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墓室壁画简议唐代壁画艺术
论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艺术特点

论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艺术特点【摘要】唐代敦煌壁画经变画是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细腻、色彩鲜艳浓烈、线条简练准确、构图丰富多样以及体现佛教内容等艺术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这些壁画作品成为唐代艺术的瑰宝,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对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壁画艺术的特色和历史意义。
唐代敦煌壁画经变画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壁画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遗产。
【关键词】唐代、敦煌壁画、经变画、形象、色彩、线条、构图、佛教、艺术特点1. 引言1.1 唐代敦煌壁画的背景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唐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这为唐代敦煌壁画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盛行佛教,敦煌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吸引了众多画家前来创作壁画,使得敦煌壁画在唐代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敦煌壁画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敦煌壁画窥见唐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壮丽,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1.2 经变画的概念敦煌壁画中的经变画是一种特殊的壁画题材,其概念主要源自佛教经典的内容。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开始在寺庙、佛塔等场所绘制壁画,其中就包括了经变画。
经变画是一种通过绘画来表现佛教经典内容和故事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来展示佛教中的教义和故事情节,以此传播佛教教义和启迪人心。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经变画,除了传达佛教内容外,还展现了唐代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经变画在形象表现上生动细腻,色彩鲜艳浓烈,线条简练准确,构图丰富多样,体现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艺术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壁画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仪卫图》造型特点和用线分析

等等作品的留存 , 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历史 的缝 仿佛 隙, 使我们有机会真实形象地看到了大唐王朝宫廷
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情态。
3 .人体 结构 比例 的 高度 准 确
以疏体而胜顾 、 陆的密体 , 充分反映了唐代画师用笔
流畅、 色彩明快 以及善于利用空间交错关系 , 造成画 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 和谐统一 的精湛艺风 , 明唐 表
体水平很高 ; 线描技法创新 ; 勾画技法高度凝练 ; 书法技巧明显融入 。
关键词 : 墓室壁画 ; 造型 ; 用线 ; 特点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1 J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X 2 0 )4— 0 8 3 10 —77 ( 06 0 0 0 —0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代人物画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之一, 其中该墓东壁一幅作品《 仪卫 图》 是一幅 难得的历史珍品。然而遗憾的是 ,仪卫 图》 《 由于画 面中有五个人物的面部在出土时出现破损 , 影响了 该作品的观赏性, 使得这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一直 不为人们重视。笔者对这 幅作 品进行 了调 整和修 复, 以重新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一
王室贵族至死仍迷恋人世的荣华富贵。同时也通过 画师之笔反映了唐朝贵族希望死后继续穷奢极欲, 这些均表明唐时期绘画创作不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十分密切 , 而且也反映了唐朝画师的创作规模 、 对画 面的把握及写实水平很高, 大大超越 了前人 。 2 人物形 象生动 , . 刻画深入 , 逼真传神 《 仪卫图》 主要是人物创作 , 该作品通过各个人 物的不同表情和神态 , 生动描绘 了十个大唐皇家卫 士静候太子到来时的情景。其人物的传神逼真, 使 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人的作品。
Au . 0 6 g20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和中国唐朝墓室壁画艺术比较研究

国
唐 第一次建立了庞大的古埃及帝国。在这一时期,古埃及的政治 两大类:一是对上流社会享乐生活的写照。如,底比
生活中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古埃及人是一贯重视传统的,祭司 斯贵族梅尼拉墓室中的壁画《捕禽图》,表现的是墓 和军士阶层成为两股强大的相互牵制的力量,祭司集团最终因 主一家人捕鱼猎鸟的娱乐生活。二是描绘人们心目
