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重点

合集下载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C 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D
赵 庆 建 , 温作 民 1, 张华 明 1 一 , 2 , 2
(. 林 业 大 学 经济 管理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3 ; 1南京 江 10 7 2江 苏高 校 哲 学社 会 科 学 重 点研 究基 地 生态 经 济研 究 中心 , 苏 南 京 2 0 3 ) . 江 10 7
ee nsif e cn hn s ab n sq et t n p tnilyu d rCe n D v lp n c a i ( D )aeas lme t n u n igC ie ec ro e u sr i oe t i n e la e eo me tMe h ns C M l ao at m r l o
第1 3卷 第 6期 21 0 { 1年 1月
科 技 与 管 理
Sce c — e h o o y a d in e T c n lg n Ma a e n n g me t
VO . 3 N0 6 I 1 .
Nov .2 . 011
文章 编 号 :0 8 7 3 ( 0 ) 6 0 5 — 4 10 — 13 2 1 0 —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气候 变化是 当今世界关 注 的热 点问题 和面 临的 巨大挑战之一 , 界各 国正在积极致力 于减缓全球温 世
而言, 关键是 减少温室气 体在大气 中积 累 , 其做法 一 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 源 ;二是增加温室气体 吸收
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 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 手段讲 , 包括 两个基本 方面 , 一是 提高对气 候变 化的 适应能 力 , 二是增强对气候 变化 的减缓能力 。就后者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S1 11 文献标志 码 : A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研究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研究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研究于茜;马军【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环境均会产生巨大影响,并逐渐影响人类的生存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全球各国都予以了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的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全球前列,减排压力日益突出,畜禽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因此,对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估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是当前内蒙古优化和调整畜牧业结构,促进畜牧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进行了阐述;之后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内蒙古畜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市场渠道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作者】于茜;马军【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圆满结束,《巴黎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中方承诺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同时也将温室气体减排列为重中之重。

畜牧业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5%。

我国作为养殖业大国,肉类、蛋类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则居世界第三位,是十分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国家。

然而,庞大的畜禽养殖规模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内蒙古草原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大面积的天然牧场,为草食性牲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畜产品,各族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草原畜牧业,集体经济和各项公益事业主要靠草原畜牧业积累,在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总格局中,草原畜牧业既是一大优势产业,也是一大支柱产业。

水域和湿地自然资源碳汇的调查与评估

水域和湿地自然资源碳汇的调查与评估

水域和湿地自然资源碳汇的调查与评估摘要:水域和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碳汇潜力。

本文通过调查和评估水域和湿地的碳汇情况,分析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水域和湿地在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有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威胁和破坏。

因此,保护和恢复水域和湿地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碳循环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域;湿地;碳汇;调查;评估水域和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同时,它们也是重要的碳汇,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固定有机碳,对维持地球的碳循环和调节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2]。

因此,了解和评估水域和湿地的碳汇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与评估方法(一)样本收集和分析首先,对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样本收集和分析是了解其碳汇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采集水域和湿地中的土壤样品以及沉积物样品,并通过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其中的碳含量[3]。

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可以了解水域和湿地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含量以及其分布情况。

(二)生物量测量除了土壤和沉积物的碳含量测定外,还会对水域和湿地中的植物生物量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植物的生物量,可以了解水域和湿地中植物所固定的有机碳量。

一般情况下,科学家们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水域和湿地进行野外调查,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三)遥感技术和GIS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域和湿地碳汇调查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的影像数据,对水域和湿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监测和测绘。

结合GIS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水域和湿地进行分类和定量评估,推断其碳汇能力。

(四)模拟和数学模型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水域和湿地的碳汇潜力,还可以通过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碳循环过程。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汇研究逐渐成为全球科研热点。

海洋碳汇作为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减缓全球变暖速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海域,其碳汇功能及渔业资源的丰富性使其成为碳汇研究的重要区域。

