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PSK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完整word版)2PSK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完整word版)2PSK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目录

1 技术要求 (1)

2 基本原理 (1)

2.1 2PSK调制的基本原理 (1)

2.2 SystemView原理介绍 (2)

2.3 SIMULINK原理简介 (3)

3 建立模型描述 (3)

3.1 方案一 (3)

3.2 方案二 (5)

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6)

4.1 SIMULINK实现2PSK的调制与解调 (6)

4.2 SysteamView实现2PSK的调制与解调 (11)

5 调试过程及结论 (13)

5.1 使用SIMULINK实现的调制解调结果 (13)

5.2 使用SystemView实现的调制解调结果 (17)

5.3 结论 (22)

6 心得体会 (22)

7 参考文献 (23)

2PSK通信系统设计

1 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2PSK通信系统,要求:

(1)设计出2PSK通信系统的结构;

(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

(3)用Matlab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

(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

(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

2.1 2PSK调制的基本原理

2PSK,二进制移相键控方式,是键控的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序列的规律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就是根据数字基带信号的两个电平(或符号)使载波相位在两个不同的数值之间切换的一种相位调制方法。两个载波相位通常相差180度,此时称为反向键控(PSK),也称为绝对相移方式。2PSK信号的解调,不再能采用包络检测的方法,只能进行相干解调。调制框图如图1、图2所示,解调框图如图3所示。

图1 模拟相乘法

图2 键控法

图3 2PSK解调原理框图

2.2 SystemView原理介绍

SystemView 基于Windows 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Token)去描述程序,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一句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快速地建立和修改系统、访问与调整参数,方便地加入注释。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各种多速率系统,因此,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SystemView 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2.3 SIMULINK原理简介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也是目前在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确切的说,Simulink 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它支持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离散时间模型,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系统还可以使多种采样频率的系统,而且系统可以是多进程的。它的主要特点在于:1、建模方便、快捷;2、易于进行模型分析;3、优越的仿真性能。它与传统的仿真软件包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建模相比,具有更直观、方便、灵活的优点。Simulink 模块库(或函数库)包含有Sinks(输出方式)、Sources(输入源)、Linear(线性环节)、Nonlinear (非线性环节)、Connection(连接与接口)和Extra(其他环节)等具有不同功能或函数运算的Simulink 库模块(或库函数),而且每个子模型库中包含有相应的功能模块,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和创建自己的模块。

3 建立模型描述

3.1 方案一

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采用键控法进行调制,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信号源生成二进制NRZ码,两个波形发生器产生相位相反的两个载波。当NRZ码为1时,接入载波1;NRZ码为0时,接入载波2。通过加法器将高斯噪声与已调信号相加,得到带有噪声额已调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相乘检波引入的高频分量,把滤波输出的信号进行抽样,根据输出信号情况对判决部分进行设计,得到解调输出。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SIMULINK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模型图

示波器所显示的系统各点波形如图5所示,自上而下依次为原始信号,调制输出,相

乘输出,滤波输出,解调输出。

图5 各示波器波形图

3.2 方案二

使用SystemView进行仿真,采用模拟调制法产生2PSK信号,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解调原理与方案一基本相同。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SystemView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模型图

示波器所显示的系统各点波形如图7所示,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原始信号,调制信号,带通滤波器输出,相乘输出,滤波输出,解调输出。

图7 各示波器波形

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1 SIMULINK实现2PSK的调制与解调

4.1.1调制模块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 在此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1 和0.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模块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调制模块模型图

