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I.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1.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运输

土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运输,土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土壤的温度、水分、氧气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黑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土壤含水量稳定不变,黑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土壤表明的生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稳定。一般装于聚乙烯袋子,并松扎。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土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生物取样的土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土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一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干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生物土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小瓶中,以方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土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方便运送。具体的流程如下:

(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用自封袋装一定量水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用。

(2)按照微生物取样规范进行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土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用于DNA或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干冰速冻。用于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干冰保持低温。用于D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冰盒运输,也可用干冰。

(3)运输当天将土壤样品密封好,放入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用自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注意保证土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水分进入土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入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方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小方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目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如果购买不到保温箱,可以选用运输水果、蔬菜等的白色泡沫箱,密封严实后亦可。由于泡沫箱保温效果可能不及保温箱,路途较远时应多放置冰板及冰块,途中尽量不要打开,放入及取出都要及时,且需要提前确认样品采集地和目的地

的冰箱是否留有足够空间存放土壤样品或者浸提液样品。

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的密封,放置融化的水分或者其他污染源污染样品。

2.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处理

采样后土壤样品应尽快处理手工过筛。过筛之前,去除样品中的植物、可见土壤动物和石粒等。推荐过2 mm筛,促进颗粒间的气体交换,以利于保持土壤的好氧状态,也能去除小石头、动物和植物碎片。一些有机物质如粗腐殖质或泥炭不容易通过2 mm筛,此时应在潮湿条件下过5 mm筛。如果土壤太湿不能过筛,应该将其摊开,置于轻微流动的空气中,促其均匀风干。应不停地用手指捏碎并翻动土壤以免表面过度干燥,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上述操作。如果土壤需要风干,不要过度风干,风干程度达到过筛要求即可。

3、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储存

土壤微生物样品管理和制备过程相对特殊,因此对土壤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阶段的储存需要特别注意对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的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1 微生物样品储存条件

根据土壤微生物的观测指标、样品状态等的不同,对样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如下:

1)微生物生物量分析一般要求土壤鲜样置于4℃左右冷藏保存,可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事先放置冰板或冰块的保温箱中,不能处于冰点以下,以免冰冻影响微生物。一般的菌种保存也大多是在4℃,这个温度可以减小细胞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的稳定性。

2)土壤微生物样品经过熏蒸浸提等前处理后的浸提液样品置于-20℃左右的环境中冷冻保存。

3)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Biolog板法、PLFA法或者DNA测序时大多都是采用冷冻法保存土样,且为了避免由于冷冻速度过慢导致菌体会表达大量的抗逆性基因和蛋白,样品可以速冻后(液氮罐),保存在超低温冰箱中(-70℃)。

4)尽量减少开关冰箱或保温箱,以保证恒定低温效果。如遇停电等突发事件,做好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5)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密封,以免凝结的水汽或其他污染源对样品造成污染。

6)每份样品保存量不能过多,不同样品之间避免堆叠,以免下部样品由于挤压形成厌氧环境。

2.2 微生物样品的储存时间

1)待测样品的短期保存

对于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最适宜保存温度并不相同,低温也可以造成某些微生物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确定低温确实可以保持原有微生物区系不变,因此土壤微生物样品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一般认为土壤鲜样4℃下可保存一周,土壤浸提液-20℃下可保存一个月。ISO 10381认为一般土壤微生物样品在进行分析前最长可以保存3个月,如果用于DNA分析应保存在-20℃条件下,用于RNA分析则保存在-80℃条件下。

2)土壤微生物样品的长期保存(大于3个月)

根据保存年限和针对的指标的不同,样品应保存在-20℃、-80℃或-180℃条件下(表IV-1)。已证实温带土壤样品在-20℃保存12月不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如氨氧化活性)。而且用于磷酸脂肪酸(PLFA)和DNA分析的样品可以在-20℃保存1到2年。用于RNA分析土壤样品也可在-80℃保存1到2年。用于DNA、RNA和PLFA分析用的土壤样品推荐使用液氮速冻法。

4、其他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1 新鲜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某些土壤成分如亚铁、易还原态锰、还原性硫、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分析。先用粗玻璃棒或将样品弄碎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固定。

4.2 风干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样品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放入样品瓶中备用。瓶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为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并避免酸碱气体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以备查询。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4.2.1 一般化学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附清除。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 mm筛,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 mm筛为止。过2 mm筛的土样可供pH、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2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筛,供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0.25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筛,供矿质全量分析等项目的测定。

4.2.2 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土样的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诸环节都要特别注意,不要接触可能导致污染的金属器具。例如采样、制样时使用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

通过2 mm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从通过2 mm 筛的试样中四分法分取一部分样品,用玛瑙研钵进一步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尼龙筛,用于测定土壤全量微量元素。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4.2.3 颗粒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2 mm筛。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量,以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粒分析及其他物理性质测定之用。若在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或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拣出称量保存。

参考文献

ISO 10381-6: 2009 Soil quality - Sampling - Part 6: Guidance on the collection, handling and storage of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biomass and diversity in the laboratory

林先贵. 2010.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31.

