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亲子游戏】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配置原则

【育儿知识亲子游戏】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配置原则
【育儿知识亲子游戏】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配置原则

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配置原则

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配置原则

一、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

1.1岁以上的小儿,奶类已不是主要食物,但仍然是重要的食物,每日最好有牛乳(或羊乳)500~600 ml,条较差时可选用豆奶粉或豆浆,以防蛋白质供应不足。

2.食物形式由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食物种类越越多,烂饭、瓜、菜均能食用。特别是3岁以后,除了含脂肪、糖过多的食物,以及辣椒、酒、浓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外,一般食物均可食用,只是在食物烹调时,注意尽量细、软些。

3.逐步适应一日三餐外加1~2次点心的膳食安排。

4.3岁以下小儿不宜食用颗粒状的食物,如花生、梅子、枣子等,其他像果冻等食品也不宜食用,否则容易造成气管堵塞或引发气管炎。

5.一些学前儿童有挑食或偏食的倾向,成人应积极创设愉快的进餐气氛,经常改变烹调方法,增强儿童的食欲,切不可强迫儿童进食,否则易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严重时可形成神经性厌食。

二、学前儿童膳食的配制原则

1.膳食平衡,比例适宜。

必须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营养素,保证能量需求,满足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

(1)1~6岁儿童每日能量的供给量分别为1100 kcal、1200 kcal、1350 kcal、1450 kcal、1600 kcal、1700 kcal。

(2)1~6岁儿童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分别为35g、40g、45g、50g、55g、55g,其中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应占总蛋白量的1/2以上。

(3)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产热能分别占总热能的8%~15%、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答:(1)体重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体重在这个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kg。(2)身高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增长6~7cm。 3、咀嚼有那些作用?幼儿园为什么不宜举行吃饭速度的比赛? 答:咀嚼的作用:(1)可以对口腔、舌部和齿根进行清扫而保持其清洁度,降低龋齿发病率,保持和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的健康。(2)可以防止牙列排列不齐的发生;(3)可以使食物得以磨碎,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4)可以让具有硬度、弹性以及温度的食物感觉刺激口腔,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 吃饭速度比赛不利于儿童咀嚼功能的发挥和发展 4、应如何保护好学前儿童牙齿?kg=age*2+7 cm=age*7+70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要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少吃甜食,尤其是临睡觉前;定期检查,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冷或冷热交替;适当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帮助儿童充分咀嚼;(3)保证营养的供给,特别是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供给,促进儿童恒牙的发育。 为何要为儿童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要求老师? 要创造快乐饮食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排泄 5、动作需要4、生长发育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基础代谢1答: 的损失 6、简述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答: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钙是骨髂的重要组分。②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 钙的食物来源:①儿童最理想的钙源: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②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为丰富。③芝麻、小虾皮、海带等。 (2)铁的生理功能:①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②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促进抗体产生④促进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⑤促进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等功能。 铁的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含铁丰富,吸收率高,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等。② 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3)锌的生理功能:①结构: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②催化: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③调节功能: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学前儿童的膳食

学前儿童的膳食 一、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 1.主食开始以米面为主,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逐渐接近成人 (1)幼儿期的饮食已从婴儿期以乳类为主食物为辅,转变为以食物为主乳类为辅。 (2)逐步适应一日三餐外加1—2次点心的膳食安排。 (3)食物形式由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可以食用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 2.对膳食的喜好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1)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幼儿对膳食的喜好则不同。 (2)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膳食特点也不一样。 (3)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主要是受父母的言行、态度的影响。 3.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膳食心理特点表现不一 (1)1—3岁小儿。特别喜欢味道鲜美、色彩分明,图形刀法规则、熟、软、温和的食品。 (2)4—6岁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可吃的食物的范围加大,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色香味形均佳的饭菜。 二、学前儿童膳食配制的原则 1.膳食平衡,比例适宜 平衡饮食的组成 (1)各种营养素和热量的平衡 (2)各种氨基酸的平衡

(3)酸碱平衡 (4)各类食品的平衡. (谷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制品、蔬菜和水果、烹调油类和调味品类)通常,平衡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合蛋白质的比例是5:1·5:1。热能比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0%-15% 2.食物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搭配合理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核心是“多样”,即“杂食”。 合理搭配,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均衡 3.合理烹调与加工 (1)膳食质地应细碎软烂,避免刺激性强和油腻的食物。 (2)色香味形俱佳,并经常更换烹调方法,增进幼儿食欲。 (3)加工烹调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4.膳食配置应符合学前儿童的消化功能。 5.注意清洁卫生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下配膳 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膳食指南第1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膳食指南第2条)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膳食指南第3条)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膳食指南第4条)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膳食指南第5条)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膳食指南第6条) 7.若饮酒要适量(膳食指南第7条)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膳食指南第8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