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概论

数据就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与加工处理得信息得载体。

数据元素就是数据得基本单位,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就是具有独立含义得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结构得定义:

·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上描述数据,独立于计算机。·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

·线性结构:多对多关系。

·存储结构:就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得实现。·顺序存储结构:如数组。

·链式存储结构:如链表。

·索引存储结构:·稠密索引:每个结点都有索引项。

·稀疏索引:每组结点都有索引项。

·散列存储结构:如散列表。

·数据运算。

·对数据得操作。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集合。

·常用得有: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

数据类型:就是一个值得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得一组操作得总称。

·结构类型:由用户借助于描述机制定义,就是导出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就是抽象数据得组织与与之得操作。相当于在概念层上描述问题。

·优点就是将数据与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信息隐藏。

程序设计得实质就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得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好得算法。算法取决于数据结构。

算法就是一个良定义得计算过程,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并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出。

评价算法得好坏得因素:·算法就是正确得;

·执行算法得时间;

·执行算法得存储空间(主要就是辅助存储空间);

·算法易于理解、编码、调试。

时间复杂度:就是某个算法得时间耗费,它就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得函数。

渐近时间复杂度:就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得数量级。

评价一个算法得时间性能时,主要标准就就是算法得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中语句得频度不仅与问题规模有关,还与输入实例中各元素得取值相关。

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空间复杂度:就是某个算法得空间耗费,它就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得函数。

算法得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合称算法复杂度。

第二章线性表

线性表就是由n≥0个数据元素组成得有限序列。

n=0就是空表;非空表,只能有一个开始结点,有且只能有一个终端结点。

线性表上定义得基本运算:

·构造空表:Initlist(L)

·求表长:Listlength(L)

·取结点:GetNode(L,i)

·查找:LocateNode(L,x)

·插入:InsertList(L,x,i)

·删除:Delete(L,i)

顺序表就是按线性表得逻辑结构次序依次存放在一组地址连续得存储单元中。在存储单元中得各元素得物理位置与

逻辑结构中各结点相邻关系就是一致得。地址计算:LOCa(i)=LOCa(1)+(i-1)*d;(首地址为1)在顺序表中实现得基本运算:

·插入:平均移动结点次数为n/2;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删除:平均移动结点次数为(n-1)/2;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线性表得链式存储结构中结点得逻辑次序与物理次序不一定相同,为了能正确表示结点间得逻辑关系,在存储每个结点值得同时,还存储了其后继结点得地址信息(即指针或链)。这两部分信息组成链表中得结点结构。

一个单链表由头指针得名字来命名。

单链表运算:

·建立单链表·头插法:s->next=head;head=s;生成得顺序与输入顺序相反。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尾插法:head=rear=null;if(head=null)head=s;else r->next=s;r=s;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加头结点得算法:对开始结点得操作无需特殊处理,统一了空表与非空表。

·查找·按序号:与查找位置有关,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按值:与输入实例有关,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插入运算:p=GetNode(L,i-1);s->next=p->next;p->next=s;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删除运算:p=GetNode(L,i-1);r=p->next;p->next=r->next;free(r);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单循环链表就是一种首尾相接得单链表,终端结点得指针域指向开始结点或头结点。链表终止条件就是以指针等于头指针或尾指针。

采用单循环链表在实用中多采用尾指针表示单循环链表。优点就是查找头指针与尾指针得时间都就是O(1),不用

遍历整个链表。

双链表就就是双向链表,就就是在单链表得每个结点里再增加一个指向其直接前趋得指针域prior,形成两条不同方

向得链。由头指针head惟一确定。

双链表也可以头尾相链接构成双(向)循环链表。

双链表上得插入与删除时间复杂度均为O (1)。

顺序表与链表得比较:·基于空间:

·顺序表得存储空间就是静态分配,存储密度为1;适于线性表事先确定其大小时采用。

·链表得存储空间就是动态分配,存储密度<1;适于线性表长度变化大时采用。

·基于时间:

·顺序表就是随机存储结构,当线性表得操作主要就是查找时,宜采用。

·以插入与删除操作为主得线性表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

·若插入与删除主要发生在表得首尾两端,则宜采用尾指针表示得单循环链表。

第三章栈与队列

栈(Stack)就是仅限制在表得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运算得线性表,称插入、删除这一端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表中无元素时为空栈。栈得修改就是按后进先出得原则进行得,我们又称栈为LIFO表(Last In First Out)。通常栈有

顺序栈与链栈两种存储结构。

栈得基本运算有六种:·构造空栈:InitStack(S)

·判栈空:StackEmpty(S)

·判栈满:StackFull(S)

·进栈:Push(S,x)

·退栈:Pop(S)

·取栈顶元素:StackTop(S)

在顺序栈中有“上溢”与“下溢”得现象。·“上溢”就是栈顶指针指出栈得外面就是出错状态。

·“下溢”可以表示栈为空栈,因此用来作为控制转移得条件。

顺序栈中得基本操作有六种:·构造空栈·判栈空·判栈满·进栈·退栈·取栈顶元素

链栈则没有上溢得限制,因此进栈不要判栈满。链栈不需要在头部附加头结点,只要有链表得头指针就可以了。链栈中得基本操作有五种:·构造空栈·判栈空·进栈·退栈·取栈顶元素

队列(Queue)就是一种运算受限得线性表,插入在表得一端进行,而删除在表得另一端进行,允许删除得一端称为队头(front),允许插入得一端称为队尾(rear),队列得操作原则就是先进先出得,又称作FIFO表(First In First Out)、队列也有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两种存储结构。

队列得基本运算有六种:·置空队:InitQueue(Q)

·判队空:QueueEmpty(Q)

·判队满:QueueFull(Q)

·入队:EnQueue(Q,x)

·出队:DeQueue(Q)

·取队头元素:QueueFront(Q)

顺序队列得“假上溢”现象:由于头尾指针不断前移,超出向量空间。这时整个向量空间及队列就是空得却产生了“上

溢”现象。

为了克服“假上溢”现象引入循环向量得概念,就是把向量空间形成一个头尾相接得环形,这时队列称循环队列。判定循环队列就是空还就是满,方法有三种:

·一种就是另设一个布尔变量来判断;

·第二种就是少用一个元素空间,入队时先测试((rear+1)%m = front)?满:空;

·第三种就就是用一个计数器记录队列中得元素得总数。

队列得链式存储结构称为链队列,一个链队列就就是一个操作受限得单链表。为了便于在表尾进行插入(入队)得操作,在表尾增加一个尾指针,一个链队列就由一个头指针与一个尾指针唯一地确定。链队列不存在队满与上溢