Sine Wave:功能:提供正弦波信号;模块如图9所示。

图9 Sine Wave模块

Random Integer Generator:功能:提供随机整数序列,即原始信号;模块如图10所示。

图10 Random Integer

Generator模块

Switch;功能:根据信号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载波;模块如图11所示。

图11 Switch模块

4.1.2噪声模块

噪声模块模型如图12示。

图12噪声模块

Gaussian Noise Generator:功能:加入高斯噪声;模块如图13示。

图13高斯噪声产生器

Sum:功能:进行加法运算;模块如图14示

图14sum模块

4.1.3解调模块

解调模块模型如图15示。

图15调模块

Analog Filter Design:功能:带通滤波器,滤除有效信道以外的噪声;模块如图16所示。

图16 Analog Filter Design

乘法器:功能:进行乘运算;模块如图17所示。

图17 乘法器

Analog Filter Design:功能:除掉相乘检波引入的高频分量;模块如图18所示。

图18 低通滤波器

抽样判决模块:功能:对滤波输出的信号进行抽样判决;模块如图19所示。

图19 抽样判决模块

4.1.4误码率模块

误码率模块如图20所示。

图20 误码率模块

Error Rate Calculation:功能:计算误码率;模块如图21所示。

图21 误码率计算器

4.2 SysteamView实现2PSK的调制与解调

4.2.1调制模块

模拟相乘法即通过载波和双极性非归零码的相乘得到2psk信号,解调方法和方案一基本相同。调制模块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解调模块

Token0:功能:产生随机序列;

Token3、Token4:功能:示波器

Token1:功能:乘法器

Token2:功能:提供正弦信号

4.2.2噪声模块

噪声模块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噪音模块

Token5:功能:加法器

Token16:功能:提供高斯噪声

4.2.3解调模块

解调模块如图24所示。

图24 解调模块

Token17:功能:带通滤波器,滤除有效信道以外的噪声Token10:功能:乘法器

Token5:功能:低通滤波器,滤除相乘检波引入的高频成分Token6:功能:比较器,进行判决

Token8、Token13、Token18:功能:示波器

Token7、Token12:功能:提供和载波一样的正弦信号

5 调试过程及结论

5.1 使用SIMULINK实现的调制解调结果

根据原理设计2PSK调制解调系统模型如图25所示。

图25 调制解调系统模型对各个模块进行参数设置。

Random Integer Generator参数设置如图26所示。

图26 Random Integer Generator参数

Sine Wave参数设置如图27所示。

图27 Sine Wave参数Gaussian Noise Generator参数设置如图28所示。

图28 Gaussian Noise Generator参数Analog Filter Design1参数设置如图29所示。

Analog Filter Design参数设置如图30所示。

Pulse Generator参数设置如图31所示。

图31 Pulse Generator参数

Relay参数设置如图32所示。

图32 Relay参数

将参数设置好后,进行仿真,得到各部分输出的波形图如图33所示。

系统的误码率如图34所示。

图34 误码率

5.2 使用SystemView实现的调制解调结果

两种方案的调试过程类似,均为按照原理框图设计系统模型图,然后进行参数设置,

最后进行仿真。

SystemView实现2PSK的调制解调系统模型如图35所示。

图35 调制解调系统模型各部分参数设置如下。

Token0参数设置如图36所示。

Token2参数设置如图37所示。

图37 Token2参数

Token16参数设置如图38所示。

图38 Token36参数Token17参数设置如图39所示。

图39 Token17参数Token12参数设置如图40所示。

图40 Token12参数Token5参数设置如图41所示。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2011 级通信工程专业1113071 班级 题目基于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胡娟 2014年6月27日

1任务书 试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曼彻斯特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1.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它通常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与码元再生器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分作用如下。 g T(t) n 定时信号 图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 发送滤波器进一步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序列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g T(t)。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 基带传输系统的信道通常采用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既传送信号,同时又因存在噪声n(t)和频率特性不理想而对数字信号造成损害,使得接收端得到的波形g R(t)与发送的波形g T(t)具有较大差异。 接收滤波器是收端为了减小信道特性不理想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设置的。其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抽样判决器正确判决。 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y(t)在规定的时刻(由定时脉冲cp控制)进行抽样,获得抽样信号{r n},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1”码还是“0”码。 2.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及解决方案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崔振伟 指导教师张飚 年级2010级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别光电工程系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5月

