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摘要】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特征、病理变化分析以及预防措施建议等方面对该病进行探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特定季节和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常由病原体传播而来。
临床上患鸡呈现出明显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蛋白质代谢紊乱等。
病理变化表现为内脏器官出现典型病变特征,如出血点和淋巴滤泡增生等。
针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控制以及定期接种疫苗等。
通过全面了解蛋鸡马立克氏病的特征和病理变化,有助于提高预防和防治水平,为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预防措施、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概述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毒力强大的细菌马立克氏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禽类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马立克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和抗药性,使得蛋鸡容易被感染并传播病原体。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粪便传播,饲料和饮水中的细菌也是重要的传播源。
患有该病的蛋鸡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停滞、食欲减退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加。
由于该病的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检测和及时隔离疑似感染蛋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蛋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率,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和有效防控,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为蛋鸡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蛋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感染鸡和其他家禽。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蛋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在沿海地区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较为多见。
高密度饲养和环境条件恶劣也是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
野生鸟类和各类昆虫也可能是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蜜 魔 嗣 丽 遥 凰
陈华 美 , 长根 徐 (. 南省 动物 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口 50 0 ;. 希 望集 团湛 江 国雄 饲 料 公 司 , 溪 1海 海 7 2 32新 遂
中图分 类号 :8 8 1. ¥ 5 . 53 3 文献标 志码 : A
病毒从 羽毛囊上皮细胞及脱落皮屑 中散落 到鸡舍 后 . 同尘 土 、 尘 混 合在 一起 在 空 气 中到处 传 播 . 常 粉 再加 上 此 病毒 对外 界 环 境 的抵 抗 力 . 就更 增 加 了危
害性 . 为 气雾 感 染 的 来源 。在 严 重 污染 马 立 克 氏 成 病病 毒 的环 境 下 .小 鸡在 出壳 后 感染 MD V的危 险 性 将 大 大增 加 。 种 过 马立 克 氏病 火 鸡疱 疹 病毒 的 接 鸡 只 , 内仍 可复 制 强毒 . 可 排 毒 污染 环 境 . 是 体 并 这
或 低致 瘤性 毒 株 , C 一 如 u 2株 、 K株 等 ; 中等 毒 力 株 .
乌骨 鸡 、 丝 鸡 、 西 、 竹 广 广东 的三 黄鸡 等 。不 同品种 鸡感 染性 、 发病 率 不 同 。 病 多发 于 5 8周 龄 的鸡 . 本 ~ 发 病 高 峰多 在 1~ O周 龄 之 间 。 22
2 流行 病学
包 括 抗 原 上 与 M V 相 关 的各 毒 D
株 。 所 有 的 火 鸡 疱 疹 病 毒 及 其 变 异 毒 , 表 毒 株 含 代
8 %.对 养 鸡业 造 成 了严 重 威 胁 和 巨 大 的 经 济损 0
失 . 我 国经 济 意义 上 最重 要 的禽 病 之一 。 是
极少。本病不经蛋内传染 . 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
f 感染 马立 克病 的鸡 . 部分 为终 生带 毒 )当成 熟 型 大 。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2020年第6期 吉林畜牧兽医25·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王玉峰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辽源 136201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鸡群主要的发病时间为2~5月龄,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
一般肉鸡发病率为20%~30%,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死亡率与之相当。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这类鸡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的病毒,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在自然条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来源。
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同时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人员也可带毒传播,孵化室污染能使刚出壳雏鸡的感染性明显增加。
该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预防及疫苗注射。
1 发病病情2019年10月18日,辽源市东辽县一蛋鸡饲养场,饲养商品蛋鸡15 000只,从80日龄左右时发现有鸡只出现腿劈叉的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此症状到目前为止累计约60~80只左右,至110日龄鸡死淘约300只,大群状态良好,饮食饮水正常。
2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笔者赶到发病蛋鸡养殖场,发病鸡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并且极度消瘦。
现场进行查看并剖检,心脏、肠道、肾脏、腺胃、肌胃均未见异常,眼部结构未见异常,肝脏脾脏肿大,并有疑似肿瘤样结节,单侧坐骨神经增粗。
3 诊断3.1 取发病鸡只的肝脏、脾脏,剪成1 cm左右的切片,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4 h,更换新鲜的10%福尔马林溶液再次浸泡24 h,取出样本,晾干。
送实验室做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3.2 经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为马立克氏病。
