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成品标准
独家-现行有效地耐火材料标准

一、基础标准1 GB/T 2992-1998(2004)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2 GB/T 4513-2000(2004)不定形耐火材料分类3 GB/T 10325-2001(2004)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4 GB/T 10326-2001(2004)定形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5 GB/T 13794-1992 实验室用标准测温锥6 GB/T 15545-1995(2004)不定形耐火材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7 GB/T 16546-1996(2004)定形耐火材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8 GB/T 16547-1996 工业窑炉用测温锥9 GB/T 16763-1997(2004)定形隔热耐火制品的分类10 GB/T 17105-1997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11 GB/T 17617-1998(2004)耐火原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取样12 GB/T 17912-1999(2004)回转窑用耐火砖形状尺寸13 GB/T 18257-2000(2004)回转窑用耐火砖热面标记14 GB/T 18930-2002(2004)耐火材料术语15 GB/T 18931-2002 残碳量小于7%的碱性耐火制品分类16 GB/T 20511-2006 耐火制品分型规则17 YB/T 060-1994 炼钢转炉用耐火砖形状尺寸18 YB/T 2217-1999 电炉用球顶砖形状尺寸19 YB/T 4014-1991(2006) 玻璃窑用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20 YB/T 4016-1991(2006) 玻璃窑用耐火制品抽样和验收方法21 YB/T 4017-1991(2006) 玻璃窑用耐火制品形状尺寸硅砖22 YB/T 5012-1997 高炉及热风炉用砖形状尺寸23 YB/T 5018-1993(2006) 炼钢电炉顶用砖形状尺寸24 YB/T 5110-1993(2006) 浇铸用耐火砖形状尺寸25 YB/T 5113-1993 盛钢桶内铸钢用耐火砖形状尺寸二、原料标准26 GB 201-2000 铝酸盐水泥27 GB/T 2273-1998 烧结镁砂28 GB/T 2478-1996(2004) 普通磨料棕刚玉29 GB/T 2479-1996(2004) 普通磨料白刚玉30 GB/T 2480-1996(2004) 普通磨料碳化硅31 GB/T 2881-1991(2004) 工业硅技术条件32 GB/T 3518-1995(2004) 鳞片石墨33 YB/T 101-2005 电炉炉底用MgO-CaO-Fe2O3系合成料34 YB/T 102-1997 致密电熔刚玉35 YB/T 104-2005 电熔莫来石36 YB/T 115-2004 不定形耐火材料用二氧化硅微粉37 YB/T 131-1997 烧结镁铝尖晶石砂38 YB/T 132-1997 电熔镁铬砂39 YB/T 834-1987 锆英石精矿40 YB/T 4032-1991 蓝晶石硅线石红柱石41 YB/T 4066-1991 铬精矿42 YB/T 5057-1993 铝土矿石技术条件43 YB/T 5179-2005 高铝矾土熟料44 YB/T 5207-2005 硬质粘土熟料45 YB/T 5265-1999 耐火材料用铬矿石(原ZB D33001-90 )46 YB/T 5266-2004 电熔镁砂47 YB/T 5267-2005 烧结莫来石48 YB/T 5268-1999 硅石(原ZB D53001-90)49 YB/T 5278-1999 白云石(原ZB D52002-90)50 YB/T 4131-2005 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51 YS/T 89-1995(2005) 煅烧α型氧化铝52 JB/T 7986-2001 普通磨料铬刚玉三、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硅质耐火制品53 GB/T 2608-2001(2004)硅砖54 YB/T 133-2005 热风炉用硅砖55 YB/T 147-1998 玻璃窑用硅砖56 YB/T 4076-1991(2005) 连铸用熔融石英质耐火制品57 YB/T 5013-2005 焦炉用硅砖58 JC/T 616-2003 玻璃窑用优质硅砖粘土质耐火制品59 YB/T 112-1997(2005)高炉用磷酸浸渍粘土砖60 YB/T 5050-1993 高炉用粘土砖61 YB/T 5106-1993 粘土质耐火砖62 YB/T 5107-2004 热风炉用粘土砖63 YB/T 5108-1993 玻璃窑用大型粘土质耐火砖64 JC/T 496-1992(96)水泥窑用耐碱砖65 JC/T 638-1996 玻璃窑用低气孔率粘土砖66 JB/T 3649.1-1994(2005) 电阻炉用耐火制品粘土质耐火制品高铝质耐火制品67 GB/T 2988-2004 高铝砖68 YB/T 4129-2005 塑性相复合刚玉砖69 YB/T 4134-2005 微孔刚玉砖70 YB/T 5015-1993(2005)高炉用高铝砖71 YB/T 5016-2000 热风炉用高铝砖72 YB/T 5017-2000(2006) 炼钢电炉顶用高铝砖73 YB/T 5020-2002 盛钢桶用高铝砖74 JC/T 350-1993 水泥窑用磷酸盐结合高铝质砖75 JC/T 494-1992(96) 玻璃熔窑用熔铸氧化铝耐火制品76 JB/T 3649.2-1994(2005) 电阻炉用耐火制品高铝质耐火制品碱性耐火制品77 GB/T 2275-2001 镁砖78 YB/T 4074-1991 镁碳砖79 YB/T 4116-2003 镁钙砖80 YB/T 5011-1997(2005)镁铬砖81 JC/T 497-1992(96)建材工业窑炉用直接结合镁铬砖82 JC/T 924-2003 玻璃窑用镁砖(MgO>95%)特种耐火制品83 YB/T 007-2003 连铸用铝碳质耐火制品84 YB/T 113-1997(2005)烧成微孔铝炭块85 YB/T 164-1999 铁水预处理用Al2O3-SiC-C砖86 YB/T 165-1999(2006) 树脂结合铝镁碳砖87 YB/T 4035-1991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88 YB/T 4075-2004 锆质定径水口89 YB/T 4108-2002 循环流化床锅炉用耐磨耐火砖90 YB/T 4111-2002 铸口砖和座砖91 YB/T 4118-2003 精炼钢包用透气转和座砖92 YB/T 4127-2005 赛隆结合耐火制品93 