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 车身广告 分析

公交车 车身广告 分析
公交车 车身广告 分析

公交车车身广告分析

优势1:唯独可移动的户外媒体形式

有关于其他的户外媒体形式,车身广告的传播方式是主动显现在受众的视野之中,在传播方式上最为"主动、主动"。从人的注意力角度讲,移动的物体总是比较能被注意到,因此,唯独能够移动的车身媒体同样也更能在众多户外媒体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多的注意,实现高到达率。

优势2:以多面立体展现方式传播广告信息

近距离接触消费者车身广告的有效可视范畴大于270度,从全然上排除了视角盲区,通常情形下,受众可同时接触到两个广告位,有效增加接触机会,确保广告的实际到达率。车身的两侧展现位,面积庞大,专门是在通过交叉路口时,画面展现充分。车尾展现区,配合两侧展现面构成展现整体,并大大延伸了广告的有效可视距离与角度。同时,针对驾车者,广告专门醒目。

另外,车身广告的高度位置正好与行人视线持平,能够将广告信息近距离的传播给受众,达到最大的可视机会。

优势3:广告公布面积庞大,画面清晰,有效传播距离远大

面积的画面展现是广告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条件,庞大的广告画面能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成效。单层车内画面积大于30平方米,双层车更超过70平方米,堪称移动的巨型广告牌。MPI(媒体伯乐)在实地测量中,使用了精确的激光测距仪,车身广告最大有效可视距离达到70-75米,双层车甚至达到100米,形成范畴宽敞的有效可视区域。由于广告画

面容大,在30米外,恶劣气候下,小角度观看,广告画面依旧清晰可见,纵然相距60米以上,较大的广告画面仍能保证信息清晰可见(如站在宽敞的10车道马路对面)。

优势4:适合各类产品公布

车身广告几乎适合所有行业公布广告信息。在以往的客户中有食品、饮料、酒类、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家电、药品、邮电通讯、零售百货、房地产、金融证券、银行保险、家居建材、服装服饰、办公用品、餐饮娱乐、生活服务、媒体、教育培训、公益广告等等。随着车身广告越来越成熟,专门多以往较少使用户外类型广告的客户,也差不多充分认识到了车身广告的优势。大伙儿可能印象最深的确实是,1999年整个网络行业对车身广告的追捧,还记得车身上那个醒目的搜狐的狐狸脚印和尾巴吗?这些本来自身确实是媒体行业的客户,也加入到了车身广告的行列,远的有起初上市就大投车身广告的《申江服务导报》,近的有《东方早报》、《青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甚至还有电视台、电台,如"东方卫视"、 "南京电视台"、 "成都电台"等等。杂志方面有《大都市》、《健美女性》、《新闻周刊》等。同时,以往定位高档品牌形象的企业(非大牌广告不做的行业)也迅速改变对车身广告的看法,抢得市场先机,例如:金盛保险、太平人寿、平安保险、海尔纽约人寿、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维珍航空、大众POLO汽车、海南马自达、东南汽车、UPS、联邦快递……

能够讲车身广告差不多渗透到各个行业,同时专门自然地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优势5:高接触机率和稳固的接触频次

车身广告是可见机会最大的户外广告媒体。公交车平均运营距离为13KM左右,以车身广告的实际可视范畴运算,单车可覆盖面积平均为0.3平方公里,每天运行次数平均10次,日均接触人次8.7万余,若以3个月公布时刻运算,有效OTS可达到7800,000人次(以上海为例)。广告公布数量以及地域环境、城区面积等方面的差不,使不同都市的接触频次会有所差异,以15辆月公布规模的基础上,差不多能够保证在目标区域中每周2次以上的接触频次,以此推算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公布期,其目标区域总接触频次能够达到24次以上,足以保证其对广告的印象。

优势6:较强的地理针对性

车身媒体的可移动性使之能够针对性地靠近特定场所传播广告信息,达成广告目的。同时,公交媒体线状交叉成为网络,覆盖都市各个区域,带来宽敞的广告覆盖范畴,完整有效地接触目标人群。例如高档产品、奢侈品能够有针对性的通过商务区,高档住宅小区;手机、IT电脑类产品能够通过电脑手机大卖场;药品能够通过药房、医院;快速消费品能够通过大卖场、超市、便利店;服装类能够通过百货公司、服装专卖店;家居建材类产品能够通过家居卖场、建材特色街、连锁售点等等。在选择线路时,针对客户的产品能够适当选择线路通过商业区、商务区、主干道、特色街道、居民小区、高档住宅区、大学区等,最大限度的将广告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优势7:较低的千人成本(CPM)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主流媒体中,杂志的平均千人成本最高,为20.8元,其次是电视广告20.64元,报纸广告10.28元,电台广告4.43元,车身广告1.19元。因此,在所有媒体中,车身广告的平均千人成本最低,最具有竞争力。