得问题。在链队列得出队算法中,要注意当原队中只有一个结点时,出队后要同进修改头尾指针并使队列变空。

第四章串

串就是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得有限序列。

·空串:就是指长度为零得串,也就就是串中不包含任何字符(结点)。

·空白串:指串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空格字符得串。

·在一个串中任意个连续字符组成得子序列称为该串得子串,包含子串得串就称为主串。

·子串在主串中得序号就就是指子串在主串中首次出现得位置。

·空串就是任意串得子串,任意串就是自身得子串。

串分为两种:·串常量在程序中只能引用不能改变;

·串变量得值可以改变。

串得基本运算有:·求串长strlen(char*s)

·串复制strcpy(char*to,char*from)

·串联接strcat(char*to,char*from)

·串比较charcmp(char*s1,char*s2)

·字符定位strchr(char*s,charc)

串就是特殊得线性表(结点就是字符),所以串得存储结构与线性表得存储结构类似。串得顺序存储结构简称为顺序串。

顺序串又可按存储分配得不同分为:

·静态存储分配:直接用定长得字符数组来定义。优点就是涉及串长得操作速度快,但不适合插入、链接操作。

·动态存储分配:就是在定义串时不分配存储空间,需要使用时按所需串得长度分配存储单元。

串得链式存储就就是用单链表得方式存储串值,串得这种链式存储结构简称为链串。链串与单链表得差异只就是它得结

点数据域为单个字符。

为了解决“存储密度”低得状况,可以让一个结点存储多个字符,即结点得大小。

顺序串上子串定位得运算:又称串得“模式匹配”或“串匹配”,就是在主串中查找出子串出现得位置。在串匹配中,将主串称为目标(串),子串称为模式(串)。这就是比较容易理解得,串匹配问题就就是找出给定模式串P在给定目标串T中首次出现得有效位移或者就是全部有效位移。最坏得情况下时间复杂度就是O((n-m+1)m),假如m与n同阶

得话则它就是O(n^2)。链串上得子串定位运算位移就是结点地址而不就是整数

第五章多维数组

数组一般用顺序存储得方式表示。

存储得方式有:·行优先顺序,也就就是把数组逐行依次排列。PASCAL、C

·列优先顺序,就就是把数组逐列依次排列。FORTRAN

地址得计算方法:·按行优先顺序排列得数组:LOCa(ij)=LOCa(11)+((i-1)*n+(j-1))*d、

·按列优先顺序排列得数组:LOCa(ij)=LOCa(11)+((j-1)*n+(i-1))*d、

矩阵得压缩存储:为多个相同得非零元素分配一个存储空间;对零元素不分配空间。

特殊矩阵得概念:所谓特殊矩阵就是指非零元素或零元素分布有一定规律得矩阵。

稀疏矩阵得概念:一个矩阵中若其非零元素得个数远远小于零元素得个数,则该矩阵称为稀疏矩阵。

特殊矩阵得类型:·对称矩阵:满足a(ij)=a(ji)。元素总数n(n+1)/2、I=max(i,j),J=min(i,j),LOCa(ij)=LOC(sa[0])+(I*(I+1)/2+J)*d、

·三角矩阵:·上三角阵:k=i*(2n-i+1)/2+j-i,LOCa(ij)=LOC(sa[0])+k*d、

·下三角阵:k=i*(i+1)/2+j,LOCa(ij)=LOC(sa[0])+k*d、

·对角矩阵:k=2i+j,LOCa(ij)=LOC(sa[0])+k*d、

稀疏矩阵得压缩存储方式用三元组表把非零元素得值与它所在得行号列号做为一个结点存放在一起,用这些结点组成得一个线性表来表示。但这种压缩存储方式将失去随机存储功能。加入行表记录每行得非零元素在三元组表中得

起始位置,即带行表得三元组表。

第六章树

树就是n个结点得有限集合,非空时必须满足:只有一个称为根得结点;其余结点形成m个不相交得子集,并称

根得子树。

根就是开始结点;结点得子树数称度;度为0得结点称叶子(终端结点);度不为0得结点称分支结点(非终端结

点);除根外得分支结点称内部结点;

有序树就是子树有左,右之分得树;无序树就是子树没有左,右之分得树;森林就是m个互不相交得树得集合;

树得四种不同表示方法:·树形表示法;·嵌套集合表示法;·凹入表示法·广义表表示法。

二叉树得定义:就是n≥0个结点得有限集,它就是空集(n=0)或由一个根结点及两棵互不相交得分别称作这个根得

左子树与右子树得二叉树组成。

二叉树不就是树得特殊情形,与度数为2得有序树不同。

二叉树得4个重要性质:·二叉树上第i层上得结点数目最多为2^(i-1)(i≥1)。;

·深度为k得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k≥1);

·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若终端结点得个数为n0,度为2得结点数为n2,则n0=n2+1;

·具有n个结点得完全二叉树得深度为int(log2n)+1、

满二叉树就是一棵深度为k,结点数为(2^k)-1得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就是满二叉树在最下层自右向左去处部分结点;

二叉树得顺序存储结构就就是把二叉树得所有结点按照层次顺序存储到连续得存储单元中。(存储前先将其画成完全

二叉树)

树得存储结构多用得就是链式存储。BinTNode得结构为lchild|data|rchild,把所有BinTNode类型得结点,加上一个指向根结点得BinTree型头指针就构成了二叉树得链式存储结构,称为二叉链表。它就就是由根指针root唯一确定得。

共有2n个指针域,n+1个空指针。

根据访问结点得次序不同可得三种遍历:先序遍历(前序遍历或先根遍历),中序遍历(或中根遍历)、后序遍历(或后根遍历)。时间复杂度为O(n)。

利用二叉链表中得n+1个空指针域来存放指向某种遍历次序下得前趋结点与后继结点得指针,这些附加得指针就称为“线索”,加上线索得二叉链表就称为线索链表。线索使得查找中序前趋与中序后继变得简单有效,但对于查找指定结

点得前序前趋与后序后继并没有什么作用。

树与森林及二叉树得转换就是唯一对应得。

转换方法:·树变二叉树:兄弟相连,保留长子得连线。

·二叉树变树:结点得右孩子与其双亲连。

·森林变二叉树:树变二叉树,各个树得根相连。

树得存储结构:·有双亲链表表示法:结点data | parent,对于求指定结点得双亲或祖先十分方便,但不适于求指定

点得孩子及后代。

·孩子链表表示法:为树中每个结点data | next设置一个孩子链表firstchild,并将data | firstchild存放在一个向量中。

·双亲孩子链表表示法:将双亲链表与孩子链表结合。

·孩子兄弟链表表示法:结点结构leftmostchild |data | rightsibing,附加两个分别指向该结点得最左孩子与右邻兄弟得

指针域。

树得前序遍历与相对应得二叉树得前序遍历一致;树得后序遍历与相对应得二叉树得中序遍历一致。

树得带权路径长度就是树中所有叶结点得带权路径长度之与。树得带权路径长度最小得二叉树就称为最优二叉树

(即哈夫曼树)。

在叶子得权值相同得二叉树中,完全二叉树得路径长度最短。

哈夫曼树有n个叶结点,共有2n-1个结点,没有度为1得结点,这类树又称为严格二叉树。

变长编码技术可以使频度高得字符编码短,而频度低得字符编码长,但就是变长编码可能使解码产生二义性。如00、01、0001这三个码无法在解码时确定就是哪一个,所以要求在字符编码时任一字符得编码都不就是其她字符编码得