论文提要 目前信息的准确、快速、安全的传递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这间的信息交流都要变得非常重要。规模较大的企业,都会建立一套软,硬件结合的通信系统,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传递到目的地。 本系统为企业内部即时通讯系统,是鉴与员工之间所处地点不同,员工之间交流的重要性的情况下,针对公司不适合让员工连接外网的实际情况下设计构思出来的,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可用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即时通讯工作,同时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加以适当扩充,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公司。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崔振伟 摘要:伴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准确、快速、安全的传递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这间的信息交流都要变得非常重要。建立一套软,硬件结合的通信系统,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传递到目的地,能有效的解决员工之通讯交流障碍的问题,并防止员工跟外部联系。 因此为了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特开发了适应企业局部通信的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论文介绍了在Microsoft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8下开发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的整个过程,系统采用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框架开发前台的操作界面,采用多线程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成员这间的互联。实现了局域网内用户信息的采集与显示,最小化托盘,文字聊天,语音聊天,窗口抖动,字体设置,保存聊天记录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整个流程进行。经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阶段,最终开发出了可以在单机上运行的试用版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本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加以适当的扩充完善就可正式的投入使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网络通信线程 一、即时通讯的意义与背景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PC机的普及与深入,互联网的到来,解决PC机之间即时通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通讯软件也应运而生,具有代表性的如下:QQ: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由1999年的2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MSN:由微软开发的1999年7月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4大顶级个人即时通讯工具之一。 Google Talk:是由Google 开发的的即时通讯方式,简称Gtalk。并宣称该软件“可以让你与朋友随时随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自由的通话,发送即时讯息。并于2008年7月发布了iPhone版的Google Talk和2011年4月在Android版本的Google Talk上启动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 AIM:是美国在线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类似于MSN,等,在泛北美地区拥有最广泛用户数量(2009.07数据),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Yahoo Messenger和MSN。支持iPhone,Android,iPad,MAC,Windows等平台。 国内的还有新浪UC,YY,百度hi,Lava快信等,国际上的Yahoo!Messenger等。这些软件有一个集中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并且需要服务器的支持。其工作方式如下:登陆即时通讯服务器,获取一个自动建立的以前的即时通讯对象列表,获取自已的在线状态,当好友列表的某个用户在任何时候登录上线并且想跟你进行联系时,即时系统会发一个消息提示你,然后你就可以与目标对象建立一个聊天对话通道进行各种消息如文字、语音、窗口等来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1.信息活动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2.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信息、业 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3.信息系统的特征:信息性,综合性,集成性,多样性,演化性。 4.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处理、业务处理、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四大功能。 5.根据处理类型,可以把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分为联机事务处理和脱机事物处理两种 类型。联机事务处理,它是指信息系统直接参与业务处理过程,与企业业务处理融为一体;脱机事物处理与联机事务处理正好相反,信息系统不直接参与实际业务处理,只要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输入到信息系统中,并通过对所收入的信息的加工处理,输出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6.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信息系统各要素确定关系构成的系统框架。 7.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呈现为管理维、职能维和功能维的三维宏观逻辑结构。 8.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下,文件服务器以文件的方式对各工作站上要共享的数据进行统 一管理。所有的应用处理和数据处理都发生在工作站一端,文件服务器仅负责对文件实施统一管理,从文件服务器共享磁盘上查找各工作站需要的文件,并通过网络把所查到的文件发送给个工作站。 9.应用服务器模式:客户机主要承担界面处理逻辑,数据库服务器承担对数据库的集 中管理,而把中间逻辑归给应用服务器,包括对象管理、事务管理、安全管理、空间管理以及各种服务。 10.信息系统的类型分为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11.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从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经历规划、开发、演化等 过程,一直到被其它信息系统所替代的过程。 12.信息系统开发要经过初始、细化、构建、移交等阶段,需要从事领域分析、需求分 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并经过多次反复迭代,最后形成可以交付用户使用的信息系统。 13.信息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需要做许多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有领域分析、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测试等方面的工作。领域分析主要的工作有:现行企业系统调查、企业目标分析、机构和职能分析、业务分析、企业实体分析,并建立领域模型。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 14.原型方法也叫快速原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原型生成工具的支 持下,根据用户的初步需求,通过原型生成工具,快速生成一个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被称为系统原型。 15.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信息工程的概念。信息过程是建设企业计算 机化的信息系统工程的简称。 16.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模拟,是对现实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抽象、简化和类比式的 描述。模型具有不同的抽象度,模型的抽象程度越高,距现实系统的距离就越远,模型所考虑的因素就越少。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级 题目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胡娟 二О一年月日

