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18 富饶的西沙群岛》彭淑芬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

《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生字,尤其写好“懒、威、武”3个字,正确认读“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知道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谚语,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简介

2.出示祖国风光的谚语,齐读

3.齐读课题,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理解“海防前哨”的意思。

4.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齐读。

二、检查预习,识字读词

1.出示生字拼读,去掉拼音再读

2.认读多音字

3.出示要写的生字,重点指导“懒、威、武”3个字

|

2

4.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齐读

5.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

6.分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写了哪些地方,分别有哪些景物?

2.汇报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1)海水(或者说位置是“海面”)海水是怎么样的?(2)海底

海底有些什么呢?

(3)海滩

海滩有些什么呢?

(4)海岛

海岛有些什么呢?

3.这些内容都是围绕课文的哪一句话来写的呢?

生汇报,师小结:这就是中心句。

出示中心句,齐读。

4.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也是在总的讲西沙群岛的富饶?出示最后一段,师小结: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

5.齐读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

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教案 单元概述 【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海滨小城》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18 富饶的西沙群岛》张海文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1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感受到了海水的色彩斑斓。如果此时此刻的你站在这片岛屿上,你一定会好奇海底和海岛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沙群岛,感受它的美丽和富饶。 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3、4段,根据表格提示圈出海底生物,用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概括它们的特点。 |海底生物 特点

句子或词语| 珊瑚 各种各样 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海参 多 到处都是 大龙虾 威武 全身披甲

多、美 成群结队 好看极了 2、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圈画的很认真,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3、交流 4、交流鱼多 师:通过交流我们知道鱼的特点是多和美,让我们回到课文第四段,用﹏﹏画出具体体现鱼多的句子。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生读找到的句子。 (2)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重读? (3)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遍。 师:某某同学读的非常到位,其他同学试着读一读,看看你们能不能读的更棒? (4)指名读

2 师:听这几位同学读完之后老师心里有一个疑问,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动动你的小脑袋瓜选择一个答案吧。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B 水很多。 C 鱼很多。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这句话采用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5、交流鱼美 师: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请同学们找出具体表现鱼美的句子。 (1)指生读找到的句子 师: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这样的排比句式把鱼的多姿多彩呈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它们的图片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 部编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通过介绍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课文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第2~5自然段按照顺序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多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三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首尾呼应。 为了生动地描述神秘的西沙群岛,作者还大量运用了生动的书面语言,用词准确,富有儿童情趣。如: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等。这些文字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比如,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珊瑚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像“花朵”“鹿角”;海底有“懒洋洋地蠕动”的海参;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很“威武”,这些语言把事物的具体特征描写地形象而生动。第5自然段围绕多得数不清的海鱼来写,在描写海鱼时,“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像插着好些扇子”“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些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海鱼的模样刻画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画面感极强。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饶、优、瑰”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生字和“位于、部分”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质教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2)重点指导难读的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自然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6自然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2.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三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部编小学三年级《六单元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沈文璇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沈文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 沈文璇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经过了大浪淘沙,依旧留在了部编版教材中。较之前人教版教材本课进行了修订和删减:|首先第一自然段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进行了修改。三沙市在2012|年时伴随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的撤销而同时建立的新行政区,因此在课文中明确所属,|明确西沙群岛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其次,|部编版教材删去了原教材课文中描写贝壳和海龟的相应段落。最后,|课文对于中心句的学习要求进行了调整。原课文中对于中心句的学习要求是:|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而在部编版教材中,|只是就第五自然段提出了学习中心句的要求,文中小气泡提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同时这也是部编版一至三年级上册中,|首次官方提出了对段落中心句的学习要求。|因此对中心句的学习只是提出了|“试着发现”和“试着会用”的

