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疼痛症状,常伴有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给女性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原发性痛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探讨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研究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关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早在古代医籍《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素问·经脉别论》中指出:“帝曰:女之经藏何如?岐伯曰:有病之经曰经痛,经痛之始生于风寒湿热。

帝曰:经痛非其病乎?岐伯曰:此病之中本也。

”可见,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外感邪气、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文献研究也证实,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雌激素、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等生理活性物质分泌失衡有关,而中医则认为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失衡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2.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根据《中医临床诊断疾病标准》中对原发性痛经的分类,可将其分为肝郁型、气滞型、血瘀型、瘀热型、虚寒型等多种中医证候。

肝郁型主要表现为情志不畅、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情绪不宁、舌质淡红等;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色暗、不畅或伴有血块、腹部胀痛等;瘀热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月经不畅且颜色深红等;虚寒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腹痛缓解等。

这些中医证候分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3.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太冲等;中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方法,如当归、川芎、姜黄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饮食则是通过对月经周期进行合理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之物。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

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

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法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药敷脐法;体会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证之一,指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影响其生活质量。

此病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也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

2014年1月~2015年4月作者采用中药敷脐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0 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经妇科及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1~2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②主要症状:行经前后和经期下腹疼痛、坠胀;③伴随症状:经血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四肢觉冷,白带量多色白;④全身不适: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症状。

上述①、②项必备,③、④至少有1项即可诊断。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患者年龄15~27 岁,病程最短3个月,病程长者可达十余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4~26岁,病程最短5 个月,病程长者可达10年左右。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按照《妇产科学》[1]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但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后方可确诊。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作为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特指在月经期间,女性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而更多地与功能性因素有关。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在青春期女性中尤为显著,达到了3050,尽管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显示,子宫收缩异常、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其中。

子宫收缩幅度增大和频率增加可能导致子宫缺血和疼痛,而前列腺素作为炎症介质,其水平升高同样可以引发子宫收缩和疼痛。

原发性痛经患者还可能存在痛觉过敏和痛觉阈值降低等神经系统异常。

在治疗方面,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为主,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等途径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热敷、按摩、心理治疗等,旨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原理,调节女性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对于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也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

未来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其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以期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妇科症状,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背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痛经是妇女常见病,其中原发性痛经占90%以上,原发性痛经均在未婚和未生育青年人中,特别多见于中学女生中,严重影响着中学女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以前只给予止痛药对症处理,结果每次行经都复发。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疗效满意,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本组病人均为门诊病人,且多数为中学女生,年龄为16岁至22岁,均未婚、无生育史,痛经最短者1年,最长者8年,4至5年者最多.排除了内外科疾病,彩超及肛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经前血细胞分析及尿液分析无异常。

痛经多发生于经行第一天至第二或三天,共78例;发生于经前1天并持续至月经干净后的共42例。

120例痛经女性中,经量少、色黑、带血块者108例。

诊断标准:就诊者每次行经前一天或行经期间,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剧烈难忍,或恶心呕吐,冷汗淋漓以致昏厥者。

1.2治疗方法:用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妈富隆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自月经来潮后第五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晚一片,一天一次,共21天,停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少腹逐瘀汤,每日一剂,日服2次,至月经来潮后第五天停服,共服8~12剂。

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

中药基本方组成:炒小茴香6g,干姜3g,元胡12g,没药6g,当归12g,川芎9g,肉桂6g,赤芍12g,炒五灵脂12g,蒲黄12g。

寒重者小茴香10g,干姜6g,肉桂10g,赤芍6g,蒲黄6g,五灵脂6g;气血虚者去干姜没药,加黄芪18g,党参15g;气滞明显者去干姜肉桂,加香附12g,郁金12g,柴胡12g。

2.疗效及随访12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后,每个月经周期电话随访至停药6个月后,结果为:治疗2个周期痛经症状即消失者42例,治疗3个周期痛经症状消失者68例,有10例偶尔有痛经,但较前明显减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最后结果120例全部治愈。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素水平, 减少子宫收缩,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1、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法, 如当归、川芎、元胡等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2、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原发性痛经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 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神经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因个体 差异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 疗进展
目录
01 一、原发性痛经的研 究现状
02
二、原发性痛经的治 疗进展
03 三、未来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次演示将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 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四、结论
四、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目 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制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 一步探讨。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因个体差异而异。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发病机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并女性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 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明显的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中医治疗原发 性痛经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次演示将就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痛经采用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60例2021年1-10月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30例(温经汤)和试验组30例(温经汤+针灸)。

