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 (3.3.1)--课程设计三: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第五章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4.道路绿地不能单纯考虑功能上的 要求:如分车、遮荫、吸尘等。 而应该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 觉特点。
5.根据商业街的人流特点,可以 结合行道树设置一些供人们歇 息、等候的场所及设施。
(二)人民路
1.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 附属设施和地下管线等协调考虑。
2.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 共站台的必要范围;乔木有适当高的 分枝点,不致刮碰到大轿车的车顶; 利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 作为缓冲栽植。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集的地方, 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以 增加方向性和安全感。
3.绿岛:
通常面积较大,一般应种植开阔 的草坪,或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 提下,设置成街心花园的形式,应 注意地上地下的合理布置。
七、步行街绿地种植设计
是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一切车 辆通行的道路;或只允许部分公共汽 车短时间或定时通过,形成过渡性步 行街和不完全步行街。
二、城市道路分类
• 1.快速路 • 2.主干路 • 3.次干路 • 4.支路
三、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二带式:一条车行道,二条绿 化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优点: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 理方便。 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 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 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交通管理。
3.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
与人行道相连,便于附近居民 的使用,但其占地面积过大。
(二)林荫道设计的原则
1.设置游步道:根据道路宽度定其 数量。
2.设置绿色屏障:在车行道与林荫 道绿带之间,常布置成外高内低 的形式。
3.设置建筑小品:结合其使用功能 考虑,如座椅、花坛、喷泉、阅 报栏等。
4.留有出口:结合建筑出入口考虑, 应具有特色。
园林规划设计 (2.1.3)--课程设计三: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作业
某城市拟在城市政府前城市主干道中分带及两侧绿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详见地形图。
一、规划设计要求:
1、针对此地现状,做出符合城市需求,又具有现实开发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2、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自然和人工条件;
3、环境优美,并能够体现城市现代气息;
4、风格明显,有文化品味;
5、方案要求能够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创造出相对活泼、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成为城市景观的特色地段。
二、图纸内容与要求:
∶;
1、总平面图 11000
2、功能分析平面图、交通分析平面图、景观视线分析平面图等,比例不限;
3、主入口鸟瞰图1张;
4、选取2处主要景观节点分别完成详细设计平面图(1:200—300)和与之相对应的1张人视点透视效果图;
5、规划设计说明(500字左右)。
三、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
1.环境构思与规划造型:20% 2.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20%
3.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40% 4.技术、经济与结构的合理性:10% 5.教师对方案的指导情况:10%
四、图面要求:
1、594mm*420mm绘图纸若干,设计成果装订成册;
2、钢笔淡彩,也可尝试电脑绘图。
五、其他要求:
时间共为3个教学周,具体安排请听从任课教师。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3.街道宽度、走向与绿化的关系 (1)街道宽度与绿化的关系 (2)街道走向与绿化的关系
(二)分车绿带设计
1.路侧绿带
(1)设计要点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
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 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 地。开放式绿地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 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 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地。滨水 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物地被植 物或攀缘植物。
2.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 不足之处中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3.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 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 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4.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 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5.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 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2.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 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 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屋次、树形组合、色 彩氨基酸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4.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 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四、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1.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 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6.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 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 率高、耐 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五、道路绿带设计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法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比例。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 绿化特色
的道路。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观赏为主、一般不对行人开放的绿 地。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 息
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9〜
宿迁市人民大道布局
,2005,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丿
“点”状绿地作为连续景观的变化点;“线”状绿地 表达景 观的序列变化;“面”状绿地作为道路景观的背 景环境,以线 串点、以线带面,形成景观、生态、文化 的合理布局。
图3-17 南徐路节点示意(图片选自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
南徐路节点示 (王浩,2毒《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2. 4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布局
在了解了现状环境,明确了道路景观的风格定位后,就要考虑如何进 行方案 的布局。城市的道路绿地一般随着道路的走向呈线状分布,其中, 在道路的交叉 口、景观视线交融处、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等处会出现一些 “点”状的绿地。而 道路旁的各类公园、大面积的绿地等周围的景观则呈 现出“面”状景观,作为点 状、线状景观的重要背景。
道路的绿化带、交通岛、停车场等都可有效组织交 通, 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2) 卫生防护
道路绿地可以吸收街道上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 ,净 化空气,减少扬尘。
3) 美化环境
优美的道路景观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化 了城 市环境。
1. 2道路绿地的内容
1)道路的类型
(1)城市对内交通
