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机工作原理(二)

精梳机工作原理(二)

精梳机工作原理

引言

精梳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机械装置,用于将纤维进行拉直和排列,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纺纱处理。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精梳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概述

精梳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和运动来将纤维

进行拉直和排列。下面是精梳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1.供纤维输入:纤维从供纤槽进入精梳机,供纤槽通常

位于机器的顶部。纤维可以是棉花、麻纤维或其他纤维材料。

2.进料滚筒:机器将纤维由供纤槽经过进料滚筒引导到

机器内部。进料滚筒通过调整转速和张力来控制纤维的供给量和

速度。

3.钳夹滚筒:纤维通过进料滚筒后,进入钳夹滚筒系统。

钳夹滚筒由一对钳子组成,用于夹持纤维并向前运动。钳夹滚筒

的速度可以调节,以便控制纤维的拉伸程度。

4.梳理装置:钳夹滚筒将纤维传递给梳理装置。梳理装

置通常由一系列的梳齿组成,用于将纤维的纹理解开,排列纤维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5.空气喷射:梳理装置过后,通过喷射空气来进一步拉

直和排列纤维。喷射空气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拉直效果。

6.输出纤维:经过梳理和空气喷射处理后的纤维会通过

出料滚筒输出。出料滚筒的转速和拉力能够影响输出纤维的质量和均匀度。

7.收集纤维:输出的纤维通常会进一步收集和储存,以

备后续的纺纱加工使用。

总结

精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和运动将纤维拉直、排列和去除杂质。从供纤槽到出料滚筒,纤维经过进料滚筒、钳夹滚筒、梳理装置和空气喷射等操作,最终输出纤维用于后续纺纱加工。精梳机的工作原理的细节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中可能有所差异,但整体原理相似。

参考文献

1.纺织机械技术手册, 王新民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

2.The Principles of Cotton-Spinner Technical, Richard

Dodge, Forgotten Books, 2018年.

纺纱学简要回顾

第一章绪论 1、纺纱基本原理(松解、集合、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精梳、混和、卷绕)P1~2页及PPT教案。 2、纺纱工程包含的工序 ①初步加工工序:原棉的轧棉;原毛开洗烘及含草多时炭化;麻类纤维脱胶;绢纺中的精练以去除丝胶、油脂等。 ②梳理前准备工序: 棉纺即开清棉工程,制成棉卷(定量单位为克/米)或均匀的棉流。使用机台为开清棉联合机。 毛纺即和毛。使用机台即和毛机。 麻纺即精干麻→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开松 ③梳理工序:棉纺盖板梳理机,制成生条(定量单位克/5米);毛、麻、绢纺用罗拉梳理机。 ④精梳工序:对棉纺而言,是精梳前准备工序(制精梳小卷)+精梳机(制精梳棉条)的统称。 ⑤并条(针梳)工序:制半熟条、熟条。涉及并合原理、牵伸原理、混和原理(涤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 ⑥粗纱工序:制粗纱(定量单位为克/10米)。 ⑦细纱工序:制细纱(定量单位为克/100米)。 ⑧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上蜡、丝光等。 3、棉纺纺纱系统(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与普梳系统相比,无并条工序)化纤与棉混纺系统(精梳系统:棉要经过精梳、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 普梳系统:棉不需精梳但要经过预并、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 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 1、轧棉机分类、轧棉质量判断(三观察: 外观变化、长度变化、皮辊棉黄根的多 少及锯齿棉疵点的多少)。 2、棉包质量的标识方法(P9页。类型代号、 品级代号、长度代号、马克隆值代号)。 3、“三丝”定义,三丝含量分档(“无、 低、中、高”四档)。4、含糖棉的处理方法。 5、乳化洗毛原理及工艺流程。(P12~13页) 6、炭化原理。 7、麻纤维脱胶基本原理(微生物脱胶、化 学脱胶)。 第三章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1.配棉目的或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 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 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 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 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 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 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 成本) 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其它条件同时因锯齿棉短纤维少,当 轧工良好时,成纱强力比皮辊棉为高; 皮辊棉轧工好,成纱棉结少; 轧棉过程中产生的短绒、黄根等疵点, 对成纱棉结不利; 短纤维多,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不易 控制,成纱条干差。短纤维越短,成 纱条干越差; 线密度细而柔软的原棉,手感好、富 有弹性、色泽柔和,成纱后纤维间抱 合良好,强力较高; 纤维细、细度不匀率低,纱线截面中 纤维根数多,分布均匀,成纱条干均 匀等。 4.分类定义(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及分类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纱特和品种、原棉资源和季节变化、加工机台机械性能、配棉中各成分的性质差异);工厂中的配棉经验有: “短中加长”——可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对条干无影响,而对成纱强力有利。 “粗中加细”——对改善条干和提高成纱强力都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混入量不宜过多。5.排队定义(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

