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

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

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贾松伟【摘要】为了摸清乔木林在河南省森林碳储量中的地位,基于河南省第六次(2003年)和第七次(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总碳储量由2003年的4 629.84万t增加到2008年的7 027.33万t,年均增加479.50万t,其平均碳密度略有下降,介于22.31~23.42 t/hm2,远小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其中,阔叶林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5 a间其碳储量由4 144.02万t增加至6 497.47万t,年均增加470.69万t,尤其是杨树增加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达40.27%,成为碳储量最大的树种.与2003年相比,2008年河南省人工乔木林和天然乔木林碳储量均增加,其中人工乔木林增加幅度较大,其碳储量已占到全部乔木林碳储量的53.12%,其中杨树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河南省乔木林碳汇经济价值达到了191.64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65.38亿元,其中碳汇经济价值增长最快的是杨树,由2003年的25.7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7.15亿元,其次为硬阔类和阔叶混.【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3)005【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乔木林;碳储量;生物量;碳密度;碳汇经济价值;河南省【作者】贾松伟【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2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缓解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目前森林植被拥有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量,约占陆地生物圈碳储量的60%;而且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产力,每年固定碳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2]。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目录一、市场概况 (1)二、行业政策及发展前景 (4)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5)四、林业碳汇项目收益性 (7)五、典型案例分析 (8)一、行业背景及市场概况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

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通过了《京东议定书》、《巴黎协定》等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目前各国主要通过实施两种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一种是碳交易,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过合适的碳定价,平衡企业成本增加并起到有效激励。

第二种是碳税,即对企业碳排放征税,芬兰、挪威、丹麦、瑞典、日本、法国已开征碳税。

欧盟于2022年6月通过了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针对高耗能进口商品特别征收二氧化碳关税。

CBAM 将于2023年10月开启过渡期,并于2026年正式开始征收CBAM,这将对全球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主要通过发展碳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交易。

截至2023年9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2.78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134.54亿元。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阶段。

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

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维普资讯
第 3期
杨为燕 : 林业碳汇项 目在我 国的发展前景 分析
3 7
量 的计 算 与核查 , 汇 项 目的非 持 久 性 、 漏 、 确 碳 泄 不 定 性 及项 目对 社会 经 济和 环境 影 响等 。由于发 达 国
际社 会 对 森 林 吸 收 C 2的 汇 聚作 用 越 来 越 重 视 , 0 《 波恩 政治 协议 》《 、马拉 喀什协 定 》 将造林 、 造林 等 再
林 业 活动 纳 入 《 都 议 定 书》 立 的 清洁 发 展 机 制 京 确
目前林 业 碳汇 项 目在实 施 过程 中存 在很 多分 歧
19 9 7年 1 由 19个 国 家和地 区 的代 表 在 日 2月 4
本 京 都通 过 了一 部 旨在 减 少 全 球 温 室气 体 排 放 的
业 源 C 的排 放 , 02 原则 上 同意 将 造 林 、 造 林 等林 再 业活 动作 为第 一 承 诺期 合格 的 清 洁发 展 机 制 项 目,
关键词 : 林业碳 汇项 目;发展 前景 ;清洁发展 机制 中图分类号 :3 7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2 6 2 2 0 ) 3 0 6—0 F 0 .3 A 1 0 —62 (0 8 0 —0 3 3
An An l ss o t t r v l p e f a y i n he Fu u e De e o m nto
杨 为 燕 ,
(.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北京 1 08 ;2. 00 3 江西财 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南昌 30 3 ) 3 02
摘要 : 简要 概 述 了林 业碳 汇 项 目的 发 展 现 状 ,分 析 了我 国 开展 林 业碳 汇 项 目的 必 要 性 以及 发 展 前 景 。

林业碳汇可行性报告分析

林业碳汇可行性报告分析

林业碳汇可行性报告分析概述碳汇是指通过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将其从大气中移至其他地方,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森林的生长和管理,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土壤和植物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林业碳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 林业碳汇的优势林业碳汇相比其他碳汇项目具有以下优势:1. 自然、可持续:森林的生长是自然的过程,以可持续的方式吸收二氧化碳,不需人为干预。

