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地震认识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

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

人类真的只如蝼蚁。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震中在北纬二十三电八七度东经一百二十点七八度,位于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八公里,里氏规模达七点六,持续一百0二秒,全岛均感到明显震感。

翻看图片,集集大地震后灾区呈现的破坏形态却是国内罕见的,有很多大楼呈近45甚至60度倾斜,却能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这是符合或接近建筑抗震理念的“碉堡式建筑”。相比之下,大陆自诩的科技发展却在将近十年过去以后,那么多高楼大厦,甚至于学校都呈粉碎性倒塌。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我在想,若是2008年汶川的建筑能有1999年集集镇的建筑质量,那么多的孩子和年青的生命是不是就可以免于坠落,如果我们的花更多的力量在材料质量,施工验收质量,设计审核之上,而不是饭局接待上,生命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脆弱。讽刺的是民国甚至明清的很多庙宇之类的建筑,巍然屹立在钢筋混凝土的废墟上。

从过去和将来发生的天灾人祸中,都可以发现一个中国特色,那就是所有的报道都是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导救灾工作,事后政府不是检讨事故的发生原因,而是转而演变成表扬先进事迹了!一次地震过后,破碎的是家庭,涅灭的是生命,重建的还是豆腐渣工程,富起来的是高官,我们伟光正的政府仿佛除了立功还是立功。

汶川大地震或许也是三峡大坝造就的诸多恶果之一,在地震活跃区修建如此之大的所谓“水利工程”,改变地基应力,板块构造和板块

承力的平衡被打破,多灾多难的时代来了。三峡闸门徐徐的打开,船向船闸的深处缓缓驶去,站在船头,一种怪异的感觉袭来,人类终将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吞噬。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 姓名:孙晓光 班级:土木0901 学号:1801090106 时间:2011/6/13

论文摘要 为何摩天大楼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之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在这个楼越建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摩天大楼时代,除了消防安全,这些高楼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患? “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建筑专家林贤光表示,他认为,其中消防问题“是最可怕的”。 且不说高层建筑对电力系统的高度依赖,高层建筑有大量纵深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起火后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一座100米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速度大约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了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字 堵截措施消防安全管理水泵接合器疏散管道井宣传力度消火栓供水措施水压消防泵空气流动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 为何摩天大楼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之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在这个楼越建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摩天大楼时代,除了消防安全,这些高楼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患? 大火后的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 上海静安区 一栋28层 的高楼发生 大火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jun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火灾灾害 姓名:张君玮 班级:土木1101 学号:33 指导老师:郭樟根

摘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害事故,给人类以沉重的教训。中国是一个受多种灾害袭击的国家,引起灾害的原因有自然的、人为的。在人类活动中,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在人口越稠密的地区,灾害的破坏力就显得更明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人为灾害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这些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建设的发展,在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有防灾减灾的措施。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首先是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其次是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最后是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灾减灾;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受多类灾害侵袭的国家,从地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灾害就紧随而来,有的灾种在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等方面都是随机的,灾种随机的出现,预测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灾种是突发出现的,如地震、强风等,有些是缓慢的,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有些灾如人为的社会暴乱、生态失衡、核泄露、燃气爆炸等灾害,在相互比较下,这些灾种是可以预测事的,但是却不可消灭的。对于这些灾害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灾害已经减轻了,但是是不可以消灭,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发达,有些灾害通过预测和先进的救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灾害的定义、分类 (一)灾害的定义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呈

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 0.引言 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危害、经济严重损失等,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由于成灾的机理和灾害的载体不同,灾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土木工程防灾是指针对以土木工程为载体的灾害,通过工程技术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从灾害种类上来区分有:地震、强风、火灾、爆炸、地质灾害、洪水等等;从涉及的学科上来区分,它包括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从其包含的科学问题上来讲,它包括:灾害源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工程结构的抗灾力学分析、工程结构的抗灾性能与现代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灾害模拟与控制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防灾,既涉及诸多的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又涉及各类科学问题(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拟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同时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