基础认知要求。在教材的课后学习目标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人教版要求会背喜欢的段落进行词句积累,但是部编版教材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调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希望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能够以口语交际和小练笔的形式向别人介绍喜欢的部分。|课文插图则是选择了由孟峻颖拍摄的一张西沙群岛的海景照片。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情分析】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是我们的学生身处内陆边疆地区,缺乏对海景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六单元-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2.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方法自主学习生字部分,如:利用图片认识和理解生字“参、虾”,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识记“岩、厚”等生字,利用动作认识和理解“数”等生字。放手让学生自行观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整合阅读 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整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与课外例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总结归纳出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生动具体的写作手法,丰富的想象,读与写相结合,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 学生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风光短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播放视频(多媒体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大约1分钟),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设计意图: 看地图和观看视频的教学环节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体验,学生在图片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海边。学生课前对西沙群岛有了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学多音字“参”时,课件出示“人参、海参”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理解“参”在“人参、海参”等词语中读shēn,在“参加、参与”等词语中读cān。在“参差不齐”等词语中读cēn。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识字? 预设:看到“武”字,脑海里就出现了“武术”这个词语,让我想到了中国功夫。 预设:“辈”这个字我能联系生活去理解,我奶奶是家里辈分最高的。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古诗三首》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海滨小城》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淡、浅”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淡、浅”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并说说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富饶.优.美瑰.丽岩.石海参.淡.青挺.威武.栖.息鸟粪.祖辈.建设.有深有浅.交错.鼓.起数.不清厚厚 ..的宝贵 .. (1)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挺饶 形近字辨析:叁-参没-设措-错金-宝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 (3)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主题,人文主题是学生在领略祖国各地风光的同时,在思想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以“富饶”为中心,从“海水的美丽、海底生物众多、海岛上鸟多”三方面具体描述出西沙群岛的富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尤其是描写海底景象的第四自然段段意明晰,是学生领悟段落表达方法,积累语言的范例。语文要素的体现首次在本课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学情分析: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的训练。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但缺少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因此对段落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读文本,在读中感悟作者段落的表达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富、饶”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岛”三个地方描写西沙群岛。

3.通过对3,4自然段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富饶,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4.在朗读中借助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领悟理解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领悟理解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资源准备: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介绍一位我们的老祖先。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人们过着群居的部落生活,部落中要有一位有本事,受人尊敬的人做首领。有这样一位大首领:他号召人民开荒种地,教百姓按节令从事农业生产; 发动百姓种桑养蚕,种棉织布; 派鯀,大禹治水;是远古时代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一; 他是谁呢?你知道吗? 他名叫“尧”。上面三个土表示很高的土山,下面也表示突出高耸的意思,连起来是高上加高,意思是他本领高强。这是人们专门为了纪念他做的杰出才能而创造的这个字。为了书写方便,简写成现在的样子。(课件出示)。尧 小结:同学们,看,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找找汉字故事方面的书读一读,了解更多汉字文化。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 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富裕的西沙群岛》原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局部。那里风景美丽,物产丰富,是个得意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叉着。由于海底凹凸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颜色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开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处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猛。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积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特别珍贵的肥

料。 富裕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立事业的进展,得意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富裕。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富裕的西沙群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漂亮、富裕的地方,培育学生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绽开想象,培育学生的感悟力量和制造力量。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育理解词语的力量,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漂亮和富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VCD光盘、录像机。 五、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公开课教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写了西沙群岛哪些风景和物产,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西沙群岛。 2.初步培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会认字,“岩”“虾”可以借助“岩石”“大龙虾”的图片认读理解;“饶”“优”“设”可借助形近字“浇”“扰”“没”辨析识记;“武”“粪”“辈”可借助词语“威武”“鸟粪”“祖祖辈辈”认读记忆;“瑰”中的“王”表示“玉”,可结合字理图进行识记。教学多音字“参”时,可以出示“人参、海参”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理解“参”在“人参、海参”等词语中读shēn,在“参加、参与”等词语中读cān。“饶、设”是翘舌音。 本课会写字,“优、淡、浅、错、虾、挺、刺、鼓、数”是左右结构;“岩、宝、贵”是上下结构;“厚”是半包围结构。“优”最后一笔是点;“淡”右上部的“火”捺画变点;“浅”右上角的点不能丢;“贵”上半部分不要写成“虫”;“鼓”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提;“数”右边是“攵”,不能写成“夂”。 本课一些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词,可以提供辅助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如,“交错”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句子“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并出示“道路交错”等图片给学生提供帮助,再让学生用“交错”写一句话;“成群结队”一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好看极了”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飞舞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解读与设计大单元

