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的研究概览

合集下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摘要】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特征、病理变化分析以及预防措施建议等方面对该病进行探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特定季节和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常由病原体传播而来。

临床上患鸡呈现出明显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蛋白质代谢紊乱等。

病理变化表现为内脏器官出现典型病变特征,如出血点和淋巴滤泡增生等。

针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控制以及定期接种疫苗等。

通过全面了解蛋鸡马立克氏病的特征和病理变化,有助于提高预防和防治水平,为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预防措施、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概述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毒力强大的细菌马立克氏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禽类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马立克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和抗药性,使得蛋鸡容易被感染并传播病原体。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粪便传播,饲料和饮水中的细菌也是重要的传播源。

患有该病的蛋鸡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停滞、食欲减退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加。

由于该病的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检测和及时隔离疑似感染蛋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蛋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率,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和有效防控,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为蛋鸡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感染鸡和其他家禽。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蛋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在沿海地区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较为多见。

高密度饲养和环境条件恶劣也是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

野生鸟类和各类昆虫也可能是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

《鸡马立克氏病》课件

《鸡马立克氏病》课件
《鸡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 鸡马立克氏病概述 •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 •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 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与控制 •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01 鸡马立克氏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 起的家禽疾病,主要影响鸡的神
经系统和内脏器官。
03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观察
观察鸡群是否有神经症状 、肢体麻痹、消瘦、死亡 等异常表现。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 察肿瘤在鸡体内的发生和 发展情况。
实验室诊断
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或抗 体,以确诊鸡马立克氏病 。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提供 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和营 养,提高鸡群抵抗力。
免疫接种
使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进 行免疫接种,根据疫苗种 类和鸡群情况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
隔离与淘汰
对患病鸡进行隔离治疗或 淘汰,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计划
初生雏鸡
3月龄以上
在1日龄时进行首免,可使用单价苗 或二价苗进行免疫。
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和疫情情况,决定 是否进行加强免疫。
2月龄
进行二免,使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进 行免疫。
隔离观察
对新引进的鸡进行隔离 观察,确保无异常后再
混群饲养。
病死鸡处理
对病死鸡施
定期对鸡舍、饮水、饲 料等进行消毒,消灭病
原微生物。
05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种类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研究者正在 开发新型的疫苗种类,包括基因 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和病毒载

动物传染病 四、马立克氏病

动物传染病 四、马立克氏病

六、诊断
• 1.现场诊断:一般较易作出诊断。 .现场诊断:一般较易作出诊断。 • 2.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最常用,主要是琼扩试验。 .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最常用,主要是琼扩试验。 琼扩诊断的意义: 说明感染过(有抗体) 琼扩诊断的意义:①说明感染过(有抗体)②说 明带毒(排毒) 明带毒(排毒)③在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情况下 可以确诊④阳性者不一定发病,发病者均为阳性。 可以确诊④阳性者不一定发病,发病者均为阳性。 病毒分离较困难,需一定技术和设备。 病毒分离较困难,需一定技术和设备。病理组织 学诊断也不常用,必要时才做。 学诊断也不常用,必要时才做。 • 3.鉴别诊断:主要是内脏肿瘤性 .鉴别诊断:主要是内脏肿瘤性MD与鸡淋巴白 与鸡淋巴白 血病LL的鉴别 的鉴别。 血病 的鉴别。
• 4.流行特点:第一,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即小鸡在2 流行特点:第一,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即小鸡在 流行特点 周龄内感染后短期内并不发病,而要等到2个月龄后发病 个月龄后发病, 周龄内感染后短期内并不发病,而要等到 个月龄后发病, 开产后一段时间自然平息。第二, 开产后一段时间自然平息。第二,感染不同毒力的毒株可 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率,例如神经型、肿瘤 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率,例如神经型、 型或眼型等。强毒力易引发肿瘤形成, 型或眼型等。强毒力易引发肿瘤形成,弱毒力则主要损伤 外周神经。第三, 外周神经。第三,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或鸡群变化 较大,可从10—80%不等,这主要与饲养管理、卫生、免 不等, 较大,可从 不等 这主要与饲养管理、卫生、 疫状况、病毒毒力及应激因素有关。第四, 疫状况、病毒毒力及应激因素有关。第四,是一个典型的 慢性病,但又可呈现急性爆发(神经或肿瘤)。 )。控制不好 慢性病,但又可呈现急性爆发(神经或肿瘤)。控制不好 会越发越严重。第五,免疫抑制、 会越发越严重。第五,免疫抑制、可增加其他病的发生率 )。第六 (IBD)。第六,免疫保护上有波动性,某些年份高发, )。第六,免疫保护上有波动性,某些年份高发, 某些年份低发。 某些年份低发。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病 原
α 疱疹病毒,双股DNA 血清1型:致瘤的MDV 细胞结合 血清2型:自然无毒株 血清3型:HVT——细胞游离 可用特异性单抗来区分
重要蛋白与抗原