GB/T XXXXX-2011/ ISO 10381-6: 2009 实验室测定微生物过程、生物量与多样性用土壤的好氧采集、处理及贮存指南(报批稿)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讲义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目的意义 在1kg左右或更少的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数量的总体,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要困难。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来样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从野外取回的土样,经登记编号后,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1)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磁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4)使样品可以长时间保存,不至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样品制备好坏同样也对分析结果产生具大的影响。 二、采样原则 1、调查研究,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 2、按采样总体的差异程度和研究工作的要求划分采样单元; 3、按照一定的采样技术路线随机多点采样,避免特殊点,各采样点采样量一致; 4、注意时间、空间等的一致性,防止污染,在注意采代表性样品同时,注意采集典型 样品。 三、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异。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要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如果要研究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对于土壤环境研究来说,有时要作背景值调查,其采集方法则要求更高。 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样点的数目和分布应视田块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细程度等而有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采集方法。背景值等调查研究要视研究区范围内复杂程度和变异大小而定。 1.对角线采样法: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采用此法,取样点不少于5个。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I.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1.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运输 土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运输,土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土壤的温度、水分、氧气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黑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土壤含水量稳定不变,黑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土壤表明的生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稳定。一般装于聚乙烯袋子,并松扎。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土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生物取样的土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土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一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干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生物土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小瓶中,以方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土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方便运送。具体的流程如下: (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用自封袋装一定量水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用。 (2)按照微生物取样规范进行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土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用于DNA或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干冰速冻。用于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干冰保持低温。用于D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冰盒运输,也可用干冰。 (3)运输当天将土壤样品密封好,放入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用自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注意保证土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水分进入土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入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方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小方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目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如果购买不到保温箱,可以选用运输水果、蔬菜等的白色泡沫箱,密封严实后亦可。由于泡沫箱保温效果可能不及保温箱,路途较远时应多放置冰板及冰块,途中尽量不要打开,放入及取出都要及时,且需要提前确认样品采集地和目的地

土壤和固体物采样试卷

()环境监测站考核试题(土壤和固体废物A)姓名 一、填空题 1.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 和。 2.固体废物中水分测定时,取试样20-100g于预先干燥的容器中,于℃干 燥,恒重至两次重量测量差小于 g,然后计算水分。 3 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和四种。 4.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 上层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下层 cm击为受人为 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5.对土壤进行环境监测时,在正式采样前,一般需要进行,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为制订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答案:前期采样补充采样 6.供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或者底质样品,应该用(材质)器具采样,采集 的样品置于棕色、(材质、容器)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х) 1.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

2.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O~30cm的表层土。() 3.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4.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的薄层, 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 5.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6.由对被采批工业废物非常熟悉的个人来采取样品时,可以置随机性于不顾,凭采样 者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样品。() 7.在一批废物以运送带形式连续排出的移动过程中,按一定的质量或时间间隔采样, 采第一个份样时,必须在第一间隔的起点开始。,() 8.工业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小样指的是由一批中的全部份样或将其逐个进行粉碎和 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受过专门培训、有经验的人员承 担。采样时,应由两人以上在场进行操作。()、 l 0.固体废物监测中,当样品含水率大于90%时,则将样品直接过滤,收集其全都滤 出液,供分析用。()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练习题.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练习题 备注:每题后面的简单、一般、困难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选择题 1.土壤样品的水分测定时,称取适量样品于铝盒中,称重后,于105℃~110℃下 烘( D ),恒重后测定水分含量。(一般) A、2~3h B、1~2h C、4~5h D、3~4h 2.固体废物样品制备步骤为( B )。(困难) A、风干→混合→粉碎→缩分→筛分 B、风干→粉碎→筛分→混合→缩分 C、混合→风干→粉碎→筛分→缩分 D、混合→风干→缩分→筛分→粉碎 3.对需要较长期存放的土样,应该在( A )的地方保存。(一般) A、干燥、通风、无污染 B、恒温恒湿 C、低温 D、以上均不对 4.野外估测的土壤湿度,一般可分为( C )级。(一般) A、4 B、5 C、6 D、7 5.土壤监测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多设( B )个采样点。(一般) A、2 B、3 C、4 D、5 二、判断题 1.土壤样品的湿法消解,是将土壤样品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强酸共同加热浓缩至一定体积,使有机物分解除去的过程。(√)(一般) 2.土壤样品粉碎用金属或木质工具均可。(×)(简单) 3.农田土壤监测混合样中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一般) 4.土壤样品在研磨过程中的分样,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一般) 5.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可用木棒或玛瑙棒研压,直至全部通过2mm尼龙筛。(√)(困难) 三、简答题 1.简述发生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如何采样。(困难) 答:(1)现场调查和观查,根据土壤污染时间和污染物,确定监测项目。 (2)确定土壤污染范围和污染类型,分别按下述情况布点: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土壤检测标准

