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

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

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背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OIE将其列为B类。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群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受害鸡群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如不使用疫苗,鸡群的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群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群可把死亡控制在0.5%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二病原学

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2、病毒在机体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没有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及白细胞中,此种病毒离开活体组织和细胞很容易死亡。另一种是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完全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及脱落的皮屑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传播本病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3、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 在血清1型中致瘤性或毒力的差异很大,又可分为不同的致病型。

4、根据对HVT疫苗免疫鸡和非免疫鸡的致病试验,MDV可分为温和型(mMDV),强毒型(vMDV)和超强毒型(vvMDV)。

5、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脱落的毛囊上皮、皮屑以及鸡舍中的尘埃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3、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4、本病的发生与鸡龄有关,鸡龄越小,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所以本病主要发生在蛋种鸡中,根据观察,蛋种鸡场在每批次的种鸡出厂之前都会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由于肉鸡的出栏目龄在50日龄以前,马立克氏病通常还没有发作,因此商品肉鸡很少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5、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鸡只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是通过气源途径造成病毒的散布。存在于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病毒随着羽毛和皮屑散落到周围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病毒主要从呼吸道进入体内。很多貌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四临床症状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4.1神经型

1、主要表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养殖场多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

2、特征是一肢或两肢麻痹,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颈部麻痹使头颈歪斜,嗉囊麻痹扩大(俗称“大嗉子”)。

3、这一类的特征症状在民间因发生较多所以比较容易辨认。

4、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变粗。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4.2内脏型

1、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较高。解剖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肿瘤。

2、常见于卵巢,其次是肾、脾、心等器官组织。

3、法氏囊的眼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表现为萎缩,有时增厚。

4、本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大批鸡精神萎顿。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行动不协调,继而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亡却没有特征临诊症状。

5、很多病鸡表现为脱水、消瘦和昏迷。但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应用,爆发性不多见,多零星发作。

4.3眼型

1、眼内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瞳孔收缩,边缘不整,不能随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甚至失明。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

2、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时,鸡的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找不到食槽、水槽或者被其他鸡只踩踏致死,一般养殖场对这种鸡只的处理都进行杀死处理,然后放入化尸池,一般都认为没有继续进行养殖的价值。

4.4皮肤型

1、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为特征。在翅膀、颈部、尾部上方及大腿处有肿瘤结节。

2、皮肤型基本是炎症性的,但也可能是淋巴瘤性的。病变小时皮肤基本结构的完整性尚能保持,但大量增生性病变可引起表皮的破裂、溃疡。

3、这类的马立克氏病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羽毛囊内的病毒颗粒会随着羽毛囊的脱落而进入环境中,进而污染环境。

4、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一般是层叠式的笼养,上一层的种鸡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随着皮屑的脱落就有可能掉落到下一层中造成传播和感染。所以合作社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视的,所有入场的种鸡苗不管是从外引进的还是本场的优势鸡苗都必须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和感染,保证了鸡苗的安全和合作社的效益。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 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 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背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OIE将其列为B类。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群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受害鸡群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如不使用疫苗,鸡群的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群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群可把死亡控制在0.5%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二病原学 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 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 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背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OIE将其列为B类。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群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受害鸡群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如不使用疫苗,鸡群的损失较大。