本文旨在概述海洋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南海碳汇渔业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海洋碳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碳汇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海洋碳汇的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南海碳汇渔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碳汇渔业的技术创新、政策与法规的支持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南海碳汇渔业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海洋碳汇研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海洋碳汇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海洋碳汇成为了缓解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重要途径。

海洋碳汇指的是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来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碳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海洋碳汇的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机制,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颗粒有机碳的沉降和再矿化等过程。

同时,通过海洋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全球尺度的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揭示了不同海域碳汇强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在海洋碳汇的增汇技术方面,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包括海洋酸化增汇、生物泵强化、海洋牧场建设等。

这些技术旨在通过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进一步增加海洋碳汇的潜力。

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一些海域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海洋碳汇的政策与管理方面,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海洋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纳入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内。

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

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

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孙金峰;梅子侠【摘要】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也在多个场合对世界承诺要减少碳排放的决心。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我国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开创绿色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障区的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迫切需求和生态基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发林业碳汇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和生态发展,把林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条件、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存在的不利因素、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思考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对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展碳汇经济的实现模式,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林业碳汇实现途径【作者】孙金峰;梅子侠【作者单位】[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天然优势、巨大潜能和迫切需求。

1.森林覆盖率高,碳汇储藏丰富。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据统计,陆地上的森林平均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大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并释放约1.62吨的氧气。

重点国有林区的大兴安岭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和草地资源,是我们国家重点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和重点的生态功能保障区,林区碳汇经济的发展基础条件十分雄厚,拥有十分广泛的发展碳汇经济的空间。

林业碳汇产业

林业碳汇产业
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的研 究与实践综述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十分。
一、相关概念
林业碳汇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实施造林 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 机制。
林业碳汇产业是以活林木资源为载体,以碳 为产品,通过吸收、交易及管理碳的一系列 活动在内的产业。
陈方丽[17](2013)阐述了实行碳汇交易的必要性,对碳汇 交易的相关概念和主体进行了界定,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运 行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 争机制 、 融资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并据此构建了林业碳汇 交易运行机制的模式图。
115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十分。
4、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研究
陈建成,关海玲[18](2014)对林业碳汇市场要素进行分析,认为 林业碳汇市场是一种政策诱导性、需求拉动型的市场,提出应积极
探索碳汇林业的实现平台,森林碳汇外部效应内部化,加快林业碳汇的
金融创新等,是当前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116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十分。
5、林业碳汇投融资机制研究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十分。
1、林业碳汇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陈娟丽[2](2014)主要对我国林业碳汇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认为我国林业碳汇存在较多障碍:法律规范层级低、与碳交 易市场衔接不畅、与林权改革不协调以及与生态补偿相混淆。 指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际气候谈判趋势不明朗和林业碳汇 之物权理论基础薄弱。
113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十分。
4、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研究
陈欣[15](2013)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汇交易 发展滞后,存在林业碳汇交易量少,市场化程度低等差距, 其成因主要是 CDM 机制存在缺陷、国内环境制度建设及金 融支持体系尚未搭建完备、市场主体缺乏参与动力、碳汇交 易规则变化及计量复杂且认证技术不完善导致。提出了推进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思路:突破 CDM 制约,大力推进国内 碳汇市场建设,构建碳汇交易金融支持体系并培育市场参与 主体。

2023年林业碳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林业碳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林业碳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林业碳汇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减排排放已成为各国政策重点,碳汇市场逐渐兴起。

碳汇是指通过森林和土地的碳吸收转化为碳存储的过程。

林业碳汇作为碳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是指通过森林管理、林业产品制造等方式在森林中储存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

林业碳汇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环保产业,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市场现状1. 国内市场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

2016年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6.2亿元,其中主要集中在碳汇资产的注册、验证、交易等环节。

较早涉足林业碳汇市场的企业有华林证券、博达资产等,不过这些企业主要以咨询服务为主,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碳汇交易平台的企业较为有限,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碳控科技、红日药业、煤炭科技等企业,但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小。

碳控科技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碳汇交易平台之一,主要提供碳汇交易、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业务。

