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乡土文化的命运

摘要: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关键词:乡土乡土文化命运

什么是乡土文化;众说纷纭,笼统地说,乡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你所在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像我小时候见过的,“跳大神”

听过很多传说故事,传唱的民歌,民谣,过年过节的一系列活动,等等。这一系列东西就是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主心骨,民间传统技艺等等,丰富多彩而又蔚为大观,它们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其一脉相承

造就了民族文化生命的主力。乡土文化做为一民族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本乡本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确切概念以后再考证)。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具有一种诗性的思维,并以诗性的目光看待外物,将自然的物体当作具有活泼性灵的生命实体。于是乡土文化在劳动中具备了最原始的雏形,乡土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传统文明的表现,乡土民歌又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乡土农民文明生活航船的帆影。它从一诞生就深深扎根于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深根固蒂是这灿烂文化的起源。原始的祖辈是聪慧的群体,他们在介乎客观世界与纯主观思维之间搭筑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模式,因其根植于思维的底层,故其核心在发展中能经受各种打击,时至如今,其性质仍具有原始的民族特性。

乡土文化的命运

虽然乡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土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其本身的地域局限性及封闭性。在几千年是历史中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融中,虽然遗失了大多数,现有的乡土文化研究中,有一批学者提出了“在城市化的冲击下,乡土文化危机四伏、严重失序”的论断。由于现代性因素向农村的全方位渗

透带有强烈消费主义特征的现代传媒进入农村,个人主义观念进村,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观念进村这就使得相对封闭的村庄开始解体传统文化和地方信仰被严重挤压而再难有生存空间。农村和农民在社会和文化上越来越被边缘化,农民的主体性逐步丧失。在快速的社会变动中

,农民不再能从一直以来的传统中获得人生的稳定感又不能从以广告和时尚所引领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中获得现代的人生意义,农民被抛入一个传统已失, 现代又不可得的尴尬境地, 并由此导致农民的普遍无力感、无根感和焦虑感。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质量低下,乡村所具有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本土气息的文化形态更是匮乏得近乎荡然无存,城市商品社会制造出来的流行文化、不切农村实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却已经渗透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这既体现在乡村教育的自觉追求中,也反映在青年农民的生活细节上。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二十多年来农村的文化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处于一个行将崩溃的恶劣境地。这不仅表现为乡土艺术的凋零、文化形式的被摧毁,更重要的是面对城市文化的殖民和渗透,广大农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无意识的精神上的不安、文化上的焦虑。

乡土文化是封闭性、地域性,时代性,单线传承性的产物,让很多优秀的文化就在时间流逝下,渐渐消失,而且在当代,民间文化的价值渐渐消失,在这个匆忙的浮糙的年代,没有利益的事,还浪费大量时间来学习的东西,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而且世界已到了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使山海阻隔的每个角落成了“地球村”,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原来的乡村生态基础已土崩瓦解,乡土文化岌岌可危,城市、乡村面临文化“同质化”毒药的侵害,乡土文化的传承人已青黄不接,老的一代传人将会随着时间的无情慢慢逝去,而新的一代是受到工业(信息)文明熏陶和影响下生长的一代,其中大部分精英在为城市服务,留下的一部分也是亦城亦乡的“两栖人”,他们缺乏守护乡土文化的本能和内在动力,乡土文化传承已经到了“断代”的危险了。

文化是民族的“魂”,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最坚实的基础和土壤,但如今乡土文化已被城市文明侵袭得面目全非、百孔千疮。当千万个乡村也是跟城市一样的“相貌”,是城市弊脚的克隆和微缩的时候,当我们的后代只能从地下考古和留在纸上和音像上的图象文字中追寻、想象祖先的文明的时候,那个景象是可怕而又痛心的,但谁来传承乡土文化,谁来做乡土文

化的传承人呢?乡土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在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呢?