(整理)东华大学复试纺织工程,纺织设计,非织造,生物复试题目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开清棉 1、开清棉工序的任务 2、基本概念:精细抓棉,多仓混棉,除杂效率,分类排队,回花,再用棉,配棉 3、开清棉机械的分类 4、现代开清棉技术的特点 5、配棉的目的 6、配棉的主体成分 7、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混合棉麦头间性质差异,接批原棉性质差异,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 8、回花再用棉的性质和使用 9、不同原料混合的方法 10、混比计算(混比的含义及计算) 11、抓棉机械的主要任务 12、抓棉机的撕扯开松作用及影响因素 13、抓棉机的混合作用及影响因素 14、精细抓棉的工艺特点 15、混棉机械的主要任务 16、混棉机械的种类、工艺作用 17、不同混棉方式混合效果的比较 18、开棉机械的主要任务 19、自由打击及作用特点、主要设备的构成及工艺分析(六滚筒开棉机) 20、握持打击及作用特点、主要设备的构成及工艺分析(豪猪式开棉机) 21、提高开棉效能应注意的问题 22、清棉机械的任务 23、成卷机的主要机构及作用(天平调节装置、综合打手、尘笼和风机) 24、成卷机主要工艺参数分析 25、开清棉机械的联接设备 26、开清棉机械的联动控制 27、开清棉联合机的组合原则 28、如何控制棉卷含杂率 29、如何控制棉卷均匀度 30、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 第二章梳棉 1、梳棉工序的任务 2、基本概念:分梳作用、剥取作用、道夫转移率、锡林一周输出纤维量、锡林负荷、工作区自由纤维量、锡林盖板工作区总负荷、平均梳理转数、清梳联 3、梳棉机的主要技术进步 4、影响棉层握持的因素 5、刺辊分梳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6、刺辊部分的除杂及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 7、倒置式喂入机构及特点 8、刺辊分梳板、前后固定盖板的作用 9、多刺辊系统及作用特点 10、锡林盖板道夫部分梳理作用特点 11、锡林与刺辊的梳理作用过程 12、锡林与盖板的梳理作用过程 13、锡林与道夫的梳理作用过程 14、影响锡林盖板道夫部分分梳质量的主要因素 15、锡林盖板道夫部分的混合作用及评价 16、锡林盖板道夫部分的均匀作用 17、锡林盖板道夫部分除杂的控制 18、盖板反向回转的作用 19、梳棉机针布的工艺性能 20、金属针布的性能特点 21、锡林齿条参数及工艺影响 22、道夫齿条参数及工艺影响 23、刺辊齿条参数及工艺影响 24、盖板针布的规格及工艺影响 25、对剥棉装置的要求 26、控制生条结杂的主要方法 27、控制生条均匀度的主要方法 28、梳棉机吸尘装置的主要作用 29、梳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 30、清梳联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进步 第三章精梳 1、精梳工序的任务 2、基本概念:前进给棉、后退给棉、梳理隔距、落棉隔距、接合率、偶数法则 3、几种精梳准备工艺及特点比较 4、对精梳小卷的要求 5、精梳机作用过程及四个阶段 6、给棉钳板部分的作用 7、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的工艺作用分析(喂给系数、理论落棉率、重复梳理次数)

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 棉纺纺纱系统 在棉纺中应用广泛,用于纺中,粗特纱 毛纺纺纱系统

第二章 轧棉原理:棉纤维和棉籽间具有一定的联结力,轧棉时,棉籽和纤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纤维受到比联结力稍大的作用力,同时棉籽不断翻滚,使棉籽上长度在16mm以上的可纺纤维都被轧下。 纤维与棉籽的联结力约为单根纤维强力的25%~50%,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轧棉不会轧断纤维 代号表示 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 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 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 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配棉(分类排队法) 纺织厂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原料纺纱,而是将几种相互搭配

使用,这种方法即为配棉。 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 分类时的注意成纱要求、到棉趋势、纱线质量指标的平衡、气候变化、混合成分性质差异等。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原料混合目的: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均匀混合是稳定成纱质量的重要条件。 实质 (1)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 (2)各种成分的纤维在整个混和原料中的均匀分布 要求 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两种要求,即要使各种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含量与设计的比率相一致,而且所有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分布呈均匀状态。 均匀混合的前提是混合原料被细致地松解,直到单纤维状态。松解越好,纤维块越小,混合就越完善。 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纯纺——散纤维混 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多采用条混 化纤之间混纺——多采用散纤维混;为控制混比,则采用条混

牛仔布生产过程及设备

牛仔布生产过程及设备 牛仔布是一种经典的纺织品,其生产过程包括纺纱、染色和织造。以 下将详细介绍牛仔布的生产过程及所需设备。 一、纺纱 牛仔布的纺纱过程通常使用纯棉纱线。首先,从种植纺织棉花的棉木 中收割棉花,并脱去棉籽。随后,通过天然纤维纺纱机将棉花纤维加工成 纱线。纺纱机工作原理是将棉花纤维打散、清理后,由转动的锥形纺锭以 高速旋转,将棉花纤维拉扯成纱线。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包括梳理机、絮辊、精梳机和纺纱机。 1.梳理机:梳理机是将棉花纤维进行打散并清除杂质的设备。它通过 梳理操作使纤维排列整齐,方便后续处理。 2.絮辊:絮辊用于将打散的纤维进行梳理,进一步整理纤维条。 3.精梳机:精梳机是将经过絮辊处理的纤维进行进一步整理,并去除 粗糙的短纤维和杂质的设备。精梳机可使纤维具备较好的纯净度和细度, 提高织布质量。 4.纺纱机:纺纱机是将经过精梳的纤维加工成纱线的关键设备。纺纱 机通过转动的锥形纺锭,将纤维拉扯成纱线,并卷绕在纱锭上。 二、染色 经过纺纱的纱线通常是白色的,需要进行染色以制成不同颜色的牛仔布。染色过程中使用的染料通常是环保染料,以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染色过程需要使用的设备包括梳理机、染色机和干燥机。 1.梳理机:染色前需要将纱线进行梳理,确保纤维排列整齐和清洁。