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 1.灾害日趋严重 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一次灾害会导致千百万人乃至上亿人受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惨痛的教训。以我国地震灾害为例,1556年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造成83万人遇难;1976年通海地震,造成1.6万人遇难;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据统计资料,1949~1959年,因灾害死亡人数94 914人,年平均8 629人;1960~196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43084人,年平均5 386人;1978~199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131 511人,年平均6 576人。由此可见灾害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和严重性,它往往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自然灾害损失占GNP(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例均很小。如美国灾害损失仅占GNP的0.27%,占财政收入的0.78%;日本灾害损失仅占GNP的0.5%或更低;而我国1949年以来的灾害损失占GDP的5.09%,占财政收入的27%。可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灾害频发区。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今后20年,我国将增加城镇人口3.4亿,这是一项人类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浅谈高层火灾的特点、救援及防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郭樟根 2013-06-08

前言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高层建筑存在的许多隐患,尤其是火灾这方面。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我们在火灾中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消防安全管理供水措施疏散通道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扩大 1.1.1 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竖直高度大,含有较多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火势蔓延。我们要知道火势竖向蔓延速度是横向蔓延速度的5倍,所以所有的竖井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大楼的火灾形成立体大火。 1.1.2 可燃物多 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酒店,其中有大量物品是可燃的,一旦着火,火势迅速蔓延。而且这些可燃物中大部分都为有机物,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1.1.3 风力作用 高层建筑所承受的巨大风力也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具实测建筑物在10m处高时,风速一般为5m/s,而在90m高处,风速能够达到15m/s。所以高层建筑高处强大的风力因素会让小火源迅速扩大,成为火灾。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地震认识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 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抗震 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 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 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 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地震的破坏性极大,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作用力使其破坏,地震期间导致高层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⑴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对其上部建筑的直接危害; ⑵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对上面建筑物所造成的破坏; ⑶建筑物在地面运动激发下产生剧烈震动过程中,因结构强度不足,过大变形、连接破坏、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二、建筑的抗震经验 在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抗震或不利于抗震的经验来,这些经验可以说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础,人们是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探讨、研究,才形成我们今天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知识。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满足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在我国的具体做法上市通过简化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 ⑴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

土木工程论文内容

土木工程论文内容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有关土木工程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摘要:为保证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顺利进行,对工程施工中的基坑实施边坡支护工作变 得非常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边坡支护方案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稳定性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0引言 边坡支护有利于施工的安全和稳定,边坡支护可以预防施工中出现边坡滑塌和边坡侧 向偏移的情况。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边坡工程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施工项目 的整体经济效益。 1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1.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支护适用在地下水位不太高的特定土质边坡,在深度小于12m的基坑边坡较为常见。土钉支护施工工艺: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基坑修坡→初喷边坡混凝土→钻成孔→土 钉制作→土钉插孔→土钉孔注浆→绑扎钢筋网→终喷边坡混凝土等工序。该技术适应性强,安全性高,节省了工程材料,同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稳定性较高。 1.2边坡锚喷支护技术 边坡锚喷支护是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支护构件组合而成的支护形式。锚杆 施工工艺:清理边坡→旋钻锚杆孔→清孔→注浆→安插锚杆→保护及拉拔。喷射混凝土 (喷浆)施工工艺:原材料(砂石料、水泥、水、早强剂)→搅拌机→喷射机(同时加速 凝剂)→喷嘴→喷射面。锚喷支护具有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施工 机具简单、施工灵活,可与土石方开挖同步进行,不占用总工期,不需要打桩,支护费用 相对较少。 1.3排桩加水平向和竖向支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当基坑工程常受到周边建筑物、地下各种管线、地下水等因素的制约,在基坑平面以 外没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放坡,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要求严的情况,就必须设计成排桩加 水平向和竖向支撑,此施工结构可提高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这在大面积深基 坑工程适用。施工工艺为:平整场地→确定基坑周围边界线→探寻地下管线→确定排桩桩 位→施工桩基→开挖土方→施工顶部第一道内支撑→继续开挖土方→施工第二道内支撑→ 至基坑底标高→浇筑底板混凝土→施工二层地下室→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施工一层地下室

