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中外创新文化差异

中外创新文化差异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变得尤为重要。
创新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也存在着中外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外创新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中外创新文化的差异观念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强调团队合作和稳定性。
中国创新文化通常强调长期积累和传统智慧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个人主义和注重个人成就,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冒险精神。
决策差异中西方在决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创造性,往往追求效率和速度。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稳定,强调谨慎和风险控制。
规则与规范差异中外创新文化在规则和规范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自由灵活的创新环境,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规范和秩序,强调对创新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创新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历史文化背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形成创新文化差异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深受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重视社会和谐和长期积累。
而西方文化则受到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创造性。
教育与教育体系教育是塑造创新文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注重学科功利性。
相比之下,西方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和经济环境对创新文化也产生重要影响。
西方社会和经济体系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和个人创新,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激励。
中国社会和经济体系则更加强调稳定和秩序,创新面临着相对较多的限制和约束。
结论中外创新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互相研究和借鉴。
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中外创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为全球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English Translation: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Introduction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Conceptual DifferencesChinese culture emphasizes collectivism and traditional values, highlighting teamwork and stability. The Chinese innovation culture often emphasizes long-term accum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isdom. In contrast, Western culture is more individualistic and emphasizes personal achievement, highligh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adventurous spirit.Decision-Making DifferencesThere are also certain differences in decision-mak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stern culture tends to focus more on individual freedom and creativity and often pursues efficiency and speed. Chinese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stability, emphasizing caution and risk control.Rules and Norms Differences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rules and norms in innovatio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s a free and flexibl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focusing on incentive and reward mechanisms.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regulations and order, emphasizing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ultur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values, emphasizing social harmony 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Western culture is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ism and market economy, emphasizing individual freedom and creativity.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ystem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Conclusion。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概述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开始融合。
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融合的表现形式。
中西文化差异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长期利益,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人权和短期利益。
•在礼貌和尊重他人方面,东方文化强调对长辈和上司的敬意,而西方则更注重平等和开放。
2.社交方式差异:•中国社交强调面子和关系网,而西方社交更注重直接并且独立的沟通方式。
•在用餐礼仪上,中国人倾向于共享菜肴,而西方人更习惯点菜并拥有自己的盘子。
3.传统与习俗差异:•中国尊奉祖先崇拜和封建礼教,而西方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
•在节日庆祝方面,中国有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而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等基督教节日。
中西文化融合1.饮食:•西式快餐在中国的普及,如汉堡包、披萨等。
•中餐在西方世界的推广,如夜市摊位、火锅店等。
2.时尚与艺术:•服装:中西元素的结合,如旗袍设计师与国际时装品牌合作。
•音乐与舞蹈:中西乐器相结合演奏或跳舞形成独特风格。
3.语言和媒体:•中文学习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并影响到了很多西方国家。
•中国影视作品风靡全球,表现出东方文化特色并吸引了国际观众的关注。
4.商业与科技交流:•中外企业之间的合资项目和技术转移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共同发展。
•科技领域中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创新和知识的交流。
结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和全球化的进程,中西两种文化开始相互融合。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科技和艺术成果,还促进了更广泛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将继续发展并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考和启示。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和跨学科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以期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一、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置和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与之相比,我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导致他们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
二、开设跨学科创新课程,促进知识融合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开设了很多跨学科的创新课程,涵盖了商业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与之相比,我国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局限在某个学科领域,缺乏综合性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创新创业的能力受到限制。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开设跨学科创新课程,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
三、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成果的应用。
在我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与产业界和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对接和合作,导致学生的创新成果难以得到应用和转化。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许多国家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努力让学生亲手实践创新创业的过程。
开设创新创业实习课程、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
创新创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视野,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需要大胆创新的思维和追求成功的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和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东西方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东西方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西方文化的入侵促使中国的文化发展开始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
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西方文化交流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视野。
以前,我们主要关注本地文化,很少外出接触和学习其他文化。
但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当地的文化与其他文化更加接轨。
我们不仅学习了其他文化的优点,而且开阔了视野,以及减少了对传统文化的偏见。
其次,西方文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风气。
西方文化的入侵使我们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进口的西方文化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均有助于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看待事物,更加真实地去生活。