2.染色机:染色机用于将经过梳理的纱线浸泡在染料中,使染料充分 渗透到纤维中。染色机的主要部分包括染缸和加热系统,以确保染料的渗 透和固定。 3.干燥机:染色后的纱线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使染料固定在纤维上,防止褪色。干燥机通过热风将纱线中的水分蒸发掉。 三、织造 经过染色的纱线将被用于织造牛仔布。织造是将纱线通过交织形成织 物的过程。牛仔布通常采用斜纹布织造方式,以其独特的纹理和坚韧的特 性而闻名。织造过程使用的设备包括织布机和整理机。 1.织布机:织布机是将纱线进行交织,形成织物的设备。它通过织纬 线和经线的交织,将纱线编织成布匹。织布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台大型 的编织机,纱线经过经纱机和纬纱机的引导,经由织布机的梭子来完成织 造过程。 2.整理机:织造后的布匹需要经过整理机的处理,以去除不平整和杂质,并提升布面的光洁度和质感。 以上是牛仔布的生产过程及所需设备的简要介绍。纺纱、染色和织造 这些关键步骤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和工艺,以确保最终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牛 仔布。每个环节的精细处理和设备的高效运作对于牛仔布的品质和外观都 至关重要。

纺纱大题

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1开松机件的形式。2开松机件的速度。开松机件速度增加,喂入原料单位长度上受到开松作用的次数增加,开松作用力也相应增加,因而开松作用增强,同时除杂作用也加强,但纤维易于受到损伤,杂质也可能被打碎。因此,当纤维块较大、开松阻力较大时,开松机件速度不宜过高。 3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棉罗拉和角钉滚筒或打手等开松机件之间隔距越小,角钉、打手等深入纤维层的作用就越强烈,因而开松作用就越强烈。但易于损伤纤维。因此,当纤维层较厚、纤维间紧密、纤维较长时,开松机件的隔距不宜过小。且随着纤维块的逐渐松解,开松机件与尘棒之间的隔距由入口到出口应逐渐加大。 4开松机件的角钉、刀片、梳针、锯齿等的配置。角钉、刀片、梳针、锯齿等在滚筒表面应均匀分布。且织针密度加大,开松作用加强。织针密度应根据逐步开松的原则来选择,当纤维块大时,植针密度要小,且随着开松的进行,密度逐渐加大。但密度过大,易于损伤纤维。 尘棒的形状和配置对除杂的影响 尘棒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棉纺)和圆形(毛纺)。α角(尘棒顶面与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尘棒清除角。 三角形尘棒及其安装角如图所示,图(甲)中,平面abef为尘棒顶面,用以托持纤维,避免原料下落;平面acdf为尘棒工作面,当杂质撞击其上时,利用反射作用被排出;平面bcde 为尘棒底面,与下一根尘棒工作面构成排尘杂的通道,以利排出杂质;图(乙)中的α角为尘棒清除角,一般为40°~50°,其大小与开松除杂作用有关。当α角较小时,开松除杂作用好,但尘棒的顶面托持作用较差。尘棒顶面与底面的交线be至相邻尘棒工作面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尘棒间的隔距。尘棒隔距由原料入口到出口是由大到小的。 尘棒工作面与打手径向的夹角θ称为尘棒的安装角。在一定范围内,θ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θ小,尘棒间隔距大,易落杂落棉,开松作用加强。一般尘棒的安装要使尘棒的顶面与打手对棉块的打击投射线接近重合。 杂质在尘棒间的排除:打击排杂:原料受到打手的打击开松而使杂质与纤维分离。杂质由于体积小重量大,在打击力的作用下被抛向尘棒工作面,并在其发射作用下被排除。 冲击排杂:杂质与纤维未分离,并以共同的速度沿打手切向被抛向尘棒。尘棒的冲击使纤维块静止,使杂质冲破松散的纤维块从尘棒间排出。 撕扯分离排杂:当纤维块一端受到打手刀片打击,另一端接触尘棒而受到阻力时,受到两者的撕扯而被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分离后的杂质靠自身重力由尘棒间落下。 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因素:1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小,开松效果好,利于混合)2打手转速(高,开松效果好) 3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和直行或环行速度(距离小,开松效果好,产量低;速度快,产量高)4打手形式、刀片或锯齿数量、分布及其状态(锯齿式和鼻形打手开松效果好,刀片或锯齿数量适当多,开松效果好。直行式均匀分布,环行外密内稀分布)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对刺辊分梳影响:分梳工艺长度越小,则纤维被梳理的长度越长,纤维被梳理的次数越多,因此刺辊分梳后的棉束百分率越小,但其短绒率增大。分梳工艺长度相同时,加工纤维长度越长,纤维的损伤越大,故分梳工艺长度一般在主体长度和品质长度之间。