前缀,这种码称为前缀码(其实就是非前缀码)。

哈夫曼树得应用最广泛地就是在编码技术上,它能够容易地求出给定字符集及其概率分布得最优前缀码。哈夫曼编码得构造很容易,只要画好了哈夫曼树,按分支情况在左路径上写代码0,右路径上写代码1,然后从上到下到叶结

点得相应路径上得代码得序列就就是该结点得最优前缀码。

第七章图

图得逻辑结构特征就就是其结点(顶点)得前趋与后继得个数都就是没有限制得,即任意两个结点之间之间都可能相关。

图GraphG=(V,E),V就是顶点得有穷非空集合,E就是顶点偶对得有穷集。

有向图Digraph:每条边有方向;无向图Undigraph:每条边没有方向。

有向完全图:具有n*(n-1)条边得有向图;无向完全图:具有n*(n-1)/2条边得无向图;

有根图:有一个顶点有路径到达其它顶点得有向图;简单路径:就是经过顶点不同得路径;简单回路就是开始与终端重

得简单路径;

网络:就是带权得图。

图得存储结构:

·邻接矩阵表示法:用一个n阶方阵来表示图得结构就是唯一得,适合稠密图。

·无向图:邻接矩阵就是对称得。

·有向图:行就是出度,列就是入度。

建立邻接矩阵算法得时间就是O(n+n^2+e),其时间复杂度为O(n^2)

·邻接表表示法:用顶点表与邻接表构成不就是唯一得,适合稀疏图。

·顶点表结构vertex | firstedge,指针域存放邻接表头指针。

·邻接表:用头指针确定。·无向图称边表;

·有向图又分出边表与逆邻接表;

·邻接表结点结构为adjvex | next,

时间复杂度为O(n+e)。,空间复杂度为O(n+e)。。

图得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借助于邻接矩阵得列。使用栈保存已访问结点。

·广度优先遍历:借助于邻接矩阵得行。使用队列保存已访问结点。

生成树得定义:若从图得某个顶点出发,可以系统地访问到图中所有顶点,则遍历时经过得边与图得所有顶点构成得子图称作该图得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图得生成树不唯一,从不同得顶点出发可得到不同得生成树,把权值最小得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

(MST)。

构造最小生成树得算法:·Prim算法得时间复杂度为O(n^2)与边数无关适于稠密图。

·Kruskal算法得时间复杂度为O(lge),主要取决于边数,较适合于稀疏图。

最短路径得算法:·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类似于prim算法。

拓扑排序:就是将有向无环图G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若∈E(G),则在线性序列u在v之前,这种线性序列称为拓扑序列。

拓扑排序也有两种方法:

·无前趋得顶点优先,每次输出一个无前趋得结点并删去此结点及其出边,最后得到得序列即拓扑序列。

·无后继得结点优先:每次输出一个无后继得结点并删去此结点及其入边,最后得到得序列就是逆拓扑序列。

第八章排序

记录中可用某一项来标识一个记录,则称为关键字项,该数据项得值称为关键字。

排序就是使文件中得记录按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列起来。

·基本操作:比较关键字大小;改变指向记录得指针或移动记录。

·存储结构:顺序结构、链表结构、索引结构。

经过排序后这些具有相同关键字得记录之间得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则称这种排序方法就是稳定得,否则排序算法就是不稳定得。

排序过程中不涉及数据得内、外存交换则称之为“内部排序”(内排序),反之,若存在数据得内外存交换,则称之为外排序。

内部排序方法可分五类: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归并排序与分配排序。

评价排序算法好坏得标准主要有两条:执行时间与所需得辅助空间,另外算法得复杂程序也就是要考虑得一个因素。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逐个向前插入到合适位置。

·哨兵(监视哨)有两个作用:·作为临变量存放R[i]

·就是在查找循环中用来监视下标变量j就是否越界。

·直接插入排序就是就地得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比较次数为(n+2)(n-1)/2;移动次数为(n+4)(n-1)/2;

·希尔排序:·等间隔得数据比较并按要求顺序排列,最后间隔为1、

·希尔排序就是就地得不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1、25),比较次数为(n^1、25);移动次数为(1、6n^1、25);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自下向上确定最轻得一个。·自上向下确定最重得一个。·自下向上确定最轻得一个,后自上向下确定最重得一个。

·冒泡排序就是就地得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比较次数为n(n-1)/2;移动次数为3n(n-1)/2;

·快速排序:·以第一个元素为参考基准,设定、动两个指针,发生交换后指针交换位置,直到指针重合。重复直到排序完成。

·快速排序就是非就地得不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比较次数为n(n-1)/2;

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选择最小得放在比较区前。

·直接选择排序就地得不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比较次数为n(n-1)/2;

·堆排序·建堆:按层次将数据填入完全二叉树,从int(n/2)处向前逐个调整位置。

·然后将树根与最后一个叶子交换值并断开与树得连接并重建堆,直到全断开。

·堆排序就是就地不稳定得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得文件。

归并排序:·先两个一组排序,形成(n+1)/2组,再将两组并一组,直到剩下一组为止。

·归并排序就是非就地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2n),

分配排序:·箱排序:·按关键字得取值范围确定箱子数,按关键字投入箱子,链接所有非空箱。

·箱排序得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线性得O(n)。

·基数排序:·从低位到高位依次对关键字进行箱排序。

·基数排序就是非就稳定得排序,时间复杂度就是O(d*n+d*rd)。

各种排序方法得比较与选择:·待排序得记录数目n;n较大得要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得排序方法;

·记录得大小(规模);记录大最好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而快速排序与堆排序在链表上难于实现;

·关键字得结构及其初始状态;·对稳定性得要求;

·语言工具得条件;·存储结构;·时间与辅助空间复杂度。

第九章查找

查找得同时对表做修改操作(如插入或删除)则相应得表称之为动态查找表,否则称之为静态查找表。

衡量查找算法效率优劣得标准就是在查找过程中对关键字需要执行得平均比较次数(即平均查找长度ASL)。

线性表查找得方法:·顺序查找:逐个查找,ASL=(n+1)/2;

·二分查找:取中点int(n/2)比较,若小就比左区间,大就比右区间。用二叉判定树表示。ASL=(∑(每层结点数*层数))/N、

·分块查找。要求“分块有序”,将表分成若干块内部不一定有序,并抽取各块中得最大关键字及其位置建立有序索引表。

二叉排序树(BST)定义就是:二叉排序树就是空树或者满足如下性质得二叉树:·若它得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得值均小于根结点得值;