2. 潜在碳汇量大: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广大,森林土壤和植物容纳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极高的碳存储潜力。

3. 多功能性:林业碳汇项目除了吸收二氧化碳,还能提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利益。

4. 长期效应:森林的生命周期长,二氧化碳储存时间较长,可持续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2. 林业碳汇实施的挑战在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时,也面临一些挑战:1. 资金需求高:林业碳汇项目需要进行森林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工作,资金需求巨大。

2. 监测与验证难度大:森林碳汇的数量需要通过监测和验证来确定,这需要建立可靠的监测体系和技术手段。

3. 土地使用冲突:森林的建设需要占用土地,与农业、城市化等产生竞争,可能引发土地使用冲突。

4. 管理与维护成本:以森林为基础的碳汇项目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如防火、疫病防治等,成本较高。

3. 林业碳汇的可行性尽管林业碳汇项目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 国际政策支持: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林业碳汇被普遍看作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了国际政策的支持。

2. 技术支持不断提升:随着遥感、卫星监测等技术的进步,林业碳汇的监测和验证成本逐渐下降,技术手段趋于成熟。

3. 经济回报可观:由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等金融机制的出现,林业碳汇项目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4. 生态效益显著: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土壤、水源等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开发策略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开发策略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开发策略分析于信锋摘㊀要:将项目作为载体的林业碳汇现已成为重要交易标的ꎬ屡次出现在海内外的市场贸易中ꎮ可是ꎬ因为差别碳市场产生的背景㊁关键目标和贸易规则的不同ꎬ对参加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准则和实际需求也有所差别ꎬ这其中符合标准的少之又少ꎬ林业碳汇没能发挥出它自身的效力ꎮ此文对海内外的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探析ꎬ并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和森林经营特征ꎬ提出今后对应的发展战略ꎮ关键词:林业碳汇ꎻ项目特征ꎻ发展策略一㊁国内外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概况(一)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京都议定书»设置了三类 可变通机制 ꎬ试图应用市场方法缓解气候变化ꎬ给碳市场的构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石ꎬ也给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ꎮ需要注意的是ꎬ项目产生的减排量ꎬ经公司㊁组织或个人自发选购ꎬ数量小ꎮ伴随国际社会在达成减排目的时更加关注成本效益ꎬ日益增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把林业碳汇归纳到碳市场系统中ꎬ作为公司抵消减排机制ꎬ其在开发和往来时也更为灵活ꎮ(二)国内林业碳汇市场我国的碳汇项目开始于21世纪ꎬ同时表现出迅猛发展态势ꎮ在2011年以前ꎬ国内碳汇项目开发侧重于发展CDM项目ꎮ在这之后我国尝试在七省实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ꎬ运行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系统ꎬ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碳市场ꎮ在2006年我国开发了全球首个CDM林业碳汇项目ꎬ虽然在2017年由于规范碳市场的要求被叫停ꎬ但仍给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行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提供了样板ꎮ不仅于此ꎬ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也在全国范畴内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林业碳汇自愿交易ꎬ累计获得五亿元ꎬ构建碳汇林覆盖