马立克氏病

注:本版本在2010年5月被OIE世界代表大会采用 马立克氏病 概要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淋巴瘤性和神经性疾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宏观或微观的病变进行诊断。鸡可以被MDV持续感染而不出现临床症状。MDV的感染可通过病毒分离及抗原或抗体演示方法检测。 MD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治,包括各种类型的单价或多价活病毒疫苗。疫苗在卵期或在孵化时注射。 在鸡群中,MD发生在3~4周或更大日龄的鸡中,并且通常大多发生在12~30周龄。观察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腿和翅膀的瘫痪,伴随外周神经的肿大,但有时看不见涉及神经的病变,特别是在成年鸡中。高致病性的MDV毒株也许可引起1~2周雏鸡死亡率增加,特别是雏鸡缺乏母源抗体时。根据MDV株系不同,淋巴瘤可发生在不同部位,特别是在卵巢、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前胃以及皮肤。与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由统一的细胞群组成不同,MDV导致的神经侵润和淋巴瘤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组成。禽反转录病毒也可以引起与MDV类似的肿瘤,例如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但MD与这些肿瘤的差异显著。 传播媒介的鉴定: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鸡在生命的第一周可被MDV感染,并且终身带毒,但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MDV感染经常通过接种上皮活细胞(live buffy coat cells)到单层培养的鸡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检测,两天内可见特异性的病毒噬斑形成。MDV 有两种血清型分别被定义为是1型和2型,火鸡疱疹相关病毒(HVT)代表第三种血清型。血清型2包含自然无毒力的病毒株,其中一些可用来研制疫苗。在受病毒感染鸡的羽毛末梢利用PCR和放射性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可分别检测到MDV的基因组DNA以及病毒抗原(见下文)。 血清学实验:感染1~2周内可出现针对MDV的特异性抗体,通常可以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有时也可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他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疫苗要求:MD的预防可通过对鸡胚或1日龄的鸡进行免疫。免疫时使用活毒苗。HVT (3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疫苗,即可以非细胞形式存在又可以细胞形式(湿法)存在。2型也可以被利用,特别是与HVT一起组成二价苗。血清型1和血清型2疫苗仅有细胞形式可利用。由1型和3型组成二价苗或由1型、2型和3型组成的三价苗均可应用。二价苗和三价苗已经被抵抗不容易被单价苗控制的MDV强毒株。 接种疫苗大大减少了临床疾病,但不能阻止MDV持续性的病毒感染。家禽可终生带有疫苗毒并持续排毒,那将造成MDV随处存在。 A.介绍 马立克氏病(MD)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鸡)的疾病。鸡通过吸入来自鸡舍的感染性粉尘而被感染,接下来有一个复杂的感染周期,病毒从受感染鸡的羽囊中排出。MD发生在3~4周龄或更大的鸡中,最常见发生在12~30周龄。MD与几种不同的病理综合症相关,其中淋巴增殖综合症最普遍并且是最具有实际意义。在MD的典型病例中,以涉及神经的疾病为主要特征,死亡率很少超过10~15%,潜伏期为数星期或几个月。急性型中经常在内脏有淋巴瘤形成,这种类型不普遍,在鸡群中发病率为10~30%,爆发时可高达70%以上。死亡率可在数周内急剧上升,然后停止,或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缓慢的降速。目前,伴随广泛的内脏淋巴瘤的急性型MD最普遍。在其传统形式中,MD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翅膀和腿的局部或全部瘫痪。急性型中,病鸡通常极度萎靡,一些可能在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死亡。以血管源性水肿为特征涉及头部病症的非肿瘤性疾病在由更致病的毒

鸡马立克氏病临床特征有四种类型

鸡马立克氏病临床特征有四种类型 马立克氏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四种类型。 本文主要介绍鸡马立克氏病临床特征的四种类型。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四种类型。 一、神经型 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 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病鸡低头或斜颈、迷走神经受损鸡嗉囊麻痹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一般病鸡精神尚好、并有食欲、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践踏,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二、内脏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有的鸡冠呈黑紫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昏迷,最后死亡。 三、眼型 在病鸡群中很少见到,一旦出现则病鸡表现瞳孔缩小,严重时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不整齐、呈环状或斑点状、颜色由正常的桔红色变为弥漫性的灰白色,呈鱼眼状。轻者表现对光线强度的反应迟钝,重者对光线失去调节能力,最终失明。 四、皮肤型 较少见,往往在禽类加工厂屠宰鸡只时褪毛后才发现,主要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 临床上以神经型和内脏型多见,有的鸡群发病以神经型为主、内脏型较少、一般死亡率在5%以下,且当鸡群开产前本病流行基本平息。有的鸡群发病以内脏型为主、兼有神经型、危害大损失严重、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宁波乔普电器有限公司乔普https://www.360docs.net/doc/6b6196200.html, 20801865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检测鸡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水平。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标本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用纯化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 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ab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doc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 Ab)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南京森贝伽现货供应,质量保证,价格优惠,试剂盒首选森贝伽。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鸡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 Ab)的表达。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标本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 Ab)。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可与样品中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 Ab)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MDV Ab)的存在与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鸡马立克氏病得研究 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得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 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 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与301B/1等 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得抵抗力,就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瞧似正常得种鸡就是可以传播感染得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得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得抵抗力很强就是造成感染易流行得主要 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与治疗这6 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背景 1、随着经济社会得发展,投资环境得优化,越来越多得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得养禽大国,禽蛋与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与第 二位。 2、诚然如此,但就是畜牧养殖行业也就是脆弱得。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 危害蛋种鸡得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得危害就是不言而喻得。OIE将其列为B类。 伴随着集约化发展与鸡群密度得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得毒力增强,对养禽业得危害 日益严重。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得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得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 疫苗之前,造成得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 病流行。受害鸡群得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 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得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得马立克氏病病毒,可 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 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得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得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 与发病率相等。如不使用疫苗,鸡群得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群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群可把死亡控制在0、5% 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二病原学 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得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 疹病毒2型。 2、病毒在机体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就是没有发育成熟得病毒,称为不 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及白细胞中,此种病毒离开活体组织与细胞很容易

