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广东省茶叶经营现状及出口情况分析

广东省茶叶经营现状及出口情况分析一、产量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是茶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且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97万吨,较2019年的277.72万吨同比增长6.94%。
名优茶生产与品牌建设并举,使中国茶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茶叶已成为广东当前山区农村和农业经济新亮点,是农业增效和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下,近10年来,广东茶叶生产在稳固基础上保持价格较快速增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增加,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名优特产品增多的发展特点,广东省茶叶产量由2010年的5.38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12.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9.06%;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也由3.7%增加至4.3%。
二、销售情况据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2020年广东省规模化茶叶基地干茶销售均价为336.9元/公斤,红茶和乌龙茶销售均价分别为336.66元/公斤和313.57元/公斤,绿茶销售均价增长幅度相对较大,销售均价为350.87元/公斤。
2020年广东省规模化基地红茶销售价格主要分布200元/公斤以下,占比为39.76%;绿茶销售价格则主要分布在200-500元/公斤,占比为38.52%;乌龙茶销售价格主要分布在200-500元/公斤,占比为45.23%。
广东省规模化茶叶基地销售渠道主要有自营专卖店、单位团购及代理商,从各销售渠道销售量来看,自营专卖店占比36%,单位团购占比21%,代理商占比20%,电商占比9%,批发市场占比7%。
三、经营情况广东规模化基地茶叶生产成本有所增加,2020年广东省规模化基地茶叶亩均产值为1.25万元/亩,较2019年同比增长4.93%;生产成本为0.87万元/亩,较2019年同比增长8.02%。
由于广东农村劳动力短缺,因此人工成本占比逐渐增大,从2020年广东省规模化基地茶叶生产成本分布来看,人工投入为3963.92元/亩,占总生产成本的45.34%;机械投入1635.75元/亩,占总生产成本的18.71%;肥料投入1499.36元/亩,占总生产成本的17.15%。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1、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茶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为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出口市场多元化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亚洲市场,逐渐拓展到欧美、非洲等地区。
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但在不同市场的份额和增长速度仍存在差异。
3、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从过去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逐渐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
例如,农产品加工制品、有机农产品等的出口比例有所上升。
然而,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1、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一旦检测不合格,将导致产品被召回或禁止进口。
2、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3、品牌建设不足虽然浙江省有一些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但总体而言,品牌建设仍相对滞后。
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
4、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具有易腐、保鲜要求高的特点,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
浙江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效益。
二、促进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1、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2、突破贸易壁垒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壁垒的研究,帮助企业了解和应对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茶叶对⽇本出⼝贸易的现状分析[键⼊公司名称]国际贸易论⽂中国茶叶对⽇本出⼝贸易的现状分析摘要:中国茶叶产业⼀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虽然中国的茶叶出⼝量不断增加,但是中国茶叶的出⼝量增长缓慢,国际竞争⼒初步下降,影响茶叶出⼝贸易的发展。
本⽂以⽇本为实例,分析了中国茶叶对⽇本出⼝贸易的现状,运⽤了市场营销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茶叶进⾏SWOT分析,并总结了影响中⽇茶叶贸易的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些促进中国茶叶出⼝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茶叶、国际贸易、⽇本、现状、SWOT分析、影响因素⼀、中⽇茶叶贸易的现实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茶树的国家,在世界茶叶⽣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作⽤。
⽇本是最早引进种栽我国茶叶的国家,是世界茶叶主要⽣产、出⼝和消费国之⼀,然⽽由于种种原因,⽇本步⼊茶叶进⼝国的⾏列,⽇趋依赖国际市场。
⽇本在我国茶叶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03年⾄今⽇本⼀直是中国茶叶的第⼆⼤出⼝国,⽽我国也⼀直是⽇本最⼤的茶叶供应国。
然⽽随着茶叶种植国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种种原因,中国茶叶在⽇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解和分析影响中⽇茶叶贸易的因素对促进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具有⾮常⼤的现实意义。
1987年,中国茶叶贸易量为18.64万吨(其中出⼝量为17.43万吨,进⼝量为1.21万吨),1990年贸易量增加为20.12万吨(其中出⼝量为19.55万吨,进⼝量为0.57万吨),到1999年,贸易量为20.15万吨(其中出⼝量为19.96万吨,进⼝量为0.19万吨),此后贸易量逐渐增加,2007年贸易量达到29.49万吨;相对⽽⾔,贸易额的增加趋于平缓,由1987年的3.7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17亿美元(数据来⾃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doc/f9fa9cc95022aaea998f0f5a.html /db/default.aspx),由上述数据可以推算出中国茶叶出⼝量近年来增长较缓慢。
我国跨境电商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2019年第02期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WY081)作者简介:胡璇(1988-),女,湖北咸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0日。
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自古以来是茶叶大国,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最早的茶叶出口据史料记载是在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汉代兴起的古代中国语国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出口商品中茶叶就是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茶叶出口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之后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不断地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使得茶叶和饮茶习惯不再只是中国独有。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茶叶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茶产业在出口上反而越走越难,难见汉唐时代盛况。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4年至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呈增长趋势,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55258吨,同比增长8.1%。