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属于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发生相应的灾害事故概率非常大。这些灾害包括到了一些非正义战争或者是自然灾害等等,比如日本侵华或者是国家的部战争,对于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还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土木工程在整体社会的发展当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虽然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了土木工程当中的一个重点容,顺利开展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属于整个土木工程当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和任务。 关键词:灾害的严重性;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起到的重要性分析 一、灾害的严重性分析 由于整体土木工程的结构非常巨大,而且相应的时间周期也比较短,建筑工程当中一般都是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建筑物,在整体工程建设的时候,如果出现暴风雨、台风或者地震等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就

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而且地震还属于自然灾害中发生概率非常大的一个自然事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发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和破坏现象。而且还给整体民众带来了恐慌,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扰乱了社会秩序。 火灾在整体灾害事件当中发生的概率最高,而且由于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控制燃烧的程度,所以一般都会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直接的威胁到了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安全。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我国发生火灾的概率高达了一年20多万次,而且每次火灾发生的经济损失都在10亿以上。可谓在建筑物建设的过程当中,火灾有着很大的危害性。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和特性,整体的建筑结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那么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受到火灾的有关影响。 整体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结构非常的不稳定,而且有关的施工材料、垂直运输体系以及模板工程和施工人员等等各种因素都很容易受到风灾的影响。风灾对于土木工程建设产生的最明显的一个灾害就是维护结构的破坏,大部分活动板房的维护材料主要是一些夹芯板,而且还用螺栓将各个构件整体连接起来,整体比较经济实用,而且拆装过程也比较方便,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震减灾课程论文2

1 地震与土木工程灾害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06 -08

论文摘要 地震的灾害最主要是土木工程灾害,本文通过列举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地震中土木工程建筑破坏的情况,作出工程破坏的原因分析,并针对性的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每一个土木人都时刻铭记自己身上的任务与责任。 关键词:地震灾害土木工程破坏情况破坏原因分析对策 一、地震灾害的含义 地震灾害从后果及致灾过程上分析,一般可分为地震原生(一次)灾害,地震次生(二次)灾害和地震衍生(三次)灾害。按照比较常见的解释,地震原生灾害是指地震时由于地震动或地壳断层的作用,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倒塌及由此引起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因地震诱发而导致的其它灾害。地震的三次灾害又叫地震衍生灾害或广义次生灾害,指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失调,社会秩序混乱,停工停产而造成的重大损失。 二、地震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强。地震之前没有明显的预兆, 突发性比较强。 2.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波到达地面 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 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造成 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 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4.防御难度比较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地震灾害的预防比起其他一些灾害要困难一些。 5.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像大的滑坡都属于次生灾害,还有火灾等等,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泥石流等,还有滑坡、瘟疫等等。

工程防灾减灾学课程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 XXX (黑体,一号,加粗,居中) (打印时请删除蓝色字体)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课程名称:工程防灾减灾学 任课教师: 代长青 学生姓名: 王尚举 年 级: 2014级 学 号: 20143301135 专 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 师: 王尚举 时 间:2015年 月 日

硕士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中文题目(宋体,小二号字,加粗,居中)研究生姓名(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 摘要:(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关键词:(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 18号字,加粗)研究生姓名拼音(Times New Roman, 14号字,加粗)Abstract(12号字加粗):×××(12号字) Key words(12号字加粗):××, ××, …(12号字) 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号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文章标题层次不宜超过3级,标题段前段后0.5行,固定值20磅 1 (一级标题,左对齐,三号,黑体,单列一行) 1.1 □□□□□(二级标题,左对齐,四号,黑体,单列一行) 1.1.1 □□□□□(三级标题,左对齐,小四号,黑体,单列一行) 参考文献(小四号字加粗) [1] ×××(五号字) 注:正式上交课程论文时,请删除蓝色字体内容