怀疑雏鸡时在注射马立克疫苗时有漏免鸡只或部分鸡只疫苗注射计量不足,在饲养过程中鸡群有马立克氏野毒侵袭,导致这部分漏免的鸡只发病。
我国马立克氏病研究进展

吸 、下 痢等 症状 。有 的零 星 出现 ,严 重 的全 群 发病 。
肉鸡 感 染马 立克 氏病 以内脏 型为 主 ,蛋鸡 则 内脏 型和 流 行 毒 株 的 遗 传 特 性 我 国流 行 的 马 立 克 氏病
流 行 历 史 概 况 马立 克 氏病 ( MD)在 我 国呈 散 神经 型 兼而 有之 ,有 时病 鸡呈混 合 型发病 。
1 3 % 不 等 ,神 经 型 死 亡 率 1 3 %~ 0 %~ %, 内脏 型死 亡 变 ,这 些 突变 和病 毒 的毒力 存在 一 定 的相 关性 ,其 中
摘 要 :马立克 氏病是 危害养禽 业健康发 展 的主要 疫病。本文从 马立克 氏病 的流行病 学、致瘤 基 因、诊断技术 、疫 苗研 究
等几个方 面,对 国 内马立克 氏病 的研 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 ;诊 断技术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 5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4 X ( 0 2 70 6 —4 82 3 7 0 59 4 2 1 )0 —0 30
岛等 地 出现 鸡群 感 染 马立 克 氏病 的病 例 ,发病 鸡 只有 毒 流 行 株 进 化 上 呈 现 出 有别 于 国外 流 行 毒株 的独 立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和防制对策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和防制对策摘要近年来,许多养鸡场尽管在1日龄雏鸡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接种,但MD仍然时有发生,并出现一些新特点。
本文对MD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防制鸡MD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防制对策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目前在世界上普遍流行,是我国三大重点控制的疫病之一。
受害鸡群发病率一般在25%~80%不等,死亡率10%以上,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
自70年代Witter 研制的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广泛使用以来,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近几年来,尽管年年进行MD预防注射,发病率却显著回升,死亡率8%~30%[1],并出现一些新特点,再度成为危害养鸡生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MD流行新特点 1.1主要在集约化养鸡场流行。
1.2发病率高据资料统计,MD 目前是除大肠杆菌病以外的第二大疾病[2]。
1.3发病日龄范围扩大MD一般多发生在2~5月龄育成鸡。
有报道在20日龄雏鸡就发现MD[3],最迟可持续到40日龄[4]。
1.4病鸡症状不典型,病理变化出现新的特点,免疫失败的鸡患病症状70%以上不典型[3],神经型呈劈叉姿势较少,内脏型较多,而内脏型腺胃病变呈上升趋势,据调查,腺胃有MD病变占发病数的40%以上[5],但都可引起病鸡消瘦和瘫痪,也有内脏型和神经型并发者,而皮肤型和眼型较少见。
2 MD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2.1MDV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
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V的易感性比成年鸡高1000~10000倍。
MD疫苗的诱导期一般为10~14天(CVI988为5天),如果雏鸡在出壳后使用疫苗前成免疫作用未充分建立之前已感染MDV,免疫效果就显著下降。
据报道,注射MD疫苗后的雏鸡,在1~2日龄感染MDV,其保护率为20%,7天感染保护率为70%,14天感染保护率为80%[6]。
马立克氏病课件

03
定期消毒:对鸡舍、饲料、饮水 等进行消毒,减少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01
研究进展:马立克氏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02
疫苗类型: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03
疫苗效果: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效果和保护率
04
研究挑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是主要致病因素
A
环境因素:不良的饲养管理、 卫生条件差、应激反应等
C
B
遗传因素:某些品种的鸡对 MDV更易感
D
免疫状态:免疫抑制、免疫 缺陷等可能导致MDV感染
临床症状
01
皮肤病变:皮肤出现结节、 丘疹、溃疡等
02
眼部病变:眼睑肿胀、结 膜炎、角膜炎等
演讲人
马立克氏病课件
目录
01.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02.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03.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马立克氏病是 一种由马立克 氏病毒引起的 肿瘤性疾病
主要影响鸡、 火鸡和其他鸟 类
症状包括肿瘤、 贫血、消瘦、 瘫痪等
传播途径包括 直接接触、空 气传播和饲料 传播
03
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痛、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04
内脏病变: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胃肠道病变等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鸡群的行为、 外观和生产性能
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理学检查:解剖病变器官, 观察病变特征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摘要】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家禽和家畜中。
本文通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防治在鸡马立克氏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以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鸡马立克氏病,为相关领域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综合防治、临床症状、预防、治疗、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概况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蠕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禽和马类动物。
该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引起大量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鸡马立克氏病的致病原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会在动物的消化道内产卵,造成动物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
这些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动物排泄物,例如粪便、尿液等。
