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伶官传序欧阳修

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并翻译。

2、梳理文章结构,议论文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运用“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把握文章情感、语势变化,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及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议论文写作特点

任务驱动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请认真朗读,注意文章扬抑、起落,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创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平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译文: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支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

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因为宠幸伶人才造成祸患的吗?

3、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传:传记。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还有一种称为宴集序。

4、识记字音

李存勖(..x ù) 伶.官(ling í

) 盛.衰之理 (sh èng ) 盛.以锦囊 (ch éng ) 仇雠.

(ch óu ) 俳优( ) 契.丹(q ì) 三矢(..sh ǐ) 系.燕父子(x ì) 度曲( ) 欤(..y ú) 汾.

州( )

5、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

归梁。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 而告.以成功..,其益气之盛.,可谓壮哉!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出。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

课堂探究

1、请分析下列诗句中蕴涵的文言现象,并翻译。

(1)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完成相应表格内容。

总结提升

文章开篇提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表明立论的依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故事,由此转入“晋王三矢”的叙事,语势猛然一升,赞叹庄宗之“盛”,而后语势陡然一降,悲叹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