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村落”——良溪的历史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古村落”——良溪的历史文化价值江门旅游网欢迎您,┊加盟合作┊个人信息┊立即注册┊退出
用户名: 密码:验证码


首 页了解江门游在江门酒店宾馆美食江门行在江门江门购物旅行社一卡通旅游政务


“广东古村落”——良溪的历史文化价值
江门旅游网() 2010-3-18 来源:江门旅游网 字体:大 中 小 简 繁 颜色

2008年9月28日,首批“广东古村落”命名挂牌仪式在良溪村举行。
良溪是今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辖下的一个村委会。棠下镇原为新会县(市)所辖,有“新会北大门”之称,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1992年10月新会撤县设市),划入江门市,改称新会区,棠下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

一、良溪的自然环境
良溪位于棠下镇区棠下圩西北部约3公里的山坳里,东邻沙富、虎岭、南接中心等村委会(古称乡),西面和北面与鹤山市雅瑶镇接壤。良溪属山地丘陵地区,以将军山最高。鹤山的两条山水——泥河、沙河流经这里,河宽约10米,流入天沙河经江门市汇入西江。山青水秀,环境幽雅。良溪周围地势低洼,田园常被洪水淹没。这里长满蓈草,最早在这里建村居住的人,称之为“蓈底”(即今良溪村北里巷)。到元末明初,蓈底人始在西江边筑起围堤阻隔西江水流入,低湿之地逐渐干涸,后人辟为屋地及农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后,村人依“蓈底”谐音,雅称“良溪”,又称“良底”,寓意“良才大用,溪水长流”。
良溪面积8.33平方公里,居民500多户,约1700人。下辖良北、良中、良东、佛宁、大亨、北坎共6条自然村。聚落沿坡地分布,呈阶梯块状。有稻田523亩,鱼塘1012亩,主种水稻,兼种花生、红烟。

二、 罗贵南迁与良溪古村落的建立
关于良溪古村落的建立,有多种说法:
其一,《江门市地名志》载: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谢姓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往蓈底,随后罗姓97人来此居住。
其二,北宋年间,南雄珠玑巷有一姓谢的人首先来到龚坑里结庐耕种,建成一村,名“谢坑村“,它就是今良溪村崇仁里。
其三,良溪人说法,见于良溪村委会编纂的《罗氏贵系源流》。它与罗贵南迁事件有直接关系。罗贵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地劫,粮食作物失收,加上人满之患,更增加了谋生的困难,因此贵祖与同里诸姓相议,有志南迁,举公为首领,向州县申报,取得通关文献。是年正月十六日,贵祖率36姓97家人从珠玑巷起程,于四月十六日到达冈州蓈底时,蒙土人龚应达接应,会同赴县立

籍缴引,蒙批准增立图甲,以定户籍。
罗贵南迁时,携带原配金氏所生5子,到蓈底后续娶田氏,再生4子,又收养了侄儿做儿子,合共10个儿子。罗贵一家及同来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结草为庐,垦地种粮,围堤截水,勤耕苦作,历27代传人,逐渐将良溪建成为今日的富饶之乡,聚居有罗、胡、叶、廖、谢等姓氏的著名古村落。今良东、良中、良北三条自然村,就是罗贵为首的罗姓逐步建立起来的,是良溪乡的“核心”部分,这里的古建筑及文化遗存较多。
佛宁村,旧称佛坳, 是蓈底罗氏七世祖利行迁移到这里开村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大亨村,为胡姓所建,源出鹤山雅瑶的古蚕,后迁居五洞礼步。明嘉靖年间,始祖绶祖再迁来大亨建村定居,至今已27传,历400多年。
北坎村,为随罗贵一起南迁的叶姓始祖春泽所立。初居于良中兴仁里叶屋巷。后因人口增加,迁到良溪对面的南元(土名),再迁至北坎。当年,村子周围有八个水氹,所以取名“八氹”。到了清代,取八氹的谐音,改名“北坎”。北坎叶氏家族,亦已有27传,600多年历史。