1.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形式上,继承了古王国、中王国的传统,处理方法更成熟、自 由多样,减少了用线刻画轮廓,而更多的是用笔直接蘸颜料在墙 上或者草纸上作画。色彩运用上,依旧遵循固定的色彩程式:男 子皮肤为褐色,女子皮肤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 色。但也出现了丰富的中间色调,早已突破了法则中设色的限 制。 2.中国唐朝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一是人物造型的形象性。中国唐朝墓室壁画对不同身份的 人的个性进行独具匠心的刻画,使刻画对象恰如在现实生活中 所体现出来的美丑、善恶。如,永泰公主墓前室东西壁的《宫女 图》,其人物形象的刻画惟妙惟肖,人物表情生动。二是构图的 统一性和意境的深远性。中国唐朝墓室壁画中所出现的人物、 道具、主要场景与现实社会生活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绘画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具 有社会档案的功能,然而又绝不仅仅如此,壁画是一种艺术品, 是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加工之后的产物,它不仅是唐朝社会和 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唐代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浓缩。 3.二者艺术特点的比较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墓室壁画的人物描绘依然采用古埃及前 两个王朝的正面律的表现手法,相较于中国唐朝墓室壁画,古埃
朝
பைடு நூலகம்
拥有军政实权而攫取王位,军队面对外敌无能为力,新王国因而 中的彼岸世界。如果说十八王朝的壁画更多的是表 衰败。而中国唐朝则相对稳定,唐朝最终结束了家国一体和贵 现对现世和来世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那么进入第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风貌。
1. 色彩鲜艳、明快
敦煌壁画的色彩鲜艳、明快,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如赭石、朱砂、青石、蓝靛、紫草等。
这些颜料不仅具有耐久性,而且色彩饱和度高,色调清新自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造型优美、生动
敦煌壁画的造型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氛围。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建筑物形象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人物形象表现了唐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动物形象则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建筑物形象则反映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 细节丰富、精细
敦煌壁画的细节丰富、精细,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
壁画中的细节处理十分精细,如人物服饰的图案、飘带的流动、建筑物的纹饰等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4. 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敦煌壁画的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唐代的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壁画中的宗教主题是敦煌壁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些宗教主题反映了唐代人们对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宗教的信仰和崇敬。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通过欣赏敦煌壁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唐代壁画——中国绘画全盛时期的见证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Total No .301收稿日期:2011—07—06作者简介:刘晓红(1966—),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唐代壁画———中国绘画全盛时期的见证刘晓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摘要:无与伦比的唐代壁画艺术,见证着中国绘画的全盛时期,也促使卷轴画之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审视唐代壁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风格,有利于发现唐代壁画对中国绘画主流卷轴画的影响;有利于了解唐代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唐代壁画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
关键词:唐代壁画;卷轴画;模式;价值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111—02中国古代壁画可分为石窟寺壁画、宫室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四大类型。
唐代涌现的大批著名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00余人,为前所未有。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得唐代人特别喜爱在建筑墙壁上绘制壁画,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
除去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敦煌和陕西唐代陵墓中的壁画外,当时的私宅、官府、皇宫和寺院道观的建筑墙壁上也都是壁画的荟萃之处。
