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合集下载

名画介绍最后的晚餐

名画介绍最后的晚餐
》 (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 达· 芬奇所创作,是所 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 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 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1X903厘米,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 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 得激动。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 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 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 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 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 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达· 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 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 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 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 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列奥纳多· 达· 芬奇(1452-1519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 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桑西并称文艺复 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 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10 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 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 芬奇的 那些丰功伟绩。

山水研究性学习报告

山水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水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桂林山水》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桂林山水》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245篇二:研究性学习报告与总结我们此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为对于中西方美术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与探讨和现代中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中西方美术了解程度。

下面,是我们对中西方美术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与探讨的结果:1.文森特·威廉·梵高列。

其中《麦田乌鸦》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画。

麦田是梵高最喜欢的的地方,乌鸦是“报忧鸟”,表达了梵高临死前的心情。

2.毕加索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关于《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藏。

格尔尼卡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

”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

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的左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错误的镜子>
1928年
立体主义
洗衣船派 (毕加索和波罗克)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 派别 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 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 蜂窝派 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 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 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 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 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 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 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 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 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 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 三个发展时期 主义时期 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 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 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 1912-1914年的综合立 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 体主义时期 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 间的绘画特色。
纽约现代艺术馆
69.9*88.9cm
塞尚
《埃斯泰克的海湾》 《坐在红扶手椅里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 的塞尚夫人》 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 1867年
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 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 之父”,西方现代画家称他 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 代绘画之父”。 《静物苹果篮子》 1890——1894年 61.9*78.7cm 芝加哥艺术学院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 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 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 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 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 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 现实。
“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 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 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 就是生命。” ——查拉
毕加索
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西班牙 画家,当代西方最有创造 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亚威农少女》 1907年 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 243.9×233.7cm 纽约现 代艺术博物馆 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 向的作品

世界古典音乐大师排名

世界古典音乐大师排名

世界古典音乐大师排名古典作曲家排行榜美国古典音乐研究家菲尔·G·古尔丁(PhilG.Goulding)花7年时间完成《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一书,对50位世界顶尖作曲家进行了排名,使之成为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的经典之作。

不朽的:1. 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2. 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3. 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半人半神的:4. 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5. 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6. 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和最顶尖的德国艺术歌曲作曲家7. 舒伯特——古典/浪漫主义的钢琴和旋律的抒情天才,德国歌曲之王8. 舒曼——浪漫主义的化身,歌曲、钢琴曲和交响乐的诗一般的大师9. 亨德尔——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10.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卓越作曲,旋律大师天才的:11.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优美、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12.德沃夏克——在3位列入排行榜中居首位的捷克人,旋律家13.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家,交响诗的发明人14.肖邦——钢琴之王15.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先锋派领头人16.威尔第——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7.马勒——9首交响曲和歌曲作者18.普罗科菲耶夫——20世纪不协和音的俄罗斯人19.肖斯塔科维奇——苏维埃头号作曲家20.理查·施特劳斯——“新音乐”的先驱,9首著名交响诗的作者超群的:21.柏辽兹——急进的浪漫主义者,交响曲问题专家22.德彪西——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歌曲、钢琴和管弦乐作品23.普契尼——威尔第以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24.帕莱斯特里纳——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堂音乐大师25.布鲁克纳——维也纳7位交响曲作曲家中的第6位26.泰勒曼——巴洛克时期有3000部作品的大师27.圣·桑——法国极具魅力的歌剧和交响诗作者28.西贝柳斯——最早的芬兰作曲家,不仅是民族主义者29.拉威尔——优雅而严谨的法国人,通常与印象派德彪西合作30.罗西尼——威尔第前与唐尼采第同为意大利歌剧大师(28-32 相对于前面的比较艰深)小提琴奏鸣曲5春9克鲁采其他作品:钢琴小品致爱丽丝c小调钢琴乐队与合唱队幻想曲庄严弥撒舒伯特:交响曲:8未完成9伟大钢琴奏鸣曲:晚期三首都很出色艺术歌曲:众多,最有名的有《魔王》《菩提树》《死神与少女》等等。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壁画)
作品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该画421X903厘米,是他直接 遗憾的是满脑子科学实验的达· 芬奇在绘制壁画时,不知在颜料中掺入了什么物 画在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在耶稣周围 质,致使作品在后来的岁月中逐渐褪色,并且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斑斑驳驳。加 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 上修道院的历代厨师并不懂得它的价值,他们随意敲击隔壁厨房的墙壁,无所顾 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他摊开双手镇定自 忌地让蒸腾的烟气侵蚀着饭堂的墙。这都无情的加重了对壁画的损害。更有一些 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 拙劣的画家把本来已模糊不清的画面修复的面目全非。1943年,盟军飞机轰炸 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 米兰,修道院的饭堂被震毁,万幸的是这面墙却奇迹般的保全下来。 凉。
晚年达· 芬奇
经历排挤、战乱、漂泊,对达· 芬奇的大名 仰慕已久的法国国王弗朗西斯邀请他去法国, 这使窘迫中的画家有了安身立命之所。1516年, 已经64岁的达· 芬奇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踏上了 一个陌生国度的漫漫征程。 他在法国受到了崇高的礼遇,被封为国王首 席画师,人们对他顶礼膜拜,期待着他的新杰 作。然而,一个艺术家离开了故土,如同失去 了精神依托,他的创作欲望在逐渐衰退,如同 他的身体机能。这位生不逢时的天才,一生都 在寻觅和期待着能够不受任何干扰、随心所欲 展示才华的机会,然而,如今当这样的机会真 的降临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却无力使用它甚至 不再需要它了。达· 芬奇曾痛苦地写道:“铁找 不到用场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腐臭,遇到寒 天还会结冰。而人的智慧若找不到用场就会枯 萎”