三、 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良溪古村落历史悠久,良溪人的先祖来自中原,带来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同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到了近代,大量良溪人飘洋过海谋生发展,他们接收了华侨文化的“洗礼”,使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更呈丰富多样。主要表现在:

(1) 建筑文化
罗贵是北宋开国功臣罗彥环的七代孙。罗彥环因不满皇帝猜嫉功臣,于开国初弃职远徙,南行3000里,举家迁入南雄珠玑巷,同时传入了中原文化。罗贵南迁时,又把中原文化带到冈州大地。其突出表征是建筑文化。
① 民居
进入良溪,人们举目可见富有特色的中原古民居建筑,在良北村有“良溪新基”遗址,良东村崇仁里有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重修碑记,有跃龙里、忠华里村名题字等遗存,成为良溪建村历史的印证;良北村有一座民居冠名“听涛别墅”,它同其他民居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一色的青砖瓦房,但名字标新立异,富于文化韵味,说明主人是一位有文化涵养的人。
良溪的古民居都是青砖砌墙,多用花岗岩石(此为清代以后之民居),或禇红色砂石(此为明代之民居)做墙脚;硬山顶屋脊,呈元宝状,俗称龙船脊,防火墙修饰成迭连起伏飞翘昂首的凤头;门额上饰有砖木雕刻、彩色灰塑、山墙描草龙、梁下绘有水墨画;民居神龛高大肃穆,有的民居如韫石堂,配以彩色玻璃及窗花,显得富裕大度,珠光宝气。村道铺垫蛮石,或平整或拾级而上,古朴踏实。良中村道旁,砖木建造的

店铺虽已斑驳陈旧,它告诉人们在昔日曾经有过的繁荣。绵延1公里长的明代护村墙堪称“古长城”。同台山、开平侨村的洋楼相比,良溪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给人以中原流风的强烈冲击。但民国年间建造的几座“洋楼”,融合了中西文化艺术,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
② 碉楼
在良溪村东、北两端耸立着两座别具特色的碉楼(村民俗称炮楼),建于1927年,为钢筋混凝土建筑,高约10米,为圆柱体,墙身厚实,除了几个射击孔外,几乎全封闭,酷似碉堡,但比碉堡高大。顶部是一块平板,由多根柱子托住,留下缝隙,可供了望并纵眺全村。其功能是防盗匪抢劫,它是村民的“保护神”。两座碉楼分别命名“镇东楼”、“镇北楼”。“镇”者,保一方之平安也。良溪这两座碉楼也不同于“洋”气十足的开平、台山碉楼,它更多的显示出中原文化的“土气”,朴实无华,坚固实用。
③“节孝流芳”牌坊
位于良东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牌坊为砖石结构,砂岩基座,水磨青砖砌青水墙,面阔3.2米,中为券拱门,门高2.2米,宽0.95米。牌坊顶部四角饰斗拱装饰,四周为灰塑三层变形莲花纹。正面坊额为红砂石质,上阳刻“圣旨”,下为横匾阳刻“节孝流芳”四字,上款“乾隆元年丙辰季冬吉日”,下款“旌表节妇罗门吴氏建立”,题匾两侧饰有砖雕福禄像。牌坊背面坊额亦为红砂石质,上浮刻“恩荣”,其下题匾、阳文及题匾两侧纹饰均与正面相同。“恩荣”两侧阴刻“端”、“南”二字。牌坊目前保存基本完好。其建筑形制独具特色,对研究清代岭南建筑特点及地方伦理风俗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④ 罗氏大宗祠
位于良北村,又称贵祖祠。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咸丰元年(1851年)又进行一次较大重修。宗祠占地24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灰白的石柱、山墙搁檩,屋面船脊布瓦,绿琉璃剪边,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砌成,正门墙体与屋檐结合处有砖雕古代人物故事组画,两侧各有一小门上,写有“出弟”、“人孝”,祠内青砖花窗和壁画,岭南文物风格明显。大宗祠面宽三间,三进三厅,空间高大,疏朗开阔,气宇轩昂。祠内保存完好的“豫章家庙碑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岁序丁亥仲夏五月创建大宗祠序]、“重建豫章家庙碑记”[嘉庆七年(1802年)岁次壬戌仲冬念九日立]、“重修豫章家庙碑记”[咸丰十年(1860年)岁次庚申仲冬初三日立]三块碑刻,记述了罗氏大宗祠创建、重修和重建的经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保护