最后,西方文化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价值和使用价值。
它带给我们许多知识、科技交流,对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它还带来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外贸等,使我国开放,获得经济收入,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媒体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与西方文化间有益的交流,它的贡献之大可见一斑。
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价值
和使用价值,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多方面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然而,西方文化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希望我们能综合运用西方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

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了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
作为独特而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基石,也是创新创业的源泉。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各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首先,文化对于创新创业具有启发和激励作用。
文化代表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信仰。
通过深入研究、传承和发展各种传统文化,人们能够获得对历史和人类智慧的更深刻理解,进而从中汲取灵感。
文化的积淀和经验可以在人们的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宝贵的参考,启迪出新的思路和创意。
例如,在科技创新中,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现代创业者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并寻找到前沿的突破。
其次,文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取向。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如同一把瑰丽的多棱镜,将世界映射成各种美丽的色彩。
不同的文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促使人们以独特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
这种多样性不仅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得以体现,也渗透到创新创业的方方面面。
通过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和理念,人们可以开拓全新的市场,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
例如,跨文化的合作可以促进新技术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应用,将创新的种子扎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不同的创新成果。
最后,文化是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滋养源泉。
创新创业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和人类文明的延续。
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的心灵和灵魂,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意愿和动力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个充满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必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容易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将他们的创造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同时,文化的多元性还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新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挖掘潜力和追求卓越的激情。
综上所述,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文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创新的思考方式和激发创造力的灵感,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市场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经济开始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结合意义。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被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文化和商业的长足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及其在当今中国商业环境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围绕着文化而延续至今的贡献和积累,为中国文化及其人民的追求、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与和贡献,同时也在当今中国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儒家思想的传承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
尤其是其注重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思想,为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儒家思想中强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在创新创业中要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
同时,“仁者爱人”也强调了创业者对员工的尊重和照顾。
1.2 道家思想的贡献道教思想中,强调的是自然和人的和谐,倡导拜观自然,修身养性,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念,在当今创新创业实践中,推崇的是追求创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更多遵循自然规律。
1.3 佛家思想的应用佛教强调的是全人类的悲悯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注重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设计人性化,弘扬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创新创业是现代企业的精髓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融合使企业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2.1 开发创新市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民族特色,倡导人文精神,这种特点与现代企业的创新思维相辅相成。
当下很多企业,从文化立足点着手,推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性,深受市场青睐。
2.2 注重企业责任传统文化中強調「天下為公」的思想和「救民於水火」的精神,这种思想对企业的社會責任感、環保意識、利他精神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与国外高校相比,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课程设置在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知名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
而在中国,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前沿性,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在国外高校,有许多老师和行业专家都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会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而在中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资源。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吸引更多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
三、创业孵化平台国外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资助、导师指导等服务。
这些孵化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创意变成商业项目,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而在中国,一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平台还比较薄弱,很难满足学生创业需求。
四、国际化合作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国际化合作。
他们与世界各地的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而在中国,一些高校在国际化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资源支持。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与国外高校、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舞台和资源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作者:严璐璐 王芳姿 蒋鑫晨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3期
摘 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文化主流,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其互补性,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文化的融合创新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和活动产生了诸多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差异;创新;创业;融合 一、文化的概念、层次及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及层次 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包含知识、信念、艺术、法律、道德和作为社会一员的人这个个体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等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成果。
文化对群体内人们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首先,文化具有群体共性和普遍性。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的各个层次之中。其次,文化是一种长久的历史积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它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影响全面、深刻而且长久。第三,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它是群体中人们判断是非与优劣的标准。[1]
社会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行。一个民族的行为,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具体化和物质化。东西方的价值观、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
