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 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F合≠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共线。

③非匀变速直线运动:F合为变力且与速度共线。

2.曲线运动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F合≠0;F合为恒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②非匀变速曲线运动:F合为变力且与速度不共线。

二、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或a的方向)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

向不在同一直线上。(vo≠0;F≠0)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运动轨迹是

一条曲线)。

③F合≠0,一定有加速度a。

④F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三、运动的合成分解(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1.定义: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

动叫做运动的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

2.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初速度和合加速度共同决定。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度直线运动,因为a合=0。

②一匀速直线运动与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

动,因为a合=

恒量。若二者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一匀变速运动,a合= 恒量。若

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不共线则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3.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夹角中,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即切向加速度只

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法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

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4.经典实例

(1)绳拉物体

v d t

=

m in ,θ

sin d x =

船v v =

θtan ①合运动:是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②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2)小船过河问题(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船,水

流速度为V

模型一:怎样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若v 水

当v

时,

x min =d ,

模型三: 若v 水>v 船,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间接位移x min 最短

四、平抛运动

1. 定义:平抛运动竖直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速度:0

x y

v v v gt =??=? 合速度:2

2y

x v v v +=

方向:o

x

y v gt

v v =

=

θtan 3.位移:0212

x v t

y gt =??

?=?? 合位移:

22x x y =+合 方向:o v gt x y 21tan ==α 4.时间由:221

gt y = 得 g

y

t 2=

(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 5.tan 2tan θα= 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

v

>v

时,

L v v d

x 船

水==

θcos min , θ

sin 船v d t =

,水

船v v =

θ

cos

6.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

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A是OB 的中点)。

五、斜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

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

线。

3.基本规律

①水平方向上:V0x=V0cosθ,F合x=0。

②竖直方向上:V0y=V0sinθ,F合y=mg。

六、斜面上的平抛运动规律

七、类平抛运动

考点一:沿初速度方向的水平位移:根据ma mg at b t v s

===θsin ,2

1,20

.sin 20

θ

g b

v s =? 考点二:入射的初速度:

.2sin ,'21

,sin sin '002b

g v t v a t a b g m mg a θ

θθ=?====

八、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物体

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即为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222s v r r fr nr t T πωππ?=

====? 单位:米/秒,m/s

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222f n t T ?π

ωππ?=

===? 单位:弧度/秒,rad/s

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ω=

= 单位:秒,s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1

f T =

单位:赫兹,Hz

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N

n t =

单位:转/秒,r/s ,n f = (条件是转速n 的单位必须

为转/秒)

6.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物理量,方向指向圆心。

22222()(2)v a r v r f r

r T π

ωωπ=====

7.向心力: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

22222()(2)v F ma m m r m v m r m f r

r T π

ωωπ======

(2)三种传动方式

1.

2.

3.

(3)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1.“绳模型”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①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mg =

2

v

m

R v临界Rg

②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 Rg(当v Rg

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

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①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0,F=mg (F为支持力)

②当mg-F=

2

v

m

R,F背离圆心,F随v增大而减小,

且mg>F>0(F为支持力)

③当时, F=0

④当mg+F=

2

v

m

R,F指向与圆心,F随v增大而增大,

且F>0(F为拉力)

(4)典型模型

模型一:火车转弯问题:

模型二:汽车过拱桥问题:

a 、涉及公式:L h mg mg F =≈=θθsin mgtan 合①

R

v m F 20

=合②,由①②得:L Rgh v =0。 b 、分析:设转弯时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 ,则: a 、涉及公式:R

v m F mg N 2=-,所以当mg R

v m mg F N <-=2

此时汽车处于失重状态,而且v 越大越明显,因此汽车过拱桥时不宜高速行驶。

b 、分析:当:mg=2v m

R

则有Rg ①gR v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0,汽车出于完全失重状

态;

②gR v <

≤0,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mg F N ≤<0。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

① 临界条件: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单轨的弹力刚好等于0, 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即:gR 2

=?=临界临界

v R v m mg 。

② 小球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时当gR .gR >≥v v ,

a、临界条件:由于轻杆和双轨的支撑作用,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的临街速度

=

.0

v

临界

b、如图甲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情况:

①当v=0时,轻杆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其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③当gR

v时,F N=0;

=

④当gR

v时,轻杆对小球有指向圆心的拉力,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

>

增大。

C、如图乙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光滑双轨对小球的弹力情况:

①当v=0时,轨道的内壁下侧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

其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F N=mg;

②当gR

0<

模型五:小物体在竖直半圆面的外轨道做圆周运动:

模型六:转盘问题

处理方法:先对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注意在分析时不能忽略

摩擦力,当然,如果说明盘面为光滑平面,摩擦力就可以

两种情况: a 、若使物体能从最高点沿轨道外侧下滑, 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v 的限制条件是.gR v

忽略了。受力分析完成后,可以发现支持力N 与mg 相互抵销,则只有f 充当该物体的向心力,则有

μ

ππ

ωmg f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2222)2()2(,接着可以求的所

需的圆周运动参数等。

等效处理:O 可以看作一只手或一个固定转动点,B 绕着O 经长为R

的轻绳或轻杆的牵引做着圆周运动。还是先对B 进行受力分析,发现,上图的f 在此图中可等效为绳或杆对小球的拉力,则将f 改为F 拉即可,根据题意求出F 拉,带入公

式得拉

F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2222)2()2(ππ

ω,即可求的所需参

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