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排泄物而感染此病,因此鸡马立克氏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这种病害给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及早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疾病概况,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动物健康和保障人类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及探讨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背景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鸡马立克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的方式传播,并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鸡马立克氏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会造成动物的死亡,还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YM—1株分离和鉴定研究初报

、
减产 外
,
还 会 成 为其 它 传 染病 和 寄 生 虫 病 的诱 发 因 素
。 , ,
因此
M D
所 造 成 的经 济 损 失 是 不 可 估 量 的
然而
,
这 种 重 大 疫病在 5 0 年代 以 前人 们 不 仅 束 手 无 策
任 其泛 滥
、
而 且 在诊 断 上 还
木 研 究 得 到 北 京农 业 大 学 王 树 信 教 授 究 员周 蛟 和 本校 胡 铭 钧 付教 授 的指 导 和 帮助
杭 体 ) 星 杂2 5
以
8母
鸡 分离
、
经 雏 鸡接种 传 代和致 病性
。
等鉴
定
,
本毒 可
,
在 1 日龄 来 航 鸡
星 杂2 8
8
,
辉 县 土 鸡体 内 复制 传 代
。
在 雏 鸡 体 内 传 四 代 ( 共 均 5 只 雏 鸡 ) 未见 镜检 仅 部 分 雏 鸡(
17/
MD I 冷床 症 状 和 死 亡
。
这 些 毒 株在 生 物 学 特性
,
致病 性
、
抗 原 性等方 面 也 将会 有许
因此
S
分 离研究 我 国 的 自然 毒 株
将 会促进 M D 的 研 究 和 防制
、
g g
等 将 野 外 分 离物 按致 病力 不 同 分 为 强 毒 株
,
弱毒 株 和 无 毒 株
,
。
3〕 〔 近年来
,
河 南省 各 地 不 断 有 M D 发 生 别 地 区 偶 有 急性 M D 发 生
,
、
哈 尔滨 兽 医 研 究 所 童 昆周 付研 究 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等);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背景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
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OIE将其列为B类。
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群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
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
受害鸡群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
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
如不使用疫苗,鸡群的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群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群可把死亡控制在0.5%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二病原学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2、病毒在机体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没有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及白细胞中,此种病毒离开活体组织和细胞很容易死亡。
另一种是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完全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及脱落的皮屑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传播本病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3、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
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 在血清1型中致瘤性或毒力的差异很大,又可分为不同的致病型。
4、根据对HVT疫苗免疫鸡和非免疫鸡的致病试验,MDV可分为温和型(mMDV),强毒型(vMDV)和超强毒型(vvMDV)。
5、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脱落的毛囊上皮、皮屑以及鸡舍中的尘埃是主要传染源。
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3、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群,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4、本病的发生与鸡龄有关,鸡龄越小,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所以本病主要发生在蛋种鸡中,根据观察,蛋种鸡场在每批次的种鸡出厂之前都会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由于肉鸡的出栏目龄在50日龄以前,马立克氏病通常还没有发作,因此商品肉鸡很少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5、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
鸡只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是通过气源途径造成病毒的散布。
存在于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病毒随着羽毛和皮屑散落到周围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
病毒主要从呼吸道进入体内。
很多貌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感染鸡群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四临床症状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4.1神经型1、主要表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养殖场多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
2、特征是一肢或两肢麻痹,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使头颈歪斜,嗉囊麻痹扩大(俗称“大嗉子”)。
3、这一类的特征症状在民间因发生较多所以比较容易辨认。
4、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变粗。
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4.2内脏型1、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较高。