内容摘要 频率调制(FM)通常应用通信系统中。FM广泛应用于高保真音乐广播、电视伴音信号的传输、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系统等。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是对模拟通信系统主要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理解FM系统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和相关知识,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编写程序来实现FM调制与解调过程,并分别绘制出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再进一步分别绘制出对已调信号叠加噪声后信号,非相干解调后信号和解调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最后绘出FM基带信号通过上述信道和调制和解调系统后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并通过与理论结果波形对比来分析该仿真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及噪声对信号解调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XP,使用工具软件为 7.0。在该平台运行程序完成了对FM调制和解调以及对叠加噪声后解调结果的观察。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了实现FM信号通过噪声信道,调制和解调系统的仿真目的。了解FM调制解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对以后实际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FM;解调;调制;M ATL AB仿真;抗噪性

一、M ATLAB软件简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其特点是: (1) 可扩展性:Matlab最重要的特点是易于扩展,它允许用户自行建立指定功能的M文件。对于一个从事特定领域的工程师来说,不仅可利用Matlab所提供的函数及基本工具箱函数,还可方便地构造出专用的函数。从而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当前支持Matlab的商用Toolbox(工具箱)有数百种之多。而由个人开发的Toolbox则不可计数。 (2) 易学易用性:Matlab不需要用户有高深的数学知识和程序设计能力,不需要用户深刻了解算法及编程技巧。 (3) 高效性:Matlab语句功能十分强大,一条语句可完成十分复杂的任务。如fft语句可完成对指定数据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这相当于上百条C语言语句的功能。它大大加快了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软件开发的效率。据MathWorks公司声称,Matlab软件中所包含的Matlab 源代码相当于70万行C代码。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解析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21班 学生姓名:王永源 学号: 201200402016 指导教师:陈艳 2015年1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任务说明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第二章 MATLAB/SIMULINK简介 (3) 第三章设计原理 (5) 3.1通信系统设计一般模型 (5) 3.2模拟通信系统 (5) 3.3数字通信系统 (5) 第四章 DSB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6) 4.1 DSB信号的模型 (6) 4.2 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7) 第五章 PCM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8) 5.1 PCM原理 (8) 5.2 PCM编码介绍 (8) 5.3 PCM编码电路设计 (12) 第六章 2ASK的基本原理及实现 (16) 6.2 ASK调制基本原理 (16) 6.2 2ASK的产生 (16) 6.3 2ASK解调 (17) 6.4 2ASK功率谱及带宽 (18) 第七章 Smulink的模型建立和仿真 (19) 7.1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图 (19) 7.2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图 (22) 7.3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效果图 (23) 7.4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效果图 (26) 第八章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利用matlab simulink,熟悉matlab simulink仿真工具。 (2)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的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熟悉模拟DSB、SSB、VSB和数字2ASK、2FSK、2PSK、2DPSK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通过实验掌握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和步骤。 (4)更好的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磨练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2.1模拟信号通信系统 (1)输入:输入模拟信号(例如正弦型单音频信号等),给出其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2)调制: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DSB、SSB、PM(三选一)调制;给出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3)信道:假定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或自行设计。 (4)解调: DSB、SSB、PM(与所选调制方式相对应)解调,仿真获得该系统的输出波形,并得到该模拟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输出信噪比随输入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图1-1 模拟信号调制解调模型图 1.2.2数字信号通信系统 (1)输入:首先输入模拟信号,给出此模拟信号的时域波形。 (2)数字化: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信号,可以选择PCM编码。

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一个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以及课题中作者使用的原理技术, 包括客户/服务器模式(C/S)结构原理,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等。然后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介绍、实现思想, 系统的需求分析, 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各个模块的体系结构,并采用UML技术,绘制整体程序结构图、流程图、类图、用例图等。接下来是介绍了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实现思想及它们的流程图、类图、消息流框图等。最后是系统的分析及优缺点及系统的总结和展望。 终端通过实际的通信链路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而服务器端是接受并验证客户端连接,动态管理在线用户名单。 关键字:C/S结构;TCP/IP协议;UML技术;网络编程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orrespondence software. In the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opic origin and the topic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and the technology that the author adopts in the paper , Including customer/Server (C/S) structure principle, TCP/IP protocol system structure and so on. Then author analyzes that the overall design, Including system function introduction, realization way, demand analysis, communication agreement design, system structure of each module. And adopting the UML technology,the author draws the overall procedure structure drawing, the flow chart, class drawing, and message flow chart and so on.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a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excellenc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system ,the summary and the forecast of the system.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the TCP communica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correspondence link with the ser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ver accepts and validat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client, dynamically manages the name list of the on-line users. Key words: the C/S Structure; the TCP/IP Protocol;the UML Technology; Network Programming