大于150万亩ꎬ给我国的碳市场积攒了丰富经验ꎮ二㊁现有林业碳汇项目主要类型及特征林业碳汇作为关键交易标的ꎬ现已在国内外关键项目市场的碳交易系统里多次出现ꎬ同时形成多类林业碳汇项目ꎻ可是不同类别林业碳汇项目形成机制㊁开发技术准则㊁交易规则等都不尽相同ꎬ并且还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中ꎮ(一)国际性林业碳汇项目CDM林业碳汇项目ꎮ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ꎬCDM林业碳汇项目在中国㊁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得以广泛开展ꎮ可是ꎬ因为CDM林业碳汇项目需求在国际中开展合作ꎬ审核特别严苛ꎬ开发时间较长ꎻ在实行时由于受到土地合格性等原因的制约ꎬ能够真正圆满成功的项目很少ꎮVCS林业碳汇项目ꎮ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是一类非常健全的国际自愿碳市场补偿准则ꎬ经各类世界组织协同发起并实施ꎮ依靠VCS能够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关键有造林㊁降低毁林等种类ꎮGS林业碳汇项目ꎮ此标准也经常在国际自愿碳市场中被用到ꎬ经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践行ꎬ旨在提升碳抵消的品质ꎮ虽然没有地理要求ꎬ但依照其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一般都在低㊁中等收入国家施行ꎬ关键实行类型是造林项目ꎬ规模一般都很小ꎮ(二)国内林业碳汇项目伴随我国碳市场的逐渐构建和发展ꎬ率先把林业碳汇归入碳交易市场ꎬ面向国内碳市场的林业碳汇项目也持续出现ꎮCCER林业碳汇项目ꎮ身为中国自发减排市场的关键构成部分ꎬ其在开发方面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ꎬ同时也表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ꎮCGCF林业碳汇项目ꎮCGCF主要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增汇减排ꎬ给企业㊁团队和个人构建了一个可以通过参加植树造林㊁森林管护等林业活动实践低碳环保㊁遵守社会职责的重要平台ꎮFFCER和PHCER林业碳汇项目ꎮ伴随碳市场的逐渐健全ꎬ我国也产生了部分在省级层面交易的林业减排量ꎮ现阶段ꎬFFCER和PHCER都只在自身省内碳市场实行交易ꎬ本地化尤为显著ꎮ三㊁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基于上文ꎬ要依据现存林业碳汇项目特点和发展走向ꎬ结合我国国情实际ꎬ科学拟定对应的林业碳汇发展战略ꎬ同时注重搞好对应基础和技术作业ꎬ进而推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ꎮ(一)立足国内ꎬ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我国是现今全球首位大经济体和排放国ꎬ将来企业减排负担大ꎬ碳市场进步空间也很大ꎮ所以ꎬ要构建多层级㊁多样化林业碳汇市场体系ꎬ把握碳汇市场定价的管理ꎮ详细的说ꎬ首先ꎬ要在现存火电领域全国统一碳市场基础上ꎬ尽可能的拓宽行业领域ꎬ同时把林业CCER归入碳市场交易系统中ꎬ将其设为排控企业的抵消制度ꎻ再者ꎬ鼓励构建省区级碳市场ꎬ同时实行交易产品和交易体制的革新探究ꎻ最后ꎬ挑选部分地区构建专门的林业碳汇交易和服务中心ꎬ为作业提供平台和技能服务ꎬ进而形成多层级㊁效能互补的碳汇市场系统ꎮ(二)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ꎬ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在进行林业碳汇开发时ꎬ因为策划㊁监测过程过于复杂ꎬ签发交易投入大ꎬ束缚了项目的发展ꎬ因此ꎬ要强化林业基础数据和信息化的构建ꎬ进而减少项目投入ꎬ为推动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ꎮ(三)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除了构建多层级㊁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之外ꎬ也要强化差别市场的连接和同步ꎬ用以强化林业碳汇在不同市场中的活动性ꎬ更大幅度激活林业碳汇市场ꎮ四㊁结束语在进一步完善国内林业碳汇市场的同时ꎬ也要踊跃参加到国际碳汇开发与合作中ꎬ学习并掌握国外的相应经验ꎬ同时注重使用国内外的市场资源ꎬ为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撑ꎮ除此之外ꎬ要强化林业碳汇相应知识的宣讲与训练ꎬ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林业碳汇的认知ꎮ参考文献:[1]何桂梅ꎬ徐斌ꎬ王鹏ꎬ等.全国统一碳市场运行背景下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策略分析[J].林业经济ꎬ2018ꎬ40(11):72-78. [2]崔丽娟.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ꎬ2016.作者简介:于信锋ꎬ黑龙江森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ꎮ25。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