优势8:广告策略配合完美

一、广告目的的配合

车身广告公布目的一样专门明确,归纳起来有以下4点:

1、以品牌形象为要紧诉求目的。

2、以产品推广为要紧目的。

3、以配合电视广告为要紧目的。

4、以配合产品促销为要紧目的。

二、广告策略的配合

有效配合电波媒体的广告落地工作(高空+地面的广告投放模式)。关于在全国性媒体上投放广告的产品来讲,车身广告能够关心其进行广告信息在各地域的落地工作。投放组合媒体的广告成效要远远大于单一媒体的广告成效,高空有电波媒体覆盖(电视),地面有车身广告配合,同时能够连接终端售点(卖场、超市、饭店、酒家等),提示消费者购买,以配合当地的销售。

车身广告的主画面和电视广告中的主诉求点相同时,能够让目标受众在强干扰的环境之下同意到电视广告后,再通过车身广告进行品牌识不,就能够大大加大电视广告的成效。

三,广告排期的配合

1、长期车身广告配合间歇式投放的电视广告,以达到长期坚持品牌的知名度的目的。

2、在没有电视广告投放的情形下,用间歇式车身广告投放来坚持产品知名度。

3、车身广告作为电视广告的连续,用最低的成本最长时刻的延长产品的知名度。

4、长期电视广告与车身广告同时叠加投放,一定时刻内达到最大的广告成效。

四、广告位置的配合

1、两侧或单车尾公布。广告公布面积小,公布价格低廉,适合诉求与品牌形象有关性较低的简单广告信息和促销等信息告知,同时,其广告覆盖面及公布辆月次方面应做相应增加。

2、全车公布。广告公布面积大,广告信息传播完整美观,视觉成效良好,适合主流品牌的营造及品牌爱护推广工作,因公布费用相对较高,故在线路覆盖范畴、公布辆月次等方面会相应被减缩。

优势9:消费者与车身广告的关系紧密

据统计显示,在全国30个都市一般居民的媒体接触适应中,昨天看过电视的比例有93%,过去一周看过车身广告的有66%,昨天看过报纸的有57%,昨天听过收音机的有24%,也确实是讲,车身广告是一般消费者除电视以外接触最多的广告媒体。消费者在过去一周接触过的所有户外广告形式中以车身广告为最多,为 66%,其次是候车亭50%,楼顶大牌广告44%。除了步行以外,74%的消费者过去一个月外出最要紧的代步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其次是自行车47%。同时,消费者乘公交车的频率专门高,平均每月20次,16个小时。

在生活态度方面,65%的消费者喜爱使用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52%认为广告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53%的消费者喜爱个性化的追求,同时,在看电视碰到插播广告时,46%的消费者会换台,如此就白费了广告主大量的广告费(你的广告费的一半原先是被白费在那个地点的--电视的换台率上)。

另外,有42%的消费者专门留意户外广告。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户外活动时刻的增加,从全然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媒体接触适应与接触方式。消费者平常看电视的要紧时刻段集中在晚上18:00---23:00,其中1 9:00---22:00是黄金时段。合计3-4个小时,同时,在06:00---18:00这 12个小时的时刻里,看电视的消费者比例最高不超过13%。消费者平常在户外的要紧时刻段集中在上午7:00---9:00和下午 16:00---19:0 0,为上下班的高蜂时段,合计4-5个小时,正好能够和电视媒体形成最佳互补。在06:00---19:00这13个小时的时刻里,在户外的消费者比例最低不低于14%,与看电视的空挡时段形成鲜亮对比,这时候,户外车身广告就能够全天候的每天2次以上的覆盖目标消费者。另外,消费者平常看报纸的要紧集中在三个时刻段,上班前后,中午吃饭休息时刻,以及晚饭前后这一时刻段,且最高比例不超过7%,都比较低。

优势10:最新的调研结果令人欢心鼓舞

从实力媒体最新的调研结果来看:户外广告的提示后认知度以车身广告最高38%,其次是候车亭广告23%,大牌广告14%,地铁广告9%。同时有81%的人每周的行走路线是固定的,同时每周平均通过固定路线9.4次,使用的交通工具仍以公交车为主。

MPI(媒体伯乐)近期对一些要紧都市的所有公交路线进行了数码摄像实测,并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和数据统计后,获得了每条公交线路运行期间车身广告能够接触到的总人次(OTS/Reach),同时通过固定样本组的日记留置法的进一步研究,获得了车身广告的平均接触频率(Frequency),最终得到车身广告的总毛评点GRP。这一中国户外广告史上的创新研究,大大推动了户外广告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