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银耳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家庭中进行银耳菌的培育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活动。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的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1. 材料准备

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

- 银耳菌种:可以在市场上或者互联网上购买到银耳菌种。

- 银耳菌培养基:可以在药店或者实验用品商店购买到。

- 培养皿:可以使用瓷碟或者玻璃皿作为培养容器。

2. 菌种接种

将银耳菌种放入无菌条件下的培养皿中,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将银耳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皿的表面上。

3. 培养基准备

将培养基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配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完全覆盖住菌种。

4. 培养条件设置

将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同时,保持培养皿的湿度,可以在培养皿的边缘加入一些水,保持湿润的环境。

5. 观察与保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一般情况下,银耳菌种在培养基上会形成白色的菌丝。如果发现菌丝生长不良或者有其他异常情况,可以考虑更换培养基或者重新接种。

6. 菌丝扩增

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进行扩增。将菌丝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放入新的培养皿中。然后按照前面的步骤,继续进行培养。

7. 收获与保存

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收获。将培养皿中的菌丝取出,清洗干净后即可食用或者进行其他加工。如果需要保存菌种,可以将菌丝晾干后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者冷冻保存。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家中培育出新鲜的银耳菌种。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和技术,适合家庭使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使得培育出的银耳菌种更加优质和丰富。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成功培育出美味的银耳菌种!

种植银耳的技术

种植银耳的技术 银耳也叫白木耳,它不仅是宴席上的珍品,而且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那银耳怎么种植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一、种植季节 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4~25℃,子实体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0~25℃。种植季节以春、秋两季的自然气温最为适宜,也可以采取冬季种植房加温,夏季野外搭荫棚种植,使银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二、培养料的配制 种植银耳的原料十分广泛,以棉籽壳最为理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①棉籽壳85%,麦麸13%,石膏粉1.5%,蔗糖0.5%;②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③杂木屑76%、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3%、硫酸镁0.4%、尿素0.3%。 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配方。配制培养料时,先把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原料进行过筛,剔除混入的沙石、金属、木块等物质。然后将棉籽壳或木屑倒入拌料场上,堆成山形,再把麦麸从山尖均匀地往下撒开,并把石膏粉均匀地撒向四周。把上面的干料先搅拌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硫酸镁、尿素等溶于水中,再倒入干料中反复搅拌均匀。每100千克干料加水100~

130千克,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检测的办法是:手抓培养料握紧,如果手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这时候最为适宜。 三、装袋、灭菌、接种 1.装袋 培养料拌匀后,要及时装入塑料袋内。种植银耳用的塑料袋通常由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原料制成,半透明,柔而韧,抗寒、抗张力强,能耐100℃的高温。种植袋长55厘米左右,直径8~10厘米,袋底密封良好。 规模化种植银耳通常采用装袋机装料,每小时可以装800~1000袋。装料的方法是:把袋口张开,整袋套进装料机出料口的套筒上,双手托紧塑料袋。当培养料从套筒源源输入袋内时,右手撑住袋头往内紧压,使培养料装紧装实。当培养料装到离袋口5厘米左右的位置时,用棉纱线缠扎袋口3~4圈,再反折过来捆扎3~4圈,这样,袋口就密封好了。一般每100千克培养料,可以装长55厘米,直径8~10厘米的种植袋200袋。另外,如果是小规模种植,农户没有装袋机,也可以用手工装袋,手工装料时,一定要把培养料装紧压实。 装料结束后,就转入打接种穴这一工序。接种穴又叫接种眼,可以用专用的打洞器或自制的钢管,在袋子正面打3~4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2厘米左右,接种穴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打完接种穴后,把边长在3厘米左右的白胶布贴在接种穴上,使胶布紧贴在袋膜上。如果封口胶布粘贴不紧,料袋灭菌时,会使水分