·若它得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得值均大于根结点得值;

·左、右子树本身又就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得插入、建立、删除得算法平均时间性能就是O(nlog2n)。

二叉排序树得删除操作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P就是叶子,则直接删除*P,即将*P得双亲*parent中指向*P得指针域置空即可。

·*P只有一个孩子*child,此时只需将*child与*p得双亲直接连接就可删去*p、

·*p有两个孩子,则先将*p结点得中序后继结点得数据到*p,删除中序后继结点。

关于B-树(多路平衡查找树)。它适合在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上组织动态得查找表,就是一种外查找算法。建立得方式就是从下向上拱起。

散列技术:将结点按其关键字得散列地址存储到散列表得过程称为散列。散列函数得选择有两条标准:简单与均匀。

常见得散列函数构得造方法:

·平方取中法:hash=int((x^2)%100)

·除余法:表长为m,hash=x%m

·相乘取整法:hash=int(m*(x*A-int(x*A));A=0、618

·随机数法:hash=random(x)。

处理冲突得方法:·开放定址法:·一般形式为hi=(h(key)+di)%m1≤i≤m-1,开放定址法要求散列表得装填因子α≤1、

·开放定址法类型:·线性探查法:address=(hash(x)+i)%m;

·二次探查法:address=(hash(x)+i^2)%m;

·双重散列法:address=(hash(x)+i*hash(y))%m;

·拉链法:·就是将所有关键字为同义词得结点链接在同一个单链表中。

·拉链法得优点:·拉链法处理冲突简单,且无堆积现象;

·链表上得结点空间就是动态申请得适于无法确定表长得情况;

·拉链法中α可以大于1,结点较大时其指针域可忽略,因此节省空间;

·拉链法构造得散列表删除结点易实现。

·拉链法也有缺点:当结点规模较小时,用拉链法中得指针域也要占用额外空间,还就是开放定址法省空间。

第十章排序

10、1 排序得基本概念

10、2 插入排序

10、3 选择排序

10、4 交换排序

本章主要知识点:

排序得基本概念与衡量排序算法优劣得标准,其中衡量标准有算法得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与稳定性

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10、1排序得基本概念

1、排序就是对数据元素序列建立某种有序排列得过程。

2、排序得目得:便于查找。

3、关键字就是要排序得数据元素集合中得一个域,排序就是以关键字为基准进行得。

关键字分主关键字与次关键字两种。对要排序得数据元素集合来说,如果关键字满足数据元素值不同时该关键字得值也一定不同,这样得关键字称为主关键字。不满足主关键字定义得关键字称为次关键字。

4、排序得种类:分为内部排序与外部排序两大类。

若待排序记录都在内存中,称为内部排序;若待排序记录一部分在内存,一部分在外存,则称为外部排序。注:外部排序时,要将数据分批调入内存来排序,中间结果还要及时放入外

存,显然外部排序要复杂得多。

5、排序算法好坏得衡量标准:

(1)时间复杂度——它主要就是分析记录关键字得比较次数与记录得移动次数。

(2)空间复杂度——算法中使用得内存辅助空间得多少。

(3)稳定性——若两个记录A与B得关键字值相等,但排序后A、B得先后次序保持不变,则称这种排序算法就是稳定得。

10、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得基本思想就是:每步将一个待排序得对象,按其关键字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得一组对象得适当位置上,直到对象全部插入为止。

简言之,边插入边排序,保证子序列中随时都就是排好序得。

常用得插入排序有:直接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两种。

10、2、1 直接插入排序

1、其基本思想就是:

顺序地把待排序得数据元素按其关键字值得大小插入到已排序数据元素子集合得适当位置。

例1:关键字序列T=(13,6,3,31,9,27,5,11),

请写出直接插入排序得中间过程序列。

初始关键字序列:【13】, 6, 3, 31, 9, 27, 5, 11

第一次排序:【6, 13】, 3, 31, 9, 27, 5, 11

第二次排序:【3, 6, 13】, 31, 9, 27, 5, 11

第三次排序:【3, 6, 13,31】, 9, 27, 5, 11

第四次排序:【3, 6, 9, 13,31】, 27, 5, 11

第五次排序:【3, 6, 9, 13,27, 31】, 5, 11

第六次排序:【3, 5, 6, 9, 13,27, 31】, 11

第七次排序:【3, 5, 6, 9, 11,13,27, 31】

注:方括号[ ]中为已排序记录得关键字,下划横线得关键字

表示它对应得记录后移一个位置。

2、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i, j, temp;

int n = a、Length;

for(i = 0; i < n - 1; i ++){

temp = a[i + 1];

j = i;

while(j > -1 && temp < a[j]){

a[j + 1] = a[j];

j --;

}

a[j + 1] = temp;

}

}

初始关键字序列:【13】, 6, 3, 31, 9, 27, 5, 11

第一次排序:【6, 13】, 3, 31, 9, 27, 5, 11

第二次排序:【3, 6, 13】, 31, 9, 27, 5, 11

3、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分析

(1)时间效率:当数据有序时,执行效率最好,此时得时间复杂度为O(n);当数据基本反序时,执行效率最差,此时得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当数据越接近有序,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得性能越好。

(2)空间效率:仅占用1个缓冲单元——O(1)

(3)算法得稳定性:稳定

8、2、2 希尔(shell)排序(又称缩小增量排序)

1、基本思想:把整个待排序得数据元素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小组内得数据元素用直接插入法排序;小组得个数逐次缩小,当完成了所有数据元素都在一个组内得排序后排序过程结束。

2、技巧:小组得构成不就是简单地“逐段分割”,而就是将相隔某个增量d得记录组成一个小组,让增量d逐趟缩短(例如依次取5,3,1),直到d=1为止。

3、优点:让关键字值小得元素能很快前移,且序列若基本有序时,再用直接插入排序处理,时间效率会高很多。例2:设待排序得序列中有12个记录,它们得关键字序列T=(65,34,25,87,12,38,56,46,14,77,92,23),请写出希尔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 int[] d, int numOfD){

int i, j, k, m, span;

int temp;

int n = a、Length;

for(m = 0; m < numOfD; m ++){ //共numOfD次循环

span = d[m]; //取本次得增量值

for(k = 0; k < span; k ++){ //共span个小组

for(i = k; i < n-span; i = i + span){

temp = a[i+span];

j = i;

while(j > -1 && temp < a[j]){

a[j + span] = a[j];

j = j - span;

}

a[j + span] = temp;

}

}

}

}

算法分析:开始时d 得值较大,子序列中得对象较少,排序速度较快;随着排序进展,d 值逐渐变小,子序列中对象个数逐渐变多,由于前面工作得基础,大多数记录已基本有序,所以排序速度仍然很快。

时间效率:O(n(log2n)2)

空间效率:O(1)——因为仅占用1个缓冲单元

算法得稳定性:不稳定

练习:

1、欲将序列(Q, H, C, Y, P, A, M, S, R, D, F, X)中得关键码按字母升序重排,则初始d为4得希尔排序一趟得结果就是?