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去考察唐代壁画的演变、更替过程,就会发现壁画的形式是随着建筑的发展,随着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变化着。
由于人们多着眼于壁画本身,因此难以正确认识唐代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一、无与伦比的唐代壁画艺术唐朝作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国力强大,社会安定,宫室、寺观、陵墓等各种建筑都被重新规范。
唐代人不仅十分喜欢名家卷轴画、屏风,对壁画更是十分喜爱,视若珍宝,特别是与壁画艺术关系密切的宫室与陵墓建筑,更是极其完善。
中国唐代墓室壁画概述

中国唐代墓室壁画概述马涛【摘要】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样式.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国力强大,壁画艺术达到完美的巅峰,之后,几乎所有壁画的处理技巧都没能超出唐代壁画的规范.规模宏大、题材范围广阔,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能力空前绝后,全面而又深刻,是整个唐代社会、文化的缩影,为今天人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及其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提供了最可信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壁画、卷轴画的文献资料的最直观的旁证与补充,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期刊名称】《书画世界》【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1页(P82)【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壁画;唐代墓室壁画;社会现实【作者】马涛【作者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壁画作为中国画重要的样式之一,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古代社会曾经占据着压倒一切的主流地位。
从现存遗迹考证,其渊源可上溯至原始社会。
据文献记载,壁画早在东周时期即已广泛应用,而至汉唐时达于鼎盛。
对传世的壁画遗迹的研究表明,中国壁画艺术在唐代已达到完美的巅峰,其基本技巧的表现已高度纯熟、完善。
在此之后,几乎所有壁画的处理技巧都没能超出唐代壁画的规范。
其实早在唐代安史之乱后,墓室壁画便已开始锐减,宋、金墓室壁画把注意转向生活小情趣,唐代墓室壁画中所常见的宏伟巨制已不复出现,传统壁画由此而渐趋式微。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壁画可分为宫室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三大类型。
相对于宫室壁画、寺观壁画二者而言,绘画遗迹丰富的墓室壁画是最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在古代的各种典籍中,关于整个唐代墓室壁画的记述几乎是个空白。
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客观因素所造成的:首先,由于墓室建筑从构建到绘制壁画都有一整套森严的礼仪规范和具体要求,故而它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不可能去追求题材与样式的创新,名家大师也不会费心去为其创作粉本,因此这种纯属匠作的壁画绘制自然就不被历代文人士大夫所看重而去研究。
【doc】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

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艺术与人文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曲婷(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24000)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兼收并蓄,艺术也是百花齐放,其中墓室壁画是壁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三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唐代侍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为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唐代的艺术特点.关键词: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暮室壁画;仕女服饰特点;审美文化一,人物服饰特点(一)具有创新性体现出一种新风貌表现在衣着上在永泰公主墓室壁画西壁绘的《步行仪仗图》中的侍女服装己由晋末到齐,梁时的肥肠大袖转换为以小袖翻领长衣,配合条纹小口绔,软锦靴,加上个高高上耸的回鹘髻,做成一份新装,并且妇女出行骑马,以不用帏帽垂网遮蔽,转换为使用一片纱网于额间作为装饰,名"透额罗",也算是新装的一部分,在永泰公主幕中壁画人物在腰部以下还用一些垂带和金属小铃来装饰,据考究:这种装饰风格来源于两域的胡旋舞,跳舞时可随舞步发出有节奏而清越的音响.它以闪光的色彩,悬垂的动感,精致的形态和悦耳的音响进入服饰,使其平填一份鲜亮,一份活泼,一份童趣.可见唐代女性创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着装风气.表现在面饰上唐代不只是着装的新异与变幻,更是种种面妆等将美感的色彩与纹饰展示在能够显现的所有部位,如唐懿德太子墓石椁线的官女眉饰和眉宇中间装饰的花子及其图样,画眉,唐妆大量是宽阔的蛾眉(又名贵叶眉)和细长的柳眉;花子,即花钿,媚子,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面靥,是用丹或墨在顶上点点儿的一种妆饰,可以看出唐朝的人们在美饰方面的追求,并非为了垂衣而治天下,并非为了彰示地位和财富之类身外之物,而是为了邀宠,为了增强自身的魅力,为了美感本身.这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整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疏离与拓展.