精梳机工作原理范文

精梳机工作原理范文 精梳机是一种纺织机械,主要用于精梳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品质和可 纺性。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将经过预处理的原纤维通过不断旋 转的针轮和与之相对旋转的梳齿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纤维逐渐细长、整齐,并去除其中的短纤维和杂质。 具体来说,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预处理:首先,待处理的原料纤维需要进行预处理,例如染色、煮 熟或处理成纱片等。这是为了提高纤维的柔软度和可操作性。 2.供纱:将预处理好的纤维供给到精梳机的供纱槽中。供纱槽内设有 供纱辊或别的结构,以确保供给纤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初梳:纤维由供纱槽中经过供纱辊和梳齿,进入初梳组件。初梳组 件由主梳齿和副梳齿组成,它们配合旋转,将纤维进行弹拉、撕断,使纤 维逐渐延伸、细长。其中,主梳齿和副梳齿的旋转速度及相对位置的调整,决定了纤维的延伸程度和细度。 4.中梳:纤维经过初梳后,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短纤维和杂质。为了进 一步提高纤维的整齐程度和去除杂质,纤维进入中梳组件。中梳组件由一 对旋转的主梳齿和几对固定的副梳齿组成,它们通过牵引和摩擦,将纤维 逐渐抻直、整齐,并去除杂质。 5.平梳:在经过中梳后,纤维已经较为整齐,但仍然存在一些较长的 短纤维。为了进一步改善纤维的细度和去除短纤维,纤维进入平梳组件。 平梳组件由一对旋转的主梳齿和几对固定的副梳齿组成,它们通过牵引和 交错,将纤维拉直、细长,并去除短纤维。

6.细梳:精梳机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细梳。在细梳组件中,纤维经过进一步细化和整理,逐渐变得更加纤细、整齐。细梳组件与平梳组件类似,由一对旋转的主梳齿和几对固定的副梳齿组成。 7.出纱:经过细梳后,纤维质量已经大大提高,纤维品质较好的部分通过出纱槽被输出,形成最终的细梳纤维。 总的来说,精梳机通过一系列的梳齿组件,对原纤维进行逐步拉伸、整理和去除杂质,从而提高纤维的品质和可纺性。它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梳齿的旋转和相对运动,以及纤维与梳齿之间的牵引、摩擦和撕断等作用。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组件的设计和调整,对纤维品质的改善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

6实验报告六 精梳机机构认识

实验六精梳机机构认识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精梳机的任务和主要作用。 熟悉精梳机的机构、主要部件与作用。 了解棉精梳机的传动系统。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精梳机。 三、实验内容 1、精梳机的组成及作用过程 如图所示,因承卷罗拉2的带动使小卷1退解,棉层经偏心张力辊3导向送入下钳板上的给棉罗拉4,给棉罗拉间歇转动,每次给出的棉层长度称给棉长度。给出的棉层被导向上、下钳板5、6的钳口间,当钳口闭合时,上、下钳扳的钳唇能钳持棉层。钳扳能作周期性的前后摆动。当钳板后摆钳口闭合时,精梳锡林7的针面也到达钳门下方,梳针逐步刺入悬垂在钳口外的须丛中,梳理须丛前端,使纤维伸直平行,并梳去未被钳板钳持的短纤维、结杂和疵点。在锡林梳理结束后钳板前摆,逐步靠近由分离罗拉8和分离皮辊9组成的分离钳口。在钳板前摆途中,上钳板逐步开启,梳理好的须丛依靠本身的弹性向前挺直。同时,被分离钳口握持的上一周期的棉网,因分离罗拉先作倒转而被倒人机内一定长度,准备与梳理过前端的须丛接合。分离罗拉在规定的时刻由倒转变为正转,当正转加速到一定程度时,钳板外的须丛头端也恰好到达分离钳口。这样,梳理后的须丛头端就同上一周期的棉网尾端接合,一起进入分离钳口。随着须丛被牵引紧张,顶梳10插入须丛,发生作用。当分离钳口握持的纤维随分离罗拉正转前移时,被抽出的纤维尾端就从顶梳针排中拉过,使尾端受到顶梳的梳理。部分短纤维,结杂、疵点被阻留于顶梳片后面的须丛中,由下一周期锡林梳理时除去。在整个分离接合过程中,顶梳逐步前摆,逐步将纤维送入分离钳口。因此,被锡林梳理过的须丛前端逐步分离成为棉网,直到顶梳到达最前位置,分离钳口中不再有新纤维进入,分离接合工作亦基本结束。以后,钳板、顶梳开始后退,给棉罗拉给棉,为新的梳理周期做准备。结合的棉网,经棉网托板11处的松弛区可减少意外牵伸,松弛后,棉网经引导罗拉12到达集束托棉板,穿过一侧垂直向下的集合器13集束成条,棉条经一对导向压辊15输送至台面上。各眼输出的棉条绕过导条钉作直角转向,在台16上平行排列,八根棉条汇成一组,进入与水平线呈60°倾斜角的牵伸装置进行并合牵伸。然后棉条由一根小传送带托着经一对圈条压辊及圈条斜管齿轮进入棉条筒17中。简中棉条到设定长度时,机器自动停车,推筒气缸推出满筒.接着空筒被推到工作位置,并由定中心转子确保空筒位置的准确,然后机器自动启动。被精梳锡林梳下嵌在梳针间的短纤维、结杂、疵点,随着针齿转向机台下方位置,被高速回转的圆毛刷16刷下,再由气流吸附到尘笼表面并被出棉罗拉剥下进入落棉箱内,定期由人工掏尽,如采用自动吸落棉装置,则落棉直接由气流吸走。图中14为喇叭口。

