半透风林是在林带两侧种植灌木。透风林则是由林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或者用乔木不用灌木
2.防风林带的规划设计 1)城市防风林一般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2)主林带每带宽度不小于10米,副林带的宽度不小于5米。 3)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布置,以便阻挡从侧面吹来的风。 4)防风林设在被防护的上风方向,并与风向垂直,如果受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可有30度偏角,但不大于45度。
5)防风林的树种选择,一般选用深根性的或侧根发达的乡土树种,同时要选择展叶早的树种。
6)防风林带可结合地形、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成市郊公园、果园,或与农田防护林结合,达到“一块绿地,满足多种功用”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