解剖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肿瘤。
2、常见于卵巢,其次是肾、脾、心等器官组织。
3、法氏囊的眼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表现为萎缩,有时增厚。
4、本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大批鸡精神萎顿。
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行动不协调,继而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
部分病鸡死亡却没有特征临诊症状。
5、很多病鸡表现为脱水、消瘦和昏迷。
但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应用,爆发性不多见,多零星发作。
4.3眼型1、眼内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瞳孔收缩,边缘不整,不能随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甚至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
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
2、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时,鸡的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找不到食槽、水槽或者被其他鸡只踩踏致死,一般养殖场对这种鸡只的处理都进行杀死处理,然后放入化尸池,一般都认为没有继续进行养殖的价值。
4.4皮肤型1、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为特征。
在翅膀、颈部、尾部上方及大腿处有肿瘤结节。
2、皮肤型基本是炎症性的,但也可能是淋巴瘤性的。
病变小时皮肤基本结构的完整性尚能保持,但大量增生性病变可引起表皮的破裂、溃疡。
3、这类的马立克氏病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羽毛囊内的病毒颗粒会随着羽毛囊的脱落而进入环境中,进而污染环境。
4、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一般是层叠式的笼养,上一层的种鸡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随着皮屑的脱落就有可能掉落到下一层中造成传播和感染。
所以合作社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视的,所有入场的种鸡苗不管是从外引进的还是本场的优势鸡苗都必须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和感染,保证了鸡苗的安全和合作社的效益。
4.5 脏器病变肝脏:肿大明显、质脆,有时呈弥漫型肿瘤,有时可见粟粒大小至黄豆大的灰白色肿瘤,几个至几十个不等。
这种肿瘤质地坚韧,稍突出表面,有时肝脏上肿瘤如鸡蛋黄大小。
腺胃:肿胀、增厚、质地坚实,浆膜苍白,切开后可见粘膜出血或者溃疡。
心脏:在心外膜见黄白色肿瘤,常突出于心肌表面,米粒大至黄豆大。
卵巢:肿大4—10倍不等,呈菜花状。
养殖场对本病的判断常以此作为标准。
肺脏:一侧或者两侧可见灰白色肿瘤,肺呈实质性,质地坚硬。
脾脏:肿大至3—7倍不等,表面见呈针尖大小或者米粒大小的肿瘤结节。
肌肉:肌肉肿瘤多发于胸肌,呈白色条纹状。
一般情况下的诊断多采用剖检查看脏器的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实用的,如果在发生混合感染或者发病不明显时可采用实验室检查。
5诊断1、马立克病毒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实际上在鸡群中普遍存在。
只有小部分感染鸡只发展成为临诊马立克氏病。
2、不少人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马立克氏病的依据,其实是一种误解。
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学和肿瘤特异标记等标准作出,而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学方法主要用于鸡群感染情况的监测。
3、神经型的马立克氏病根据特征性麻痹症状及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诊。
4、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要与鸡淋巴白血病(LL)相区别。
二者的眼观变化非常相似,根据发病鸡龄和病变分布位置可加以区别。
一般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①.不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情况下出现外周神经增粗;②.16周龄以下的鸡内脏器官出现肿瘤;③.16或16周龄以上的鸡出现各脏器淋巴肿瘤,但是法氏囊无肿瘤;鸡马立克氏病的法氏囊变化通常是萎缩或弥漫性增厚,而鸡淋巴白血病则常有法氏囊肿瘤。
④.虹膜变色和瞳孔不规则,这是眼型的特征病变,较易与其他病症相区分。
5、马立克氏病病毒各个血清型可以在发育鸡胚体内繁殖:致病的血清1型病毒在鸡肾细胞培养上生长最好血清2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缓慢并产生一些大合包体的中等大小的蚀斑。
血清3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快,并产生大蚀斑。
6、马立克氏病病毒l型低毒株通过卵内接种或免疫抑制可增强诱发肿瘤的能力,但用同样的方法2型和3型马立克氏病病毒仍不能致瘤。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眼观和剖检变化不太明显的疑似马立克氏病感染的诊断,就地取材,操作简单,适合鸡场的自行检查,并适合确定感染病毒类型,有利于对症下药。
7、在养殖场的诊断一般都是通过眼观和剖检相结合的办法,实验室的检查很少用到。
实验室检查主要采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放射性沉淀试验、ELISA、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 预防和治疗6.1 预防1、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疫苗,防止疫病发生。
2、成功地研制出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不仅是农业上的一项重大成果,而且对癌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鸡马立克氏病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能使用疫苗防制的肿瘤性疾病。
3、在将来,疫苗接种仍将是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措施。
防止出雏和育雏阶段的早期感染以及减少鸡群污染强毒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保证和提高疫苗的作用和进一步减少鸡马立克氏病引起的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6.1.1疫苗的类型1、目前全世界使用的疫苗毒株有三种:第一种是人工致弱的1型 MDV,如荷兰Rispens的CVl988、美国Witter的MD11/75/R2,国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K株(814)等。
第二种是自然不致瘤的2型MDV,如美国的SB1、301B/1和国内的Z4;第三种是3型MDV(HVT),如全世界广泛使用的FCl26。
HVT与MDV有交叉免疫作用,对鸡和火鸡不致瘤,用它免疫后能抵抗马立克氏病的致瘤作用。
FCl26是已知最好的HVT疫苗,其他HVT毒株的免疫效果均比不上它。
2、鸡马立克氏病分I、II、III型,有单价,也有二价、三价的疫苗。
①单价苗中主要介绍两种,一是刚才提到的荷兰Rispens的CVl988,这是最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