红日药业则主要从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管理和销售等业务。

2. 国际市场全球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

欧盟于2005年成立了碳交易所,2017年的碳汇交易额达到了43.6亿欧元。

美国各州也逐步建立起了碳交易系统。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碳汇交易公司有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

此外,一些世界著名的金融企业也开始介入碳汇市场,如摩根大通、高盛等企业。

三、市场发展趋势1. 政策扶持政府政策的扶持将是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2018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公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碳汇市场体系建设、加大碳汇交易试点力度等。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碳汇交易市场的支持和扶持,有望在政策层面推动林业碳汇市场的规范发展。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成为企业在林业碳汇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2.1 主要农作物碳吸收能力估算 参照李克让的估算方法[9],采用不同种类作物经
济系数和碳吸收率来估算作物生育期内对碳的吸收。 农作物从大气中固定 CO2 量的估算步骤如下: 己知经 济产量(谷粒的产量)Yw,生物产量(总干物质)Dw 和经 济系数 Hi 的关系:Dw=Yw/Hi,则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
1 问题的提出
《京都议定书》虽然没有认同土壤碳汇,也没有将 农业土壤作为碳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技术还 难以验证碳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贮存行为。实际上,农业 生态系统在碳的增汇减排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1]。 与自然土壤相比,农田土壤在自然因素和农业管理的 作用下,在全球碳库中最为活跃,不断发生着变化。
(3)强化土壤修复和防护。经过长期强烈的农业 耕作,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会显著下降。有数据显 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只有非耕地的 48.5%[19]。此外 农田土壤比自然土壤更容易受侵蚀,而有机碳集中在 土壤表层,且其密度比矿物部分更小,因此有机碳最 易流失。可见,对耕作土壤进行修复和防护,减少对农 田土壤侵蚀,也是增加农田土壤碳汇效应的一个可行 措施。
22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估算按不同的碳排放途径进行计算主要包括化肥生产的碳排放e和农业灌溉的碳排放e生产化肥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和电能这里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化肥生产带来的碳排为化肥施用量a为系数
可 持 续 发 展·SUSTAINABLE DEVELOP .
以上研究从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角度表明了 上海地区的农田土壤是个碳汇。此外,农作物的生长
38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年第 5 期
也吸收和固定了大量的 CO2,因此总的来说农田系统 具有碳吸收功能。但是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农 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投入 (施用化肥、灌 溉、使用农业机械等),会释放出大量的 CO2,也是个重 要的碳源。有研究表明,农业活动的能源投入量十分 巨大。如果考虑了这部分碳源效应,则全国很多地区 农业系统的净碳汇效应显著减小。最极端的是,上海 农田系统的净碳汇数量从 1990 年的 160 万 t 减少到 2001 年的-7.3 万 t,即从碳汇变成了碳源[8]。由于其计 算碳源时包括了农村用电,即将乡镇工业的用电排放 的 CO2 也考虑在内,因此其结论值得商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碳汇产业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吸收温室气体为资源,从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节能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的综合性的产业集合体。它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有机肥料、牧草品种的开发、风力、太阳能和煤气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碳捕捉封存等。 内蒙古作为碳源大区,目前依然处于"高碳消耗"状态。2000 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加了 3 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近 3 倍。但是,丰富的森林、草场、荒漠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让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低碳资本。按照国家的国土功能区规划,内蒙古西部沿黄河交通干线经济带是国家重点开发的能源基地之一,而内蒙古东部的森林与草原地区是国家禁止开发的生态保护区。 