针梳工艺与设备

第六节针梳工艺与设备 一、导言 针梳机是精梳毛纺等长纤维加工系统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长纤维纺纱系统中,由于罗拉梳理机输出条子的纤维伸直平行度及条干均匀度还不符合纺纱的要求,有些还存在"弯钩"现象,不能直接纺纱。尤其是在精纺系统中,如直接上精梳机接受细致的梳理,容易造成纤维损伤、梳针的损坏以及制成率的降低。为增加梳理环节,前纺工艺中频繁使用了针梳机,一般精梳前采用2~3道针梳,使纤维能较伸直平行;精梳后再经过2~4道针梳,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条子的均匀度。针梳工序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根并合和牵伸改善条子的中、长片段均匀度;通过梳针的梳理,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消除弯钩和卷曲;利用反复并合和牵伸,使纤维混合均匀,稳定成纱质量;除去部分细小杂质及短毛。 目前,在精梳毛纺加工系统中使用的针梳机种类很多,按针板传动方式及牵伸区中控制纤维的装置分,主要有螺杆式针梳机、链条式针梳机、回转式针梳机、齿辊式针梳机及无针板牵伸机;按针板的安装排列形式,可分为开式、交叉式和半交叉式三种。毛条制造工序中通常使用交叉式针梳机。 二、实习目的 1.了解针梳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2.熟悉针梳机梳箱的机构及其作用 3.了解针梳机的传动机构 三、实习设备与用具 针梳机一台、生条及条筒若干 四、实习内容 (一)针梳机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针梳机的种类很多,但其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压机构、圈条机构、及自调匀整装置等组成。 1.喂入机构 主要由导条台、导条罗拉、导条棒和导条集合板等组成,多根毛条在此并合,起到混合和改善毛条不匀的作用。 2.牵伸机构 主要由前、中、后罗拉、紧压罗拉和针排梳箱等机构组成。其中针排机构较复杂,又包括针板、螺杆、打手、压板和导轨等机件。作用是将并合的原料牵细,同时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3.加压机构 脚踏式油泵液压系统,通过阀门的转换可分别完成前罗拉加压和抬梳箱两项任务。 4.圈条机构 主要由圈条盘、小压辊、条筒底盘和条筒组成,作用是制成符合一定规格的条子。 5.自调匀整 毛条加工系统中,通常配备一台装有自调匀整装置的末道针梳机,该装置属于纯机械式,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喂入条子厚度变化的检测后自动改变牵伸倍数,从而积极有效地改善输出

精梳机工作原理(二)

精梳机工作原理(二) 精梳机工作原理 引言 精梳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机械装置,用于将纤维进行拉直和排列,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纺纱处理。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精梳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概述 精梳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和运动来将纤维 进行拉直和排列。下面是精梳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1.供纤维输入:纤维从供纤槽进入精梳机,供纤槽通常 位于机器的顶部。纤维可以是棉花、麻纤维或其他纤维材料。 2.进料滚筒:机器将纤维由供纤槽经过进料滚筒引导到 机器内部。进料滚筒通过调整转速和张力来控制纤维的供给量和 速度。 3.钳夹滚筒:纤维通过进料滚筒后,进入钳夹滚筒系统。 钳夹滚筒由一对钳子组成,用于夹持纤维并向前运动。钳夹滚筒 的速度可以调节,以便控制纤维的拉伸程度。

4.梳理装置:钳夹滚筒将纤维传递给梳理装置。梳理装 置通常由一系列的梳齿组成,用于将纤维的纹理解开,排列纤维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5.空气喷射:梳理装置过后,通过喷射空气来进一步拉 直和排列纤维。喷射空气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拉直效果。 6.输出纤维:经过梳理和空气喷射处理后的纤维会通过 出料滚筒输出。出料滚筒的转速和拉力能够影响输出纤维的质量和均匀度。 7.收集纤维:输出的纤维通常会进一步收集和储存,以 备后续的纺纱加工使用。 总结 精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和运动将纤维拉直、排列和去除杂质。从供纤槽到出料滚筒,纤维经过进料滚筒、钳夹滚筒、梳理装置和空气喷射等操作,最终输出纤维用于后续纺纱加工。精梳机的工作原理的细节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中可能有所差异,但整体原理相似。 参考文献 1.纺织机械技术手册, 王新民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 2.The Principles of Cotton-Spinner Technical, Richard Dodge, Forgotten Books, 2018年.