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线性调制系统的 建模、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学院xx 专业班级xx 学生姓名xx 学生学号xx 提交日期 2015.6.28

目录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 3 设计内容 (3) 3.1线性调制的一般原理 (3) 3.2常规双边带调制AM (4) 3.2.1 AM调制工作原理 (4) 3.2.2 AM调制解调仿真电路 (5) 3.2.3 AM调制解调仿真结果与分析 (5) 3.3双边带调制DSB (9) 3.3.1 DSB调制解调工作原理 (9) 3.3.2 DSB调制解调仿真电路 (9) 3.3.3 DSB调制解调仿真结果与分析 (10) 3.4单边带调制SSB (14) 3.4.1 SSB调制解调工作原理 (14) 3.4.2 SSB调制解调仿真电路 (15) 3.4.3 SSB调制解调仿真结果与分析 (16) 4 本设计改进建议 (19) 5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2 设计目的 (1)使学生掌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4)能提高和挖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创新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 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学习SystemView仿真软件; (2)对需要仿真的通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3)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模块; (4)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仿真; (5)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3 设计内容 3.1 线性调制的一般原理 模拟调制系统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本课程设计只研究线性调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线性调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AM 调制,DSB 调制,SSB 调制。 线性调制的一般原理: 载波:)cos()(0?ω+=t A t s c 调制信号:)cos()()(0?ω+=t t Am t s c m 式中()t m —基带信号。 线性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3-1 在该模型中,适当选择带通滤波器的冲击响应()t h ,便可以得到各种线性调制信号。 线性解调器的一般模型如图3-2。 图3-2线性解调系统的一般模型 其中()t s m —已调信号,()t n —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

仿真测试系统 系统概述 FireBlade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基于用户实用角度,能够辅助进行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推进了半实物仿真的理论应用,并提出了虚拟设备这一具有优秀实践性的设计思想,在航电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由于仿真技术本身具备一定的验证功能,因此与现有的测试技术有相当的可交融性。在航电设备的研制和测试过程中,都必须有仿真技术的支持:利用仿真技术,可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快速构建系统原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利用仿真验证成果,可在系统开发阶段进行产品调试;通过仿真功能,还可对与系统开发进度不一致的子系统进行模拟测试等。 针对航电设备产品结构和研制周期的特殊性,需要建立可以兼顾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的系统仿真平台。即以半实物仿真为基础,综合系统验证、系统测试、设备调试和快速原型等多种功能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目前,众多研发单位都在思索着如何应对航电设备研制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如何采取高效的工程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验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FireBlade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在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定位设备可被认为是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终端输出,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目标能否实现。在传统的系统验证过程中,地面综合测试是主要的验证手段,然而,它首先要求必须完成所有分系统的研制总装,才能进行综合测试。如果能够结合面向设备的仿真手段,则可以解决因部分设备未赶上研发进度导致综合测试时间延长的问题。在以往的开发周期中,面向设备的仿真技术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 (1)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个测试对象上,并且缺乏对对象共性的重用; (2)仿真技术缺乏对复杂环境与测试对象的模拟; (3)仿真技术的应用缺乏系统性,比如各个阶段中仿真应用成果没有实现共享,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通信是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目的是传输信息,通信系统是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作用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调制与解调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研究系统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就极为重要。MATLAB是集数值计算、图形绘制、图像处理及系统仿真等强大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计算语言,它强大的矩阵运算和图形可视化的功能以及丰富的工具箱,为通信系统的调制和解调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的概念,进而引出调制和解调,然后介绍了我们常用的几种调制和解调的方法。由于MATLAB具有的强大功能所以详细介绍了MATLAB通信系统工具箱,并给出了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的实现,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词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MA TLAB