乡土文化的未来

乡土文化的命运已经如此坎坷,未来的乡土文化是否还会存在,我们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乡土文化不发生改变的话,是一定不会存在未来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在不断的吸收别的文化中存,成长,发展起来的,当你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命运。

所以中国的乡土文化想要发展,就必须抛开一切不能封闭自我,走出地域,广泛发展,利用现在的网络,电视等等方式,必然会有一方土壤,继续发展。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上海大学通识课:本科生课程论文统一格式

本科生课程论文模板 上海大学—学年学期 (新生研讨课) 课程名称:___________ 课程号: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语:

模板(可参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若论文用中文写,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 张××(姓名中文宋体五号)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注意:(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都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若为英文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若为中文论文,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中文为宋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Notes、Bibliography、Appendix。 英文论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中文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各级小标题(加粗)用词组或短语表述。小标题只需大写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专有名词除外)。形式可为: 1. XXXXXXXXXX 1.1 XXXXXXXXXX 1.2 XXXXXXXXXX 2. XXXXXXXXXX 2.1 XXXXXXXXX 2.1.1 XXXXXXXXX 2.1.2 XXXXXXXXX 2.2 XXXXXXXX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试以相关社会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反而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对此高校,教育部,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应有力配合,积极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学理论 前言: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现象。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还要高一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比较严峻的形势。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我认为从社会学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 首先是自身的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受以前的思想的影响,给自身定位颇高,对有些岗位不愿意做,其实针对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岗位已经与原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高学历的人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岗位,低学历的人又不能适应这样的岗位,造成科技与人才的浪费。比如在现在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 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次,在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欠佳,现在的大学生缺少经验。“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 再次,就业的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发达城市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 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大城市,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 二大学生数量过剩,供过于求。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到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也只有108万。自从98、99年大学扩招以后,到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420万。而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是599万人。这样一个无限制的扩招,使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而且更主要的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大学生数量剧增,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以我国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文 化 现 象 分 析 姓名:周芸学号:201302060043 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表现形式: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① 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 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无锡太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汉语121 学号:1232026 学生姓名:周凯 二〇一五年六月 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通常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好我快”便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表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经济活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循环,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整个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企业没有发展;另一种是经济发展,它的基本动力便是创新。其实,追求发展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发展速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包含多个环节,受到企业资源、时间等诸多限制。在不同环节面临不同选择。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尤其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因此,掌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现实与指导意义。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与开展尚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方面更是存在

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一方面缺乏对矛盾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一方面对矛盾问题的解决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及意见和策略指导方面,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解决办法。为此,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对技术创新以及矛盾的相关理论及动态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矛盾的内涵、特征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价值创造要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具体收益,资源本身并不会自然创造价值,需要组织将各种资源加以应用、整合。如何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创新资源能够按照企业创新战略要求实现及时供给,以及根据任务性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创新的含义 创新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1912年哈佛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就已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熊彼特指出:“创新活动是在经济活动本身中存在着的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熊彼特在创新理论的分析中,将企业的创新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种新的方法绝不仅仅只是建立在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之上,它也可以是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社会学论文

论掌上智能通讯工具对个体社会互动的 影响 一、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掌上通讯工具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PC 渗透进入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各个方面。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生活开始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班间隙、地铁上、公交车里,到处可见人手一部手机,在不停的刷新。“我的微博又涨了10个粉丝”,“今天早上天气真棒,赶紧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说,我们的生活现在成了“双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已经霸占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社交圈子。而他们的载体——掌上智能通讯工具的代表——智能手机,时至今日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功能,到今天集通话、短信、摄影、上网、听歌、电子书于一身,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有不少文章介绍了手机在现代人生活里的一面:手机全天开着,一没电就心慌;揣在怀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都在“辛勤”地更新微博,“认真”地埋头看小说电影…… 二、分析 科技向来都是双刃剑,掌上智能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到底有何影响也是见仁见智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同学对智能通讯工具对个体生活影响的观点。

刘同学: 手机削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手机虽然是一个以真实身份为基础的交流平台,但与现实交往相比,仍欠缺直接互动,依赖于手机进行交流的大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手机为原点向外发散讯息,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会导致该学生团队意识的淡薄,与他人直接沟通的能力也会减弱。 李同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尽管价格不菲,但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已经引领一种潮流,这种现在在高校大学生中更为普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苹果,三星,诺基亚等这些外国大牌总为人们优先考虑。强大的功能,精美的外观使得智能手机风靡全球,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这些基本功能外,智能手机方便快速上网总是人们考虑它的更重要的原因。当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就不能忽视了,快速发展的科技使我们的生活便利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过度占用时间,原本因该用在学习睡眠上的时间都花费在玩手机上,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逐渐显现了。 王同学: 进入大学之后,非智能手机已经慢慢跟不上潮流,落后的功能已经不适合有了更多需求的大学生,所以很多人都抛弃了原来很好用但是功能比少的非智能手机,选择了智能手机iphone系列产品更是在大学生中风靡一时,原本的高价手机甚至成了“街机”同学们普遍认为国外手机,产品质量普遍高于国产手机,在当下,大学生们果断抛弃国产山寨,选择所谓的国