和研究。
祠里供奉罗贵祖和贵祖夫人彩色大画像,像前立有新会、广州、南海、郁南、云浮、东莞、新兴、江门、三水、肇庆及香港、越南等地罗氏历代祖先牌位,正上方“源远流长”四个大字,说明了贵祖对罗氏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宗祠的形制与中原建筑一脉相承。宗祠入口有“罗氏大宗祠”大匾额,立柱两旁有对联,祠内高大立柱两旁悬挂的对联共有16副。“罗氏大宗祠”匾额下的对联是:“珠玑留厚泽
蓈底肇鸿基”;两旁立柱的对联是:“碧海迴澜鱼龙变化风云会,层峦耸翠松柏常青日月高”;祠内有一副长对联共48字:“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蓈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这几副对联道出了良溪悠久的历史渊源及枝繁叶茂的分布状况。祠内其他很多对联,为这座古宗祠增添了浓浓的中华文化与书法艺术内涵,成为中原儒家文化忠孝节义进入岭南的一个见证。这座宗祠成为良溪人的“圣殿”,国内外罗氏的“麦加圣地”,具有很高的建筑及历史文化价值。2004年4月,罗氏大宗祠被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2)民俗文化
良溪的民俗风情与棠下镇其他村落大体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良溪因是罗贵的祖居地、珠三角罗氏发祥地,这里建有罗氏大宗祠和始祖墓,所以,清明节的祭祖活动特别隆重热闹。
① 始祖墓
位于良溪苍下风山。墓原为泥坟,坟茔较小。后经历代子孙修建,特别是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建后,始祖坟的规模同现在的一样大,并改用花岗岩石砌筑,建有平台供拜祭用。“文革”时遭破坏。1989年香港罗氏宗亲会主席罗景云倡议重建,并发动宗亲捐资。1992年按原样建成。为三合土花岗岩围砌,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堂呈圆形,花岗岩砌后壁三层,墓两旁有高起的墓手,分别刻石狮一只。墓前置祭台,祭台两侧有石砌台阶通道。墓碑位于墓堂内,黑青石质,顶部用花岗岩浮雕祥云托月纹样,碑文为竖刻阴文楷书,正中书“始祖墓”。碑文为“始祖贵,锦裳子,原名以达,字号天爵、琴轩,南雄府学廩生,诰封中宪大夫,赠吏部尚书。金氏、田氏诰封四品恭人,赠一品夫人。由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里始迁冈州蓈底,即新会良溪,为南迁罗氏始祖也。”上款“本山坐凤翮怀中穴”(翮,翅膀),下款“绍兴元年十二月立”。(疑有误:罗贵终于绍兴十七年)
据罗氏族谱记载,罗贵坟实为衣冠冢,埋葬有牙齿、头发、指甲、汗衫等遗物。贵祖墓重建后,同罗氏大宗祠一样

