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搜集)讲解

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
,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
、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记叙文

、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简单记叙文
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的分类
)分
实体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科学小品文

平实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应用文

、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电报、汇款
2)笔记类

3)公文类
、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5)告示类

6)礼仪类
、唁电、唁函、
7)契据类
、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议论文

1)、议论文的分类

一般性政论文
评论
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读后感

立论文
驳论文


、诗歌

、散文

1)、散文的种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小说

、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戏剧
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常识
记叙文
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
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

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
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


明文
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

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
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
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议论文
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穿插记叙(以事实论据的形式出现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或交代议

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
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和道理)应充足确凿。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据
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方法: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顺序或结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心: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尚包含写作目的等)。
其他:论证方法-立论、驳论
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常识
散文
定义 散文诗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
由,能较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
特点 A自由、灵活的抒写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片较自由;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
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B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虚实、写人、托物、抒情、发议论。
C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散文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
一事物,挖掘这事务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
借以揭示中心思想。
D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关拴成一个有机整体。
小说
特点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人物于社会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
多人的特点和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贸、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


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再问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
抒情。
情节-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
面有尾声。
环境-环境的分类:社会环境 揭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 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
渲染气氛。
-对环境的要求:要典型。
分类 短篇 篇幅短,情节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人物较少,有的写
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 篇幅长,情节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
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人物众多。
中篇 篇幅介于长短篇之间,情节比短篇复杂、广泛,比长篇简单,人物较
多。
除纪实性小说外,小说的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第一人称不是作者。



表达,又叫表达方式,表达方法。 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

表达的基本方式有五种、一是叙述,二是描写,三是抒情,四是议论,五是说明。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

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
,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
,就是
:一是插进来的
.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
,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
、“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

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

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

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
“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
,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
,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 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
。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
,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
,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
,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
,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
,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
,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进行心理描写必须注意: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
,袒露作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 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
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一、 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 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
,显示人物之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

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
,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

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
,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 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

描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①要真切具体。也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其状态、色彩、
,当事人的角度,见证人的角度。选角
,要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通常逻辑、要注意以点带面。③要精炼生动。精炼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
,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
,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 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 有内在联系, 同时
描述对象的本身。 ④ 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


①议论要有独到见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②要精当贴切。精当即言简意明、切中要害、鞭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

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


①比较说明、即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不同问题或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各自的本
.②分类说明。即把被说明的对象按同一
,逐类加以说明;③比喻说明,即找出与被说明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点的事物、事理,
,指出被说明对象的
,使它与那些易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此外,还有

举例说明,引用说明、问答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


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②要善于说出事物的疑似之处;③说明要客观地进行;④说明要用浅显,准



(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

、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


、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
”(温廷筠《商山早行》)
“客行”与“故
”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

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华年”。

。用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联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想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虚实结合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

.衬托 或烘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

“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


.渲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征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对比对照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抑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闺怨”的主题。
.照应


“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

.动静

(杜甫《漫成一首》)
“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直抒胸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

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托物言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意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