传播学概论论文

生活中的“沉默螺旋” 学生姓名:沈晓雨 学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专业:2010级工商管理2班 学生学号:201004413038 指导老师:李素艳 指导教师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日期:2012年6月25日

【摘要】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由诺埃勒-诺依曼在The 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中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基于几个基本的假设,这几个假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同时出现,这就会为沉默的螺旋在生活中反复出现提供了条件,今天我们简单介绍沉默的螺旋理论之后就主要选取生活中的案例来分析沉默的螺旋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进而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案例背后的社会问题。让理论用于实践,揭示实践。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生活案例社会问题 【正文】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理论内容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最早见于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i 沉默的螺旋理论内容如下: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自己所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的 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 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 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越 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 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 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 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 螺旋式过程”。 (二)理论假设 1,害怕孤立。大多数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此,当他们持有所谓“劣势”观点时,便不太愿意把自己 的观点说出来。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对害怕孤独的反映,为了避免孤独,很多人会宁愿放弃自己的观点,选择更优势的观点。 3,对意见气候的准确判断。什么样的意见处于优势,什么样的意见处于劣势。 二,生活中的沉默螺旋 (一)从邓玉娇事件看司法公正 1,事件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模板

提供可参考的题目 1、论组织环境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2、论组织文化对组织成长的作用以及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3、论企业的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 4、论如何实施有效地目标管理 5、论某某公司的企业战略 6、如何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7、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8、如何在现实的工作或生活中使用相关的激励理论 9、论团队在组织之中的作用,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团队 10、探讨沟通的技巧 其他要求: 1、上述题目可以任选一种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 2、在论文中要有相关的案例涉及到所选的题目方向,并能够对其进行详细阐释。 3、严格按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4、不少于3000字,A4打印。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系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论××公司的企业文化 (三号,居中,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 摘要:近年来,×××××××××××××××××××××(200字以上)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不少于3个) 1 引言(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近年来,☆☆☆☆☆☆☆☆☆(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2 一级标题(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2.1 二级标题(小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正文:☆☆☆☆☆☆☆☆☆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表1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 ××××××××××××(宋体五号)××× ××××××××× 与正文空一行

图2 ×××组织结构图(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与正文空一行 3 一级标题 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4 结论 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1]胡彪,高廷勇,萍.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经营[M].:电子工业,2008. [2]媛,胡玉玲.基于煤炭调运途径优化的省煤炭物流基地建设[J].人文地理, 2008,4:64-68. [3]利军,关晓吉.浅谈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模式[J].工商学院学报,2009,1: 26-29. [4]一列,周兵.建立华南煤炭配送中心的设想[J].中国水运,2001,8:6-7. [5]吕水金.论贵港煤炭配送中心的建设[J].珠江水运,2004,11:13-14. [6]Mikael H??k,Werner Zittel,J?rg Schindler,Kjell Aleklett.Global coal production outlooks based on a logistic model[J].Fuel,2010,89:3546-3558. [7]Aleksandar Zaklan,Astrid Cullmann,Anne Neumann,Christian von Hirschhausen.The Globalization of Steam Co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社会学结课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领域频繁发生安全问题,像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以及近年来一直困扰在人们心头的地沟油,人食用后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像此类事件多的难以计数,被发现的也许只是一小部分,到底还有多少有害食品被我们在食用着呢? 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好好的进行反思,食品安全恶化到如此程度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人们的道德素质的滑坡,还是庞大利益的驱使,还有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还是国家的立法还待完善等等等等。 下面我们就从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第一人们道德素质滑坡 我们先来看看近年来发生的除了食品领域的问题外,,看看其他方面有关道德滑坡的事件。 事件一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 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1.彭宇与老人是否相撞 2.应赔偿的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 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经济学概论论文