YB/T 4128-2005 热风炉陶瓷燃烧器用堇青石砖94 YB/T 5049-1999 滑板砖95 JC/T 493-2001 玻璃熔窑用熔铸锆刚玉耐火制品96 JC/T 495-1992(96) 玻璃熔窑用致密锆英石砖97 JC/T 925-2003 玻璃熔窑用烧结AZS砖98 C/T 926-2003 浮法玻璃熔窑用锡底槽砖99 JB/T3649.6-1994(2005) 电阻炉用用耐火制品抗渗碳质耐火制品四、隔热耐火制品100 GB/T 3003-2006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及制品101 GB/T 3994-2005 粘土质隔热耐火砖102 GB/T 3995-2006 高铝质隔热耐火砖103 GB/T 3996-1983 硅藻土隔热制品104 GB/T 10699-1998 硅酸钙绝热制品105 YB/T 386-1994(2005)硅质隔热耐火砖106 JC/T 804-1987(96) 水泥窑用陶粒轻质耐火混凝土砌块107 JB/T 3649.3-1994(2005) 电阻炉用用耐火制品粘土质隔热耐火制品 108 JB/T 3649.4-1994(2005) 电阻炉用用耐火制品高铝质隔热耐火制品109 JB/T 3649.5-1994(2005) 电阻炉用用耐火制品氧化铝质隔热耐火制品五、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泥浆110 GB/T 2994-1994 高铝质耐火泥浆111 GB/T 14982-1994 粘土质耐火泥浆112 YB/T 114-1997(2005)硅酸铝质隔热耐火泥浆113 YB/T 134-1998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114 YB/T 149-1998 非水系硅酸铝质耐火泥浆115 YB/T 150-1998 耐火缓冲泥浆116 YB/T 384-1991(2005)硅质耐火泥浆117 YB/T 5009-1993 镁质耐火泥浆118 YB/T 4121-2004 中间包用碱性涂料119 YB/T 4133-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用耐磨耐火泥浆120 YB /T 4152—2006 氮化物结合耐火材料用耐火泥浆耐火浇注料121 YB/T 116-1997(2005)耐热钢纤维增强耐火浇注料炉辊122 YB/T 4109-2002 循环流化床锅炉用耐磨耐火浇注料123 YB/T 4110-2002 铝尖晶石耐火浇注料124 YB/T 4120-2004 中间包用挡渣堰125 YB/T 4126-2005 高炉出铁沟浇注料126 YB/T 5083-1997(2005)粘土质和高铝质致密耐火浇注料127 YB/T 5270-1999 铝镁耐火浇注料(原ZB Q 43001-90)128 JC/T 498-1992(96) 高强度耐火浇注料129 JC/T 499-1992(96) 钢纤维增强耐火浇注料130 JC 708-1989(96) 耐碱耐火浇注料131 JC/T 807-1989(96) 轻质耐碱耐火浇注料耐火可塑料132 YB/T 4132-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用耐磨耐火可塑料133 YB/T 4153—2006 高炉用非水系压入料134 YB/T 5115-1993 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六、物理试验方法135 GB/T 2997-2000(2004)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136 GB/T 2998-2001(2004)定形隔热耐火制品体积密度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137 GB/T 2999-2002(2004)耐火材料颗粒体积密度试验方法138 GB/T 3000-1999(2004)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139 GB/T 3001-2000 定形耐火制品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140 GB/T 3002-2004 耐火制品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141 GB/T 3007-2006 耐火材料含水量试验方法142 GB/T 3997.1-1998 定形隔热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方法143 GB/T 3997.2-1998 定形隔热耐火制品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144 GB/T 5071-1997(2004)耐火材料真密度试验方法145 GB/T 5072.1-1998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无衬垫仲裁试验146 GB/T 5072.2-2004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分:衬垫试验法 147 GB/T 5073-2005 耐火材料压蠕变试验方法148 GB/T 5988-2004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149 GB/T 5989-1998 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150 GB/T 5990-2006 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热线法)151 GB/T 7320.1-2000 耐火材料热膨胀试验方法顶杆法152 GB/T 7320.2-2000 耐火材料热膨胀试验方法望远镜法153 GB/T 7321-2004 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154 GB/T 7322-1997 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155 GB/T 8931-1988 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156 GB/T 13244-1991 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157 GB/T 14983-1994 耐火材料抗碱性试验方法158 GB/T 17601-1998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耐硫酸侵蚀性试验方法159 GB/T 17732-1999 致密定形含炭耐火制品试验方法160 GB/T 17911-2006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161 GB/T 