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第五章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4.道路绿地不能单纯考虑功能上的 要求:如分车、遮荫、吸尘等。 而应该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 觉特点。
5.根据商业街的人流特点,可以 结合行道树设置一些供人们歇 息、等候的场所及设施。
(二)人民路
1.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 附属设施和地下管线等协调考虑。
2.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 共站台的必要范围;乔木有适当高的 分枝点,不致刮碰到大轿车的车顶; 利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 作为缓冲栽植。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集的地方, 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以 增加方向性和安全感。
3.绿岛:
通常面积较大,一般应种植开阔 的草坪,或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 提下,设置成街心花园的形式,应 注意地上地下的合理布置。
七、步行街绿地种植设计
是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一切车 辆通行的道路;或只允许部分公共汽 车短时间或定时通过,形成过渡性步 行街和不完全步行街。
二、城市道路分类
• 1.快速路 • 2.主干路 • 3.次干路 • 4.支路
三、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二带式:一条车行道,二条绿 化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优点: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 理方便。 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 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 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交通管理。
3.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
与人行道相连,便于附近居民 的使用,但其占地面积过大。
(二)林荫道设计的原则
1.设置游步道:根据道路宽度定其 数量。
2.设置绿色屏障:在车行道与林荫 道绿带之间,常布置成外高内低 的形式。
3.设置建筑小品:结合其使用功能 考虑,如座椅、花坛、喷泉、阅 报栏等。
4.留有出口:结合建筑出入口考虑, 应具有特色。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第6讲 专题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4.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 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动
车道之间的为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 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 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 线之间的绿带。
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
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其它公共绿地不同, 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
(1)土壤 (2)烟尘 (3)有害气体 (4)日照 (5)风 (6)人为损伤和破坏 (7) 地上地下管线
城市道路绿化及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现状之一——污染严重
46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城市道路绿化及树种选择
⑵确定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 决定于二个条件:一是行道树与管线的关系 二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尺寸
⑶确定合理的株距 :成年冠幅,4—8M
⑷确定种植方式:
①树带式:在交通、人流不大路段用这种方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 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 ;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中心岛绿地:指位于交叉 路口上可以绿化的中心岛 用地; 导向岛绿地:指位于交叉 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 地; 立体交叉绿岛:指互通式 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 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
地。
5.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
二板三带式
占地面积较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摘要】城市道路绿地道具有美化街景、改善城市生态、组织交通等三大功能。
本文首先谈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水平。
它们以网状和线状形式将整个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
道路绿地以其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1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城市区域内的道路可以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居住区内部道路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功能性质、人行车行要求、景观空间构成、立地条件、市政公用及其他设施关系,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
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许多城市希望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等。
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位于两侧的绿带,道路红线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
(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
规划设计时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式、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和行车净空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可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行车视线。
(4)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
首先是适地适树,要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
园林规划设计2-02城市道路交通绿地设计_OK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 交叉路口、交通岛的设计
– 交通岛设计 • 俗称转盘。设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为组织环形交通,使 驶入交又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 • 一般设计为圆形,其直径的大小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 度以交织方式行驶,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交 通岛多设在车辆流量大的主干道路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 通、行人众多的交叉口。 • 中心岛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美 丽花坛,而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 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用常缘小乔木或灌木,以免影 响视线。中心岛虽然也能构成绿岛,但比较简单,与大型 的交通广场或街心游园不同,且必须封闭
图2-15 德国柏林KU—Damm大街
32
图2-16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图2-17 重庆步行街
3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 滨河路绿地设计 – 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河流、湖沼、海岸等水体的道路。其侧面临水, 空间开阔,环境优美,是城镇居民喜爱游憩的地方。如果有良好 的绿化,可吸引大量游人,特别是夏日和傍晚,其作用不亚于风 景区和公园绿地。 – 一般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在建筑和水体之间设置道路绿带。 如果水面不十分宽阔,对岸又无风景时,滨河路可以布置得较为 简单,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树木种 植成行;驳岸风景点较多,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 布置游步道、草地、花坛、座椅等园林设施。游步道应尽量靠近 水边,以满足人们近水边行走的需要。在可以观看风景的地方设 计小型广场或凸出岸边的平台,以供人们凭栏远眺或摄影。在水 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踏步联系。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们的 亲水感