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推广意义大。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温经汤;针灸;疗效原发性痛经是女性非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在年轻妇女初潮时或初潮后数月较常发生。

月经来潮前后局部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以及催产素等物质含量增加,引起异常的子宫收缩,导致痛经[1]。

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使用布洛芬、萘普生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者使用口服避孕药、维生素E等。

药物可缓解痛经,减少次数、持续时间,但长期用药可产生副作用,疾病易复发。

中医治法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获得理想的疗效,常用汤剂与针灸配合方案,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分组对照,探究温经汤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作研究对象,病例数60例,时间2021年1-10月。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

对照组30例,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4岁、25岁;病程1-3年,平均(2.05±0.16)年。

试验组30例,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5岁;病程1-3年,平均(2.04±0.14)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可比较。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治疗选择温经汤。

温经汤方剂:川芎10g、麦冬10g、人参10g、桂枝10g、白芍10g、吴茱萸10g、牡丹皮10g、法半夏10g、当归10g、阿胶10g、生姜10g、延胡索20g、甘草5g。

药物混合后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40min左右,留取药液200mL。

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和 中西医结 合治 疗组 。 两组 资料 经统 计学 分析 , 无显 著性 差异 , 具 肝 , 止 痛调 经 。我们使 用 的 中成药 中 当归味甘 而重 , 故 能补 【 6 I , 其 气轻 而 辛 , 又能 行 血 , 既能 补血 , 又能 活 血 , 既可 通 经 , 义能 活 络 , 有Ⅱ f 比性 可使 紧张 的子 宫平 滑肌 呈松 弛状 态 。川穹 、 赤芍 口 『 行 瘀 、 止痛 、 凉 1 . 2 治疗方法 : 西 药组 3 5例 口服 芬 必 得 l 片/ 次, 3次/ 日; 中两 医 结合 组 3 5例 口服除 每天 服用 相 同两药 外 ,于月 经前 5 天 加服 调 血 、 消肿 。 甘 草可 和 中缓急 , 缓解 疼痛 , 测 和诸 药。红花 、 延胡 索活 散 瘀 止痛 。 以往 的一些研 究 表 明 , 许多 活血 化瘀 中药 可抑 经活 血胶 囊 ( 成分 : 木香 、 川穹 、 延胡 索 、 当归 、 熟地 黄 、 赤芍 、 红花 、 血通 径 、 乌药 、 白术 、 丹参 、 香附、 吴茱 萸 、 泽兰、 鸡血藤 、 菟 丝子 ) 4 粒/ 次, 4 制前 列腺 素活性 , 且 有解 痉作 用 , 可 以增 加 血液灌 流 . 改善 血管 缺 次/ 日, 经 期服 用 2天 , 7 灭 为一疗 程 。 血痉 挛 和微循 环 , 达到治 疗 目的 。 1 . 3 疗 效判 定 : 根 据《 中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制定 。 痊愈 : 疼痛 症 原发 性 痛 经引 起 的疼 痛 主要 与 子宫 肌 肉活 动 增强 致 子宫 张 状 消失 , 3 个 月 内没 有 复 发 ; 显效 : 痛 经 明 显减 轻 , 症 状 减轻 或 消 力增 加 和过度 痉挛 性 收缩 与缺 m仃关 。 由于子 宫异 常收缩 增 强 , 失; 无效 : 疼痛 症状 无改 善 。 使 子宫 血流量 减少 , 造 成 子宫 缺 血 , 导致 痛 经 发生 。 臼前 研 究表 2 结 果( 见表 1 ) 明, 可 以造 成子 宫 过度 收缩 的原 I 大 I 有: 前列 腺素 、 白 烯、 血管 加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乐素、 催 产素 等 。 子宫 肌层 小 m管对 血管 加压 素 的敏感性 很 高 , 其 作用 于子 宫血 管加 压 素受体 ,可 引起 子宫 肌层小 血 管强 烈 收缩 , 引起 子宫 局部 缺血 性瘁 挛疼 痛 I 。 