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期末论文——新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出现后,传媒对个人社会化的新影响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媒体形态变革,产生了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型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同时也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全新的,而有些则是在旧媒体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而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三网融合”更是要促进媒体形态变革,从而能更好的传播信息。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其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并以其传播内容丰富、途径多样、速度即时、效果超越、模式创新赢得了广大受众,对个人社会化有了新的影响。所谓的个人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能动选择与调适的统一过程。刚刚出生的人必须通过在与周围人与社会的接触、交往中,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具备适应社会生活、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的能力,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新媒体可以和受众真正建立起联系,特别是网络电视和移动电视,在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移动打出“手机在线看精彩赛事直播”的广告,采用手机视频的新方式传播信息;同时,用户们在论坛中对球赛进行讨论、赛事猜测,并吸引更多的观众讨论、传播,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汇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又可以同

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再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年末时会在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在线解答网民疑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工作,并让民众在政府工作中扮演了一定的社会角色,促进其自身社会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匿名性曾给网民带来极大的言论自由,但是大幅虚假信息充斥互联网时,人们逐渐对虚拟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现在受到火爆追捧的微博、推特(Twitter)、播客,沿用了SNS 网站的实名制做法,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延伸更广、更深的社会网络,并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效应,伦敦爆炸案的传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位市民威廉·达顿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在博客上以近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的全过程,而这些照片很快进入了个大报纸的新闻头条;同样,在2009年“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中一位市民在微博上发布的图片的浏览量达到而且几乎超过了一份成熟的都市报的发行量,其传阅范围和流通速度是传统媒体的N倍,其突发事件的信息素材搜集和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在此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以前作为纯信息接受者的受众,现在随时可以拿起手机或打开电脑,参与到事件之中,既接受现场信息,也表达个人意见,共同见证新闻现场,并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传者受者的真实性与双重性将民众真真正正置身于社会之中,在社会实践中承担了反映社会现状的角色,更加主动地进行了自身的社会化,为推动自身社会化做出新的贡献。

在个人社会化中,新媒体的出现给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带来

了巨大改变。人们逐渐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评判事物,网上一度疯传的某局长“日记门”事件,还有网友将贪官污吏在网络上“人肉搜索”,最终将其拉下马,“文强案”、国足高层涉贪事件也受到民众的长期关注。同时,《感动中国》《共同关注》等节目播出均收到了良好的反响,感动许多民众,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的忠孝义等理念再次植根于民众心中,用道德、制度、法律等将人的行为规范到正确轨道上,降低违法犯罪率,惩恶扬善,充分让民众发挥个性又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完成从被管理者到自觉自愿的监督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转换。

但是,在摒除了报纸、电视传播方式的限时性和蕴含信息量少的弊端后,新媒体信息量冗杂、不经筛选和大众媒体故意增加信息的故事性和刺激性的弱点日益凸显。

一些不经审查的暴力、黄色等不健康信息通过新媒体形式在人群中传播,类似于“芙蓉姐姐”“凤姐”等无价值的糟粕人物走红于网络,而一些媒体则借用其“犀利”的语言任加炒作等不正当手段增加其网络点击量和知名度。

另外,一些媒体的炒作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类似于马诺的“拜金女”,还有广州女大学生非“富二代”不嫁的调查,追捧“天才儿童”等这些不断涌现又很快变化的东西不断削弱社会的主流文化,使社会日益浮躁。

同时,网络、移动媒体的过度发展会造成网络社会化、虚拟社会化,一些宅男宅女“蜗居”,通过网络和外界获得虚拟的联系,基本

断绝和外界人、事的直接联系,阻碍了个人的社会化进程。

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在其社会化进程中,大众传媒方式的导向作用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行为,灌输非主流文化,并将同是社会化机构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的作用减弱,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

新媒体出现后,利弊共存,对个人社会化的许多方面产生如上新的影响。总而言之,新媒体利大于弊,我们需要在更加规范、更加健全的体系中发展新媒体,趋利避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