银耳的种植技术

银耳的种植技术 一、银耳的栽培历史 银耳有许多的别名,在其他的地方可以叫做白木耳,白耳子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银耳在全世界有六十多种,我国是主产过,年产量约10万吨。 我国的人工栽培技术始于四川的通县,以此,有四川耳的称号,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银耳的国家。我国从1894年就有人工栽培,距离现在100多年的你是。现在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基地。其中福建古田县的产量最多。在全国产量的一半左右。 银耳也是一种名贵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还有纤维素、无机盐、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二、生物学特性 银耳属于木腐细菌,营腐生生活,但分解木材能力比较微弱,有事一种早熟,生长期短的胶质菌。 银耳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2度,子实体发生温度15-30度,最适合是在20-26度。 生育中要求潮湿黄桷,菌丝生长要求椴木含水量在40%以上,带料栽培需要60%以上为宜。 栽培场所要保持空气清新,空气不足,原基分化迟,胶质团长期不开片,容易找虫害,引起流耳。 范围内,银耳菌丝均能生长。带料栽培酸度控制在5-6最合适。 光照:银耳是喜光性菌类。散射光有利于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发育 三、银耳的栽培技术 椴木栽培 1.段木准备 由于各种树种所含的养分多寡及木材的理化性质能否符合婴儿的要求都有不同。所以,银耳的出耳率。产量,质量也有较大的差别。 此外,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树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因此,在银耳栽培之前,必须对本地区的耳树资源进行详细的考察。 优良的耳树应具备三个条件: (1)边材发达,心材小,材质疏松,直接是在5-10厘米,树龄在3-5 年的速生阔也树 (2)树皮厚度适中,栽培前期不易脱落。 (3)不易滋生杂菌。 可以用来栽培银耳的树种其实很多:枫树、乌柏、柳树、桃树、苹果树、 法国梧桐、相思树、杨树等。 另外凡是含有松脂醚、醇等杀菌物质以及含有芳香位置的松、杉、柏、樟 等树种均不适合栽培银耳。 耳树的适宜砍伐期是落叶到新芽抽出之前。这期间,树木正式进入冬季休眠期,营养积累丰富,树皮和木质部结婚精密,尤其是在耳树发芽前15天左右,树液开始流动,可溶性糖含量高,此时砍伐最为适宜。 耳树砍伐后,随即锯成1米左右长的段木,对方在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水分散发和染菌。

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山珍菌类。隶属与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银耳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营养十分丰富。因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还含有多种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 我国历代医学家将银耳作为传统的滋补品。它不但与其它珍海味的一样是席上珍品,而且在祖国医药中也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良药。银耳性平、味甘、具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降火、润肠、养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和延年益寿等功能。总之而言,银耳是一种在医疗上有广泛用途的良用菌。随着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正将银耳应用到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研究上。 一、栽培银耳的效益 随着银耳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银耳栽培已经进入我国千家万户。成为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如福建古田县,一户人家利用13-15个平方米的房间或荫棚两间,搭成多层栽培架,一次可栽培2000袋,从接种至采收只要35-40天。收干银耳130-180公斤。一年连续种植6次,产值过万元,因而是当地流传着"播金种银"的产业。同时也成为我国著名的"银耳之乡"。) 二、银耳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活条件 银耳的生长需依赖香灰菌丝,在银耳生长过程中,香灰菌丝先向培养料中伸长,将培养料中的粗营养物质供应银耳生长。简单地说,香灰菌丝在银耳生长中起着开拓先锋的作用。香灰菌丝拌合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耳的生长及产量,银耳的生长发育与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银耳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PH值和一定的光照条件。 1、营养银耳属于木腐生菌类型。由于香灰菌生长较旺盛,在人工栽培时培养料需添配一些营养物质来满足银耳的生长发育。所需的页源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氮源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主要有磷酸氢二钾、无机盐、硫酸钙、硫酸镁等。 2、温度目前栽培的银耳品种多属中温性、真菌。菌丝生长范围6-32℃,最适宜温度22-26℃,如长期超过28℃,菌丝生长不良,并大量分泌黄水;低于18℃,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6度,长期处于21℃以上易于导致烂耳。 3、水份银耳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以55-60%为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 4、PH值银耳是喜微酸性真菌,菌丝生长的PH值在4-8之间均可能适应,最适应5.5-6,大于7时,生长明显减慢。 5、空气银耳属好气性真菌,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栽培过程各阶段均需要新鲜空气。 三、银耳袋料栽培新技术 选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玉米芯和各类阔叶树均可粉碎作栽培银耳培养料。严禁使用杉、樟、柏等含有芳香油、树脂酸、醚类、醇类的树种。在几年的栽培实验中,棉籽壳作培养料栽培银耳比锯沫培养料产量可提高20-40%,拌料前进行曝晒3-5天。