Simulation And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a media for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general, is to send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to one or more destinations.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which is essential, so the research about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process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extremely important. MATLAB is a numerical computation, graphics render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system simulation and other powerful features in one of the scientific computing language, it is a powerful matrix calculation and graphical visualization features and a rich toolbox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n leads to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several of our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s the power of MATLAB so we introduced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olbox in the MATLAB. We gives several examples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ATLAB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use the software of MATLAB to simulate them.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s;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ATLAB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秀森 (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914********) 摘要: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通信的底层通信是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的。当前的主流UNIX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在内核提供了对SOCKET字接口的支持。使用这个统一的接口,可以编写一个可移植的TCP通信程序。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局域网内的简单即时通信系统,系统采用C/S模式,底层通信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服务器负责客户端的登录验证,好友信息的保存和心跳报文的发送。客户端采用P2P方式实现消息传递,并能实现文件的传输。本文首先讨论了同步套接字,异步套接字,多线程并发执行任务等;然后阐述了客户端、服务器如何使用XML序列化的消息进行通信。 关键词:TCP协议;通信协议系统;套接字;文件传输;C/S模式;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ed on TCP Protocol Communication Yang Xiu S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number: 0914********) Abstrac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 refers to both entities to complete communication or service must follow the rules and conventions. The protocol defines a data unit format, information unit should contain information and meaning, connection mo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ing,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network data smoothly transmitted to determine place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UNIX system and Microsoft WINDOWS system in the kernel provides to SOCKET interface support. Using the unified interface, can be prepared in a transplantable TCP communication program. This paper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a simple LAN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C/S model, the underlying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Exata仿真开发设计参考文档

3. EXata 智能仿真系统介绍 3.1 EXata 仿真系统概述及特点 EXata 是一套用来仿真大型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完整平台。通过它先进的模拟和仿真技术,可以预测复杂的网络行为和性能表现,从而提高网络在设计、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效率。 EXata可帮助用户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发新技术: - 设计和开发新的网络技术:利用EXata 协议栈的OSI 型架构,来设计新的通信协议。 - 设计和开发与真实网络规模相当的无线网络:EXata 可以在双核或四核的计算机系统中评估具有成百上千个设备的大型无线网络。- 进行‘what-if’假设分析:分析网络的性能并予以优化。用户可以先设计网络,然后执行批量测试来验证网络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例如不同的路由协议、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发送功率等。 2)将EXata 仿真网络与现有的真实网络、网络业务和网络设备相连接: - 查看真实的业务在EXata 仿真网络上的执行情况:EXata 仿真平台上可以运行真实的网络业务,例如VoIP, 互联网浏览器,和流媒体视频,和在真实网络中没有任何区别。 - 在网络真正部署之前,利用仿真网络先进行充分的模拟练习:EXata 的出现,使得对尚处于设计中的新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精良的训练成为了可能。

3)利用业内通用的工具来分析和管理EXata 仿真网络: - 窥探数据包:EXata 带有一个sniffer 接口,可以允许第三方工具,如Wireshark 和微软的Network Monitor 来窥探/捕获来自EXata 仿真网络任何一个设备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可让用户调试和 排查网络问题。 - 管理仿真网络:EXata 带有一个SNMP 代理,可以允许用户使用标准的SNMP 管理工具来查看、监控和控制EXata 仿真网络,就像管理真实网络一样。 EXata 仿真系统的突出优势有: 1)速度——实时仿真 EXata 支持实时仿真,可将不同的软件、硬件、网络行为引入系 统作半实物仿真。而在开发者或网络设计者进行‘what-if’ 假设分析时,则可以采用比实时更快的速度来做一系列模拟测试, 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种模型、网络和流量参数的评测和分析。 2)伸缩性——可模拟复杂的大型网络 以业界最先进的硬件和并行计算技术为后盾,EXata 可模拟上千个 节点的复杂大型网络。EXata可以运行在集群式计算系统(cluster)、多内核计算系统、或多处理器计算系统上,对大型网络进行精确的 仿真模拟。 3)精确性——丰富的高精度协议模型 EXata 拥有丰富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标准的协议模型库,包 括许多先进的无线网络环境所需用到的模型,使用户可以更加精确