表现在发式上唐代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侍女的发髻一改隋代的平云式的单纯,而是向上的高耸,做成种种不同造型,《妆台记》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并且仅以马缟《中华古今注》和宇文化《妆台论》记述可以看出,唐人创立名目的发髻就有几十种之多,层出不穷的样式,意味深长的名称,每一款都是一幅画每一款都是一首诗,令人颔首拊掌,一唱三叹,仅发髻,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创造力是多么的丰富,令以往朝代自叹不如,相形失色.(二)开放之美,袒裸之风——人体美的展示永泰公主壁画和懿德太子石墩中仕女身穿仅至胸前的长裙,而双肩,双臂和大片的胸背均裸露在外,只是披上了~件轻薄透明的宽大衫衣,支自的肌肤清晰可见,如此大胆率真,使我们看到了有人体美展示的袒裸之风的普遍出现,中国古代男子裸身往往被视为无礼,女子更不用说了,服饰绝少透露与随意敞开,唐代却别开生面.唐诗中不少句子写道:"粉胸半掩凝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胸前如雪脸如云等等,这些现实的描述并非浪漫的想象,这种以宽衣裸胸,以展示人体美为荣为乐的习惯并非华夏之风,而是跨文化传通而来的.首先它受佛教影响,特别是唐代妇女服饰出现露装现象,与佛教风尚有关,在唐人尊崇的儒道释三教中,唯有佛教对人体较为崇尚.在着装上没有特殊的禁忌,露体状随处可见.佛教弟子视露体为寻常事情,和尚披袈裟,多露一肩一背.在信奉佛教的国家中,露体装束并不少见,寺院和尚身披袈裟露肩露背,女性们则是从短上衣露脐露腰,以紧身简裙勾勒人体线条来展示人体的魅力.(三)女着男装的历史新面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侍女中,有一头带幞头,着胡装,身穿乌皮靴的男装形象.这类形象也在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中出现过,说明唐代女性已开始了中国男装的壮丽景观,唐代女子爱着的男装,主要是男子常服戎装与半臂.戎装即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翻领或圆领胯袍,腰间系蹀躞带,下穿小口裤,脚穿黑红靴或锦履;半壁,即半袖短身衣,这两者都是唐朝比较盛行的衣饰,它所展示的不只是服饰审美中性化的另一番境界,更有开放,完整与平等的服饰文化氛围形成中国古代女着男装的一代新风.女着男装,就其直接原因来说,自然是外来的胡服带来了可资参照的行为模式,胡人原本男女同装,更何况两域诸国着装习俗不断地强化这一趋势.《洛阳枷蓝记》中记载:"其俗妇人绔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文献通考.四裔考》讲占城风俗:"妇人亦脑髻摄髻,无笄梳,其服与拜揖与男子同".但就其更为深刻的社会氛围与时代原因来说,可能是女主执政唤起唐代女性如男子那样有所作为的特殊感受,而着装扮饰如男子则是这一思路的初步实践与直接现实.二,影响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国力富强的经济条件,唐初推行的"均田制"的土地分配政策和"租庸调"的赋税劳役制使得出现了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得人们有经济条件去装扮自己, 社会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唐代先后曾和三百多个国家有交往,当时在长安城中就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商人和留学生,说明长安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聚居交往的大都市,在民间生活中,不同民族的服饰款型,不同的服饰观念与习俗,不同的服饰传统与心态,就会渐渐发生变化,从可能的冲突变得彼此理解,从可能的轻视变为彼此尊重,从可能的疏远变为彼此亲近,彼此逐渐的在渗透中互补与融合起来.三,审美文化(一)儒,道,释三教鼎立并相互融合相互抵牾的儒道释学说鼎足而立,成为唐代建国立业的理论基础,使得唐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宽松,宽厚的思想格局与眼界,唐代对各种宗教,各家学说都加以扶持,于是在意识领域不再是狭隘地将天下的思维拘束于一个模式,不是僵硬地强制天下只发出一种声音,而是以制度的形式让世界平起平坐,让纷杂的学说传布于人间,给思想以尊严,还心灵以自由,新兴的科举制使各个学说空前发展,儒家华衣美服,等级礼节文质彬彬.道家被褐怀玉,知白守黑,清净无为.佛境无父母,蔑弃常礼,右袒裸臂……这三者文不同源,形不同质,从服饰感受\理论主张到服饰款式都有很大距离.儒道的冲突在先秦早就展开了,而儒释的理论冲突在六朝就开始了,但进入唐朝,这三者的显性的冲突淡化了,消隐了.儒道释三国鼎立的局面,熏陶拓展了唐人特有的眼界与胸襟.(二)胡人文化的影响唐朝时异族相融的范围相当宽广,异族相融的氛围相当浓厚,不少士兵,将军,朝廷官员甚至对外使节都有外国人担任,更大范围来说,西域各族君长尊崇拥戴唐太宗为天下可汗,因此,两地关系密切,文化交流广泛,上层文化的交融还有一个先天的基础,即唐族人本身就有着民族融合的血统.?'据史载,李世民就有八分之一的胡人血统.高宗未立之前,李世民的另一太子李承乾就喜作突厥服.可见,民族融合,服饰互相渗透等方面的跨文化传通,对于唐朝来说,不只是统御天下的政治谋略,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渗透和文化传承.四,小结由唐朝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壁画中的仕女服饰可以综观唐代是一个热衷于服饰实践的探索与创新的朝代,如果说先秦诸子是服饰理论的百家争鸣,那么有唐一代则是服饰行为的百花齐放.在经济强盛,政治稳定,社会环境融洽,协调的大背景下,唐代服饰在开阔的视野中不断结构与重构,不断剥离其渐渐老化的躯壳而接受来自八方的新鲜的血液,不是偏执于主流意识的裁判,而是兼顾世俗的审美情趣.唐代不仅展示了厚重的文化背景,而且也显示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参考文献1.《中国壁画史》楚启恩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2.《中国服饰文化》张志春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4.《隋唐绘画史》陈绶祥着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作者简介曲婷(1982.9一),女,硕士研究生——染织艺术设计.。
荣新江中古贵族墓室壁画上的胡风

荣新江中古贵族墓室壁画上的胡风—猎豹、杂服及其他—在唐朝长安城周边埋葬的贵族墓室中,有不少用壁画形式表现的当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日常生活的画面,如狩猎、打马球、出行等,还有这些图画中人物的服饰、装扮和手持的物品,都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胡风”。