因此,提高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排放成本( 使负外部性内部化) ,通过区域转移支付,使内蒙古东部"美丽发展"的正外部性内部化,是未来内蒙古均衡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内蒙古区情的碳汇计量方法是落实基本思路的重要前提。 2 内蒙古碳汇资源的估算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包括森林、草地、荒漠和农田等。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韩国栋介绍,初步估计,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 39% -40%,草地 33 -34%,农田 20% -22% ,其他 4% - 7% 。文中主要估算了森林、草地和农田的碳储量。 2. 1 森林资源的碳汇估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最大的碳库,它占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碳库的 60%,土壤碳库的45% ,陆地生态系统与空气交换二氧化碳的 90% 发生于森林。森林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也有巨大贡献。 文中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1]估算了内蒙古森林碳储量。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的基本思路为: 以森林蓄积( 树干材积) 为计算基础,通过蓄积扩大系数计算树木( 包括枝枒、树根) 生物量,然后通过容积密度( 干重系数) 计算生物量干重、再通过含碳率计算其固碳量。这样计算出来以立木为主体的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下植物固碳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地固碳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森林全部固碳量。森林全部固碳量计算公式为:Cf= ∑( Sij× Cij) +α∑( Sij× Cij) +β∑( Sij× Cij) ( 1)Cij= Vij× δ × ρ × γ ( 2)式中: S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的面积,C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密度,V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类型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α 为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 为林地碳转换系数,δ 为生物量扩大系数,ρ为容积系数,γ为含碳率。在计算内蒙古森林碳汇潜力的过程中,各种换算系数取 IPCC 的默认值:1) 森林资源蓄积扩大系数δ,该系数功能就是将树木蓄积量转换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蓄积量,国际通用IPCC默认值为1. 90; 2) 含碳率γ,该系数是为了将生物量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换算系数,国际通用 IPCC 默认值为 0. 5; 3) 容积密度ρ,该系数是为了将森林全部生物量蓄积转换成干重的换算系数,IPCC 默认值为 0. 5; 4) 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 为0. 195,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量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5) 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 为 1. 244,其作用就是根据森林生物量固碳量计算林地固碳量。计算结果( 表1) 。 2. 2 草地资源的碳汇估算 表 1 内蒙古 2003 年和 2009 年森林碳储量Tab. 1 Forest carbon storage of Inner Mongoliain 2003 and 2009年份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 万 hm2)总蓄积( 万 m3)森林全部碳( 万 t)2003 17. 57 2078. 90 129000. 00 149472. 302009 20. 00 2366. 40 136100. 00 157699. 07注:2003,2009 年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总蓄积量来自 2003,2009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性。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人们仅仅注重草地承载牲畜和提供饲草料的功能,而忽视了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多样性等其他功能,对草原认识和重视不够。草原生态系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碳汇资源。 文中采用碳密度方法估算了内蒙古草原碳储量。碳密度[2]方法是根据土壤的类型和面积及各种不同类型土地碳密度来测算的,公式如下:土壤碳储存量 = Σ( 土壤面积 × 土壤容重 × 土层厚度 × 土壤含碳量) ( 3)植物体有机碳储存量 = Σ( 草原面积 × 标准样地生物量 × 植物体含碳量) ( 4)第 5 期 李长青等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163·总的碳存储量 = 土壤碳储存量 + 植物体有机碳储存量 ( 5)估算植被碳储量,通常按照植物有机干物质中碳占的比重转换为碳量[3 -5],这里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转换率 0. 