一、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 状
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 经营等方式增加森林碳汇量。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CCER林业碳汇项目逐渐成熟 并得到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启动了多个大型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集中在 森林经营、再造林、能源林等领域。
从项目类型来看,CCER林业碳汇项目主要包括碳汇造林、森林经营、能源林 建设等。其中,碳汇造林主要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 汇量;森林经营则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碳汇积累; 能源林建设则是结合新能源开发,种植适合用作生物质能源的林木,既有利于节 能减排,又能增加森林碳汇量。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政策执行力;广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林业碳 汇事业中来。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实现更好地发展,为应对气 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减少 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碳汇CCER项目作为一种有效的碳减 排措施,逐渐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以期为促进 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其次,林业碳汇CCER项目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 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造林项目:通过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 能力。
二、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
尽管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较为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林权 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林权分散、产权 不明晰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难度加大。其次,社会对林 业碳汇项目的认知度还不够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这使得市场对林业碳汇 项目的需求不足,也制约了项目的推广和开发。

关于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一)

关于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一)

关于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一)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环境问题日益重要,低碳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其中,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是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推进绿色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实施方案,以实现以下目标:1.确定合理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指标,建立全面科学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2.对我国林业碳汇潜力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林业碳汇潜力的具体情况、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制定可行性建议;3.提出完善的监测、评估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和林业碳汇潜力评估的有效实施和利用。

方案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1.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以全球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指标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和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确定可行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指标体系,并详细制定指标内容和测量方法;2.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国内外领先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可靠的技术体系,确保计量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3.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机构的建设:以中国科学院等相关机构为依托,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机构体系,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

第二部分:林业碳汇潜力评估1.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以森林资源、土地利用、人口经济等因素为考虑,构建全面科学的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指标体系;2.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方法的探索: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探索全面有效的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方法;3.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报告的编制:基于评估结果,撰写详尽的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林业碳汇潜力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河南森林碳储量及发展趋势