这里所说的“胡风”,指的是从中亚西域地区传来的伊朗系统的文化影响【1】。
然而,已经发现的墓室壁画毕竟有限,对于墓室壁画的研究,我们必然要延伸到传世的画卷,并追溯与墓室壁画内容相关的文献记载,有些文献记载可以弥补目前所见图像资料的不足。
本文就是通过对文献保存的有关隋代画家展子虔《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的记载,对照太原地区发现的墓室壁画图像,来追溯唐朝长安贵族墓室壁画上“胡风”的来源,并对猎豹、杂服等图像加以讨论。
展子虔的《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与他的其他画作一起,著录于大中元年(847)成书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展子虔(中品下),历北齐、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僧悰云:“触物留情,备皆妙绝。
尤善台阁、人物、山川,咫尺千里。
”李云:“董、展同品,董有展之车马,展亡董之台阁。
”《法华变》白麻纸、《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杂宫苑》、《南郊》白画、《王世充像》、《北齐后主幸晋阳图》、《朱买臣覆水图》,并传于代。
【2】另外,北宋宣和二年(1120)成书的《宣和画谱》卷一《道释》一也有著录:展子虔……今御府所藏二十:《北极巡海图》二、《石勒问道图》一、《维摩图》一、《法华变相图》一、《授塔天王图》一、《摘瓜图》一、《按鹰图》一、《故实人物图》二、《人马图》一、《人骑图》一、《挟弹游骑图》一、《十马图》一、《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六。
【3】这里把《历代名画记》和《宣和画谱》中所记展子虔的作品都罗列出来,是想让读者对于他的画作有个通盘的认识。
由于现存北京故宫的展子虔《游春图》不断地影印、展览,在几乎所有中国绘画史的书中都会重点加以介绍,所以他的山水画成就往往为人津津乐道【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唐 代 美 术 论唐代美术 由墓室壁画简议唐代壁画艺术
姓 名 刘婧芳 年级班级 电气1101班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二年五月 摘 要 唐朝时期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壁画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于宗教信仰,人们相信死后能升天,王室贵族墓中大多有壁画来反映死后的生活,本文选取李寿、李贤、李仙蕙的墓室为例,简述唐代壁画艺术的艺术特色。这些壁画反映了人们对另一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贵族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关键词:唐代 墓室 壁画
ABSTRACT The painting art has reached its era of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during Tang dynasty. Correspondly,the frescoes also got developed. For the religious reasons,people believed they could go to the heaven after death. Because of this, the nobility had many frescoes to reflect the life after death in their graves. This article selects Lee Tao's、Lee Xian's and Lee Xianhui's graves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frescoes in Tang dynasty.These frescoes reflect people's longing for happy lives in another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y provide the rare materials for our study of the noble life at Tang dynasty. Key Words:Tang dynasty grave fresco 目 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1.唐代墓室壁画发展背景 ………………………………………… (4) 2.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 ………………………………………… (4)3.唐代墓室壁画题材分类 ………………………………………… (4) 3.1.社会生活 ………………………………………………… (4) 3.2.农业生产 ………………………………………………… (4) 3.3.建筑 ……………………………………………………… (4) 3.4.其它 ……………………………………………………… (4) 4.典型唐代墓室壁画欣赏 ………………………………………… (5) 4.1.淮安王李寿墓壁画 ……………………………………… (5) 4.2.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 (5) 4.3.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 (6) 5.唐代墓室壁画的总体艺术特征 ………………………………… (6) 结语 ………………………………………………………………… (7) 参考文献 …………………………………………………………… (7)后记 ………………………………………………………………… (7)论文原创性声明 …………………………………………………… (7) 1、唐代墓室壁画发展背景 唐代的墓室壁画是唐代壁画艺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族往来也逐步频繁,文化交流也较多,于是有了佛教的传入。出于对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当时人们相信死后能升入天国,享受荣华富贵,故厚葬之风盛行。其中,皇亲国戚、官僚贵族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其修建豪华墓室,由于其身份地位显赫,墓室构造更为讲究,壁画内容更为丰富,而作画者大多是当时的绘画高手,所以现流传的壁画往往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反应的社会面也较广。