模版论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可能性 摘要:从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动因、机制及达成来论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动因是两者在中西方都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差异的生活理想…… 关键词:和谐;可能性;…… 引言 城市与自然环境都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两者的和谐至关重要。城市为自然增添了历史人文底韵,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感性与诗意。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何种因素驱动两者的和谐?何种机制使得两者具有和谐的可能?最终何种途径达成两者的和谐? …… 1 和谐的动因:两种生活理想间互补性的差异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因为双方代表着具有差异但却有互补性的生活理想:荟萃历史人文的城市代表一种生活理想,而浓聚优美风景与盎然生机的自然则代表另一种生活理想。没有互补性的差异只是单纯不同,而具有互补性的差异却使双方互相彰显,营造出斗争态势,如同赫拉克利特所述“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1] …… 1.1 两种生活理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互补性 欧阳修对两种生活理想的互补性作了深刻阐述:“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也,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2]…… 1.2 两种生活理想在西方文化中的互补性 从西方对待城市与自然环境两者的态度上,也可看出这两种具有互补性的生活理想。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对历史上人们对待城市、乡村和荒野的态度进行梳理,…… 4结语 ……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卷四十.居士集卷四十.浮槎山水记〈嘉祐三年〉.北京:中华书局,2001. …… Discuss on the Possibility of Harmony between Urba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armony between urban and nature from three layers, that is, the causation, mechanism and achievement. The hormonious causation is the two different living

土木工程的灾害

土木工程的灾害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的灾害 题目:土木工程的灾害 院(系):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121 姓名:宁益民 学号: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40年间,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同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主要灾害种类有地震、火灾、洪灾、地质灾害、风灾、雷电等。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且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灾害源。如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天然气生产和使用、核技术利用中存在的致灾隐患等。可以说,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艰巨。防灾减灾与土木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灾

害之所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多与土木工程的破坏有关。因此,土木工程师对防灾减灾负有重大责任。 一、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及其分类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旱可使田地龟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 二、灾害的基本属性 (1)普遍性和恒久性 灾害是物质运动形式普遍发生,不断发生,直至永恒。 (2)多样性与差异性 每一类灾害都各具特点,既有多样性,也有差异性。 (3)全球性与区域性 全球处处有灾害,不同区域灾害种类各不相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4)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 根据时间、地点、强度和范围的不同,增加了灾害的随机性和预测困难性。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害事故,给人类以沉重的教训。中国是一个受多种灾害袭击的国家,引起灾害的原因有自然的、人为的。在人类活动中,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在人口越稠密的地区,灾害的破坏力就显得更明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人为灾害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这些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建设的发展,在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有防灾减灾的措施。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首先是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其次是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最后是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灾减灾;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受多类灾害侵袭的国家,从地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灾害就紧随而来,有的灾种在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等方面都是随机的,灾种随机的出现,预测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灾种是突发出现的,如地震、强风等,有些是缓慢的,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有些灾如人为的社会暴乱、生态失衡、核泄露、燃气爆炸等灾害,在相互比较下,这些灾种是可以预测事的,但是却不可消灭的。对于这些灾害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灾害已经减轻了,但是是不可以消灭,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发达,有些灾害通过预测和先进的救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灾害的定义、分类 (一)灾害的定义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呈增长趋势。 (二)灾害的分类 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如: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而生态灾害,工程经济灾害,社会生活灾害,属于人为灾害。 二、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和防治笔者以下三种灾害为例,阐述并总结土木工程中的灾害的防治。 (一)地震中国多为30千米以内的浅震,6度设防城市超过80%。历史上死亡2万人以上的地震有十余次,中国占四次,其中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83万,为历史之最。防治的主要方法为提高热度,防震减震。 (二) 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形成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体滑坡还会诱发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防治的主要措施为锚索加固,挡土结构。 (三)2011年6月20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目前已发现5人死亡。该矿为私营企业,属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由4处煤矿整合而成),整合技改建设工程于2010年11月验收,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证照齐全。事故发生后,该矿未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害事故,给人类以沉重的教训。中国是一个受多种灾害袭击的国家,引起灾害的原因有自然的、人为的。在人类活动中,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在人口越稠密的地区,灾害的破坏力就显得更明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人为灾害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这些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财产安全。所以社会建设的发展,在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有防灾减灾的措施。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首先是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其次是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最后是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灾减灾;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受多类灾害侵袭的国家,从地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灾害就紧随而来,有的灾种在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等方面都是随机的,灾种随机的出现,预测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灾种是突发出现的,如地震、强风等,有些是缓慢的,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有些灾如人为的社会暴乱、生态失衡、核泄露、燃气爆炸等灾害,在相互比较下,这些灾种是可以预测事的,但是却不可消灭的。对于这些灾害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灾害已经减轻了,但是是不可以消灭,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发达,有些灾害通过预测和先进的救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灾害的定义、分类 (一)灾害的定义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呈增长趋势。 (二)灾害的分类 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如: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而生态灾害,工程经济灾害,社会生活灾害,属于人为灾害。 二、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和防治笔者以下三种灾害为例,阐述并总结土木工程中的灾害的防治。(一)地震中国多为30千米以内的浅震,6度设防城市超过80%。历史上死亡2万人以上的地震有十余次,中国占四次,其中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83万,为历史之最。防治的主要方法为提高热度,防震减震。 (二)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形成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体滑坡还会诱发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防治的主要措施为锚索加固,挡土结构。 (三)2011年6月20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目前已发现5人死亡。该矿为私营企业,属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由4处煤矿整合而成),整合技改建设工程于2010年11月验收,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证照齐全。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在自行抢救无望的情况下,该矿东风井承包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全部逃