银耳种植技术

银耳种植技术 银耳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银耳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耳种植技术一、配料 种植银耳的培养料,根据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主要原料,并配合其他辅料制成。阔叶树如杨、柳及各种果树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将这些树的枝条切成薄片,晒干,再粉碎成粉状的木屑。棉籽壳是种植银耳的好原料,单产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葵花籽等,晒干后粉碎成细屑均可用于种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镁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壳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选定配方后,把主要原料同麸皮、石膏粉等干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不宜。 银耳种植技术二、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银耳种植袋,应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径扁宽12厘米,薄膜厚度3.5-4丝米,长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制成220-240个种植袋。也可用罐头瓶作种植容器。一般农户采用手工装料。装一半时抖一抖,压实后再装。大面积生产应采用食药用菌专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袋。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在料袋璧上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1.5厘米,然后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后,用3.3×3.3厘米的方块纸胶带贴封穴口,即成种植银耳的培养基。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

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在 家庭或者农场中成功种植银耳。本文将介绍银耳的栽培技术,从选种 开始到收割整个过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选种 银耳的选种是指选择适合生长的银耳菌种。在市场上,我们可以买 到干燥的银耳菌种,也可以选择活体菌种。无论选择什么类型的菌种,都应该确保其菌丝发育健壮,没有杂质和病菌。在选择菌种时,要注 意查看菌种包装上的标签信息,确保其品种和质量。 二、培养基准备 银耳的培养基主要是以植物性材料为基础的,常用的有木质屑、谷 物碾磨渣、菜渣等。在准备培养基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原料,避免 有霉变或者异味的材料。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高 温蒸汽或者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三、接种和发酵 接种是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让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在接 种前,要先将菌种进行培养,使其适应外界环境。接种时,要均匀地 将菌种撒在培养基表面,并轻轻拍打培养基,使其均匀分布。

接种后,需要进行培养基的发酵。发酵是银耳菌丝生长和菌丝纺锤化的关键过程。在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一般来说,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80%-90%。 四、培养生长 在菌丝纺锤化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生长了。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菌丝生长缓慢,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银耳的生长发育。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病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菌丝失水。光照条件方面,可以选择自然光照或者人工照明,保持适度的光照时间。 在培养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时的翻堆和通风。银耳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时的通风可以排除二氧化碳,提供充足的氧气。翻堆的目的是使菌丝均匀生长,避免呈块状生长。 五、收割和加工 银耳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0-40天,在菌丝完全覆盖培养基后可以进行第一次收割。收割时,要选择健壮的菌体,用剪刀或者手动轻轻地将其割下。收割后,可以进行初步的清洗,将杂质和残留的培养基去除。 接下来是银耳的加工过程,一般主要有晾晒、烘干和包装。晾晒是将银耳晒干,可以放在室外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烘干是使用烘干设

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新栽培技术 银耳,又叫白木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瓣片组成似菊花形、牡丹形或乡球形,直径3—15厘米,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是我国一种极为珍贵的食用药兼用菌类。有“补肾、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与酸性异多糖、有机磷、有机铁等化保物,对人体十分有益。 一、生物学特性 〔一〕营养 银耳是一种分解木材能力微弱的菌类,只能利用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等,但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缺乏分解能力,只有通过耳友菌〔俗称香灰菌〕的菌丝分解后,代谢出的可溶性营养物质才能被银耳菌丝所利用。因此,代料栽培银耳时,基质中除了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外,还需加入易被银耳菌丝吸收的糖类物质。 〔二〕温度 银耳菌丝生长的温度X围为6—32℃,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以25—28℃为最好。当温度低于18℃时,银耳菌丝的细胞壁加厚,并断裂成芽孢;当温度高于28℃时,银耳菌丝稀,而耳友菌的菌丝则生长旺盛。耳友菌的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6℃。由于银耳菌种是一种混合的菌线体复合物,在菌种培养时,要兼顾两种菌丝的生长,即应在22—26℃下培养为好。银耳子实体生长的温度X围为15—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3—25℃,低于20℃和高于28℃都不利于银耳子实体生长。在出耳期间,也要兼顾耳友菌的菌丝生长,创造耳友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条件,使耳友菌不断分解基质中的养分,供子实体生长发育。 〔三〕水分与湿度 水分是银耳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在菌丝生长阶段?????银耳菌丝和耳友菌的菌丝生长基质的含水量以60%为好。水分过少,银耳菌丝长势弱,同时对耳友菌的菌丝生长也不利;培养料中含水量偏高时,银耳菌丝就会断裂成芽孢,而耳友菌则能正常生长,不利于银耳菌种生产。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较多的水分,出耳环境中的湿度以85%—95%为宜,湿度过低,耳片易干枯死亡;相反,长期处于高湿条件下,易出现流耳。 〔四〕空气 银耳是一种好气性菌类。在菌丝生长初期需氧量少,后期则需要较多的氧气,在缺氧的条件下,原基分化迟,扭结后的胶质团长期不能分化出耳片。在耳片生长发育期间,若通气不良,湿度大,则易出现烂耳和杂菌感染。 〔五〕光线 银耳菌丝和耳友菌的菌丝在有散射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在散射光照下,耳友菌的菌丝生长浓密,粗装,黑褐色分泌物多。在子实体分化期间,必须要有散射光照,黑暗条件下,子实体则不能形成,光线弱时,子实体分化慢,质量低。但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也不利于耳片生长,而且易干枯死亡。 〔六〕酸碱度〔ph〕 银耳菌丝在ph5.2—7.2X围内都能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为5.2—5.8。代料栽培时,培养料的ph以5—6为好。 二、栽培技术 根据银耳子实体的生长温度X围,以春、秋季自然气温下栽培为好。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只要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20℃时,就可栽培银耳