14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1。
0。
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
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
0。
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
0。
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
3。
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一、行车视线要求.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
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
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 —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
二板三带式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
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
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
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
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组成及绿地率
1.道路绿地组成
人行道绿化带、防护绿带、分车绿带、街头休息绿地、绿化停车场、交通岛绿地、立体交叉路
口的绿化
2.道路绿地率
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
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
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行道树的种植规划
(1)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连续的、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
(2)树池式
在交通量比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行道树宜采用树池式的种植方式。
(3) 行道树的树种选择
1)城市道路绿化面貌如何,主要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种。有很多城市将城市的市树定为主要的
行道树种。
2)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用乡上树种)。
要求树种为树龄长、材质优良的树种。
3)树干要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4)要求树种为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
5)要求树种为早发芽、展叶,晚落叶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
6)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三)分车带绿地
在道路上设立分车带的目的,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分开,保证不同速度
的车辆能全速前进,并保证安全行驶。分车带的宽度依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道总宽度而定,高速公路上
的分隔带宽度可达5m~20m以上,一般也要4m~5m,市区交通干道宽一般不低于1.5m。
(四)交叉口的绿化设计
交叉处可以布置成交叉口、安全岛、交通岛、立体交叉(立交桥)等,这些地方也需要进行绿化,
合理的绿化种植类型可以起到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1.交叉口绿化设计
安全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
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
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
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
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
0.65m-0.70m高,或者在三角视距之内不要布置任何植物。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驶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m-35m
2.安全岛
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
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
3.交通岛
交通岛也可称中心岛(俗称转盘),设置交通岛主要是组织环形交通,凡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
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多呈圆形 交通岛的半径,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
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或行人众
多的交叉口上,不宜设置环形交通。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交通岛,一般直径为40m~60m。
4.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
立交桥绿地布置应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
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
一种安全的感觉。但在主次干道汇合处,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二、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高速干道断面的布置形式
图6-11 高速公路绿地断面示意图
高速公路的绿地主要由中间的分车带和公路两侧的绿化防护带两部分组成。
(二)高速公路绿地设计原则
1. 高速公路绿地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色,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
化、美化、彩化”为目标,防护林要做到防护效果好,同时管理方便。
2. 注意整体节奏,树立大绿地、大环境的思想,在保证防护要求的同时,创造丰富的林带景观。
3. 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障司机视线畅通,同时对司机和乘客的视觉起到绿色调节作用。
4. 高速公路分车带应采用整形结构,宜简单重复形成节奏韵律,并要控制适当高度,以遮挡对
面车灯光,保证良好行车视线。
5. 从景观艺术处理角度来说,为丰富景观的变化,防护林的树种也应适当加以变化,
(三) 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1.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带宽度1.5m以上,宽者可达5m~10m,分隔绿带上种植应以草皮为主,
严禁种植乔木,以免树干映入司机眼帘,产生目眩感觉,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低矮、修剪整齐的常绿
灌木、丛花灌木种植,但一定要特别注意要有相应的数量。
2.为了防止穿越市区的噪声和废气等污染,在干道的两侧要留出20m~30m的安全防护林带。绿
地要考虑到沿线景色变化对驾驶员心理上的作用,过于单调容易产生疲劳,疏忽出事。所以在修建道
路时要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并在道旁适宜点缀风景林群、树丛、宿根花卉群,以增加景色的变
换,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
第二节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
城市防风林带、工业卫生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生态防护绿地
城市防风林带
在城市外围规划几层防风林带,对城市防风是一种理想的措施。但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完全按理
想模式实施是有困难的,所以这类绿地大多安排在市郊的农村或田野中,可与其它绿地结合,共同完
成绿地的多种功能。例如:植物园、公园、果园与防风林结合起来,起到防风林的作用。
1.防风林带的结构
透风林
半透风林
不透风林
不透风林带是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组成,防护效果好,能降低风速70%左右,但
是气流越过林带会产生涡流,而且会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半透风林是在林带两侧种植灌木。透风林
则是由林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或者用乔木不用灌木
2.防风林带的规划设计
1)城市防风林一般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2)主林带每带宽度不小于10米,副林带的宽度不小于5米。
3)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布置,以便阻挡从侧面吹来的风。
4)防风林设在被防护的上风方向,并与风向垂直,如果受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可有30度偏角,
但不大于45度。
5)防风林的树种选择,一般选用深根性的或侧根发达的乡土树种,同时要选择展叶早的树种。
6)防风林带可结合地形、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成市郊公园、果园,或与农田防护林结
合,达到“一块绿地,满足多种功用”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