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综合网上课堂测试及答案解析

《礼记》二则综合网上课堂测试及答案解析
《礼记》二则综合网上课堂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5月7日

(1)本试卷满分120分,(2)做题时间:9:50-11点,共70分钟(3)11:00开始上传完成试卷到语文群。(4)发送答案后根据标准算分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一个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佳肴北冥藏于己虽有至道 B.弗食尘埃此之谓讲信修睦C.兑命废疾男有份选贤举能 D.悠游谋闭学学伴矜寡孤独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 B.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兑命》曰:“学/学半。”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1

D. 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教然后

..

..修睦 D.矜寡孤独

..知困。 B.大道

..之行也 C.讲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知其善.也 B.然后能自反.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故外.户而不闭。

8.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B.天下为公。(判断句)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判断句) D.其此之谓乎。(反问句)

9.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两篇课文都选自《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虽有嘉肴》一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课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

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

11.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

13.下列对文章《虽有佳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

2

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大道之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外户而不闭

D.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15.下列对《大道施行也》有关内容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担任社会管理职务的人应当建立讲求诚信的社会风尚。

B.“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二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为之奋斗着,也曾出现过如桃花源那样的地方。

C.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D.课文阐述了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夜不闭户。

16、文学常识填空共15分一个空1分

⑴《礼记》,又叫《__________》,_______至秦汉间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编纂的,共_______篇。

⑵《______》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的专著。

(3)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_______”,《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17、根据理解默写一个空1分,错字不给分,共9分

⑴《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有佳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一个解释一分,错字不得分,共10分

⑴虽.()有嘉肴⑵不知其旨.()也⑶虽有至道

..()⑷教然后知困.()⑸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⑹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⑺讲信修.()睦⑻男有分.(),女有归⑼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⑽盗窃乱贼而不作.()19.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1空1分。共13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古义:()今义: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2)不独子其子子:古义:()今义:(),词义范围()。(3)男有分,女有归归:古义:()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都是由这个本义()而来

(4)货恶其弃于地也货:古义:()今义:(),词义范围()

(5)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古义:()今义:(),词义发生了()

20.说说《虽有佳肴》这篇短文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一条1分共4分)

――――――――――――――――――――――――――――――――――――――――――――――――――――――――――――――――――――――――――――――――――――――――――――――――――――――

――――――――――――――――――――――――――――――――――21.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一条1分共3分)――――――――――――――――――――――――――――――――――――――――――――――――――――――――――――――――――――

4

――――――――――――――――――――――――――――――――――22.翻译下列句子:一个句子2分共10分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2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共11分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孔子学琴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一处1分,共2分

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5

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丘未得其为人也

B.反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②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D.而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

(2)本试卷满分120分,(2)做题时间:9:50-11点,共70分钟

(3)11:00开始上传完成试卷到语文群。(4)发送答案后根据标准算分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一个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

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

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

1.答案:C(A.“学”应为“xiào”B.“分”应为“fèn”D.“兑”应为“yuè”;

6

“矜”应为“guā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佳肴北冥藏于己虽有至道 B.弗食尘埃此之谓讲信修睦

C.兑命废疾男有份选贤举能 D.悠游谋闭学学伴矜寡孤独

2.答案:B(A.“佳”应为“嘉”C.“份”应为“分”;“举”应为“与”D.“伴”应为“半”)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 B.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答案:B (A.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答案:A(B.“兑”同“说”;“学”同“敩”C.“与”通“举”D.“矜”通“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D. 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5.答案:C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②结构助词,介入主谓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成长)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教然后

..知困。 B.大道

..修睦 D.矜寡孤独

..

..之行也 C.讲信

6.答案:C(A.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关联词。B.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D.古义:为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7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知其善.也 B.然后能自反.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故外.户而不闭。

7.答案:B(A项,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C项,亲,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D项,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而B项中的“反”是“反思”“反省”的意思。)

8.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B.天下为公。(判断句)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判断句) D.其此之谓乎。(反问句)

8.答案:D(“其此之谓乎”是倒装句,反问句不属于特殊句式)

9.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两篇课文都选自《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虽有嘉肴》一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课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

9.答案: D(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根据课文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

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

10.【答案】C 【解析】A项,第一个“亲”应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B项,“闭”应为“动词,闭塞”;D项,“为”应为“动词,是”。

11.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8

11.【答案】D 【解析】课文原文为“弗学”,故D项不正确。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之”的常见用法: ①策之不以其道(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往,到……法)。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本题中,C项,“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其余三句中的“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13.下列对文章《虽有佳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

13答案及解析 .B(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大道之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外户而不闭

D.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14.答案及解析 B(A.是;B.实行/同行;C.所以;D.这)

15.下列对《大道施行也》有关内容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担任社会管理职务的人应当建立讲求诚信的社会风尚。

B.“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二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为之奋斗着,也曾出现过如桃花源那样的地方。

C.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9

D.课文阐述了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夜不闭户。

答案:C

16、文学常识填空 15分一个空1分

⑴《礼记》,又叫《__________》,_______至秦汉间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编纂的,共_______篇。

⑵《______》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的专著。

(3)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_______”,《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16.答案:⑴小戴礼记战国儒戴圣 49 ⑵学记教育学(3)易经, 尚书,诗经, 礼记, 春秋, (4)教学相长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17、根据理解默写一个空1分,错字不给分,共9分

⑴《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有佳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⑷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一个解释一分,错字不得分,共10分

⑴虽.()有嘉肴⑵不知其旨.()也⑶虽有至道

..()⑷教然后知困.()⑸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⑹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⑺讲信修.()睦⑻男有分.(),女有归⑼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⑽盗窃乱贼而不作.()18.答案:⑴虽然⑵味美⑶最好的道理⑷困惑⑸反思⑹勉励⑺培养⑻职守⑼厌恶⑽兴起

19..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1空1分。

10

共13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古义:()今义: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

(2)不独子其子子:古义:()今义:(),词义范围()。

(3)男有分,女有归归:古义:()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都是由这个本义()而来

(4)货恶其弃于地也货:古义:()今义:(),词义范围()

(5)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古义:()今义:(),词义发生了()

19答案题(1).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古义:教与学今义: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2)不独子其子子:古义:子女,今义: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男有分,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都是由“出嫁”这个本义引申而来

(4)货恶其弃于地也货:古义:财货,今义: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5)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古义:伤害,今义: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20.说说《虽有佳肴》这篇短文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一条1分共4分)――――――――――――――――――――――――――――――――――――――――――――――――――――――――――――――――――――――――――――――――――――――――――――――――――――――

――――――――――――――――――――――――――――――――――答案: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1)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2)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3)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4)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炼。逻辑严密。

21.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一条1分共3分)

11

――――――――――――――――――――――――――――――――――

――――――――――――――――――――――――――――――――――

――――――――――――――――――――――――――――――――――(1)引用《兑命》中的话”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作为道理论证来讲道理,(2)印证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3)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2.翻译下列句子:一个句子2分共10分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2.译文:红字部分作为翻译要点

1.《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

3.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4.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5.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共11分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2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孔子学琴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一处1分,共2分

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丘未得其为人也

B.反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②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D.而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答案:1.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13

2.C(A.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B.反思;同“返”,返回。C.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D.表转折;表并列。)

3.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1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