答:原始序列:Q, H, C, Y, P, A, M, S, R, D, F, X

shell一趟后:P,A,C,S,Q,D,F,X,R,H,M,Y

2、以关键字序列(256,301,751,129,937,863,742,694,076,438)为例,写出执行希尔排序(取d=5,3,1)算法得各趟排序结束时,关键字序列得状态。

解:原始序列: 256,301,751,129,937,863,742,694,076,438

希尔排序第一趟d=5 256 301 694 076 438 863 742 751 129 937

第二趟d=3 076 301 129 256 438 694 742 751 863 937

第三趟d=1 076 129 256 301 438 694 742 751 863 937

10、3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得基本思想就是:每次从待排序得数据元素集合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得数据元素放到数据元素集合得最前(或最后),数据元素集合不断缩小,当数据元素集合为空时选择排序结束。

常用得选择排序算法:

(1)直接选择排序

(2)堆排序

10、3、1直接选择排序

1、其基本思想

每经过一趟比较就找出一个最小值,与待排序列最前面得位置互换即可。

(即从待排序得数据元素集合中选取关键字最小得数据元素并将它与原始数据元素集合中得第一个数据元素交换位置;然后从不包括第一个位置得数据元素集合中选取关键字最小得数据元素并将它与原始数据集合中得第二个数据元素交换位置;如此重复,直到数据元素集合中只剩一个数据元素为止。)

2、优缺点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每趟只能确定一个元素,表长为n时需要n-1趟

例3: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请给出直接选择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

原始序列:21,25,49,25*,16,08

第1趟08,25,49,25*,16,21

第2趟08,16, 49,25*,25,21

第3趟08,16, 21,25*,25,49

第4趟08,16, 21,25*,25,49

第5趟08,16, 21,25*,25,49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i, j, small;

int temp;

int n = a、Length;

for(i = 0; i < n - 1; i ++){

small = i; //设第i个数据元素最小

for(j = i + 1; j < n; j ++) //寻找最小得数据元素

if(a[j] < a[small]) small = j; //记住最小元素得下标

if(small != i){ //当最小元素得下标不为i时交换位置

temp = a[i];

a[i] = a[small];

a[small] = temp;

}

}

}

3、算法分析

时间效率:O(n2)——虽移动次数较少,但比较次数仍多。

空间效率:O(1)——没有附加单元(仅用到1个temp)

算法得稳定性:不稳定

4、稳定得直接选择排序算法

例: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请给出稳定得直接选择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

原始序列:21,25,49,25*,16,08

第1趟08, 21 , 25 , 49 , 25 *, 16

第2趟08,16, 21,25,49 ,25 *

第3趟08,16, 21,25,49 ,25 *

第4趟08,16, 21,25,49 ,25 *

第5趟08,16, 21,25,25 * ,49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2(int [] a){

int i,j,small;

int temp;

int n = a、Length;

for(i = 0; i < n-1; i++){

small = i;

for(j = i+1; j < n; j++){ //寻找最小得数据元素

if(a[j] < a[small]) small = j; //记住最小元素得下标

}

if(small != i){

temp = a[small];

for(j = small; j > i; j--) //把该区段尚未排序元素依次后移

a[j] = a[j-1];

a[i] = temp; //插入找出得最小元素

}

}

}

8、3、2 堆排序

1、什么就是堆?

2、怎样建堆?

3、怎样堆排序?

堆得定义:设有n个数据元素得序列k0,k1,…,kn-1,当且仅当满足下述关系之一时,称之为堆。

解释:如果让满足以上条件得元素序列(k0,k1,…,kn-1)顺次排成一棵完全二叉树,则此树得特点就是:树中所有结点得值均大于(或小于)其左右孩子,此树得根结点(即堆顶)必最大(或最小)。

例4:有序列T1=(08, 25, 49, 46, 58, 67)与序列T2=(91, 85, 76, 66, 58, 67, 55),判断它们就是否“堆”?

2、怎样建堆?

步骤:从第一个非终端结点开始往前逐步调整,让每个双亲大于(或小于)子女,直到根结点为止。

终端结点(即叶子)没有任何子女,无需单独调整

例: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请建最大堆。

解:为便于理解,先将原始序列画成完全二叉树得形式:

这样可以很清晰地从(n-1-1)/2开始调整。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Heap(int[] a, int n, int h){

int i, j, flag;

int temp;

i = h;

j = 2 * i + 1; // j为i结点得左孩子结点得下标

temp = a[i];

flag = 0;

while(j < n && flag != 1){

//寻找左右孩子结点中得较大者,j为其下标

if(j < n - 1 && a[j] < a[j + 1]) j++;

if (temp >= a[j]) //a[i]>=a[j]

flag = 1; //标记结束筛选条件

else{ //否则把a[j]上移

a[i] = a[j];

i = j;

j = 2 * i + 1;

}

}

a[i] = temp;

}

利用上述createHeap(a,n,h)函数,初始化创建最大堆得过程就就是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a[i]开始,到根结点a[0]为止,循环调用createHeap(a,n,h)得过程。

初始化创建最大堆算法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initCreateHeap(int[] a){

int n = a、Length;

for(int i = (n-1-1) / 2; i >= 0; i --)

createHeap(a, n, i);

}

3、怎样进行整个序列得堆排序?

*基于初始堆进行堆排序得算法步骤:

堆得第一个对象a[0]具有最大得关键码,将a[0]与a[n-1]对调,把具有最大关键码得对象交换到最后;

再对前面得n-1个对象,使用堆得调整算法,重新建立堆(调整根结点使之满足最大堆得定义)。结果具有次最大关键码得对象又上浮到堆顶,即a[0]位置;

再对调a[0]与a[n-2],然后对前n-2个对象重新调整,…如此反复,最后得到全部排序好得对象序列。

例5:对刚才建好得最大堆进行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

int temp;

int n = a、Length;

initCreateHeap(a); //初始化创建最大堆

for(int i = n - 1; i > 0; i --){ //当前最大堆个数每次递减1

//把堆顶a[0]元素与当前最大堆得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temp = a[0];

a[0] = a[i];

a[i] = temp;

createHeap(a,i, 0); //调整根结点满足最大堆

}

}

4、堆排序算法分析:

时间效率:O(nlog2n)。

空间效率:O(1)。

稳定性:不稳定。

练习1:以下序列就是堆得就是()