浅谈对经济学的认识 经过这段时间对经济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非经济专业的我对于经济学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所谓的经济学就是指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现在就让我从经济学在中西方的发展的角度谈谈我对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简单的认识。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对当时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形成了某种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瓦罗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市民法,和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万民法。在这些法律中,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1. 论述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型,并用企业实例分析该企业组织模型的类型,结合企业分析其特点。 2. 企业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如强硬管理、和蔼管理和理想折衷管理等,试简述其内涵,结合企业论述你对企业管理方式的看法。 3. 管理者是企业重要财富,试论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并分析不同角色下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工作素质。 4. 说明企业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内涵,用企业实例分析一个企业愿景(如惠普),讨论其优缺点。谈谈你的看法。 5. IBM建立有效服务体系主要是考虑与中国企业合资建立服务企业,以保证该企业与IBM 的稳定关系;服务站分布广,要求服务站业务流程程序化、规范化;同时在人员培训和信息资源管理上借助IBM的资源和经验。请对该案例所涉及的管理思想,进行剖析。 6. 海尔集团是以企业文化为软系统的现代型企业,其经营理念具有鲜明的个性——海尔特色。请试以此为背景,分析企业文化、企业创新,给出自己的观点。 7. 市场调查的类型有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和预测性调查等等,试简述内涵,并实例分析其中的一种方法,比较优缺点。 8. 企业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哪些?通过文献检索,用实例分析汽车行业(如上汽通用五菱等)的组织生产过程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 10. 工业4.0下的企业经营同样需要体现智能化,如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实现管理的智能化? 11. 企业价值链是以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价值链体系,分析其价值链构成?并说明。 12. 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企业需要更好的快速响应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动态联盟是一种新的模式,试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13. 绩效考评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分析绩效考评的常用方法,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谈谈你对“绩效考评的最有效的方法”的具体想法。

农村社会学论文

一:留守老人的概念: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部分或全部子女从原来的居住地 离开,进入城市从事经商或其他生产或经营性的活动。这部分 群体通常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农业流动到非农业,但也有一 部分是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流动到经济发达的农村移动,其从 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属于农业的范畴,但是,只要这部分群 体与父母分离两年以上,父母始终处于相对独居的状态,这部 分老人就被称为农村留守老人。 二:农村留守老人目前状况: 1、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差。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非 常简单,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 经常的事;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 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 2、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 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 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 3、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 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 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

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4、老人遭遇排斥。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 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三:留守老人的特点: 1、家人在外,老人独居。留守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或大多 数时候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居住。承担照顾自己或有时候也承担起照顾孙子的任务。 2、从事一定农业劳动。不论家庭状况如何,老人普遍从事农 业生产劳动,农副产品主要供给老人自己。 3、精神孤单,物质贫乏。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普遍感 到精神上的寂寞,特别是孙子女也不在身边的老人。大多数老人物质上并不富裕,生活上还存在困难,但又不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 四:留守老人的困难与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很是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民族社会学导论论文

民族社会学导论 首先我强调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我们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而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则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提出了内在的必然要求。 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主要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与民族交流障碍的关键。随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在如今的经济腾飞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和谐的民族关系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要想缩小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基本国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中体现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作用。(一)物质文明范畴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比西部地区发达,从而可使东部地区较为优越的资源带到西部,从而满足西部地区资源的

短缺。同时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去帮助他们。 自己的认知: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解决民族地区目前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一份帮助,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文明建设范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坚持是前提,完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坚持和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这既包括制度本身的完善问题,也包括制度实践的成效问题。 自己的体会: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的改善,我国民族之间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使我国这个多元化的国家才能更加的团结,让世界各国对我国刮目相看。 (三)精神文明范畴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要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教育我国各族人民和后代,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自己的感受:通过教育使各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并且最好通过各种互动的节目来增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把不同的民族装进自己的心中,与自己的血液融合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重庆大学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蒙元满清的真面目 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班 指导老师:孙青 作者:姜冬(20135831)