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

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 金耳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的食用菌,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金耳菌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产业。本文将介绍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产业。 一、金耳菌的基本介绍 金耳菌,又称云耳、银耳、银耳菜等,是一种木质真菌,属于多孔菌科,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菌。金耳菌的产地以中国南方为主,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金耳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效。因此,金耳菌被誉为“森林中的珍珠”。 二、金耳菌的种植方法 1. 基地选择 金耳菌的种植基地应该选择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基地的水源和交通便利程度,方便管理和采摘。 2. 基质制备 金耳菌的基质可以选择木屑、玉米芯、麦秸、大豆渣等,以木屑为例,制备方法如下: (1)选好木材,切成小块,晾晒至水分含量在15%以下。

(2)将木材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30分钟左右。 (3)捞出木材,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4)将浸泡后的木材晾干,与菌种混合均匀备用。 3. 菌种接种 将制备好的基质与菌种混合均匀,放入菌袋中,密封后放入培养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4. 培养管理 金耳菌的培养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5℃左右,湿度在75%以上为宜。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5. 采摘收获 金耳菌的生长周期为30-40天左右,成熟后可以采摘收获。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菌体,以免影响品质。采摘后,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和储存。 三、金耳菌的管理技巧 1. 环境控制 金耳菌的生长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5℃左右,湿度在75%以上为宜。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环境,保持稳定的生长环境。 2. 病虫害防治 金耳菌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灰霉病、菌核病、蚜虫、螨虫等。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要加强基地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同时,要及时找出病虫害的源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白木耳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白木耳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 白木耳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其养殖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一 些细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木耳的养殖方法,包括基质选择、菌种接种、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成功进行白木耳的养殖。 正文: 白木耳,又称银耳,是一种色泽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广泛 种植和重要食用价值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白木耳的养殖方法。了解正确的养殖方法能帮助人们成功地种植白木耳。下面将详细介绍白木耳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1. 基质选择 白木耳养殖所需的基质主要有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首先,应选择质地细软、无杂质、干燥透气的基质。对于未经菌种处理的基质,需要预先用水浸泡、蒸煮或烘干,以确保基质无杂菌污染。 2. 菌种接种 在制备好的基质中,选择种植劣变良好的白木耳菌种,进行接种。接种时应注 意消毒器具和操作环境的洁净,避免任何污染。将菌种均匀撒播在基质表层,并轻轻覆盖一层净土或基质,保持适宜的湿度。 3. 环境控制 白木耳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湿度维持在85%左右。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菌滋生。 4. 光照管理

白木耳对光照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通常可以选择环境光作为光源。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增加光照时间或使用人工灯光照射。 5. 水分管理 白木耳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积水。浇水要均匀适度,保持基质表面湿润即可。喷雾灌溉是常用的浇水方式,可以维持适宜湿度。 6. 病虫害防治 白木耳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虫害和招潮虫。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可采用低毒性、高效性的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7. 采收和贮藏 当白木耳完全长成、边缘开始上翻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时要小心轻拿,保持完整。采收后,应及时清洗去除杂质,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选择食用、加工或贮藏。贮藏时,应选用通风透气、干燥的容器,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 总之,白木耳的养殖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注重基质选择、菌种接种、环境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正确操作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白木耳的产量和质量。希望本文所述方法和提供的注意事项对有意种植白木耳的读者有所帮助。