{75,65,30,15,25,45,20,10} B、{75,65,45,10,30,25,20,15}

C、{75,45,65,30,15,25,20,10}

D、{75,45,65,10,25,30,20,15}

练习2:有一组数据{15,9,7,8,20,1,7*,4},建成得最小堆为()。

A、{1,4,8,9,20,7,15,7*}

B、{1,7,15,7*,4,8,20,9}

C、{1,4,7,8,20,15,7*,9}

D、以上都不对

练习3:已知序列{503,87,512,61,908,170,897,275,653,462},写出采用堆排序对该序列作非递减排列时得排序过程。

排序好得序列为:61,87,170,275,462,503,512,653,897,908

10、4 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得基本思想就是:利用交换数据元素得位置进行排序得方法。

交换排序得主要算法有:

1) 冒泡排序

2) 快速排序

10、4、1 冒泡排序

1、基本思路:每趟不断将记录两两比较,并按“前小后大”(或“前大后小”)规则交换。

2、优点:每趟结束时,不仅能挤出一个最大值到最后面位置,还能同时部分理顺其她元素;一旦下趟没有交换发

生,还可以提前结束排序。

例:关键字序列T=(21,25,49,25*,16,08),请按从小到大得顺序,写出冒泡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

初态:21,25,49,25*,16,08

第1趟21,25,25*,16,08 ,49

第2趟21,25,16,08 ,25*,49

第3趟21,16,08 ,25,25*,49

第4趟16,08 ,21,25,25*,49

第5趟08,16,21,25,25*,49

3、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i, j, flag=1;

int temp;

int n = a、Length;

for(i = 1; i < n && flag == 1; i++){

flag = 0;

for(j = 0; j < n-i; j++){

if(a[j] > a[j+1]){

flag = 1;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

}

4、冒泡排序得算法分析

时间效率:O(n2) —因为要考虑最坏情况(数据元素全部逆序),当然最好情况就是数据元素已全部排好序,此时循环n-1次,时间复杂度为O(n)

空间效率:O(1)—只在交换时用到一个缓冲单元

稳定性:稳定—25与25*在排序前后得次序未改变

练习:关键字序列T=(31,15,9,25,16,28),请按从小到大得顺序,写出冒泡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

初态:31,15,9,25,16,28

第1趟15,9,25,16,28,31

第2趟9,15,16,25,28,31

第3趟9,15,16,25,28,31

1、基本思想:设数组a中存放了n个数据元素,low为数组得低端下标,high为数组得高端下标,从数组a中任取一个元素(通常取a[low])做为标准元素,以该标准元素调整数组a中其她各个元素得位置,使排在标准元素前面得元素均小于标准元素,排在标准元素后面得均大于或等于标准元素。这样一次排序过程结束后,一方面将标准元素放在了未来排好序得数组中该标准元素应位于得位置上,另一方面将数组中得元素以标准元素为中心分成了两个子数组,位于标准元素左边子数组中得元素均小于标准元素,位于标准元素右边子数组中得元素均大于等于或标准元素。对这两个子数组中得元素分别再进行方法类同得递归快速排序。算法得递归出口条件就是low≥high。

例、关键字序列T=(60,55,48,37,10,90,84,36),请按从小到大得顺序,写出快速排序得具体实现过程。快速排序算法各次快速排序过程

3、快速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ow, int high){

int i, j;

int temp;

i = low;

j = high;

temp = a[low]; //取第一个元素为标准数据元素

while(i < j){

//在数组得右端扫描

while(i < j && temp <= a[j]) j--;

if(i < j){

a[i] = a[j];

i++;

}

//在数组得左端扫描

while(i < j && a[i] < temp) i++;

if(i < j){

a[j] = a[i];

j--;

}

}

a[i] = temp;

if(low < i) quickSort(a, low, i-1); //对左端子集合递归

if(i < high) quickSort(a, j+1, high); //对右端子集合递归

}

4、快速排序算法分析:

时间效率:一般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最坏情况就是数据元素已全部正序或反序有序,此时每次标准元素都把当前数组分成一个大小比当前数组小1得子数组,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效率:O(log2n)—因为递归要用栈

稳定性:不稳定—因为有跳跃式交换。

练习:已知序列{503,87,512,61,908,170,897,275,653,462},给出采用快速排序对该序列作非递减排序时每趟得结果。第一趟:【462 87 275 61 170】503 【897 908 653 512】

第二趟:【170 87 275 61 】462 503 【512 653】897 【908】

第三趟:【61 87】170 【275】462 503 512 【653】897 908

第四趟:61 【87】170 275 462 503 512 653 897 908

最后排序结果:61 87 170 275 462 503 512 653 897 908

1、插入排序就是稳定得,选择排序就是不稳定得。

2、堆排序所需要附加空间数与待排序得记录个数无关。

3、对有n个记录得集合进行快速排序,所需时间确定于初始记录得排列情况,在初始记录无序得情况下最好。

4、直接插入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得时间复杂度为( A )

A、O(n)

B、O(nlog2n)

C、O(log2n)

D、O(n2)

5、数据序列{8,9,10,4,5,6,20,1,2}只能就是(C )算法得两趟排序后得结果。

A、直接选择排序

B、冒泡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堆排序

6、用直接插入排序对下面4个序列进行递增排序,元素比较次数最少得就是(C )

A、94,32,40,90,80,46,21,69

B、32,40,21,46,69,94,90,80

C、21,32,46,40,80,69,90,94

D、90,69,80,46,21,32,94,40

7、、以下排序算法中,(B )不能保证每趟排序至少能将一个元素放到其最终位置上。

A、快速排序

B、希尔排序

C、堆排序

D、冒泡排序

8、对关键字{28,16,32,12,60,2,5,72}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第一趟从小到大一次划分结果为(B )

A、(2,5,12,16)26(60,32,72)

B、(5,16,2,12)28(60,32,72)

C、(2,16,12,5)28(60,32,72)

D、(5,16,2,12)28(32,60,72)

9、若用冒泡排序对关键字序列{18,16,14,12,10,8}进行从小到大得排序,所需进行得关键字比较总次数就是( B )。

A、10

B、15

C、21

D、34

10、一组记录得关键字为{45,80,55,40,42,85},则利用堆排序得方法建立得初始堆为( B )。

A、{85,80,45,40,42,55}

B、{85,80,55,40,42,45}

C、{85,80,55,45,42,40}

D、{85,55,80,42,45,40}

第十章文件

文件就是性质相同得记录得集合。记录就是文件中存取得基本单位,数据项就是文件可使用得最小单位,数据项有时称字段或者属性。

文件·逻辑结构就是一种线性结构。

·操作有:检索与维护。并有实时与批量处理两种处理方式。

文件·存储结构就是指文件在外存上得组织方式。

·基本得组织方式有:顺序组织、索引组织、散列组织与链组织。

·常用得文件组织方式: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与多关键字文件。

评价一个文件组织得效率,就是执行文件操作所花费得时间与文件组织所需得存储空间。

检索功能得多寡与速度得快慢,就是衡量文件操作质量得重要标志。

顺序文件就是指按记录进入文件得先后顺序存放、其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一致得文件。主关键字有序称顺序有序文件,否则称顺序无序文件。