18301-2001(2004)耐火材料常温耐磨性试验方法162 YB/T 117-1997 高炉用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163 YB/T 118-1997 耐火材料气孔孔径分布试验方法164 YB/T 172-2000 硅砖定量相分析 X射线衍射法165 YB/T 173-2000(2006) 含炭耐火制品常温比电阻试验方法166 YB/T 185-2001 连铸保护渣粘度试验方法167 YB/T 186-2001 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试验方法168 YB/T 187-2001 连铸保护渣堆积密度试验方法169 YB/T 188-2001 连铸保护渣粒度分布试验方法170 YB/T 189-2001 连铸保护渣水分含量(110℃)测定试验方法171 YB/T 370-1995 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强度试验方法(非示差-升温法)172 YB/T 376.1-1995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173 YB/T 376.2-1995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空气急冷法)174 YB/T 376.3-2004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第3部分:水急冷—裂纹判定法 175 YB/T 2203-1998 耐火浇注料荷重软化温度强度试验方法(非示差-升温法)176 YB/T 2206.1-1998 耐火浇注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压缩空气流急冷法)177 YB/T 2206.2-1998 耐火浇注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178 YB/T 2208-1998 耐火浇注料高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179 YB/T 2429-1983 耐火材料用结合粘土可塑性检验方法180 YB/T 4018-1991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181 YB/T 4023-1991 耐火泥浆热膨胀试验方法182 YB/T 4024-1991 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强度试验方法(升温法)183 YB/T 4115-2003 功能耐火材料通气量试验方法184 YB/T 4117-2003 致密耐火浇注料抗爆裂性试验方法185 YB/T 4130-2005 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186 YB/T 5116-1993 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试样制备方法187 YB/T 5117-1993 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线变化率试验方法188 YB/T 5118-1993 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强度试验方法189 YB/T 5119-1993 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可塑性指数试验方法190 YB/T 5121-1993 耐火泥浆稠度试验方法191 YB/T 5122-1993 耐火泥浆粘结时间试验方法192 YB/T 5123-1993 耐火泥浆冷态抗折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93 YB/T 5124-1993 耐火泥浆冷态抗剪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94 YB/T 5163-1993 耐火泥浆热态抗折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95 YB/T 5164-1993 耐火泥浆筛分析试验方法196 YB/T 5165-1993 耐火泥浆线变化率试验方法197 YB/T 5180-1993 硬质粘土和高铝矾土熟料杂质检验方法198 YB/T 5199-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耐火度试验方法199 YB/T 5200-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试验方法200 YB/T 5201-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试验方法201 YB/T 5202.1-2003 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202 YB/T 5203-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线变化率试验方法203 YB/T 5204-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筛分析试验方法204 YB/T 5205-1993 致密耐火浇注料线热膨胀试验方法205 JC/T 693-1996 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气泡析出率试验方法206 JC/T 805-1988(96) 玻璃窑用耐火材料中玻璃相渗出温度试验方法(原GB 10203-88) 207 JC/T 806-1988(96) 玻璃窑用耐火材料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试验方法(原GB 10204-88) 208 JC/T 808-1988(96) 硅酸铝质耐火浇注料耐碱性试验方法209 JB/T 3648.1-1994 电炉用耐火制品试验方法定形隔热耐火制品的热震稳定性七、化学分析方法210 GB/T 3043-2000(2004) 棕刚玉化学分析方法211 GB/T 3044-1989(2004) 白刚玉、铬刚玉化学分析方法212 GB/T 3045-2003 碳化硅化学分析方法213 GB/T 3521-1995(2004) 石墨化学分析方法214 GB/T 4984-1985 锆刚玉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215 GB/T 5069-2001 镁质及镁铝质(铝镁)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216 GB/T 5070.1-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217 GB/T 