精梳机原理

精梳机原理 精梳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机械设备,用于对纤维进行梳理和整理。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旋转的梳齿将纤维束分离并排列成平行的纤维流,从而提高纤维的质量和工艺性能。下面将详细介绍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应用。 一、精梳机的工作原理 精梳机主要由进料系统、梳理系统和排料系统组成。首先,纤维通过进料系统进入梳齿区域。进料系统通常由供纤机构、导纤轮和导纤罩组成,它们的作用是将纤维束引导到梳齿区域,并保持纤维束的稳定性。 在梳齿区域,纤维束被梳齿分离并整理。梳齿是由许多细小的梳齿片组成的,它们通过高速旋转的方式将纤维束进行梳理。梳齿片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纤维类型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当纤维束经过梳齿时,梳齿片会将纤维束中的杂质、短纤维和纺织物结构中的缺陷分离出来,从而提高纤维的质量。 经过梳齿区域的纤维束进入排料系统,排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梳理好的纤维分离出来,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排料系统通常由梳齿排列轮和排料辊组成。梳齿排列轮通过旋转的方式将纤维束中的纤维一一排列,排料辊则将已经排列好的纤维送出机器。 二、精梳机的应用

精梳机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特别是在纱线生产过程中。通过精梳机的梳理作用,可以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和纤维长度,进而提高纱线的质量和强度。精梳机在棉纺和化纤纺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1. 棉纺行业:在棉纺行业中,精梳机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对棉纤维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理,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提高纤维的质量和纺纱的工艺性能。通过精梳机处理后的棉纤维,可以制得纤维平整、纤维长度一致的高质量纱线。 2. 化纤纺行业:精梳机在化纤纺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化纤纤维通常具有较长的纤维长度,但纤维之间容易出现交错和纺织结构缺陷。通过精梳机的梳理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纤维结构缺陷,提高化纤纤维的整齐度和质量。 除了纺织行业,精梳机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精梳机可以用于生产天然纤维的制品,如毛巾、床上用品等。此外,精梳机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纤维材料,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 总结起来,精梳机是一种重要的纺织机械设备,通过梳齿的旋转作用,可以对纤维进行梳理和整理。精梳机主要应用于纺织行业,可以提高纤维的质量和工艺性能,进而提高纱线的质量和强度。除了纺织行业,精梳机还在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纤维制品和高强度纤维材料等。通过对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纺织机械设备。

纺纱学复习点

※第一章 1、棉纺粗梳系统: 2、棉纺精梳系统: 3、粗梳毛纺系统: ※第二章 1、代号表示: 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 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2、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 3、分类排队法: 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目的:从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质量要求,也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大时间的稳定。 4、原料混合的方法分为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 ※第三章 1、开松:为了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开松可以分为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 自由开松的形式:自由撕扯、自由打击 特点: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适用于开松的初始阶段; 握持开松的形式:握持打击、握持分割 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2 2、除杂:为了在开松的同事,清楚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以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3、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a、开松机件的形式;b、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c、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d、开松机件的角钉、刀片、针、齿等的配置(置针密度↑→开松作用↑)。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θ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 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 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 反之,θ角减小,尘棒间隔距增大,顶面 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 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

精梳机操作规程

精梳机操作规程 一、概述 精梳机作为纺织机械中的重要设备,用于精梳棉纤维,提高其质量和纤维细度,在纺纱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为确保精梳机的正常运行和操作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有效规范操作流程。 二、操作前准备 1. 熟悉精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清理工作区域,保持整洁,清除杂物和积尘。 3. 检查电源和电气连线,确保正常供电,确保操作安全。 三、开机操作 1. 检查控制面板开关位置,确保处于关闭状态。 2. 按照精梳机操作顺序,依次打开电源和控制面板电源开关。 3. 按照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如电机转速、机器运行模式等。 四、操作流程

1. 将待梳理的棉纤维放置在送料槽中,并确保均匀分布。 2. 打开棉纤维输送装置,将纤维送入精梳机。 3. 同时,打开精梳辊,开始精梳作业。 4. 观察精梳机运行情况,注意是否有异常噪音或振动,及时进行检修。 5. 定期检查和调整精梳机的辊间距和辊面压力,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6. 操作人员需时刻注意棉纤维的供给,确保料峰充足,避免机器夹料或染色。 7.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或其他物品伸入机器内部,防止发生事故。 8. 当遇到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检修,不得擅自操作或保留故障。 9. 作业完成后,关闭精梳机和控制面板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五、设备维护

1. 定期清洁精梳机各部件,包括输送装置、辊子、辊夹等。 2. 按照维护手册进行设备润滑,保证轴承和传动部件的正常工作。 3. 定期检查电气连接线路,确保安全可靠。 4. 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清除机器周围的杂物和灰尘。 5. 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熟悉精梳机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饮食、穿戴松散衣物,以免被机器卷入引起意外。 3. 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机器运行情况和异常情况。 4. 在操作精梳机时,必须戴上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等。