致瘤相关基因:Meq 、pp38、132bp重复区 (强毒2-3个拷贝、弱毒8-9个拷贝) 糖蛋白:gC(A抗原)、gB、gD、gI、gH、gL (基因工程疫苗) 其他基因:ICP4 反式激活ALV vIL8 v-lip


新型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抗病育种来自肝肿瘤结节卵巢肿大
卵巢肿瘤
腺胃肿大,外观 球状
脾脏肿瘤
胰脏肿瘤
肾脏肿瘤
卵巢肿大,肉变
坐骨神经肿胀变 粗,纤维横纹消 失
坐骨神经粗
E;均一的大成淋巴细胞,嗜哌朗宁,含RNA,胞浆红色。 F;大至小的淋巴西细胞,少数MD细胞
诊 断
1、病理组织切片 2、羽囊琼扩和血清琼扩 3、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检测 4、PCR、原位杂交、核酸探针
防 制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1、疫苗质量不佳 ①蚀斑数不足 ②可能污染其它病原(非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 ③种毒传代次数过高
2、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品质降低 3、母源抗体干扰 4、早期感染 5、应激 6、免疫抑制病的感染 7、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
对策: ①保证疫苗质量 ②规范疫苗的运输、保存及使用 ③使用细胞结合疫苗(1,2+3,1+2+3,交替使用疫苗、 增加剂量、二次免疫、HVT疫苗与免疫增强剂的配合使用, 如ACM1(乙酰甘露聚糖) ④隔离消毒饲养3周以上,不同年龄的鸡不能混养,孵化室 与鸡舍不能靠近 ⑤减少应激,不宜或冷或热 ⑥控制其它疾病,消除免疫抑制 ⑦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需试验后再进行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概述: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二、症状: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

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扩大(俗称大嗉子)。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或银眼)。

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

皮肤型: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

最初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三、解剖病变:病鸡的最常见病变是外周神经的病变,最常侵害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和内脏大神经。

受侵的神经变大变粗,比正常的粗2~3 倍以上,黄白色或灰白色,横纹消失,因病变常侵害单侧,所以病变轻微时与对侧神经对比,是有助于诊断的。

内脏器官最常见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脏、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组织。

在上述组织中长出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

有时肿瘤于组织中弥漫性增长,整个器官变大,肿瘤组织色泽灰白,与原来组织色彩相间存在,成为大理石状斑纹。

《马立克氏病》课件

《马立克氏病》课件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制与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异常有关。遗传突变导致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信号传导出现障 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马立克氏病患者常表现出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能影 响呼吸和吞咽。临床诊断通常通过遗传学检测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治疗与康复
1
物理治疗
2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欢迎来到《马立克氏病》PPT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这一罕见但重要的神经 肌肉疾病。探索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康复策略,预防与控制手段等方 面内容。
疾病介绍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进展性的、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关注生活质量
关注生活质量,提供适当的 康复和支持措施,帮助患者 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患者案例分享
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一位马立克氏病患者,他通过积极治疗和康 复,成功克服了许多挑战,激励着他人。
小红的经历
小红的家族里有多人患有马立克氏病,并致力于推 动相关研究和意识提高。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已了解《马立克氏病》的疾病特点、病因机制、临床 表现、治疗、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科研和康 复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力量和减轻症状, 但无法治愈马立克氏病。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可以提供综合性的支持和指导,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马立克氏病的挑战。
预防与控制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可以提供给患者和 家族有关马立克氏病的信息 和建议。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MD )
1
概况
2
病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5
6
7
防治
一、概况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 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以外周神 经(劈叉)、皮肤、虹膜(白灰眼)或各种内脏器 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 征。 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 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 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 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 增加。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鸡是马立克氏病毒最重要宿主, 其次是火鸡、野鸡、珍珠鸡也能自然感染。 其他动物不易感染。 2.传播: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有病毒的 鸡,而外观无明显病状的带病毒鸡是传播马 立克氏病的重要来源。 鸡群中个体间直接或间接接触为本病主要传 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 道和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不发生垂直传染。
病鸡一腿前伸,一腿后伸呈大“劈 叉”状,爪屈曲等麻痹症状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右眼童孔小,边缘不整,虹膜变色,左眼正常
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
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
脾脏、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结节
腺胃肿大
马立克氏病病鸡卵巢肿大,肉变
马立克氏病病鸡心脏表面有大的白色结节状 肿瘤。肿瘤质地坚实,稍突出于心脏表面
三、临床症状