通信原理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分析

目录 前言 (1) 1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原理 (2) 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2) 1.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4) 1.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7) 1.4 正交相移键控(QPSK) (8) 2 Matlab/Simulink介绍 (11) 2.1 Matlab简介 (11) 2.2 Simulink简介 (11) 2.1.1 Simulink基本模块库 (11) 2.1.2 Simulink建模仿真的一般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Simulink在通信仿真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3利用Simulink进行模型建立和系统仿真 (12) 3.1 2A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12) 3.1.1 建立模型方框图 (12) 3.1.2 参数设置 (12) 3.1.3系统仿真及各点波形图 (13) 3.1.4 误码率分析 (14) 3.2 2F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14) 3.2.1 建立模型方框图 (14) 3.2.2 参数设置 (15) 3.2.3系统仿真及各点波形图 (18) 3.3 2P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20) 3.3.1 建立模型方框图 (20) 3.3.2 参数设置 (20) 3.3.3系统仿真及各点波形图 (23) 3.4 QP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24) 3.4.1 建立模型方框图 (24) 3.4.2 参数设置 (25) 3.4.3系统仿真及各点波形图 (27)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前言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的主要工具,在通信系统的研发和教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中,信息的交换日益频繁,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它们的密切结合,通信能克服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量的、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和存取已成为可能。展望未来,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方向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电信业务也应运而生,正沿着信息服务多种领域广泛延伸。 Simulink是The MathWorks公司开发的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常集成于MathWorks公司的另一产品MATLAB中与之配合使用。 Simulink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图形化环境及可定制模块库(Library),可对各种时变系统,例如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等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本次课设在深刻理解通信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 建模和仿真原理,做出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别是ASK、FSK、PSK、QPSK,并且用Simulink来实现通信系统中各个部分的仿真,调制部分,解调部分等等,并且整合到一起,设置不同的参数,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图并记录。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更深入地掌握数字调制系统的相关知识。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应急通信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作为总体应急通信框架中的一个有效补充。 关键词:应急通信系统;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 一、前言 近年来,自然灾害是频繁的发生,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也会使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使政府救灾工作不能很快的开展,应急通信系统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就是希望能在危难的时候,老百姓能及时求救,使自然灾害过后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二、现阶段应急通信的概况 应急通信是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 性的特殊通信机制。从总体技术层面划分,应急通信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应急通信也就是一般的国内、国际电话网,互联网等。其中有线公众电信网在在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应用的最广,并且通过综合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实现中央救灾指挥中心与各地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系。但有线应急通信的缺点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且抗毁能力差,一旦被摧毁,通信立刻被阻断且很难恢复。无线应急通信以电磁波传输信息。短波通信在早期的无线应急通信中应用的很广泛,在20世纪40年代后,超短波、微波通信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卫星通信的出现使得通信业务发展的步伐更加快了。无线通信具有抗毁能力强、机动灵活、组网方便的优点,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大的国家,各种灾害事件出现概率是很高的,而在现实中,突发公共事件在国内出现的高频率的确令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加大对应急通信技术及装备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008年5月,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加之恶劣天气,通信阻塞,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的损失。震后,8个县城的对外通信完全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通信这条救援生命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通信行业提供了大量设备进行保障,并且派出了很多的人员进行救援,都因道路中断等原因效果难以很快的显现出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中国移动四川全省有三台交换机全阻。受余震等综合因素影响,13日零时左右为基站中断高峰,共有4457个基站退服,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统计,因通信联络急剧增多,四川当地长途话务量已上升到日常的10倍以上,手机接通率下降到日常平均值的一半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doc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设计3G通信网络,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 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简述基于前后台分离的仿真导调控制软件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imulation Directing & Control Software Based on Stand-Alone Front-End and Back-End Xuelong HOU1 , Dengan CHEN1, Wenyun WANG2 1the Fifth Department, Naval Aeronautic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China, 264001 2 Research Department, Naval Aeronautic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China, 264001 Email : Abstract: Simulation directing & control software (SDCS was important in warfare simulation system. First, in order to reduce degree of coupling in model, view and control of simulation system, a design method of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stand-alone front-end (GUI and back-end(simulation engine was introduced;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based on stand-alone front-end and back-end, the external interface, inter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 of SDCS were described; Finally, two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high level simul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memory reflection and operational plan interface description based on entity task modeling were solved. As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