5070.2-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18 GB/T 5070.3-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氧化铁量219 GB/T 5070.4-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E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铝量220 GB/T 5070.5-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221 GB/T 5070.6-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22 GB/T 5070.7-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23 GB/T 5070.8-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Cy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量224 GB/T 5070.9-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量225 GB/T 5070.10-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0部分: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铬量226 GB/T 5070.11-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量 227 GB/T 5070.12-2002 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量228 GB/T 6609-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229 GB/T 6900-2006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230 GB/T 6901.1-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231 GB/T 6901.2-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重量-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32 GB/T 6901.3-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氢氟酸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33 GB/T 6901.4-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氧化铁量234 GB/T 6901.5-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氧化铝量235 GB/T 6901.6-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236 GB/T 6901.7-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 237 GB/T 6901.8-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钙、氧化镁量238 GB/T 6901.9-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量239 GB/T 6901.10-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0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量 240 GB/T 6901.11-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钼蓝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241 GB/T 13245-1991 含碳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燃烧重量法测定总碳量242 GB/T 13246-1991 含碳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Cy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量243 GB/T 14849-1993(2004)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244 GB/T 16555-1996 碳化硅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245 YB/T 174-2000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化学分析方法246 YB/T 190-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247 YB/T 191-2001 铬矿石化学分析方法248 YB/T 4004-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249 YB/T 4005-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50 YB/T 4006-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251 YB/T 4007-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氧化铝量252 YB/T 4008-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乙二醇盐酸容量法测定游离氧化钙量253 YB/T 4009-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54 YB/T 4010-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差减法测定氧化镁量255 YB/T 4011-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256 YB/T 4012-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氧化锰量257 YB/T 4013-1991(2005) 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258 YB/T 4078.1-2003 氧化锆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苯羟乙酸重量法测定氧化锆(铪)量259 YB/T 4078.2-2003 氧化锆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锆(铪)量 260 JB/T 7995-1999 黑刚玉化学分析方法出处: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者: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表评论』『推荐朋友』。