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维持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4742吨,同比增长2.7%,增长显著放缓。
我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万吨的有12个,占全年出口总量的64.8%,排名前五分别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俄罗斯、塞内加尔。
中国茶叶在出口方面缺乏大的突破,单价低、利润薄,难以惠及茶产业出口升级发展。
以美国为例,中国茶在美国茶叶消费市场占比不足3%,均价每磅2美金左右。
反观国内市场,好的茶几千甚至上万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为什么茶叶在出口和内销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茶产业出口具体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把跨境电商作为突破口,梳理和分析我国茶叶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1我国茶产业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茶叶通常作为大宗商品通过线下国内出口批发商对国外进口批发商交易的方式进行。
传统茶叶贸易方式贸易环节长,涉及的中间商多,在利润上国内出口商在茶叶供应链中占不到优势。
浙江省茶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治理学院国际专业毕业综合作业浙江省茶业的出口现状及进展对策研究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8年10月16日目录一、浙江茶叶出口现状 (1)二、浙江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1)(一)茶叶出口质量低 (1)(二)浙江茶叶出口价格较低 (2)(三)出口茶叶层次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2)(四)缺少国际知名品牌 (3)三、浙江茶叶出口的进展对策 (3)(一)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出口质量保证 (3)(二)加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4)(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4)(四)强化技术创新意识,开发深加工茶产品 (5)(五)强化行业治理,遏制无序竞争 (5)(六)加强出口茶叶农残治理,加强出口茶叶农残检测 (6)四、结语 (7)谢辞 (7)参考文献 (7)中文摘要自古以来,浙江省的茶叶行业一直在经济进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针对浙江茶叶出口先存在的问题,始终认为浙江省的茶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此来不断应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不断提高浙江省的茶叶质量,在外贸进展中的优势,以此来不断促进浙江省的茶叶的持续进展。
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深入地协商了如何解决目前浙江省具备的茶叶出口问题,而且在这个前提下给出了具体措施从而促进该省茶叶的平稳出口。
关键词: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可持续进展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the tea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Zhejiang tea export, this paper always believes that the quality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China's trade barrier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ake advantage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Zhejiang tea expor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in depth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 export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is premise, specific measures are given to promote the tea in the province. Smooth export.Keywords:Zhejiang tea, export stat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浙江省茶业的出口现状及进展对策研究一、浙江茶叶出口现状最近几十年来,因为各个层面政府的共同努力,浙江省充分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使用良种工程和绿色工程等方法来不断增加浙江省绿色农业的进展。
2023年1-9月中国茶叶产业出口分析

2022年1-9月中国茶叶产业出口分析据海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茶叶出口金额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市场遍布113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年大力进展茶叶经济,多管齐下推动茶产业进展,中国积淀几千年的茶香再次远飘海外。
茶园面积越来越大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种茶、制茶的历史。
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瓷器都曾经垄断过世界市场。
但近代,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曾伴随着国运的衰微一落千丈,后又随着新中国的进展,才重新登上国际舞台。
近年来,中国茶叶在多项惠农政策的春风中,再次呈现活力。
国家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各地乐观实施促进农夫增收的措施,茶农进展茶叶生产的乐观性高涨,中国茶产业消失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势头,茶园面积以每年近1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达161.3万公顷,茶叶产量124万吨;茶叶出口29.7万吨,创汇6.82亿美元。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说:“今年茶叶出口完全有可能突破30万吨,制造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茶叶出口,还有更大的潜力,在短时间内就有望超越斯里兰卡,名列全球其次位,超过肯尼亚而位居第一也指日可待。
”近日,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再次把茶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加上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需求的不断加大,中国茶叶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茶叶产品越来越“鲜”中国有六大茶类,是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但是中国茶叶始终作为初级农产品直接走向市场,尤其是占总产量60%的中低档茶叶,得不到深加工。
中国茶叶只有通过深加工转化为工业产品,才能拥有更宽阔的消费市场,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上世纪90年月,超微绿茶粉、低咖啡碱茶、γ-氨基丁酸茶等新型茶产品间续进入产业化,国内茶饮料得到了高速进展。
据统计,2022年国内茶饮料市场总销量已达9.97亿标箱,总销售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加工茶饮料的茶叶约为7万吨,对扩大茶叶的销量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越来越多茶企业开头重视茶叶深加工的问题,新奇茶产品不断走向市场。
归纳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归纳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一种重要饮品,而中国的茶叶也一直以