河南森林碳储量及发展趋势

汇。随着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 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据第六次全 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达到 1.75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期的 13.92%提高到 2008 年的 18.21%。同 时,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
中 ,通 过 光 合 作 用 将 叶 子 吸 收
碳分解到土壤的森林死亡阶段。河南省现
大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保护和改善 换系数,生物量含碳率取 0.5,根据相关文 有森林中幼龄林、中龄林占绝大多数,它们
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减缓气候变 献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89.9%,其碳储量占全
暖作出了巨大贡献。
南,可以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生长
大规模的植树造 林不仅保护和改善了 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为 全球减缓气候变暖作 出了巨大贡献。
利用 28.3 KJ 的太阳能,吸 收 264 g 二氧化碳和 108 g 水 ,产 生 180 g 葡 萄 糖 和 192 g 氧气,再将 180g 葡萄 糖转化为 162 g 多糖(纤维 素 或 淀 粉)。 所 以 森 林 每
于东经 110°21 -116°39 ,北纬 31°23 -36°22
由 上 述 结 果 可 知 ,从 2005 省阔叶林乃至森林碳储 的碳储量明显高于幼、中
之间,全省土地总面积是 167 000 百公顷, 年到 2010 年,由于河南省森林 量中占主导地位。
龄林。由于幼、中龄林的
其中林业用地是45 641百公顷,占27.33%,非 总生长率大于消耗率,乔木林生
于迅速,无法达到应有的固碳能力和时限, 其碳密度会不断增加,到过熟林碳密度达 间伐管理,使森林具有合理的林分密度,促
也不像北方那样过于缓慢,达到效益的周 到最大。若以 2010 年的森林各优势树种、 进森林生长,也可以增加森林的实际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从这一点上讲 ,北方具有
实施碳汇项目更大的优势。因为南方树种生长快 , 10 年或者
20 年就已经达到自然成熟、 工艺成熟以及经济成熟。但是按
照碳汇项目管理要求森林却不能采伐 ,要等到 50 年或者 100 年才可以进行采伐利用。这样的话 ,在碳汇项目的大部分时 间里 ,森林是处于过熟状态 ,不但森林活力下降 ,森林健康程 度下降 ,固碳能力下降 ,而且届时产出的木材质量也会下降。 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都不会达到最佳状态。而 北方大部分树种 ,虽然生长缓慢 ,但其生长期和碳汇项目时 间要求基本吻合。在碳汇项目期内 ,只要经营得当 , 森林就 会一直处于较好的生长状态 ,起到长期吸碳和固碳作用。项 目期结束 ,森林也达到自然成熟 ,可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 高 附加值的木材。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最佳的协调 和结合。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 黄河中下游 , 在 110 ° 21 ′ ~
[1]
氧化碳 1 492. 69 万 t 。
3 河南省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3. 1 森林碳汇项目的可操作性 许多人认为 ,中国南方气
[3]
候温和 ,适宜于树木生长 ,南方树种生长均比北方树种快得 多 ,因此中国南方是最适合实施碳汇项目的地点。然而 , 从 林业碳汇项目要求以及树木生长规律的方面看 ,北方森林非 常适合林业碳汇项目
法 ,结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 《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 规划目标 ,计算河南省现实森林资源碳汇容量。假设单位面 积森林蓄积逐步增长并最终达到 100 m / hm ,分别计算河南 省森林碳汇潜力 : ①1998 年 , 全省有林地面积为 209. 01 万
hm ,林木总蓄积为 13 167. 51 万 m ,森林覆盖率为 12. 52% ;
(干重系数 )计算生物量干重、 再通过含碳率计算其固碳量。
[4]
在计算河南省森林碳汇能力的过程中 ,各种换算系数取 [5] 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 的默认值 : ① 就是将树木蓄积量转换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蓄积量 ,默认 γ是为了将生物量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换算 值为 1. 900; ② 系数 ,默认值为 0. 500; ③ρ 是为了将森林全部生物量蓄积转 α是根据森林生物 换成干重的换算系数 ,默认值为 0. 500; ④ 量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 ,默认值为 0. 195; ⑤β 是根据森林生 物量固碳量计算林地固碳量 ,默认值为 1. 244。
基金项目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 ( 072400420450) 。 作者简介 李高阳 ( 1979 - ) ,男 ,河南新乡人 ,助理研究员 ,从事森林培 育和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 收稿日期 2008 2 11 2 24
过渡地带 ,位置适中。河南省处于中国南北方的交界处 , 林 木的生长方式既不像南方那样过于迅速 ,无法达到应有的固 碳能力和时限 ,也不会像北方那样过于缓慢 ,达到效益的周 期过长。河南省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决定森林的生长期和碳 汇项目时间要求吻合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会最大化。
3. 3 森林碳汇的潜力计算 根据以上提出的计算思路和方
。这种方法是以森
林碳汇自然科学计算方法和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新
这样计算出来以立木为主体的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在此基 础上 ,进一步根据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下植物固碳量之间 的比例关系、 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地固碳量之间的比例关 系计算森林全部固碳量。森林全部固碳量计算公式为 : CF = ∑ ( S ij × C ij) +α∑ ( S ij × C ij) +β ∑ ( S ij × C ij) δ× ρ× γ C ij = V ij × 式中 , S ij为第 i类地区第 j类森林的面积 ; C ij为第 i类地区 第 j类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密度 ; V ij为第 i类地区第 j类森林 类型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α为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 ;β为 林地碳转换系数 ;δ 为生物量扩大系数 ;ρ 为容积系数 ;γ为含 碳率。
森林覆盖率 ∥%
Forest coverage 12. 52 16. 19 17. 32 21. 84
森林面积 ∥ 万 hm
Forest area 209. 01 270. 3 289. 24 364. 56
2
单位蓄积
m / hm Unit stock volume 63. 00 100. 00 49. 47 100. 00 46. 92 100. 00 100. 00
116 ° 39 ′ E、 31 ° 23 ′ ~36 ° 22 ′ N ,处于我国第 2 阶梯向第 3 阶梯的