前列 腺 素和 白 烯 均 为强有 力 的缩 f f I L 管 物质 , 有研 究 发现 , 月经 时子 宫 内膜前 列腺 素 含量 增 高 , F L P G F 2 a 升高 更 为 明显 , 引 起子 宫 平 滑肌 收缩 增 强 , 使 子 宫缺 血 3 讨 论 而引起疼 痛 。子宫 内膜 是合 成前 列腺 素 的重要 部位 , 子宫 合成 和 痛经 系指 经期 前后 或行 经期 间 ,l 叶 J 现下 腹部 痉挛 性 疼痛 , 释 放前 列腺 素增加 , 是 原发性 痛经 的重 要 原 。我们 白 『 以通 过降 有 身 不适 , 严 重 影响 患 者 日常 生 活 , 分 为 原发 性 痛 经和 继 发性 低 前列 腺 素 的水平 来 治疗 原 发性 痛 经 , 如 芬必 得 , 然 而两 药虽 然 痛经。 原发 性痛 经常 发生 年 轻女 性 , 初 潮后 数 月( 6 1 2 个月) 开 短 m t f q内可 以改善 疼 痛症 状 , , 但 无 法达 到 根治 的 日的 , 其 远期 疗 始, 3 0岁后 发生 率开 始下 降 ,原 发性 痛经 与继 发性 痛 经 相 比 , 疼 效 不佳 。巾药起 效慢 , 但 长期疗 效肯 定 。 通过 我们 的研 究发 现 , 中 痛 常存 月经 即将 来潮 前或来 潮后 开始 出现 , 并持 续至 月经 期 的前 西 医结合 治疗 组 的有效 率 明显 高于西 药治 疗组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2 ~ 3天 , 部 分 患者 呈 轻做 胀 痛 , 部 分 患者 疼 痛呈 痉 挛 性 , 较严重 , 义( P < 0 . 0 5 ) , 进一步表明 ,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原 发性 痛 经 , 疗 效 肯 常需 卧床 休息 , 疼 痛主要 集 中在下 腹部 , 有 时也伴 腰 痛 , 其 不伴 明 定 , 值得 临床 推广 使用 。 显 的盆 腔器质 性病 变 , 也称 为功 能性 痛经 。而继 发性 痛经 常 见 于 参 考文 献 内异症 、 肌瘤 、 盆腔 炎 症性 疾 病 、 子 宫腺 肌病 、 子宫 内膜息 肉和月 『 1 1 赵伟 红. 青年 学生痛 经症候调 查I J 1 _ 长春 中 医学 院学报 , 2 0 0 2 ( 1 ) . 经 流 道梗 阻 。 因此 , 继发 性痛 经 常伴有 其他 妇科 症状 , 如性 交 闲 『 2 1 国 家 中医 药管理 局 . 中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s 1 . 南京 : 南京 大 学 难、 排尿 困难 、 异 常 出血 、 子 宫肌瘤 或 不孕 。 出版社 , 1 9 9 4: 6 1 - 6 2 . f 3 ] 杜凤香, 王淑 斌 , 冯 亚 红. 浅谈 痛 经发 病 因素 l J 1 _ 中国 医学 杂 志 , 山西 省神池 县太平庄 乡计 生服 务站 ( 0 3 6 1 0 0 )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妇 科 盆 腔 B超 检 查 无异 常 发 现 。
针灸配合神阙穴敷药治疗 子宫脱 垂 2 O例
列 娟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3 文 献标 志码 : R 4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10 7 5 2 1 )0—10 0 8 6— 2 【 键词 】 子宫脱垂 关 艾灸 神阙穴敷药 针 刺
13 疗效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制定 。临床
I 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
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例原 发 性痛 经 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 0 治
痊愈 :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 ,功能恢 复正 常,随访 3个月无复 发。显效 : 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 留患侧劳累后轻度 残 胀痛。好 转: 主要症 状与阳性体征好转 , 中等程度以上劳动后症
及时治疗 本病是关键 。
在推拿治疗过程 中, 手法宜稳 , 力量 宜均 , 角度宜准 , 切忌粗 暴过猛。 行矫 正手法前一定要注意充分放松肌肉, 顺其 自然借力 发力。同时指导患者做减轻疼痛 的运动 , 保持正 确的坐卧姿势 ,
以 期 达 到巩 固疗 效 , 防复 发 。 预 综 上 所 述 , 用 推 拿 治疗 产 后 骨 盆 环 损伤 综 合 征 , 程 短 , 应 疗
学 出 版 社 ,9 4:5 . 19 17
12 治 疗 方 法 .
患 者 俯 卧 位 ,术 者 以 常 规 手 法 松 解 患 侧 骶 髂
关节周 围的肌 肉及软组织 ,重点松 解肌 肉痉挛条索状 结节 区 域 。() 1后错位 : 患者俯卧位 , 术者站于患侧 , 一手 向下压住患侧 骶髂关节处 , 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 , 患肢伸直 , 术者两手对抗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