碳化硅耐磨弯头技术标准

碳化硅耐磨弯头技术标准碳化硅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耐磨材料,常用于制造耐磨零部件。
碳化硅耐磨弯头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能,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碳化硅耐磨弯头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围绕碳化硅耐磨弯头的技术标准展开详细的介绍,内容涵盖材料选取、制作工艺、性能测试等方面。
一、材料选用碳化硅耐磨弯头的主体材料为碳化硅陶瓷,其主要成分为碳化硅(SiC)。
在选择碳化硅材料时,应根据所使用的具体工作条件来确定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以确保其中不含不利于性能的杂质,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控制,确保所选择的碳化硅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工程要求。
二、制作工艺1. 成型碳化硅耐磨弯头的成型工艺通常采用注射成型或压制成型。
在成型过程中,要确保成型件的密实性和几何尺寸的精度,以及规避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2. 烧结成型后的碳化硅件需要进行烧结工艺,以消除成型过程中残留的有机物和氧化物,促进碳化硅颗粒结合。
烧结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参数,确保产品具有均匀的微观组织和优异的物理性能。
3. 表面处理对于碳化硅耐磨弯头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抛光或涂层工艺,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耐磨性能。
三、性能要求1. 耐磨性能碳化硅耐磨弯头需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能够承受长时间的高速高负荷磨损,且磨损率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抗压强度耐磨弯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其抗压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抗压强度的测试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
3. 尺寸精度碳化硅耐磨弯头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4. 耐蚀性能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可能需要耐磨弯头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对于此类产品,还需要进行耐蚀性能测试。
四、质量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成型工艺、烧结工艺、表面处理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
关于编制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2)2.5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3)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碳化硅结合氮化硅砖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9) (113)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碳化硅外延标准

碳化硅外延标准
碳化硅外延的标准包括以下两方面:
1.粗糙度:碳化硅外延层的粗糙度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
力显微镜等测试手段进行测量。
在制备碳化硅外延层时,需要对其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控制。
例如,在分子束外延制备碳化硅外延层时,其表面的粗糙度应控制在0.5纳米以下。
粗糙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加热温度、化学原料的注入速率等因素来调控。
通过控制其表面粗糙度,可以有效减少器件中的漏电流,提高器件的电气性能和稳定性。
2.厚度和掺杂浓度均匀性:碳化硅外延材料的厚度和掺杂浓度均匀
性是另一个关键参数。
外延的参数主要取决于器件的设计,例如根据器件的电压档级的不同,外延的参数也不同。
一般低压在600伏,需要的外延的厚度可能就是6个μm左右,中压1200~1700,需要的厚度就是10~15个μm。
高压的话1万伏以上,可能就需要95~100个μm以上。
随着电压能力的增加,外延厚度随之增加,高质量外延片的制备也就非常难,尤其在高压领域,缺陷的控制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碳化硅砖的简介分类

碳化硅砖的简介分类碳化硅(Sic)制品是指以工业SiC为原料经烧制而成的一种以SiC为主要成分的高级耐火材料。
它既有常温和高温强度、热导率大、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好、高温耐磨性优良、抗化学侵蚀性强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已广泛地用于钢铁、有色冶金、化学、电力、陶瓷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
碳化硅质制品可按Sic含量、结合剂种类和加入量来分类,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中Sic颗粒间的结合状况,故通常按结合相种类对Sic制品进行分类。