土壤检测标准 NY/T 1121-2006 土壤检测系列标准: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得采集、处理与贮存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得测定 NY/T 1121、3-2006 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得测定 NY/T 1121、4-2006 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得测定 NY/T 1121、5-2006 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得测定NY/T 1121、6-2006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得测定 NY/T1121、7-2006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得测定 NY/T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得测定 NY/T1121、9-2006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得测定 NY/T 1121、10-2006 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得测定 NY/T 1121、11-2006 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得测定 NY/T 1121、12-2006 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得测定 NY/T 1121、13-2006 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与镁得测定 NY/T 1121、14-2006 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得测定 NY/T 1121、15-2006 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得测定 NY/T 1121、16-2006 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得测定 NY/T 1121、17-2006 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得测定 NY/T 1121、18-2006 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得测定 NY/T 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 87-1988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86-1988 土壤碳酸盐测定法 NY/T 1104-2006 土壤中全硒得测定 NY/T 296-1995 土壤全量钙、镁、钠得测定 NY/T 295-1995 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交换性盐基得测定 NY/T 889-2004 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

土壤标准样品标准值GSS1-16-17-22

土壤标准样品标准值GSS1-16-17-22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3 (GSS-3) GBW07404 (GSS-4) GBW07405 (GSS-5) GBW07406 (GSS-6) GBW07407 (GSS-7) GBW07408 (GSS-8) μg/g Ag0.35±0.050.054±0.0070.091±0.0070.070±0.011 4.4±0.40.20±0.020.057±0.0110.060±0.009 As34±413.7±1.2 4.4±0.658±6412±16220±14 4.8±1.312.7±1.1 Au(0.00055)(0.0017)(0.0055)0.260±0.007(0.009)(0.0008)(0.0014) B50±336±323±397±953±657±5(10)54±4 Ba590±32930±521210±65213± 20 296±26118±14180±27480±23 Be 2.5±0.3 1.8±0.2 1.4±0.2 1.85±0.34 2.0±0.4 4.4±0.7 2.8±0.6 1.9±0.2 Bi 1.2±0.10.38±0.040.17±0.03 1.04±0.1341±449±50.20±0.040.30±0.04 Br 2.9±0.6 4.5±0.7 4.3±0.8 4.0±0.7(1.5)8.0±0.7 5.1±0.5 2.5±0.5 Cd 4.3±0.40.071±0.0140.060±0.0090.35±0.060.45±0.060.13±0.030.08±0.020.13±0.02 Ce70±4402±1639±4136±1191±1066±698±1166±7 C170±962±1057±11(39)(76)95±7100±668±12 Co14.2±1.08.7±0.9 5.5±0.722±212±27.6±1.197±612.7±1.1 Cr62±447±432±4370±16118±775±6410±2368±6 Cs9.0±0.7 4.9±0.5 3.2±0.421.4±1.015±110.8±0.6 2.7±0.87.5±0.7 Cu2l±216.3±0.911.4±1.140±3144±6390±1497±624.3±1.2 Dy 4.6±0.3 4.4±0.3 2.6±0.2 6.6±0.6 3.7±0.5 3.3±0.3 6.6±0.6 4.8±0.4 Er 2.6±0.2 2.1±0.4 1.5±0.3 4.5±0.7 2.4±0.3 2.2±0.3 2.7±0.5 2.8±0.2 Eu 1.0±0.1 3.0±0.20.72±0.040.85±0.070.82±0.040.66±0.04 3.4±0.2 1.2±0.1 F506±322240±112246±26540±25603±28906±45321±29577±24 Ga19.3±1.112±113.7±0.931±332±430±339±514.8±1.1 Gd 4.6±0.37.8±0.6 2.9±0.4 4.7±0.5 3.5±0.3 3.4±0.39.6±0.9 5.4±0.5 Ge 1.34±0.20 1.2±0.2 1.16±0.13 1.9±0.3 2.6±0.4 3.2±0.4 1.6±0.3 1.27±0.20 Hf 6.8±0.8 5.8±0.9 6.8±0.814±28.1±1.77.5±0.87.7±0.57.0±0.8 Hg0.032±0.0040.015±0.0030.060±0.0040.59±0.050.29±0.030.072±0.0070.061±0.0060.017±0.003 Ho0.87±0.070.93±0.120.53±0.06 1.46±0.120.77±0.080.69±0.05 1.1±0.20.97±0.08 I 1.8±0.3 1.8±0.2 1.3±0.29.4±1.1 3.8±0.519.4±0.919±2 1.7±0.2 In0.08±0.020.09±0.030.031±0.0100.12±0.03 4.1±0.60.84±0.180.10±0.030.044±0.013 La34±2164±1121±253±436±430±246±536±3 Li35±122±118.4±0.855±256±236±119.5±0.935±2 Lu0.41±0.040.32±0.050.29±0.020.75±0.060.42±0.050.42±0.050.35±0.060.43±0.04 Mn1760±63510±16304±141420±751360±711450±821780±113650±23 Mo 1.4±0.10.98±0.110.31±0.06 2.6±0.3 4.6±0.418±2 2.9±0.3 1.16±0.10 N1870±67630±59640±501000±62610±31740±59660±62370±54 Nb16.6±1.427±29.3±1.538±323±327±264±715±2 Nd28±2210±1418.4±1.727±224±22l±245±232±2 Ni20.4±1.819.4±1.312±264±540±453±4276±1531.5±1.8 P735±28446±25320±18695±28390±34303±301150±39775±25 Pb98±620±326±358±5552±29314±1314±321±2 Pr7.5±0.557±6 4.8±0.48.4±1.77.0±1.2 5.8±0.611±18.3±0.8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1.1概述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 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2m)、浅层土壤(0.2m~0。6m)和深层土壤(0。6m~)。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 1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 处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Ⅱ-土壤养份测试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 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 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 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 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 发生层次采样。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