银耳的代料栽培方式介绍

银耳的代料栽培方式介绍 银耳的栽培方式目前主要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银耳段木栽培在我国早期以四川通江最为著名。由于段木栽培周期较长,且产量较低,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代料栽培技术得不断提高和完善,为银耳的高产稳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代料栽培原料来源广,周期短,效益高,技术易被广大栽培者接受,所以现代质量栽培已成为我国人工栽培银耳的主要方式。以下主要介绍银耳的代料栽培技术。 菌种培养 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母种培养基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按一定的方法配制而成。常用的配方有:①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②黄豆粉4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3g,水1000ml;③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3g,水1000ml;④麸皮100g,琼脂20g,麦芽糖10g,葡萄糖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3g,水1000ml。 2.木屑培养基制作木屑培养基以选用适合银耳生长的阔叶树木屑为主料,适当添加麦麸等辅料作为补充营养,使用与银耳二级种和三级种的培养,也可作为银耳一级种的培养基。 常用的配方有: ①木屑70%,麦麸或米糠26%,蔗糖2%,石膏粉1.5%,

硫酸镁0.5%; ②木屑70%,麸皮25%,蔗糖2%,石膏粉1.5%,硫酸镁0.5%,蛋白胨0.5%,磷酸二氢钾0.5%。制作过程:木屑要求新鲜、干燥,用前过筛,然后加入麸皮、米糠、石膏粉等干拌均匀,再按每100kg干料加水120-130kg的比例,将糖、硫酸镁、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等分批溶于水中,再将水溶液缓慢倒入料中,边倒边搅拌,使料吸湿均匀,含水量掌握在60-65%,以手握紧培养料时,成团而不松散,指间有水溢出而又不滴下为宜。 拌好的料应及时装入750ml的玻璃菌种瓶,装入时要边装边压实,容量以瓶高的1/2为度,最后将料面压平,将瓶内、外壁几瓶口擦干净。也可以将瓶口向下倒入水中洗净,但应避免水接触瓶中培养料,否则料中含水量就会过量。最后用棉花塞口,并及时搬入灭菌房灭菌。以高压灭菌锅灭菌效果较好,灭菌时在1.5*10`5Pa的压力下维持1.5-2h。也可常用常压灭菌,将料瓶置于铁桶或木桶内,用旺火升温至100℃,维持13-15小时,再利用灶内余热焖2h左右,然后去掉锅盖,让水汽蒸发,并利用锅内余热将瓶口棉花塞烘干,4-6h后将灭菌过的瓶料搬入接种箱,准备接种。

银耳菌种的生产技术.doc

银耳菌种的生产技术 银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可食用菌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银耳菌种的生产技术。 (一)母种及原种把分离提纯后的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单独分开培养于试管中。生产母种时,先取出银耳菌丝,并扩大到所需要的管数。然后放在25℃培养到银耳菌落直径约lcm左右。此时,再在每支长了银耳菌丝的试管中,接种极少量香灰菌丝,待两者长在一起时,就可以出售或用于原种生产了。 如先接香灰菌丝,因香灰菌丝生长快,很快覆盖斜面,并很快消耗养料,其后接上的银耳菌丝就不易生长。 若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同时接种在一支试管中,同样会出现银耳菌丝少、香灰菌丝数量多的缺陷。 因此,生产银耳母种(试管种)时一定要注意接种的先后,以及注意控制两者的比例。 (二)银耳及其“伴生菌”在可以人工种植的食药用中,属于这种

类型的菌目前仅有银耳和金耳。它们子实体的形成,银耳除了要有纯银耳菌丝外,还必须有“伴生菌”即香灰菌的帮助;金耳除了要有纯金耳菌丝外,还必须有粗毛硬革菌的帮助,两者缺一不可。在一般条件下,银耳和金耳的纯菌丝体生长相当缓慢,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弱,分别要依赖于香灰菌丝和粗毛硬革菌丝分解基质,提供它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否则便不可能形成子实体。所以在扩繁银耳、金耳母种时,必须将两种相应的菌丝体,移接在同一培养基上进行混合培养。现以银耳为实例介绍两种菌丝混合制种技术: 1、斜面母种混接法 取纯银耳菌丝试管母种和新配制的PDA斜面试管各一支,连同接种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中,按无菌操作进行转接,即挑取米粒大小、带培养基菌种一块,移接于空白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加棉塞后置22-24℃下恒温培养6-8天。当银耳菌丝长至似绣球状如黄豆大小时,再连同香灰母种一起移入接种室(箱)里,按无菌操作用接种铲在距银耳纯菌丝团约2厘米处,接入一小块香灰菌丝母种,培养2天在接种块上便可见到白色菌丝,7天左右即形成白毛团而覆盖银耳纯菌丝团,12-15天在白毛团的上方可见到有红、黄色水珠即为成功。 需要指出,用银耳与香灰菌的斜面混合母种扩接原种时,应切去