45 将生物量统一以碳( g/C ·m- 2) 的形式表示。具体的计算结果( 表 2) 。 2. 3 农田资源的碳汇估算 农田生态系统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农业土壤碳储量占全球碳储存总量的 8% -10%。在人类耕种、施肥、灌溉等管理活动影响下,农业土壤中碳库的质和量迅速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可分为对碳的吸收、固定、排放和转移四个部分,刘允芬[6]根据这四部分对其碳平衡进行了估计,认为当前农田是一个弱碳汇。 2. 3. 1 碳吸收的估算 表 2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Tab. 2 Carbon storage in temperate grasslandin Inner Mongolia草地类型面积( 106hm2)地上碳储量( 万 t)地下碳储量( 万 t)总碳储量( 万 t)草甸草原 7. 92 704. 88 4934. 16 5639.04典型草原 25.1 1405. 60 7781. 00 9816.60荒漠草原 10. 77 280. 02 1453. 95 1733.97草甸 10. 09 686. 12 3914. 92 4601.04温带草地 53. 88 3076. 62 18084. 03 21160.65注: 草原面积数据来自内蒙古草原勘探设计院。 参照李克让 [7]的估算方法,采用不同种类作物经济系数和碳吸收率来估算作物的生育期内对碳的吸收。具体的估算步骤如下:已知经济产量 Yw,生物产量( 总干物质) Dw,经济系数 Hi的关系如式:Dw= Yw/ Hi( 6)则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吸收量 Cd为:Cd= CfDw= CfYw/ Hi( 7)Cf作物合成 1g 有机质( 干重) 所需要吸收的碳。式中: Hi和 Cf按照中国主要农作物经济系数 Hi和碳吸收 Cf[12]。文中根据内蒙古地区农作物种类,主要计算了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大豆、甜菜、油菜籽等作物的碳储量。 2. 3. 2 碳排放部分的估算 T. O. West[8]认为全碳分析包括对能源使用和初级燃料、电、肥料、石灰、杀虫剂、灌溉、种子生产和农田机械带来的碳排放估计。 ( 1) 肥料生产带来的碳排放( E f) 。生产化肥需要大量的能源,这主要包括生产部分、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耗费的化石燃料和电能,而电能最终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生产过程要释放碳。这里采用如下的公式:Ef= Gf× A ( 8)式中: Ef为农田肥料生产带来的碳排放,Gf为化肥使用量,A 为系数,这里参照 T. O. West 的转换系数A = 857. 54kgCMg- 1。 ( 2) 农用机械使用及操作带来的碳排放( Em)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机械一方面直接使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用电能来间接消耗化石燃料。用公式表示如下:Em= ( Am× B) + ( Wm× C) ( 9)式中: Em为农业机械使用带来的碳排放,Am为农作物播种面积,Wm为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B、C 为转换系数,其中 B = 16. 47kgChm- 2,C =0. 18kgCkw- 1。 ( 3) 农村用电带来的碳释放( E p) 。文中研究中把农田当作生态系统来看待,因此也应该把农村当作系统中的一部分,把农村用电量也计算在内。可采用下式:Ep= Wp× C ( 10)式中: Ep为农村用电带来的释放,Wp为农村用电总动力( 万千瓦) ,C =0. 18kgCkwh- 1。 ( 4) 灌溉过程带来的碳释放( E i) 。灌溉过程需要电能,从而也会因耗费化石燃料而释放碳。灌溉过程带来的碳排放可以用下式表示: Ei= Ai× D ( 11)式中: Ei为灌溉过程释放的碳,Ai为灌溉面积,D 为转换系数,这里采用 D =266. 48kgC hm- 2。 农田生态系统总的碳排放为: E t= Ef+ Em+ Ep+ Ei( 12)2. 3. 3 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估算以上两个部分内容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碳排放各自进行了估算,根据以上结果可以估算出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汇。 · 164·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6 卷Nc= Cd- Et= CfYw/ Ht- ( Ef+ Em+ Ep+ Ei) ( 13)具体结果( 表 3) 。 2. 4 内蒙古碳汇资源总量 内蒙古碳汇资源总量 = 森林碳汇 + 草地碳汇 + 农田碳汇 ( 14)由上面的公式可得,2003 年碳汇为 172049. 1 万 t 碳,2009 年碳汇为 180948. 2 万 t 碳,2009 年比 2003年碳汇总量增加了 8899. 09 万 t 碳。这是由于近年来,自治区围绕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一主线,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煤炭转化、节能减排等科技示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缩减碳源扩充碳汇。因此,内蒙古是减碳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减碳潜力大区。 3 碳汇产业潜力分析 3. 1 森林产业碳汇潜力3. 1. 1 森林产业间接碳汇潜力表 3 内蒙古 2003 和 2009 年农田净碳汇(单位:万 t)Tab. 3 The net carbon sink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