第四章精梳

第四章精梳 内容和要求: 了解精梳工序的任务、精梳纱的特点和精梳机的发展。 了解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小卷的质量要求和精梳准备机械的原理和工艺。领会和理解与精梳相 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了解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工艺配合。 理解和掌握给棉、钳持与梳理、分离接合等主要工艺原理。 难点和重点: 给棉、钳持与梳理、分离接合等主要工艺原理,影响精梳棉网的主要工艺参数。 授课方式:Q 课堂讲授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及课堂讨论。 计划学时:8学时 第一节精梳工序的任务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 (一)精梳的必要性 对于高档织物,普梳纱难以满足要求; 60英支以上的高支纱,普梳难纺; 特种纱线,普梳纱不能满足要求。 (二)精梳工序的任务 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可排除生条中的短纤维约为40% - 50%。 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 50%〜60%,棉结约为10%〜20%。 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 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 —95%。 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而精梳 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精梳工序是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是机械是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 精梳机加工。 二、国产精梳机的发展 1958年:红旗牌精梳机。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精梳机。 20世纪60年代初期:A201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分;A201B、 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分。。 80年代初: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分。 1991年〜1993年:FA261型、SXFA252型精梳机,车速为300钳次/分。 1998年以后:PX2、FA266、F1268、SXF1269型精梳机,车速350钳次/分。 2002年:SXF1269A、F1268A、FA269型精梳机,最高车速达400钳次/分。

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陈宇恒;任家智;冯清国 【摘要】分析了顶梳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探讨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顶梳插入深度为0时,精梳条及成纱条干CV值最小,成纱强力最高;当顶梳插入深度为+0.5时,精梳条中棉结、短纤维含量最低,纱线千米棉结、粗节及细节个数最少. 【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精梳;成纱质量 【作者】陈宇恒;任家智;冯清国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22.22+.5 精梳工序通过排除小卷中的棉结、杂质及短绒,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及分离度,大幅提高成纱质量[1-2]。锡林、顶梳是精梳过程中的核心梳理元件,二者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精梳及成纱效果;锡林结构复杂、齿密及针齿排列可调,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研究锡林总齿数、针齿排列及梳理弧面等参数对精梳效果的影响[3-

5]。但顶梳工艺对精梳及成纱质量亦有重要影响,目前围绕顶梳齿密对精梳质量的研究较多[6-7],顶梳插入深度与梳理效果之间的关系尚缺少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因此,研究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对合理制定精梳工艺参数,提高精梳纱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机理分析 1.1 顶梳结构组成及梳理过程 顶梳结构如图1所示,顶梳由托脚1,针板2及梳针3组成;顶梳针板通过螺钉与顶梳托脚联接,松动螺钉可上下移动顶梳针板位置,进而改变顶梳插入深度;顶梳梳针植于针板上,顶梳用特制的弹簧卡固装于上嵌板上,随钳板做往复摆动。 顶梳梳理过程如图2所示,锡林梳理后的棉丛随钳板向前摆动,钳板摆动过程中钳口逐渐打开,棉丛与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进行搭接,同时顶梳梳针刺入棉层,由于分离罗拉的顺转速度大于钳板前摆速度,顶梳对棉丛尾端进行梳理,将棉杂、短纤维阻留在顶梳后方,被后续锡林梳理除去[8]。 图1 顶梳结构示意图 图2 顶梳插入棉层进行梳理 1.2 顶梳插入深度对梳理效果的影响机理 顶梳齿间纤维充塞及针齿对纤维挤压效果如图3、图4所示。顶梳针齿为齿尖呈圆锥状、主体呈圆柱状的锥形体,从齿尖到齿根过程中针齿侧面宽度逐渐增大、针齿直径先增加后不变。说明随着顶梳插入深度的增加,针齿在刺入纤维的过程中与针齿侧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当分离罗拉将棉丛从顶梳针齿间快速抽出时,纤维受到针齿的摩擦阻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对棉结、杂质的排除效果。随着顶梳针齿宽度从齿尖到齿根逐渐增大,相邻两针齿间齿隙逐渐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由齿尖向齿根滑移,受到相邻两针齿的挤压力增大,分离过程中被顶梳阻留下来的棉杂、短纤维增多,即落棉增加,梳理效果提高。

亚麻纺纱工艺(字幕‘)