,成为国内外罗氏的“朝圣地”之一。近年来,每年清明节,成千上万的贵系各地子孙络绎不绝地到这里进行拜祭活动,缅怀和纪念罗贵祖之恩泽。2009年4月4日,有两万多名罗氏后裔宗亲前来参拜贵祖坟。香港罗氏宗亲会每年均组织宗亲回乡扫墓。现在,每年清明节,良溪村彩旗飘扬,醒狮劲舞,鞭炮齐鸣,村民兴高采烈,像过年一样热闹。祭扫始祖墓已成为良溪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良溪罗贵祖后人把原葬在广州横沙的贵祖长子清之的墓迁回凤山,葬在始祖墓右边山上,从而为良溪民俗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② 五部堂民俗文化节
五部堂位于良东村。堂前高高耸立着里人罗华章敬奉的酷似华表圆柱,上刻:“屹尔高擎显英风之凜凜,巍然峙立表正气之腾腾”[嘉庆戊辰(1808年)孟春吉旦立];正门入口有罗兆宁敬赠的对联:“登降时无堑举足,拜瞻处先自扪心“;罗卓仁敬赠的对联:”广大精微存神过化,聪明正直福善祸淫”,都是对族人的“警世钟”。五部堂原为良溪村罗、叶、胡、廖四姓之神庙。堂内保存完好的“重建五部堂碑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十七日立]、“重修五部堂碑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十二日立]、“重建五部堂碑记”[嘉庆十三年(1808年)三月立]、“重修五部堂祖庙暨新建牌楼碑记”(一九九八年岁次戌寅冬立),记述了五部堂的历史变迁,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解放前,五部堂的民俗文化节以正月十五花灯节的“抢花炮”和各姓抬着堂内的小菩萨前往演戏场“看”大戏(连演三个晚上,每次“看”完大戏要将小菩萨抬回五部堂),最为热闹。解放后,“抢花炮”因不安全、“菩萨看大戏”因有迷信色彩而被取缔。今日,五部堂成为良溪人拜祭祖先、祈求吉祥如意的场所,香火终年不断。
③“洒洒水”诗联文化遗址
“洒洒水”在良溪西北部,与鹤山市雅瑶镇相接,地处大城山麓,后枕凤凰山。这里重峰叠岭,万松交荫,淙淙涧流,宛若琴韵。在峭壁危岩处,经年溅出水花,如濛濛细雨,“洒洒水”,即由此得名。清代太守冯昭文写有“洒洒水飞瀑”一诗刻在岩石上,诗曰:“飞瀑曾经览鼎湖,奇观万斛泻珍珠。谁知咫尺城山外,别具人间好画图。”洒洒飞瀑赛鼎湖,一时传为佳话。良溪人说,维新变法的著名领军人物康有为也曾慕名前来游览过。
“洒洒水”风景优美,沁人心肺。清光绪年间,良溪名士罗竹坡为点缀此林泉胜景,曾集资建有“潄芳亭”,旁有“洗砚池”,左上侧有“教子读书台”。“漱芳亭”有两副对联,一曰:“鱼跃鸢飞趣,稽琴阮啸风”;二曰:“云

闲出岫,鸟倦知还”。“教子读书台”有一联曰:“工夫在勿忘勿惰,学问贵自得自然”。上有名画家罗浮七十二峰散人罗雪谷的画作及名流诗刻。每逢镇日,竹坡先生邀约三五知己,在此处弈棋赋诗,闲话大千世界,常流连忘返。竹坡先生还曾在这里亲植禾雀花。“洒洒水”以飞瀑和诗联驰名远近。每年清明及重九,或天气晴朗时,名人雅士及附近乡人,到此游览者络绎于途。
自竹坡先生作古后,这里已逐渐荒芜,亭台倒塌,荆棘蔓生。有一华侨登临其间,慨叹之余,偶成一绝:“归来重览林泉景,亭台颓废石峥嵘;竹坡先生今何在?惟有流泉带恨声。”良溪若开发,“洒洒水”胜景似宜重建。