蒙娜丽莎鉴赏

蒙娜丽莎鉴赏
1452年4月15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卡芙所生
1466年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4岁)
1475年创作《圣告图》
1476年被告密与韦罗基奥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岁)
1481年绘制《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29岁)
1482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0岁)作者
1499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7岁)
1503年回到佛罗伦萨,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1岁)
1515年应姬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3岁)
1519年5月2日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
编辑本段相关探索
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83%,厌恶9%,恐惧6%,愤怒2%。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2012年7月17日,意大利考古学家日前声称找到了“蒙娜丽莎”模特本人的遗骨。英媒称,通过对这具遗骨的还原,或许能帮助人们揭开“蒙娜丽莎微笑之谜”。2012年9月25日,“蒙娜丽莎基金会”的专家表示将于9月最后一周内宣布,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之前还创作了一幅年轻版《蒙娜丽莎》。

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名人例子

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名人例子

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名人例子1、徐沛东:难忘启蒙老师被公认为音乐界大腕的徐沛东,至今仍然认为,如果没有那位免费授课的启蒙老师,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徐沛东说:“小时候,我对音乐从爱好到痴迷,整天研究音乐。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可能花钱给我请老师,也不可能买把琴让我学习,我就只好想别的办法。

终于找到了一位在歌舞团拉大提琴的老师,愿意教我,而且免费。

我就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大提琴,横跨北京两个区去学习,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就那么坚持下来了。

我至今仍十分感激那位启蒙老师对我的教导与关爱。

”2、周涛:伯乐们引领我走上艺坛名主持人周涛在光耀荧屏之前,也曾走过一段崎岖的学艺之路。

那时候她正在上高中,本来她的目标是念新闻系或外国文学系,但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她有艺术细胞,力劝周涛父母支持她学艺。

当时,有人介绍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高院长,高院长告诉周涛的父母:“说什么都没用,我得先看看孩子,相中了我就教,相不中我不会教。

”过了几天,周涛的父母带着她,坐火车赶到了合肥,高院长一看就非常喜欢:“这孩子我收下了!”就这样,周涛踏上了拜师的征程,她的时间安排一般是:周一到周六在学校上课,周六夜里把作业做完,周日一大早赶火车到合肥,到了老师家就是中午了,在那里吃了饭,然后赶紧学艺,学完还要连夜赶火车回去。

周涛不止一次对人说:“我特别特别感谢高院长,他全心全意地教我,没收过我一分钱,而且还要管我的饭!”名人的成长故事1、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变幻无穷的形象》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变幻无穷的形象》教学实录

《变幻无穷的形象》课堂实录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师:这是什么?生:“圆形,月亮,圆圈,井口-------”师:“还有可能是什么?像不像表盘?像不像地球?还像什么?”生:“玻璃球,足球,橙子,西瓜------”师:“我们可以猜测它可能是各种形象,下面,我画几笔,请同学们看,它又变成了什么形象。

”板画“我们的笔画在纸上,会有痕迹,这些痕迹又会形成变化无穷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变幻无穷的形象》这节课。

”一、毕加索1、毕加索简介师:“说到变化无穷的形象,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位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在他的画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奇特的形象,咱们通过他不同时期的自画像来认识一下他吧。

“(多媒体)生笑师:“想不想看看他真人的样子?”生:“想”师:““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因此,他的画业三价值连城的,他的一幅画就可以买下好几座小高层和一个宝马车队。

那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画啊?”。

学生充满期待的大声说“想”2、作品一《朵拉马尔肖像》作品二《沉睡的女子》师:“你看到了什么?”生:“两个奇怪的女人”师:“这个形象和我们平时画的形象有什么不一样?”生:“很奇怪,和现实的不一样,很丑,侧面的脸却有两个眼睛----”师:“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出来人物嘴巴是侧面的,鼻子也是侧面的,但却能看到两个鼻孔,眼睛却能看到两个,符合现实形象吗?这种超越了客观现实的表现方法,我们可以叫做--(夸张)”作品欣赏“画面上的女人,哭的声嘶力竭,以至于面部已经扭曲和断裂的,让我们感到她内心非常的痛苦啊。

如果我们画哭的人,敢不敢这样表现?毕加索把人物正面和侧面多角度的形象融合在一起,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类似于立体的结构塑造人物形象,这也是他创立的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通过欣赏毕加索的这几幅作品,我又学会了一种表现方法——夸张变形,夸张变形可以产生超乎想象的艺术形象。

”二、学生作品欣赏师:“欣赏完大师的作品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创造变化无穷的形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