一切存储在顺序存储器(如磁带)上得文件都只能顺序文件,只能按顺序查找法存取。

顺序文件得插入、删除与修改只能通过复制整个文件实现。

索引文件得组织方式:通常就是在主文件之外建立一张索引表指明逻辑记录与物理记录之间一一对应得关系,它与主文件一起构成索引文件。

索引非顺序文件中得索引表为稠密索引。索引顺序文件中得索引表为稀疏索引。

若记录很大使得索引表也很大时,可对索引表再建立索引,称为查找表。就是一种静态索引。

索引顺序文件常用得有两种:

·ISAM索引顺序存取方法:就是专为磁盘存取文件设计得,采用静态索引结构。

·VSAM虚拟存储存取方法:采用B+树作为动态索引结构,由索引集、顺序集、数据集组成。

散列文件就是利用散列存储方式组织得文件,亦称为直接存取文件。

散列文件

·优点就是:文件随机存放,记录不需要排序;插入删除方便;存取速度快;不需要索引区,节省存储空间。

·缺点就是:不能进行顺序存取,只能按关键字随机存取,且询问方式限地简单询问,需要重新组织文件。

多重表文件:对需要查询得次关键字建立相应得索引,对相同次关键字得记录建一个链表并将链表头指针、长度、次关键字作为索引表得索引项。

倒排表:次关键字索引表称倒排表,主文件与倒排表构成倒排文件。

高考复习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 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函数的三要素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函数关系式)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 [,)a b ,(,]a b ;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分式的分母不为0; ② 偶次根式下被开方数大于0; ③ 0y x = ,则有0x ≠ ; ④ 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切不等于1 注意:①解析式为整式的函数定义域为R ; ②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

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③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 f x的定义域 为[,] a g x b ≤≤解出. f g 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 a b,其复合函数[()]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 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 y f x 2 ++=,则在()0 a y x b y x c y ()()()0 a y≠时,由于,x y为实数,故必须有 2()4()()0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b y a y c y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 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 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5)函数解析式 ①换元法;(用于求复合函数的解析式) ②配凑法;(用于求复合函数的解析式)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阿拉伯人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 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除了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以色列、格鲁 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8个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均属于 阿拉伯国家。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等五个国家也属于阿拉伯国家。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 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代词使用不一致。请看one must be so dedicated that you will practice six hours a day,前面用的代词是one,但是后文使用的是you,再理解句意,不难发现两个代词其实是在指代同一个人。所以应该把you改成one.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由于石油生产、出口是的这些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经济结构单一, 近几年各国努力促进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发展制造业和农业。

最新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经典

最新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能吹出冷热风的电吹风简化电路图,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只闭合开关S2,电吹风吹出热风 B. 只闭合开关S1,电吹风吹出冷风 C. 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吹风吹出冷风 D. 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吹风吹出热风 【答案】 D 【解析】【解答】开关S2在干路上,S1在B所在的支路. A、只闭合开关S2时,电热丝所在支路的开关是断开的,电热丝不工作,只有吹风机接入电路,吹出冷风,A不符合题意; B、此时干路开关S2是断开的,电路没有接通,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B不符合题意; C、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热丝与吹风机并联接入电路,同时工作,吹出热风,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并联,且电热丝有开关,并联时同时工作. 2.在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 A B.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 A C.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7 A D.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 A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甲测干路的电流为0.5A,电流表乙测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2A,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5A-0.2A=0.3A,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判断电流表所测量的位置,根据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分析各支路电流。 3.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爆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用电器的工作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所以电路是串联电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4.有一个看不见内部情况的小盒(如图所示),盒上有两只灯泡,由一个开关控制,闭合开关两灯都亮,断开开关两灯都灭;拧下其中任一灯泡,另一灯都亮。选项所示的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A. B.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结构动力学心得汇总

结构动力学学习总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受颇深。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理解: 一.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界对结构系统进行动力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保证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经济适用,是我们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任务。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高老师讲课认真负责,结合实例,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便于我们学生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

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对结构工程最为突出的地震影响。 二.动力分析及荷载计算 1.动力计算的特点 动力荷载或动荷载是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如果从荷载本身性质来看,绝大多数实际荷载都应属于动荷载。但是,如果荷载随时间变化得很慢,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

静荷载相比相差甚微,这种荷载计算下的结构计算问题仍可以简化为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如果荷载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变化很快,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静荷载相比相差较大,这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就属于动力计算问题。 荷载变化的快与慢是相对与结构的固有周期而言的,确定一种随时间变化的荷载是否为动荷载,须将其本身的特征和结构的动力特性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决定。 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由于荷载时时间的函数,结构的影响也应是时间的函数。另外,结构中的内力不仅要平衡动力荷载,而且要平衡由于结构的变形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结构的动力方程中除了动力荷载和弹簧力之外,还要引入因其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耗散能量的阻尼力。而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篇一: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理论总结 第一章 一、重点: 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功率的定义:吸收、释放功率的计算 3、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 4、基尔霍夫定律 5、电源元件 二、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电流(current) : i ①符号 :i ②计算公式 i(t)?dq(t)/dt a、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电流方向,与实际 电流方向无关,当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电流取正,相反地,当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不一致时电流取负。 b、表示方法:在导线上标示箭头或用下标表示 c、例如: 参考方向(iab) ———— ———— 实际方向 实际方向 i 0 2、电压(voltage) ①符号:u ②计算公式: i 0 u=dw/dq 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的大小。 ③定义:两点间的电位(需确定零电位点?)差,即将单位正电 ④单位:伏特v 1v=1j/1c a、说明:电压的实际方向是指向电位降低的方向,电压的 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与实际方向无关。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电压取正,反之取负。 b、表示方法:用正极性(+)表示高电位,用负极性(-)

表示低电位,则人为标定后,从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即为电压的参 考方向或用下标表示(uab)。 c、例如: 参考方向参考方向 i u 实际方向 – + i 实际方向 – + + u 0 3、关联与非关联参考方向 u 0 ①说明:一个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独立的任意的 人为指定。无论是关联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对实际方向都无影响。 ②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即电流从 所标的正极流出。 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 ③例如: r i r i + u 关联参考方向 u 非关联参考方向 u=ir 三、电功率 1、符号:p 2、计算公式: u=-ir 4、相关习题:课件上的例题,1-1,1-2,1-7 dwp??ui dt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流和电路 、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 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 , 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 , 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I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归纳