来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
在古代,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况。
古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起始
于唐代,当时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其中以
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国家最为重要。
此时,中国的茶叶以绿茶为主,传入中东等国家后,经过改良、熏制等工艺,形成了茶叶的新品种,如“花茶”、“甘蔗茶”、“薄荷茶”等。
这些新品种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宋代和元代的到来,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和深化。
这一时期,大量的茶
叶输出到周边的亚洲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地。
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茶叶也得到
了改良和创新,如在日本,发展了独特的“茶道”文化;在越南,发展了以“越南茶”为
代表的茶叶品类。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更加繁荣。
当时,中国的茶叶出口以“茶叶马”
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输出到西亚、印度洋、欧洲等地。
在这一时期,
中国主要出口绿茶、红茶和黑茶等品类,其中以云南普洱茶这一种类最为特色。
此时的中
国茶叶对外贸易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和贸易模式,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
道等交通线路,将茶叶运送到世界各地。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化的趋势,每一时期的
发展都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点。
这一历史经验也成为了今天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宝贵
财富,为中国茶叶在全球茶叶市场上的竞争力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元素”。
中国出口茶叶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我国是世界茶业大国,产茶历史之久、茶文化积淀之深、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从业人员之众等均为世界之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断前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是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12014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及影响出口量因素分析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各茶类出口量全面下降,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其中绿茶出口24.9万吨,同比下降5.8%。
绿茶出口仍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红茶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15.6%;乌龙茶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9.7%;花茶出口5782吨,同比下降15.7%;普洱茶出口3385吨,同比下降25%。
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出口量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茶叶出口价格偏低。
由于近年来生产成本增加,涨幅较大,抑制了海外市场需求,导致贸易量下降;二是,茶叶出口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撑,国内茶企90%以上的出口产品为大包装初级原料茶或贴牌精包装茶,利润率低,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三是,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日趋严格。
欧盟、日本等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严苛、检测方法多变。
四是,国际形势影响。
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加之西方制裁使卢布大幅贬值,茶叶消费不振;一些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茶叶贸易周期长、回款慢,企业经营风险大,企业积极性下降,导致茶叶出口萎缩。
2中国出口茶叶行业发展的优势和瓶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额屡创历史新高,骄人成绩难掩背后隐忧,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棘手瓶颈问题,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2.1中国出口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中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 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进展 一、要紧内容和差不多要求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觉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治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同时,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阻碍福建茶叶出口的要紧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进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阻碍。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依照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进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 1 - / 1
二、要紧参考资料 [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 [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进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 [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考虑-探讨,2011(7):45-47. [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 [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 [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4):23-26. [7] 陈荣冰.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阻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 [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10(1):78-80. [9] 王泽农.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J].中国经贸,2009(7):90-93. [10] 王志成.从茶业大国到强国[J].2010(6):156-158. [11] 郭建义.商标缺失中国产业之痛[J].2009(2):132-134. [12] 沈亚青,何承耕.安涣县茶叶生产可持续进展的要紧问题与对策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6-30. [13] 陈朝辉.福建茶叶日本市场4C营销策略[J].福建质量治理,2011(3):24-26. - 1 - / 1