2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条件 2. 1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 2003 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第 4 次复查成果及 2004 年以来河南省林业生产统计资料 和 2006 ~2007 年进行的二类调查 ,截至 2006 年底 ,全省现有 有林地 289. 24 万 hm ,森林覆盖率 17. 32% ,全省活立木蓄积
2 3 3 2
②2003 年 ,全省有林地面积为 270. 30 万 hm ,林木总蓄积为
13 370. 51万 m ,森林覆盖率为 16. 19%; ③2006年 ,全省有林地
3
2
面积为 289. 24 万 hm , 林木总蓄积为 13 569. 90 万 m ,森林 覆盖率为 17. 32% ; ④2012 年 ,全省有林地面积为 364. 56 万
随着全球变暖成为人类的共识 ,减缓这一趋势 ,应对气 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要解决的 当务之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 ,世界各国均以积极的 姿态响应 ,先后签署了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和《 京都 议定书 》 , 《 京都议定书 》 的生效使得森林碳汇项目进入实际 操作阶段 ,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为开展森林碳汇项目 ,对我国林业资源碳汇潜力的预测和分 析非常必要。为此 ,笔者根据河南省林业资源现状 , 对河南 省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分析 ,旨在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尽快开 展和实施森林碳汇项目。
1 我国申请森林碳汇项目的现状 2005 年 ,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是

到目前为止 ,碳汇项目虽然没有国际统一的经营管理标 准 ,但是在经营上要求是比较高的 ,目的是促进树木生长以 获得更多的二氧化碳减排权。但是 , 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 面。另外一个方面是碳汇项目一般在时间上要求比较苛刻 , 要求在项目期内不能采伐 ,甚至在项目期后一段时间也不能 采伐。时间大体在 50 ~100 年
3 2
总蓄积 ∥ 万m
Total stock volume 13 167. 51 20 901. 00 13 370. 51 27 030. 00 13 569. 90 28 924. 00 36 456. 00
3
森林碳汇量 ∥ 万 t
Forest carbon sink 15 254. 89 24 214. 33 15 490. 07 31 314. 93 15 721. 07 33 509. 18 42 235. 19
碳汇量潜力 ∥ 万 t
Potential carbon sink 8 959. 44 15 824. 86 17 788. 11 26514. 12
3. 2 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 森林碳汇计 2009 年
等 ,基本都是属于纯自然科学范畴 ,计算方法比较精确同时 也比较繁琐。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出发 ,如果计算方法 过于复杂 ,就失去了可操作性。考虑到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 ,该文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的计量方法。 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的基本思路是以森林蓄积为计算基 础 ,通过蓄积扩大系数计算树木生物量 ,然后通过容积密度
[5]
我国首个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碳汇项目。其后 ,在我国多个地 区都进行了碳汇造林项目的试点 ,如内蒙古赤峰碳汇项目、 广西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碳汇项目、 四川云南植被恢复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碳汇项目、 辽宁中日防沙治沙试验林项目、 河 北碳汇项目等。现在很多地区林业部门以及相关企业都在 积极申请森林碳汇项目
13 569. 90 万 m 。 2. 2 森林固碳能力 通过森林资源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 ,
3 2
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实现降耗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目 前 ,工业减排已成为约束指标 ,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 , 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2006 年 , 河南省的 GDP 超过 1. 2 万 亿元。随着经济的增长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 节能 减排任务越来越重。每年每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吸收二氧化 碳的量为 0. 11 t,河南省森林资源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固定二
hm ,森林覆盖率为 21. 84% (表 1 ) 。
2
2
3
表 1 河南省全部森林碳汇容量与潜力分析
Table 1 Tota l capac ity and poten tia l of forest carbon sin k in Henan Prov in ce
年度
Year 1998 2003 2006 2012
Poten tia l Ana lysis of I m plem en ta tion of the Forest Carbon S in k Project in Henan L I Gao 2yang et a l ( Henan Academy of Fore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of Henan p rovincial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 lan and the method of expanding forest stock vol2 4 ume, it was calculated that the forest carbon sink amount would be 42 235. 19 × 10 t in 2012 in Henan Province. Comparing to the amount of 4 carbon sinks in the end of 2006, the potential amount was 26 514. 12 × 10 t, was the 168. 65% of the amount in the end of 2006. A huge po2 tential amount of carbon sink in Henan Province p rovide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 lementation of the forest carbon sink p rojects .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Forest carbon sink; Potent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