2014年6月7日

蒙元满清的真面目 摘要:最近通过中国文化概论一课,了解到了关于当年蒙元满清的一些事实。特别是当老师讲到清军于1647年在四川进行的大屠杀时,我更是义愤填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我竟然以前对此毫不知情,心中觉得十分羞愧。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还原真实的历史,让那些和我一样愚昧的人认识到蒙元满清的真面目。 关键词:蒙元满清历史事实屠杀 正文 要是去了解一下世界历史,你便会知道世界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屠杀是谁造成的。是蒙古人,蒙古帝国的大屠杀空前绝后,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估计中国直接死于屠杀的有6700万人,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2亿人。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一组数字,这么鲜活的生命,应该遭到如此惨无人道的对待吗?蒙古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喜欢打斗,争强好胜,在杀戮时更是冷血无情。 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了一段著名的“格言”:“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着他们的亲人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世界上所有不愿意被他们屠杀、不愿意被他们掠夺、不愿意被他们奴役的人民都是他们的敌人。这些不正反映出了当时蒙古人的兽性吗?或者说禽兽不如。他们宣称“要把青天覆盖之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实在是可笑、可悲、可恨。愚昧不知的他们靠着一身蛮力肆意侵略其他民族,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不知道今天的教育怎么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好像和真正的历史不符,很多人把元朝和满清当成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甚至某些教科书上都是这么写的。而老师视教科书为标准,中国的“应试教育”让老师们不得不按照教科书授课。但事实上,那些都是极其荒谬的说法,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历史逻辑。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的各部落,从此形成了蒙古族,他们说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建立了大蒙古国,也叫蒙古汗国。后来蒙古帝国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面积的土地,灭掉了诸如西辽,西夏,花剌子模,大理国,阿巴斯王朝,高丽国,东真国,金国,甚至占领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基辅,甚至占领了欧洲很多地方。南宋时期的中国是蒙古帝国灭掉的众多国家之一,是被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灭掉的。满清则是由女真人的继承者,满族人建立的后金国,灭掉了明朝时期的中国。我们不难看出,蒙古族作为外来民族,用暴力征服了中国,但是他们能代表中国吗?他们的国家能称之为中国吗? 有些学者说满族穿汉服,说汉语,所以他们可以代表中国。但是,真实的历史是他们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他们并没有丧失自己的语言,满族在统治蒙古的地区也说蒙古语,满族在统治西藏的地区也说藏语,满族在统治维吾尔的地区也说维语。因此,满族人并不能代表中国。有人说北京为中国的传统首都,所以满清和蒙古占领了中国,满清和元朝就是中国。这更是一种荒谬的说法,北京并不是中国的传统首都,北京大部分时间是抵挡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前

工程管理概论课件论文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_交通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091366041 姓名:__ 洪翰霖 指导教师: 2011年 11 月 6 日

题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正文: 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求三控,包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是甲方首要关注的方面,也是项目承包方必须达到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投资的控制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甲方希望能够再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物同时投入较少的资金,承包方希望能够合格完成工程尽量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盈利,所以,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甲方和承包方的共识。 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是承包单位在进行某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 全部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给工人的工资、奖金等;所消耗的材料、构配件费用等;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或租赁费;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管理工程项目施工而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它可以分为直接成本(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和间接成本(项目经理部为工程项目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的各种费用),其中直接成本又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间接成本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施工排水、降水费。此外,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划分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按照费用与工程量的关系划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与施工企业成本的关系可以用公式简单表达为: 工程项目成本=施工企业成本-企业非生产性的费用支出; 施工企业利润=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施工企业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主要包括:1施工成本预测2施工成本计划3施工成本控制4施工成本核算5施工成本分析6施工成本复核。 成本预测的程序是指通过取得的历史数字资料,采用经验总结、统计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判断和推测。它包括环境调查、收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确认预测结果、提出预测报告。工程中常用到的方法有1定性预测方法 利用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根据专家个人的经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未来的工程项目成本作出预测。 定量预测方法 根据已经掌握的比较完备的历史统计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从而揭示各项因素之间的规律性,并推测未来工程项目成本的变化趋势。 施工成本计划,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间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先根据目标成本、实施方案及预算等,确定人工费、机械费;再根据定额材料消耗量,确定材料费;根据项目责任合同确定项目现场经费。以上费用综合即为初步确定的项目内控成本计划。计算出的内控成本,必须确保责任成本降低率的完成。如达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