2.内脏型:该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 大批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羽毛散乱,行走缓慢, 常缩颈呆立于墙角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 济失调、脸色苍白及下痢,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 体麻痹。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常见于 50~70日龄的鸡,对肉鸡威胁严重。 3.皮肤型: 较少见。大多见于大腿、颈、翅膀、背 部或尾部皮肤上,毛囊肿大,皮肤变厚,形成小结 节及瘤状物。多在宰后的退毛鸡身上才发现。 4.眼型: 很少见到。发现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虹 膜色素消退,呈同心的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 的清蓝色或淡灰色的浑浊,瞳孔收缩,边缘不整齐, 似锯齿状,逐渐失去对光调节的能力。严重时,整 个瞳孔最后缩至针头大的小孔。

马立克氏病课件

马立克氏病课件

03
定期消毒:对鸡舍、饲料、饮水 等进行消毒,减少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01
研究进展:马立克氏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02
疫苗类型: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03
疫苗效果: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效果和保护率
04
研究挑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是主要致病因素
A
环境因素:不良的饲养管理、 卫生条件差、应激反应等
C
B
遗传因素:某些品种的鸡对 MDV更易感
D
免疫状态:免疫抑制、免疫 缺陷等可能导致MDV感染
临床症状
01
皮肤病变:皮肤出现结节、 丘疹、溃疡等
02
眼部病变:眼睑肿胀、结 膜炎、角膜炎等
演讲人
马立克氏病课件
目录
01.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02.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03.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马立克氏病是 一种由马立克 氏病毒引起的 肿瘤性疾病
主要影响鸡、 火鸡和其他鸟 类
症状包括肿瘤、 贫血、消瘦、 瘫痪等
传播途径包括 直接接触、空 气传播和饲料 传播
03
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痛、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04
内脏病变: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胃肠道病变等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鸡群的行为、 外观和生产性能
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理学检查:解剖病变器官, 观察病变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背景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

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OIE将其列为B类。

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群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

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

受害鸡群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

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

如不使用疫苗,鸡群的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群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群可把死亡控制在0.5%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二病原学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2、病毒在机体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没有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及白细胞中,此种病毒离开活体组织和细胞很容易死亡。

另一种是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完全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及脱落的皮屑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传播本病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3、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

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 在血清1型中致瘤性或毒力的差异很大,又可分为不同的致病型。

4、根据对HVT疫苗免疫鸡和非免疫鸡的致病试验,MDV可分为温和型(mMDV),强毒型(vMDV)和超强毒型(vvMDV)。

5、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脱落的毛囊上皮、皮屑以及鸡舍中的尘埃是主要传染源。

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3、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4、本病的发生与鸡龄有关,鸡龄越小,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所以本病主要发生在蛋种鸡中,根据观察,蛋种鸡场在每批次的种鸡出厂之前都会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由于肉鸡的出栏目龄在50日龄以前,马立克氏病通常还没有发作,因此商品肉鸡很少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5、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

鸡只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是通过气源途径造成病毒的散布。

存在于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病毒随着羽毛和皮屑散落到周围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

病毒主要从呼吸道进入体内。

很多貌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四临床症状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4.1神经型1、主要表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养殖场多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

2、特征是一肢或两肢麻痹,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使头颈歪斜,嗉囊麻痹扩大(俗称“大嗉子”)。

3、这一类的特征症状在民间因发生较多所以比较容易辨认。

4、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变粗。

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4.2内脏型1、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较高。

解剖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肿瘤。

2、常见于卵巢,其次是肾、脾、心等器官组织。

3、法氏囊的眼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表现为萎缩,有时增厚。

4、本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大批鸡精神萎顿。

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行动不协调,继而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

部分病鸡死亡却没有特征临诊症状。

5、很多病鸡表现为脱水、消瘦和昏迷。

但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应用,爆发性不多见,多零星发作。

4.3眼型1、眼内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瞳孔收缩,边缘不整,不能随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甚至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

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

2、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时,鸡的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找不到食槽、水槽或者被其他鸡只踩踏致死,一般养殖场对这种鸡只的处理都进行杀死处理,然后放入化尸池,一般都认为没有继续进行养殖的价值。

4.4皮肤型1、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为特征。

在翅膀、颈部、尾部上方及大腿处有肿瘤结节。

2、皮肤型基本是炎症性的,但也可能是淋巴瘤性的。

病变小时皮肤基本结构的完整性尚能保持,但大量增生性病变可引起表皮的破裂、溃疡。

3、这类的马立克氏病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羽毛囊内的病毒颗粒会随着羽毛囊的脱落而进入环境中,进而污染环境。