土木工程中地灾害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 组员:殷一文,毛伟豪,唐海,杨鑫,禹哲,邹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主要灾害种类有地震、火灾、洪灾、地质灾害、风灾、雷电等。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且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灾害源。 如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天然气生产和使用、核技术利用中存在的致灾隐患等。可以说,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艰巨。 防灾减灾与土木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灾害之所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多与土木工程的破坏有关。因此,土木工程师对防灾减灾负有重大责任。 一、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及其分类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旱可使田地龟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 身造成的损害。

二、灾害的基本属性 (1)普遍性和恒久性灾害是物质运动形式普遍发生,不断发生,直至永恒。 (2)多样性与差异性每一类灾害都各具特点,既有多样性,也有差异性。 (3)全球性与区域性全球处处有灾害,不同区域灾害种类各不相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4)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根据时间、地点、强度和范围的不同,增加了灾害的随机性和预测困难性。 (5)突发性和迟缓性突发灾害如地震、火山、海啸爆发等;迟缓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6)迁移性、滞后性与重现性迁移性,如加拿大酸雨来自美国污染;滞后性,如人口膨胀等;重现性,如每10年一次大地震,中国每年约遭遇20次台风袭击等。 (7)后果的严重性如火山灰经风化后可成沃土;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降雨和降温;地震使矿床上移;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但利于光合作用等。 三、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护性无论从筑巢穴居,还是到近代的地下指挥所、核电安全壳都需要土木工程的防护。

防灾工程学导论课程大纲

《防灾工程学导论》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434 课程名称中文名:防灾工程学导论 英文名:Introduction to Disaster Preventio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选修学分 2 学时3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陈龙珠等编著,防灾工程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ISBN:7112078210 2. 任爱珠等编著,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ISBN:9787302369998 一课程简介 《防灾工程学导论》是一门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典型实例介绍和分析,向学生们展示将已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其掌握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并初步了解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处理好土木工程体系创新与安全保障这对矛盾关系的基本途径。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 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支撑比重 1 毕业要求6. 2 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 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00%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 理论教学第一章防灾工程学概论毕业要求6.2 第二章地震及其工程防护毕业要求6.2 第三章火灾毕业要求6.2 第四章水灾毕业要求6.2 第五章风灾毕业要求6.2 第六章工程地质灾害毕业要求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