根据结合相的不同,Sic制品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氧化物结合Sic。
以AL2O3—SiO2系硅酸盐为结合相,包括粘土结合、莫来石结合和SiO2结合Sic②氮化物结合Sic。
结合相为Si3N4、Si2N2O、Sialon等共价键化合物③自结合Sic。
包括β-Sic结合Sic和重结晶Sic④渗硅反应烧结Sic。
由Sic和有利Si组成的一种Sic质工程陶瓷材料。
此外,通常将Sic含量在50%以下的耐火制品称为半Sic质制品,半Sic质制品包括熟料SiC制品、高铝SiC制品、锆英石Sic制品、莫来石Sic制品和刚玉Sic制品等。
各种氧化结合碳化硅制品理化性能比较见下述一:什么是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的结合相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莫来石和硅酸盐玻璃相,根据结合相物相组成上的差异,相应地将氧化物结合Sic制品分类为SiO2结合,莫来石和粘土结合SiC三种。
二:什么是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Si3N4结合SiC制品是Si3N4为结合相的Si3N4/SiC复相耐火材料,制品的主晶相为SiC,次晶相为a-Si3N4和β-Si3N4,通常含有少量或微量的Si2N2O 和游离Si。
不同厂家的产品在物相组成上略有差异。
在大对数Si3N4结合SiC 产品中,其结合相Si3N4通常以a-Si3N4为主。
Si3N4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一般分为两种晶相:α相和β相,均由[SiN4]四面构成。
在结构上,β-Si3N4对称行较高,摩尔体积较小,在温度上是热力学稳定相。
西宁碳砖标准

西宁碳砖标准
西宁碳砖标准指的是西宁市地方标准中的一项,旨在规范碳砖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建筑安全和环保。
具体规定如下:
1. 碳砖的生产应使用无烟煤为原料,烧结温度应控制在800℃以上,且不能使用任何添加剂或助燃剂。
2. 碳砖的外形应为矩形,长度宽度比应为3:1,厚度一般为50毫米。
3. 碳砖的张拉强度应在
4.5MPa以上,抗压强度应在25MPa以上,抗冻性应在F25以上。
4. 碳砖应符合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废气和废水排放。
该标准的推出,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市自然条件严酷,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风多,空气质量差,而碳砖的生产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建筑能耗,符合西宁市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该标准的制定还有利于提高碳砖生产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
质量,推动碳砖行业的规范化和产业协作。
制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生
产和使用,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生产效益和促
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西宁碳砖标准的实施,为西宁市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碳砖行业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基础。
我
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制定和执行,并不断推动建筑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化。
碳化硅多孔板标准

碳化硅多孔板标准一、引言碳化硅多孔板作为一种先进的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环保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对碳化硅多孔板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碳化硅多孔板的生产和应用符合相关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化硅多孔板的标准,包括性能标准、尺寸与公差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可靠性及安全标准以及标记、包装和运输标准等方面。
二、碳化硅多孔板的性能标准性能标准是评价碳化硅多孔板质量的重要依据。
根据应用需求,性能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成分:碳化硅多孔板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如SiC含量、杂质元素含量等。
2.物理性能:如密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碳化硅多孔板的可靠性和寿命。
4.环境适应性:如在高温、腐蚀环境中的性能表现以及抗氧化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碳化硅多孔板的尺寸与公差标准为了保证碳化硅多孔板的互换性和装配精度,制定合理的尺寸与公差标准至关重要。
该标准应规定碳化硅多孔板的常用尺寸、基本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具体内容如下:1.尺寸规格:根据应用需求,规定碳化硅多孔板的常用尺寸范围,如长度、宽度和厚度等。
2.形状公差:如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确保碳化硅多孔板的形状精度。
3.位置公差:规定孔的位置、孔间距等精度要求,确保多孔板的装配和使用性能。
4.公差等级:根据实际需求,划分不同的公差等级,以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场合。
四、碳化硅多孔板的试验方法标准为了准确评价碳化硅多孔板的性能和品质,制定一套科学的试验方法标准至关重要。
该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试验条件:规定试验的环境条件、设备及仪器精度等方面的要求。
2.取样规则:确定取样的部位、数量及代表性等方面的要求。
3.试验方法:详细描述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如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