鸡马立克氏病诊治分析

国畜禽种业 中2018.9作者简介:薛永顺(1969.1-),男,山东省高密市人,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 鸡马立克氏病诊治分析 薛永顺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局261500) 摘要: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恶性T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产生免疫抑制,外周神经、各种内脏器官、性腺、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形成淋巴肿瘤等。马立克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困扰我国养禽业事业的发展。鸡马立克氏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病理观察和病毒目的基因PCR 扩增进行进一步确诊。本文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重点阐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马立克氏病毒;确诊;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恶性T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产生免疫抑制,外周神经、各种内脏器官、性腺、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形成淋巴肿瘤等[1] 。根据发病部位和临 床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型、皮肤型、内脏型和眼型4种类型 [2] 。马立克氏病毒是一种嗜淋巴性的细胞结合病毒,主要以 未成熟的细胞结合毒和成熟的非细胞结合毒两种形式存在于病 鸡体内。马立克氏病毒因特有的核衣壳结构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病毒随飞尘经呼吸道进入动物体内,对雏鸡有很强感染力 [3] 。鸡马立克氏病毒毒株通过自身遗传变异不断增强毒 力,突破常规免疫 [4] 。马立克氏病因流行范围广、高发病率和 高死亡率,成为威胁全球养鸡业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困扰我国养禽业事业的发展。因此,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症状 精神沉郁、体型消瘦、步态摇摆不稳甚至不能行走等运动障碍。缩头、翅下垂、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神经症状。剖解检查可见鸡的肝脏和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结节,严重的肝脏呈紫红色,表面凹凸不平,甚至碎裂等病理变化[5]。 2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临床症状可作为确定该病的初步依据,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病理观察和病毒目的基因PCR 扩增进行进一步确诊。 2.1石蜡切片观察 用手术剪剖开鸡腹腔取出新鲜的肝脏和脾脏,切取厚度为 6~8mm 的肝脏和脾脏组织块,迅速放入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按照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透明,封藏等步骤制作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病鸡的肝脏和脾脏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通过病理学观察,可确认为马立克氏病。 2.2PCR 方法检测马立克氏病毒目的基因 取病鸡肝脏或脾脏病灶区剪碎研磨,接种鸡胚并收集病毒,提取病毒DNA,在NCBI 中找出鸡马立克氏病毒的基因序列,在开放阅读框中设计上下游引物,合成引物做PCR 扩增,扩增产物跑琼脂糖胶,对比得到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和预期大小是否一致,如若一致,送测序并在NCBI 上做Blast 对比,结果 显示有99%的相似性,则说明此病毒为马立克氏病毒,可确诊该病鸡患马立克氏病 [6-8] 。 3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马立克氏病作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禽类传染病,和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称为危害我国养鸡产业发展的3大主要疫病,因此,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我们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来开展工作[9]。 3.1控制传染源 加强鸡舍卫生环境的消毒防疫工作,尤其是孵化器和育雏鸡舍的消毒,从孵化器和鸡舍环境上来杀灭传染源。储藏器在放种蛋之前要完全清洁消毒,按30ml/m 3甲醛的标准进行消毒,持续熏蒸20min 以上,消毒完全后再进行孵化;育雏室需先用1%苛性钠水洗干净,再熏蒸消毒,之后才能育雏;每批雏鸡孵出后要及时清理污物,用清水和0.5%氨水对孵化设备进行高压冲洗,并熏蒸消毒。对孵化室可喷洒0.1%新洁尔灭溶液来 消毒。 鸡舍在有鸡情况下也要定期消毒,先将鸡粪、垫料、羽毛清理,再打扫地面、墙壁、食槽、水槽角落的污垢,之后用清水冲刷地面,最后用温水稀释0.015%百毒杀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喷雾消毒。雏鸡应大于10日龄后才开始首次带鸡消毒。一般雏鸡8d 消毒1次、育成鸡16d 消毒1次、成年鸡20d 消毒1次,喷雾浓度控制在15ml/m 3,每次消毒过后都要通风换气;鸡场道路和鸡舍周围环境用2%苛性钠溶液每周消毒1次;在鸡场门口设立消毒池,车辆出入门口时要经过消毒池消毒,消毒液每过一段时间要更换种类和品牌,工作人员要做到勤换鞋服,通道设置紫外线灯光,双手用75%酒精溶液消毒,出入人员要消毒后方可进入鸡舍工作 [10] 。 3.2切断传播途径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但目前还没有该病可垂直传播的报道。所以切断该病传播途径很重要,鸡场发生马立克氏病后,要立马采取措施扑灭,用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对所有病鸡和死鸡进行紧急处理,烧毁病鸡舍内清理出的所有垫草等杂物。鸡舍地面和空气用温水稀释0.015%百毒杀溶液和0.1%新洁尔灭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坚持贯彻自繁自养原则,购买鸡苗或种 资源育繁|禽业技术 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