城市道路(Urban Road)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 行人通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3.学时/学分:160/9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原理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三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2. 课程目标: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内容、城市绿地的功能、城市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工厂企业绿地及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要点和设计手法等,并且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对各类绿地进行实际规划设计。
其中,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包括: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交通岛等)、街道小游园、花园林荫道、滨河林荫道、步行街、立体交叉、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等。
居住区绿化设计包括:居住区公园绿地(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专用绿地(幼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周围绿地等)。
工厂企业绿地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工厂企业的绿化设计。
风景旅游区规划和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城市绿地的各类内容据能有一定了解,并能完成一些专类设计方案。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城市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2.理解城市的产生和定义3.掌握城市化的定义与基本规律(二)教学具体内容1.城市、城市化与城市问题1.1城市的产生1.2城市的定义1.3城市化的定义与基本规律1.4城市问题2.中国城市发展概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的定义、城市化的定义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规律(四)思考题1.城市的定义和因素是什么?2.城市化的定义是什么?3.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规律是什么?4.我国城市化道路是如何选择的?第二章城市规划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方法2.理解中国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等3.掌握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具体内容1.现代城市规划的若干理论与方法1.1“田园城市”理论1.2 1924年阿姆斯特丹会议的大城市问题对策1.3 新建筑运动与“雅典宪章”1.4卫星城理论1.5“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2.城市规划2.1城市规划的任务2.2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3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
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
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
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
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优缺点: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
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一)道路绿地组成及绿地率1.道路绿地组成人行道绿化带、防护绿带、分车绿带、街头休息绿地、绿化停车场、交通岛绿地、立体交叉路口的绿化2.道路绿地率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二)行道树的种植规划(1)树带式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连续的、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
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置
形 式
确定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 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 绿地率。我国建设部规定:
基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本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
指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 于25%;
标
则
使春、夏、秋、冬均有相宜的景色。另外,还应 根据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及观赏要求,处理好
绿化的间距、树木的品种、树冠的形状以及树木
成年后的高度及修剪等问题。
4 绿化要与其他道路景观元素相协 调
道
道路景观是由多种景观元素所组成,各 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应恰如其分。
路
一般情况下,绿化应与道路环境中的景观 诸元素协调,单纯地作为行道树而栽植的
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 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Thank you
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 长树不宜小于8cm。
4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 通透式配置。
4.3 路侧绿带设计 1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
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 2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 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 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 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CJJ48)的规定。 3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 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 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4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 植物。
试论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设计规划

试论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设计规划园林的道路建设是绿地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园林道路建设影响人流交通的通畅,景观组织的合理,园林绿地中每个功能的空间划分的合理,并且园路规划对整个绿地的规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路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提供休闲散步场所和联系交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同一张脉络图,将园林中的每个景点和景区联成一个整体。
而园林道路除了可以提供与人行道路休闲交通相同的功能外,还有很多其他特有的功能和特质,明晰这些功能对设计园林道路有很好的帮助。
本文就园林中道路建设的类型、原则,功能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并且提出在构建园林道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园路;畅通;设计1 园林道路的类型1.1 变态路鉴于游赏功能要求的不同,变态路分为:磴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礤和订步等。
1.2 游息小路游息小路的主要作用是为游客提供散步休息的场所,引导游客深入园林的每个角落,如果是双人行走距离为1.2-1.5m,单人的长度则为0.6-1m,而像疏林山上、水边等的小路,更多的是曲折的自由布置,使之随性自然。
1.3 主要园林道路纵观全园,主要园路是数量庞大的游客需要行走的路线,有时可以设置少量管理用车进行方便游客通行,所以道路两侧需充分绿化,宽度建设在四米到六米之间。
1.4 次要园林道路次要园路是主要园林道路的辅助道路,它起沟通每个建筑和景点的作用,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为宜。
2 园林道路布局的设计原则第一、基于园林道路的环绕性因素考虑,所以在设计时不能漫无目的,设计设计死胡同一类。
园林的建设应该形成个环状道路的网络,各个相通,设计道路不能漫无目的的乱设计一通,应该做到因游设路,因景设路,有的放矢,不能让游客在游兴正浓时因此路不同而被破冷水,这是园林道路设计中最忌讳的一点。
第二、园路的设计要有实用性,要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
在园林的设计建设中,我们必须基于一个工人行走为先的出发点,即修筑设计的园林道路要能满足组织交通以及导游的作用,充分考虑人喜欢洁净道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