[14] 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以进展策略考虑[J].中国茶叶,2009(6):56-59. [15] 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考虑[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67-69. 三、进度要求 2011年12月24-30 完成选题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开始收集材料, 寒假期间及开学第一周 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毕业实习 第二周 进行并完成开题答辩。打印开题报告,论文提纲,制作PPT。 第三周 依照开题答辩结果和答辩组意见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第五周 完成初稿提交批阅 第七周 毕业论文工作期中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完成提交二稿。 第八周 定稿、修正格式。 第九周 完成论文评阅 第十周 审核答辩资格。论文装订。制作答辩文件,包括PPT、论文摘要、论文目录。 十一周 5月7、8、9日进行论文答辩,推举优秀论文。 十二周 论文二次答辩,推举校级优秀论文。
指 导 教 师: (签字) 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签字) - 1 - /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一)选题背景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觉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治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同时,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阻碍福建茶叶出口的要紧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进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阻碍。 (二)研究目的 福建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上其他茶叶大国相比,我们在生产、贸易上并不领先。研究此题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以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进展对策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中国茶叶贸易的现状与进展对策。 (三)要紧任务 本文要紧任务研究中国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进展对策以及国内茶产业进展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 - 1 - / 1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的价值 海恩(2009)提出中国在茶叶的种植、消费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也一直是欧盟市场上茶消费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之一。他期待能够通过欧盟茶叶委员会和中国茶产业界的对话,加深双方的交流,交换更多供需信息,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链的价值[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中国福建茶业进出口贸易现状 (1) 年产量居全国第一 姜含春(2009)指出“十五”以来,中国茶产业处在新的进展高潮。茶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2] 蔡知凌(2004)提出茶业是福建省进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产量全国第一。年出口金额全国第三位。[3] (2)支柱产业论 李连清(2009)提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是对外贸易的大宗,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赚取外汇的拳头产品之一。茶业在近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到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近代,它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近代茶业的研究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4] 张紫琴(2007)提出茶叶作为一种专门的农产品产生集聚效应,推动着当地经济增长。[5] (3)出口量有下降趋势 蔡知凌(2004)提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日本、欧盟等要紧贸易国不断设置新 - 1 - / 1
的技术壁垒。茶叶质量尤其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成为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要紧瓶颈。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自2001年以来呈逐年下降之势。[3] 蒋颖(2008)提出世界茶叶市场上近年来一直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世界茶叶年生产量为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需求量保持在250万吨左右,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6] 2、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1)面临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难题 陈荣冰(2002)指出福建茶叶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茶叶卫生质量问题,这是当前阻碍茶叶销售的要紧障碍,能够讲,关系到福建茶业的兴衰。[7] (2)福建出口茶叶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沈佐民(2007)提出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要紧因素是:茶叶出口经营治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养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茶叶 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8] 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治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9] (3)品牌意识淡薄 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产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刻不容缓;茶产品在国际市场阻碍和宣传力度不够;茶叶生产和出口市场的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等等。[9] 3、福建茶业进展策略 - 1 - / 1
(1)加强基础建设并扩大茶产业规模 沈亚青、何承耕(2003)提出安溪县目前茶叶生产效益不高。通过分析安溪县茶叶生产的条件以及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如茶叶生产成本上涨等,并提出走产业化道路,以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12] 陈朝辉(2009)提出福建茶叶开拓日本市场是要时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4C理论为指导,指定切合实际的。[13] 陈栋、卓敏(2009)提出要促进中国红茶产业可持续进展,必须针对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挑战与缘故,瞄准国际国内茶叶市场供求关系、贸易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14] (2) 健全和完善茶叶产品安全卫生和各项技术标准体系 庄鸿恩、黄光钦(2009)提出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宽敞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绿色壁垒的兴起,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15] (3)实施品牌战略 安明霞(2007)提出当下看来,品种茶在中国茶叶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品牌茶才是中国茶叶的进展方向和最终出路。[16] 夏文顶(2003)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抢占市场空间。从茶叶国际贸易的特点来看,以后茶叶市场的竞争,最全然的是品牌竞争。[17] 童万亨、陈国裸(2009)提出安溪县茶叶市场的培育,提升了茶叶品牌、品质、品位,推动了茶产业的迅猛进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