4、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一般是层叠式的笼养,上一层的种鸡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随着皮屑的脱落就有可能掉落到下一层中造成传播和感染。

所以合作社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视的,所有入场的种鸡苗不管是从外引进的还是本场的优势鸡苗都必须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和感染,保证了鸡苗的安全和合作社的效益。

4.5 脏器病变肝脏:肿大明显、质脆,有时呈弥漫型肿瘤,有时可见粟粒大小至黄豆大的灰白色肿瘤,几个至几十个不等。

这种肿瘤质地坚韧,稍突出表面,有时肝脏上肿瘤如鸡蛋黄大小。

腺胃:肿胀、增厚、质地坚实,浆膜苍白,切开后可见粘膜出血或者溃疡。

心脏:在心外膜见黄白色肿瘤,常突出于心肌表面,米粒大至黄豆大。

卵巢:肿大4—10倍不等,呈菜花状。

养殖场对本病的判断常以此作为标准。

肺脏:一侧或者两侧可见灰白色肿瘤,肺呈实质性,质地坚硬。

脾脏:肿大至3—7倍不等,表面见呈针尖大小或者米粒大小的肿瘤结节。

肌肉:肌肉肿瘤多发于胸肌,呈白色条纹状。

一般情况下的诊断多采用剖检查看脏器的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实用的,如果在发生混合感染或者发病不明显时可采用实验室检查。

5诊断1、马立克病毒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实际上在鸡群中普遍存在。

只有小部分感染鸡只发展成为临诊马立克氏病。

2、不少人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马立克氏病的依据,其实是一种误解。

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学和肿瘤特异标记等标准作出,而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学方法主要用于鸡群感染情况的监测。

3、神经型的马立克氏病根据特征性麻痹症状及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诊。

4、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要与鸡淋巴白血病(LL)相区别。

二者的眼观变化非常相似,根据发病鸡龄和病变分布位置可加以区别。

一般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①.不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情况下出现外周神经增粗;②.16周龄以下的鸡内脏器官出现肿瘤;③.16或16周龄以上的鸡出现各脏器淋巴肿瘤,但是法氏囊无肿瘤;鸡马立克氏病的法氏囊变化通常是萎缩或弥漫性增厚,而鸡淋巴白血病则常有法氏囊肿瘤。

④.虹膜变色和瞳孔不规则,这是眼型的特征病变,较易与其他病症相区分。

5、马立克氏病病毒各个血清型可以在发育鸡胚体内繁殖:致病的血清1型病毒在鸡肾细胞培养上生长最好血清2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缓慢并产生一些大合包体的中等大小的蚀斑。

血清3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快,并产生大蚀斑。

6、马立克氏病病毒l型低毒株通过卵内接种或免疫抑制可增强诱发肿瘤的能力,但用同样的方法2型和3型马立克氏病病毒仍不能致瘤。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眼观和剖检变化不太明显的疑似马立克氏病感染的诊断,就地取材,操作简单,适合鸡场的自行检查,并适合确定感染病毒类型,有利于对症下药。

7、在养殖场的诊断一般都是通过眼观和剖检相结合的办法,实验室的检查很少用到。

实验室检查主要采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放射性沉淀试验、ELISA、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 预防和治疗6.1 预防1、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疫苗,防止疫病发生。

2、成功地研制出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不仅是农业上的一项重大成果,而且对癌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鸡马立克氏病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能使用疫苗防制的肿瘤性疾病。

3、在将来,疫苗接种仍将是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措施。

防止出雏和育雏阶段的早期感染以及减少鸡群污染强毒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保证和提高疫苗的作用和进一步减少鸡马立克氏病引起的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6.1.1疫苗的类型1、目前全世界使用的疫苗毒株有三种:第一种是人工致弱的1型 MDV,如荷兰Rispens的CVl988、美国Witter的MD11/75/R2,国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K株(814)等。

第二种是自然不致瘤的2型MDV,如美国的SB1、301B/1和国内的Z4;第三种是3型MDV(HVT),如全世界广泛使用的FCl26。

HVT与MDV有交叉免疫作用,对鸡和火鸡不致瘤,用它免疫后能抵抗马立克氏病的致瘤作用。

FCl26是已知最好的HVT疫苗,其他HVT毒株的免疫效果均比不上它。

2、鸡马立克氏病分I、II、III型,有单价,也有二价、三价的疫苗。

①单价苗中主要介绍两种,一是刚才提到的荷兰Rispens的CVl988,这是最有效的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