同时,文化的内容是不能遗传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人们习惯于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习得的交往准则、行为规范、价值观,总是把自身文化作为参照标准去理解、评价其他文化,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从而妨碍了不同文化的人的沟通与交往。
研究者们对文化的层次划分有各种分析,比如有研究者提出了“文化的洋葱模型”:表层称为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建筑,语言等,人的肉眼易见,就像洋葱的皮;中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崇拜的英雄的性格,往往代表了该文化大多数人的性格;最里面一层是核心层,即价值观(Values),指人们所理解和相信的关于真、善、美的观念,这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2]
(二)东西文化的差异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着诸多区别,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例如,在人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则认为人性是善恶的结合体,强调人控制自然;对于时间观念,中国文化珍惜过去,西方则重视未来;在社会活动,中国文化重视身份,西方文化则重视所作所为;在社会关系方面,中国文化讲究上下等级观念,而西方注重个性和个体性。
2.思维模式的差异 上文提到东方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表现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方面就是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和垂直感,体现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就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先因后果、从前往后、由小及大,由整体再到具体和局部。
西方思维模式将人与自然分离开来,崇尚“人物分离”,征服和改造自然,比较讲究理性。西方思维主要表现为习惯于分析事物、抽象思维和重形式逻辑的思维以及求精确的语言观,在语言表达方面,先概括后分解,先总结后列举,从结果追溯到原因。
二、东西方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世界不同文化中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为世界其他文明学习和借鉴。兼容并蓄、和谐思想、人本精神、辩证思维等,这些都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有积极作用。[1]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传统文化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创业态度;传统文化崇尚诚信经营,重视构建公平竞争商业准则,对今天创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丰富了其内涵。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比如“重义轻利”、“重士轻商”等思想严重影响阻碍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同时,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挫伤创业动力意志。长期封建历史条件下,某些价值标准和核心追求带来的影响是泯灭个性和扼杀创造性,从而形成了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等封建专制意识浓厚的就业观念,对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
(二)西方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立国之本,强调科学进取和民主法制,重视发展和个性化。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以“法”为主,强调严格的制度、理性决策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在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上,西方管理思想主要放在对物和组织的管理上,主要偏向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西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美国的文化为例,主要内容有强调创新、创业和主张积极尝试的文化;容忍缺陷、宽容失败与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诚信基础上的合作创新文化等等。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奉行个人财产的保护和利益为上的宗旨,在创业时更加注重利益的获取而忽视了创业风险,往往因一味攫取利益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
三、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文化建设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国家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两者因起源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为立国之本,强调科学的进取和民主法制,重视发展和个性化;而东方文化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强调的是关系的协调,重视家庭和群体的利益。
表现在管理思想上,西方文化体系下的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存在“管理有余,领导不足”的情况;而东方化体系下的管理,缺乏规则,失去了管理的科学性。[3]两种思维和管理体系各有优势,侧重的角度不同,他们是互补的、兼容的,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施行管理,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趋势是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全球化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前提,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为融合创造了条件。因为差异导致的互补性产生了融合创新的基础,而差异越大,在客观上存在着互补性和融合的倾向也越大。
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把西方的法制、法规融入到东方的文化中,使东方文化也加入定量的元素,走向规范;西方也把东方文化中的对群体利益的关注和关系的协调等元素融入西方的文化,使得西方文化在规范中更加人性化,这样文化的发展就更加能适应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
研究者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文化氛围之中的。在创新的各种要素中,文化是各种层次创新体系的灵魂,具有最终的影响力和决定力。长期看,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包含制度建设在内的优良创新文化的形成。文化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1]随着我国踏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显得尤其重要。
当代大学生们受到来自东方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双重熏陶,作为创新创业群体的中坚力量,如何顺应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加强思考,从而为自身创业意识、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启示 (一)文化传承和融合中的一些存在问题 文化作为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创业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创业活动互不相同。[4]因此,忽略文化差异的创新创业注定是要失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中,研究者们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巴斯丁(2014)指出传统的中国文化依然深受儒家文化思想价值观中的诸如“尊重权威”、“顺从”等思想的影响,与典型的企业家思想价值观不相契合。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儒家思想的产物,与有效的企业创新教育所需的方法并不相吻合。[5]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不是做得很好。通过我们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过程中,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知观念中有逐渐淡化的倾向;同时,课堂教育作为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但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将其内化为行动。
反过来,西方企业在东方文化环境下的生存,一定要考虑到文化差异性下的特定文化环境。巴斯丁(2014)指出,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必须紧紧围绕对特定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联系和探讨。若无对中国消费者文化的深刻洞察,美国本土企业成功的模式在中国是无法被轻易复制的。[5]
张骁等(2006)研究者指出:正如知识的创新来源于不同知识的相互碰撞一样,如果不存在文化差异,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不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是文化融合创新的根源及动力。文化冲突的发生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因此为了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直面文化冲突现象,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中的冲突和矛盾。[4]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对创新思想的启示 1.“取长补短”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途径 研究者指出一国的创新文化与传统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发达国家在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我们应在扬弃的基础上大胆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遵循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融和提炼,螺旋上升的原则来逐渐优化我们的创新文化。[1]
对于可取之处应积极借鉴,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整合,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新的文化思想。比如在人的行为的研究上,西方文化体系下的管理主要放在对物和组织的管理上,主要偏向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从理性思维出发。而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则强调人的社会性,往往是由道德在约束人们的行为,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执行体系,缺乏契约精神。所以若将西方的理性思维与东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相结合,加强对人的研究,应该会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2.跨文化管理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倾向和趋势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创新在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中表现尤为显著。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以“法”为主,强调制度、理性决策,重程序、重法理。而东方文化中,管理则是以“情”为主,注重发掘人的内在的价值和积极性,对制度管理较松懈,重态度、重情理,理性精神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