2、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 从壁画的布局和题材内容变化的情况来看,唐代墓室壁画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第一阶段为初唐之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向一致,壁画内容不仅有多种出行图,游乐题材也增多起来,出现了影作的仿木结构,配合男女侍从的形象,从而使墓室具有宅院画化的特点。 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减少,墓室中壁画流行墓主人像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 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见少。
3、唐代墓室壁画题材分类 3.1.社会生活:依仗、狩猎出行、车马战列、骆驼与驼夫、客使礼宾、男侍女待、乐舞、马球、庭院行乐、饮宴、屏风、墓主像。 3.2.农业生产:农畜、农耕。 3.3.建筑:楼阁、城墙、佛寺、道观。 3.4.其它:如星象内容的金鸟、蟾蜍、银河、星斗,四神内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② 4、典型唐代墓室壁画欣赏 4.1.淮安王李寿墓壁画 李寿(527-630),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隋末起兵户县,授光禄大夫。武德元年拜右诩卫大将军,封永康王,以后改封淮安王。③ 壁画内容有飞天、狩猎、骑马出行等,队伍严整,气势显赫。还绘有牛车、牛耕、播种、饲养家禽、推磨、担水、膳事等。墓室东壁所绘《出行图》中,墓主人坐骑体型高大,身披鳞甲,黑鞍,垂红革戴马镫,旁有持伞、持扇及胡人牵马者。④壁画基本用铁线描,一笔混成,极具气势,其余施色方法也随物品的质感不同而有所变变化:旗帜着色用平涂法,人物面部、服饰用晕染法,色彩有朱、黄、青、绿等,鲜亮明快。 4.2.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得到政权以后,派丘神绩去巴州监视他。但丘神绩却做主逼他自杀,李贤遂死。武则天得知此事,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并回复他的王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赠李贤司徒的官位,并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太子,与其妃房氏合葬。⑤ 李贤墓中最有名的要算《狩猎出行图》,画面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有携带弓箭的、牵着犬或猎豹的、还有持旗助威的,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奔跑在古木参天的大路上。⑥树木都长出了鲜嫩的绿枝,暗示着春天的出行时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人物形态各异,迫不及待向前弓着背的,有控制不住马向后仰的,还有侧首回眸与同伴交流的等等,十分生动形象。 4.3.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李仙蕙(685-701),字秾辉,唐中宗第七女,母为韦皇后,初封永泰郡主。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其后同丈夫、兄长一同被武则天迫害。中宗复位后追赠为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李仙蕙墓室内满绘壁画,除了东西两壁绘制的青龙、白虎等,前室东西两壁绘侍女,手持团扇、拂尘、烛台等日用品。在她的墓室中,前室东壁侍女最为出色,侍女手持花篮,从天而降,宛如天女散花般景致优美。笔法流畅有力,衣物、花篮等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飘带翩翩起舞,仿佛有风阵阵吹来,令人心旷神怡。人物与背景形象地融为一体,有扑朔迷离之美。
5、唐代墓室壁画的总体艺术特征 虽然由于墓主人身份不同,墓室壁画的风格和水平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唐代墓室壁画内容以狩猎、生产、放牧、建筑、星象、神兽、墓主人生前活动为主。壁画的表现技法一般是采用黑线勾勒,然后添彩,并以少量的红、黄、蓝、绿、赭、紫等色绘涂,色彩明快干净。线条流畅有力,毫无板滞之感。人物神态刻画得当,姿态丰富,衣物、道具等细节刻画得详细得体。有的壁画还使用了沥粉贴金以显示墓主人身份高贵。壁画的布局也很有讲究,随着墓室风水安排得体,各有象征意义。 结 语 唐代,在得天独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成为艺术创造的巅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美术大家。在这繁华的背后,也暗藏着皇室贵族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或者是那些杀人者为寻求一点心理安慰,往往为死者进行盛大的葬礼,于是也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都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开发这些文物的同时,也愿死者安息。
参考文献 1.4.楚启恩《中国壁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2.雒长安《大唐社会历史的壮丽书卷——唐代墓室壁画评赏 》 3.5.百度百科 6.李福顺《新编中国美术史史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一版
后 记 此论文主要交代了唐代墓室壁画的背景、阶段、题材,并加以典型案例欣赏其风格及艺术特色,也不过窥视唐代灿烂的壁画文化的一角。在人人社会地位平等的今天,人们已经没有精力和金钱去为谁大兴土木修建墓室,墓室壁画文化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愿那些讲究的布局、精美的图案,将在人类艺术史上流芳百世。
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年级与班级:电气1101 论文作者签名:刘婧芳 201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