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解读与设计大单元 大单元学习任务说明 本单元主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单元学习需要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大概念是: 确定/运用关键语句有助于准确把握/有逻辑地表达段落和文章的主要意思。 根据大概念,学生应理解的核心问题是: 什么是关键语句?如何借助关键语句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或场景? 根据单元读写目标和学习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能够促成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 山河之旅:争做金牌小导游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与单元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密切相关的第一个文本。 文本教学解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要更清楚地知道西沙群岛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李老师建议大家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顺便找到自己的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这一定很有意思。 题目里的“富饶”是一个新词,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用一句话,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读书,要帮助养成边读边提问题边思考的习惯,尤其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当我们读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的时候,就要问一问,为什么说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往下读,就能很快读明白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自然段写了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第三、四自然段写了海底有各种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第五自然段写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西沙群岛将来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原来啊,中间四个自然段,就是用具体的介绍,告诉读者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呼应了。整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裕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局部。那里风景美丽,物产丰富,是个得意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叉着。由于海底凹凸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颜色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开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处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猛。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盛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

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积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特别珍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漂亮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外形千奇百怪。最好玩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浩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积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特别珍贵的肥料。 富裕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立事业的进展,得意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富裕。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裕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要求: 1.熟悉“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美丽、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漂亮富裕,培育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美丽的语句,丰富语言积存。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漂亮富裕,培育喜爱祖国的思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三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三篇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一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某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

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 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 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 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 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 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 联系,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VCD光盘、录像机。 五、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七课(指课题,学生齐读),大家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呢?(板书:美丽、富饶) 2、交代任务 那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层次分明、具体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理解课文二~七自然段。 (二)自能读书、主动发展。 快速自由读二——六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1、导学,自读感悟。(学生自主定向,按多数同学意见) 师:老师和多数同学一样,最喜欢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质教案【最新】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 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重点)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重点)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来描述图上的景观。(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教师备课“”。 “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理解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展现海岛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兴趣。教师简介西沙群岛的相关资料。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阳光、海浪、岛屿、沙滩、海鸟,多么迷人的海岛风光啊!要是能亲自去这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那该多好!这里就是我国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岛的东南方,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其中,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是海南省三沙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群岛”。(一群岛屿的合称。)

3.揭示课题,理解课题,齐读课题。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富”(富+礻=福),运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富绕”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讨论不懂的字词。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教师相机点拨提示。 识字方法:“参、数”是多音字,注意音义辨别;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优、瑰、虾、挺、饶”等字;“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威武”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理解记忆;“瑰丽无比”“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 (2)生字书写指导。 提示:本课要求写的13个生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 2.汇报交流,了解“中心句”。 (1)出示第1自然段,明确答案。 (2)教师小结。 小结:“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在本文中,所有内容都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把它叫作中心句。 3.梳理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1)思考: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找出对应的段落,做上标记。(海水、海底生物、海鸟)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精品教案

【创新教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利用网络延伸课文,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西沙,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祖国地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它是南海西北部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2.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3.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4.出示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齐读课题。 “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 5.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二、探究交流,整体感知。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出示板书: 海水颜色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鸟鸟蛋鸟粪 2.引读: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读后交流,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这段话写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第二,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色彩?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3.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师引读:(请同学看着电脑)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 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展示:填空:海底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