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学习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一一基础知识一一自主探究

」、鸦片战争的背景:

(2 )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导火线)

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

典型例题分析:

(2010年杭州模拟)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 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

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 的意图是 ( )

A 、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链接合作探究一:

、鸦片战争的概况:

1、 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

参考地图册P 28,了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2、 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请连线) ①

主要内容: ②危害: (2)影响

① 政治: __________ 遭破坏,由独立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五口开放通商

B. 割港岛

C. 关税协定

D. 领事裁判权

E. 片面最惠国待遇

F. 住租权

G 赔偿 破坏贸易主权 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②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迫纳入世界市场。

冲击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被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典型例题分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

A、使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E、使中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链接合作探究二:

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大事件:火烧_________ 、签订《_________ 条约》、《_______ 条约》

3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使中国丧失 __________________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典型例题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E、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链接合作探究三:

(二)理解一一重难点突破一一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一: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参考以下材料讨论回答)

材料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

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一一《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会。”----《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3: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 _

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2)合作探究二: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请回答:(1)指出图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合作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 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 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 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 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 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

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 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三)见解一一史海启迪一一感情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 启示。

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78页)

【四】课堂训练:

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闭关自守 B 、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C 、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

D 、以“天朝上国”自居

,主要依据是

( ) B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清政府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外贸易

3.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

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

是 “??…华夷抗礼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

f 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结果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耐来 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 ?我们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A ?林

则徐虎门销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C .中国已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兵轮鼓

A.英国人来华商讨通商失败

B.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D. 林则徐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请总结:知识总结:

方法总结: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未解的新问题?还有哪些新见解?

3、对本节课的教学,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写下来或课后与我联系!

【六】知识框架:

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概况:经过、结果、影响、失败原因

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课外延伸探究:

2006年9月,浙江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正式对外宣布,将筹资20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中部的横店镇重建一座圆明园。

这一做法,社会上的争议很多,你是否同意重建圆明园?请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历史概念解析:

1、半殖民地半圭寸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圭寸建:相对于完全圭寸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圭寸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

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 ,即由专门的行

商垄断对外贸易。

是淡忘国耻的体现,还是为了更好的国耻教育?是商家的肆意炒作,还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之举?

“圆明园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历史象征意义,因此不可以随便篡改和颠覆。”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

说,壮美恢弘的圆明园已在大火和抢劫中死亡,如今的断壁残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因此,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重建持支持态度。一些赞成者认为,再造圆明园,与铭记国耻是并行不悖的。异地复建恰恰可以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形象的对比和精美的再现,对于渐渐淡忘这段历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国耻教育和荣辱观教育。

赞成者认为,一个民族对于国耻的整体记忆,应该化为深深的文化印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融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之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但同时也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应宽容而理性地看待诸如此类“复制圆明园”的行为。一位名为陈玉虹的作者撰文认为,圆明园的重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名作者认为,仿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的人们有个地方去惊叹、赞美以及瞻仰,没什么不妥。圆明园曾惨遭战火肆虐,但这不过只是它100 多年漫长历史的短短瞬间,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伤痛和疤痕,而忘却了它所拥有的艺术魅力。一名网友也表示:“圆明园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虽然被强盗破坏,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在家中留强盗的脚印来以示我们的牢记。要记住历史!重建圆明园就是最好牢记。”

对于是否商业行为的质疑,陈玉虹表示,作为一种民间的经营行为,只要合理合法,就无可指责。“我们可以热切期待迪斯尼登陆中国,似乎也不应该阻碍一个在中国建筑史上名声显赫的‘万园之园'现身横店。”她同时认为,经商赚钱与文物保护可以并行不悖。比如,横店圆明园的建成,将有效分流北京圆明园遗址的游客,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各种摄制剧组对遗址的破坏。

还有支持者表示,与其让这一曾经的恢弘建筑以废墟的形式长久沉默,不如进行一下大胆的尝试。更何况,复制圆明园的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自有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调节投资者的行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