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1所示 对角线取样法 图1采样点分布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土样采集原理 为准确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且分析所需的土样量非常少,因此采集的土样必须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对角线法布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和采样量大体相近,五个采样点总的采样量为新鲜土稍大于1公斤。 二、所需设备 按每组计算; 小铁锹一把 采样袋一只或报纸若干张 三、操作步骤 (一)土壤农化分析样的采集方法 五点法(对角线法) 棋盘法蛇形法 (二)土壤样品采集步骤 选定欲采样的田块—→用对角线法目测采样点—→在选定的采样点上,铲去表土约1mm,采集耕作层土样(一般12~15cm)—→采集土样—→将五个点的土样混在一起带回实验室—→用手仔细将土块研碎到蚕豆大小,且均匀地摊铺在实验台上—→写上班级、组别及采样人姓名和采样日期 四、作业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将土样磨细使土样充分混合,并使样品在分析时能较容易分解,也可使样品长期保存。 二、所需器皿 1、20目土筛 2、60目土筛 3、每组两个广口瓶 4、标签纸若干 5、角匙 6、研钵 三、操作步骤 将充分风干的土样放入研钵中研磨―→使全部土样通过20目土筛―→将约四分之三的过目土样放大一大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上班级、姓名及组别―→将余下的土样继续研磨,直至全部通过60目土筛―→将磨好的土样装瓶,贴上标签,写上土样粗细、组别、采样人等内容。 如果土样过多,可用四分法舍弃到部分土样―→如果欲对土样进行全N、全P、全K分析,则还需继续研磨,将土样通过100目土筛。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要将全部土样通过一个较粗的筛孔后,再能研磨成较细的土样? 2、土样制备在土壤分析中有何意义?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

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如何采样?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 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 1.混合样品的采集 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 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 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每一个采样区内,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般是根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来划分采样区;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代表样点位置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图1 )(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如何采样?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 1.混合样品的采集 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每一个采样区内,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一般是根 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 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 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 (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5)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采取的深度是根据我们的要求而决定。采取 耕作层时,一般取0~15或0~20cm ,其具体方法 是在布置好的取样点上,先将表层0-3mm 左右的 表土刮去,然后再用土铲斜向或垂直按要求深度 切取一片片的土壤(图2)。各点所取的深度、土 铲斜度,上下层厚度和数量都要求一致,大致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