集合与函数板块公式 1.集合的运算: (1)交集:A x x B A ∈=|{ 且}B x ∈,即集合B A ,的所有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 (2)并集:A x x B A ∈=|{ 或}B x ∈,即集合B A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3)补集:?U ∈=x x A |{U 且}A x ?,即除A 中元素需补充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集合中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关系.(∈或?) (2)集合与集合关系:A 是B 的子集记为B A ?.(开口朝范围大的集合) (3)含有n 个元素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3.集合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法、特殊字母(Venn 图象法、数轴表示) 4.常用函数定义域的求法(结果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 (1))(x f y =,0)(≥x f (2))(log x f y a =,0)(>x f (3))()(x g x f y = ,0)(≠x g (4))(tan x f y =,∈+≠k k x f (,2 )(π π)Z 5.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法: ①增函数:任意D x x ∈21,且21x x <,都有)()(21x f x f < ②减函数:任意D x x ∈21,且21x x <,都有)()(21x f x f > (2)定义法变形: ①)(x f 增函数? 0)]()()[(0) ()(2121212 1>--?>--x f x f x x x f x f x x ②)(x f 减函数? 0)]()()[(0) ()(2121212 1<--?<--x f x f x x x f x f x x (3)图象法: ①增函数图象上升; ②减函数图象下降 (4)导数法: ①增函数(增区间):令0)('>x f 解得x 的范围为增区间 ②减函数(减区间):令0)('a 为增函数; ②0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N*或N + 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两者必居其一. ∈,或者a M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箱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带电情况无法判断【答案】 A 【解析】【解答】气球可以被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也可以被负电吸引,说明气球不带电,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L1、L2都不发光 B. L1不发光、L2发光 C. 电池被烧坏 D. L1发光、L2不发光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时,L1被短路,只有L2接入电路,则闭合开关后L1不发光,L2发光,电池没有被短路,不会烧坏电池.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当开关闭合时,开关与L1并联,此时电流只过开关,而不经过灯泡L1,所以灯泡L1被短路. 3.轿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后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当轿车启动,即电键闭合,日间行车灯发光,若电键再闭合,近灯光可同时发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均不亮,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2时,L1不亮,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车前大灯L2亮,再闭合S2时,日间行车灯L1亮,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日间行车灯L1亮,再闭合S2时,车前大灯L2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知,S1闭合,L1发光,再闭合S2,L2也发光,说明L1与L2可以独立工作即为并联,且S1位于干路,S2位于L2支路. 4.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电灯发光,则:() A. a、b都是电流表 B. a、b都是电压表 C. 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 a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答案】 C 5.下列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A错误;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B错误; C、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灯L2发光,灯L1被短路,L1不能发光,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故C正确;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元素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如果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图)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 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2、“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 且 ??? 3、真子集 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结构动力学课程总结

结构动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了《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结构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结构动力学》是我们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所以同学们都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在各种形式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学行为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数学建模、演绎、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和数值模拟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具有鲜明的工程与应用背景。学习该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工程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在今后工程建设中减少振动危害。 对一般的内容,老师通常是让学生个人讲述所学内容,课前布置他们预习,授课时采用讨论式,先由一名学生主讲,老师纠正补充,加深讲解,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较难或较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解,最后大家共同讨论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结构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静力计算是研究静荷载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不随时间快速运动,因而无惯性力。动力计算研究的是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随时间快速运动,惯性力的作用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达朗伯原理,动力计算问题可以转化为静力平衡问题来处理。但是,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平衡,是一种动平衡,是在引进惯性力的条件下的平衡。也就是说,在动力计算中,虽然形式上仍是是在列平衡方程,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所考虑的力系中要包括惯性力这个新的力、考虑的是瞬间的平衡,荷载、内力等都是时间的函数。 我们首先学习了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概念,所以在学习多自由度系统和弹性体系的振动分析时,则重点学习后者的振动特点以及与前者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由于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公式推导是以矩阵形式表达为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时感到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加上学过矩阵理论这门课后,我们自觉地体会到用矩阵形式表达非常有利于数值计算时的编程,从中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现代技术的优越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完整版)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doc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 q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 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 × 10 19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 A 103 mA 10 3 A 工具:电流表 ○ A 测量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的大小( I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两种类型: 类型定义开关作用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连接起来的电路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与开关位置无关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时,只可 以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类型电流规律用电器特点 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都会影响其他的 用电器 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不会影响其他的电流之和用电器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 1、A 带正电, A 排斥 B , B 肯定带正电; 2、A 带正电, A 吸引 B , B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 、 B 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 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单位:库仑( C)简称库;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 e 表示, e=1.6*10 -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 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 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单自由度系统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 定理法。 1、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m x F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 ( 2)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写出系统对于坐标的动能T和势能U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L )L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dt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 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对时间求导得零,即d(T U ) 0 ,进一步得到系 dt 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 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 A i、 A i 1。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ln( A i) ,进一步推导有 A i1 2 , 2 1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院系: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班号:1105102 学号:1110510213 姓名:张晗 通过这一学期的电路课程学习,通过齐老师的讲授,我掌握了电路这门课独有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方法。另外,这门课也是为通信工程进一步进行专业课学习而准备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通过不断的总结、复习我基本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下面是我自己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所整理的本学期学习电路部分重点内容。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电压是由分离引起的每单位电荷的能量。电荷流动的速率通称为电流。 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路模型中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有的未知,有的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定性。而在应用电路定理、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模型时要求电路模型中的电流、电压的方向必须是明确的。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引入了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这一概念。在应用电路定理、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时,对应的电流、电压的方向指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只要元件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关联参考方向),则在电压与电流相关的表达式中使用正号,否则使用负号。 2、电功率和能量 当元件中电流、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功率为正,元件吸收功率 当元件中电流、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功率表为负,元件发出功率。 二、电路元件 1、电阻元件:电阻是阻碍电流(或电荷)流动的物质能力,模拟这种行为的电路元件称为电阻。单位:欧姆。 2、电容元件(动态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表明电容的电流与电容的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电容元件有隔断直流(简称隔直)的作用,其原因是传导电流不能在电容的绝缘材料中建立。只有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才能产生位移电流。 电容电压不能跃变,电容元件是一种有“记忆”的元件。 3、电感元件(动态元件):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表明与电感的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电感的电流的变化率为0时电感的电压也为0,相当于短路。 电感中电流不能跃变,电感元件也是一种有“记忆”的元件。 4、独立电压源:独立电压源是一种电路元件,无论流过其两端的电流大小如何,都将保持端电压为规定值。 独立电压源的电流不是由独立电压源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外电路决定的。 5、独立电流源:独立电流源也是一种电路元件,无论端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保持端电流为规定值。 独立电流源的电压不是由独立电流源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外电路决定的。 6、受控电源:受控电源也是一种电源,但其源电压或源电流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受电路中另一处的电压或电流控制,这类电源称为受控电源。 在求解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时,可以把受控电源当作独立电源处理。 独立电源是电路的“输入”(信号或能量)。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基础知识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C;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不允许发生)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 1mA=1000μA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0-3A和0-0.6A)(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如果指针迅速偏到最右端(所选量程太小)如果指针向左偏转(正负接线柱接反)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很小(所选量程太大) 5、使用电流表之前如果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就进行调零。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I n)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2=……I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