银耳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

银耳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 银耳,又名金耳、白木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类,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有着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近年来,由于其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银耳种植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本文将介绍一些银耳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选址和土壤处理 1. 土壤选址 银耳适宜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所以选址时应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同时,避免选择过于低洼和水logging的地块,以免造成积水影响生长。 2. 土壤处理 选择土壤的同时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和处理。首先,进行土壤松土和翻植操作,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持水分。其次,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最后,进行细微的土壤修剪,排除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持土壤质量的良好。 二、银耳种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1. 种植材料的选择

银耳种植的材料可以选择木材、秸秆或玉米芯等。常见的选择是用 榉木或者柚木作为基材。选材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选择有毒的木材或 者植物,以免对银耳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种植材料的处理 将选好的种植材料进行切割和处理,一般要求大小均匀,长度为 10~15厘米,表面平整。然后用沸水或蒸汽对种植材料进行高温消毒处理,杀死潜在的病菌和垢穗。 三、菌种接种和培养 1. 菌种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种植材料放入合适的环境中,开始菌种接种。一 般情况下,银耳可以与黄山毛峰菌种一同接种,或者选择其他适合的 菌种。在接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并且加入一 定的接种量,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2. 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种植材料放入专用的培养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情况下,银耳的培养需要在25~3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同时, 要注意定期通风和适量喷水,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正常状态。 四、养护和管理 1. 光照管理

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

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而金耳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本文将介绍金耳菌的种植方法与管理,帮助想要种植金耳菌的读者们更好地了解金耳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金耳菌的基本介绍 金耳菌,又称银耳菌、雪耳菌、白木耳、云耳菌等,属于木耳科。金耳菌呈现出白色、透明、薄如纸片的形态,口感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金耳菌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二、金耳菌的种植方法 1. 基质制备 金耳菌的基质主要以木材为主,如柳杉、松树等。首先要将木材切成小块,然后将木材浸泡在水中煮沸,使木材软化,杀死细菌和真菌,去除木材中的淀粉和糖分,使木材更适合金耳菌的生长。 2. 接种 接种是种植金耳菌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已经培育好的金耳菌菌种放在基质中,然后用塑料袋将其密封。接种后,需要将基质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金耳菌能够快速生长。 3. 养护 金耳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生长期间,需要定时给

基质进行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要保持基质表面干燥,避免霉菌的生长。生长期一般在20-30天左右,当基质表面出现白色的绒毛状物时,说明金耳菌已经长成了。 4. 收获 金耳菌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的3-5天内。收获时,需要将金耳菌从基质中取出,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金耳菌的质量和产量与基质的质量和种植技术密切相关。 三、金耳菌的管理方法 1. 清洁卫生 金耳菌的种植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基质制备时,需要用清水将木材洗净,避免木材表面的污物和细菌污染基质。接种时,需要消毒工具和接种场地,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生长期间,需要定期清洁种植场地和工具,避免脏污和细菌的污染。 2. 控制温度和湿度 金耳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生长期间,需要定时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要避免基质表面的积水。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金耳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3. 病虫害防治 金耳菌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螨虫、霉菌等。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金耳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四、结语

银耳(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银耳(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耳

拼音Yín ěr 别名白木耳、白耳子 来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晒干即成。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肺益气,养阴润燥。用于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病,血管硬化。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银耳 拼音Yín ěr 别名白木耳、白耳、桑鹅、五鼎芝、白耳子 出处1.《本经》载有“五木耳。”2.《别录》曰:“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暴干。”3.《本草经集注》云:“此云五木耳而不显四者是何木,按老桑树生燥耳,有黄者,赤、白者,又多雨时亦生,软湿者入采以作俎。”4.《新修本草》所载五木耳是指生于楮、槐、榆、柳、桑五种树上之木耳。 5.《品汇精要》言木耳有“黄、白、黑”色。据古代本草所描述的木耳颜色及其中软者可食之特点,当包括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 来源药材基源:为银耳科银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采收和储藏:当耳片开齐停止生长时,应及时采收,清水漂洗3次后,及时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1.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宽5-10cm,由多数宽而薄的瓣片组成,新鲜时软,干后收缩。担子近球形,纵分隔,(10-13)μm×(9-10)μm。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6-8.5)μm×(4-7)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腐本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