(3)华侨文化
良溪是棠下镇重点侨乡之一。根据1998年的侨情调查,良溪旅外华侨华人有1702人,港澳台同胞1063人,旅外乡亲总数达2765人,比居家人口还要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
海外良溪先人中,数罗奇生最著名。晚清时,罗奇生是雄踞新加坡中街的新会“七家头”之一,他的生意无所不包,人称“除了棺材之外,什么生意都做”,他开设的烟丝店,与丹灶朱广兰开设的烟丝店齐名,他的致和广种植园,据说火车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出它的范围。是饮誉南洋的传奇人物。罗兆宁是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塑胶花致富的良溪人。他现在是香港罗兆宁父子有限公司及英联洋行董事长。
爱国爱乡是华侨文化的核心内容。热心举办公益事业,造福广大桑梓,是华侨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良溪旅外乡亲素有爱国爱乡优良传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难深重,社会不靖,匪患频生。华侨热心人士罗仁甫、罗洪骍等倡建“保卫团”,建碉楼保卫家乡。南洋华侨积极捐资,在1927年建成了两座碉楼,有效地保护了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罗其生致富后,为造福家乡,斥巨资修筑了一条宽阔的花岗岩石板路,从良溪直达棠下,又从棠下向东延伸到横江的三娘庙(那时三娘庙是棠下人来往广州的唯一码头)。良溪北面闸头内外也铺上了花岗岩石。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罗其生受到乡民交口称赞。
改革开放后,罗兆宁先生的善举有口皆碑。他自1989年首次返乡后,先后斥资建造棠下医院永光纪念楼、永光金玲健康楼、良溪小学金玲教学楼及奖教奖学基金、自来水工程、村道水泥路、瑞维文化中心等。他的哲嗣罗卓仁康君媚伉俪捐建了幼儿园。罗兆宁先后被新会市和江门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香港罗氏宗亲会倡议并发动宗亲捐资修建了良溪村前水泥公路,它从始祖祠堂起通往新村,长1.2公里,宽7米。

良溪乡政府为了让后人铭记旅外乡亲的义举善行,特泐碑记,以载功德。
从以上评述可以看出,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悠久,文化遗存较多,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珠玑巷关系密切,值得保护与开发。目前,罗氏大宗祠始、祖墓和“节孝流芳”牌坊已是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前,第一位重要的工作是要制订一个保护规划,对良溪古村落实施依法保护。第二,根据财力条件,先对濒危文化遗存进行修复。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良溪。第四,保护好村容环境及卫生,使人们喜欢来良溪参观游玩。第五,广筹资金,扩大道路等基础设施,方便游人进出。





上一篇:江门市2009年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总决赛下一篇:侨乡旅游杂志相关讯息· 鹤山古劳: 水乡深处香飘四方
· 2009鹤山生态旅游节拉开序幕
· 2009鹤山生态旅游节启动仪式将于19日举办
· 鹤山市旅游局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 八景休闲山庄举行挂牌仪式
· 鹤山市腾龙峡漂流
· 大雁山"百鸟归巢"
· 古老区坡山古迹
· “东亚巨臂”-铁夫画阁
· 关帝庙

内容精选· 推广咏春拳应注重文化内涵
· “广东古村落”——良溪的历史文化价值
· 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咏春
· 中华武术运动-蔡李佛
· 江门市发景跆拳道
· 开平民间艺术活动--泮村灯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市民间舞龙
· 台山民间艺坛奇葩---台山浮石飘色
· 台山民间编织工艺冲蒌编织
· 新会宋元崖门海战传说
· 江门东艺宫灯
· 民间编织工艺--汶村庙会


友情链接:江门旅游网 江门网站设计 江门团购网 江门网站建设 江门美食网 同程网 丽江旅游 广东旅游局 台湾旅游网 列车时刻表 北京酒店
丽江旅游网 张家界旅游 无锡机票
 特价酒店网 浙江旅游 港澳旅游 成都旅行社 广州租车 网站推广 沈阳旅游网 湖南旅游 张家界旅游 江门城365 江门网络公司
湖北旅游网 民航旅游网 江门网 广西旅行社
 中国赤水丹霞 云南旅游网 张家界旅游 桂林旅游 域客士 张家界旅游 美容护肤知识 广州旅游网 乐途旅游网 开平电影网 开平部落
新会二手楼 网站建设
 



Copyright 2009-2010 江门旅游局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江门天慧广告 业务合作联系 QQ:342158200
江门旅游行业QQ群:8635897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白沙大道6号之二 电话:86-0750-3515566 传真:86-0750-3522662
服务咨询:86-0750-3377000 邮箱:info@

技术支持:江门万网 粤ICP备05120906号 站长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