《亚麻纺纱工艺》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肖像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它是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的油画力作《珍妮小姐画像》,这幅画以2200万拍卖成交。这些珍贵的油画艺术作品,虽出自东西方不同的大师之手,但他们有着一样相同的最普通的东西“画布”,油画画布材质是亚麻布。15世纪的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亚麻布耐潮耐腐,不易发霉,不易脆化,不易变形保存持久。所以亚麻布成了艺术家们实现艺术梦想的载体。 亚麻布的原料为亚麻,亚麻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瑞士湖栖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经栽培亚麻并用其纤维纺织衣料,制作服饰。亚麻近乎于完美的质地让世人对亚麻织物的喜爱从古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在国际上,亚麻织物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 亚麻制作的服装具有透气滑爽、不易产生静电等功能。她既是夏季首选衣料,又适宜制作春秋服装。同时亚麻服装在科考项目上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两级科考勘察人员曾穿亚麻衬衣,外罩法兰绒外衣,比穿棉衣感到暖和,因而认为贴身穿亚麻衣服“冬暖夏凉”。 亚麻制作的家用织物如台布、被单、窗帘等工艺品,不但洗涮方便,经久耐用,而且风格独特,柔和自然。在居室里,如果墙布、窗帘、等装饰用布均用亚麻布,等于安装了自动调理器,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些亚麻纺织物的问世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亚麻纺纱工艺。下面就让我们带您一起去了解亚麻纺纱的制作工艺。 一、准备亚麻原料

1、亚麻介绍 亚麻又名胡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纤维是主要的高级麻纺原料,它的纤维强力是棉的6.5倍,是羊毛的4倍,有“纤维皇后”的美称。 2、亚麻纤维的初步加工 亚麻原茎经过特殊处理使韧皮层中的纤维素物质与其周围的组织物分开以获得有用的纺织纤维。处理完成后的亚麻俗称亚麻打成麻。 3、亚麻打成麻的筛选(原料-打成麻怎么来的?) 亚麻纺织厂使用的原料就是打成麻,进厂的打成麻都有产地、麻号。麻号一般分为10—22号,号数越高,表示麻的质量越好。 这是三种不同麻号的打成麻,麻号分别为12号、16号、22号。从色泽上看12号打成麻颜色枯黄杂色较多,麻条粗燥,16号打成麻颜色淡黄基本无杂色,麻条看起来比12号麻较细,22号打成麻颜色银灰无杂色,麻条纤细。在感官上12号打成麻手感粗硬,韧度较之低,16号打成麻较柔软,韧度强于12号打成麻,22号打成麻柔软,韧度高于前两者。在原料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不同质量的打成麻。 二、梳麻工艺 1、分束 将打成麻分成一定重量的小束,以适合栉梳机的喂入要求。这道工序需要手工操作完成。在分束时,除按颜色把打成麻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麻挑出来,还要保证打成麻的分束直径保持在2.6cm—2.8cm范围之间。 2、喂麻 把一定数量的小麻束转交给坐在栉梳机上的喂麻工,由喂麻工统一往栉梳机

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课实验-专业课实验(2)——纺织工程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A 清梳联合机,罗拉梳理机 思考题: 1写出清梳联合机台的名称及工艺过程。 AS20XXXX4喂棉机→AFC20XXXX2双轴流开棉机→MCM 六仓混棉机→CNT3三罗拉梳棉机→DX385除微尘机→DK820XXXX 梳棉机。 2.写出清梳联的任务。 把棉块开松,除杂,混合,梳理,成条。 (清:开松、除杂、混合;梳:梳理、成条。) 3.画出罗拉梳理机工艺简图,标出各机件名称,说出锡林,工作辊及剥取辊间的作用。 A-锡林 B-工作辊 C-剥取辊 D-道夫 注意ABCD 处的转向和针向配置。 锡林与工作辊----分梳作用 锡林与剥取辊----剥取作用 剥取辊与工作辊----剥取作用。 4.简述三滚筒开棉机各滚筒的针布和三滚筒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答:第一打手(粗针罗拉),第二打手(锯齿),第三打手(细锯齿)。 第二打手是第一打手的1.7倍,第三打手是第二打手的1.7倍 A B C D

5.画出盖板梳棉机工艺简图,标出各机件的名称,标出针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作用 锡林——刺辊:剥取作用锡林——盖板:分梳作用锡林——道夫:分梳作用 专业实验二B 直型精梳机机构与原理思考题 1.精梳机的作用是什么? 去短留长:去除不符合精梳制品要求的短纤维; 平行顺直: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 去除杂质:去除棉结和细小杂质 2.精梳机是如何完成对纤维的梳理的? 圆梳梳理须丛的前端,在拔出过程中,顶梳梳理须丛的后端 3.精梳机有哪六个机构组成? 喂入机构,钳制机构,梳理机构,分离拔取机构,清洁机构,出条机构 4.精梳机喂入与输出的特点?

纱线基本知识制作原理(2)

纱线基本知识制作原理(2) 纱线的产品介绍 纱分为:①短纤维纱,由短纤维(天然短纤维或化纤切段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拈纱等。②连续长丝,如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分加拈或不加拈、光滑长丝或变形长丝等。③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例如涤棉长丝包芯纱等。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拈而成。 纱线的细度有多种表示方法,例如号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旦尼尔等(见支数)。纱线的拈度用每米或每英寸的拈回数表示。拈回的方向分S拈和Z拈。在一定拈度范围内,纱的强度随拈度增加而增大。单纱的拈向和股线的拈向搭配根据股线的用途选择。通常单纱与股线采用相反拈向,即ZS或SZ。单纱与股线的拈度有一个最佳比值,在这范围内,股线强力随着股线拈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临界值时股线强力反而下降。纤维的性状和纺纱方法对纱线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环锭纱在加拈过程中,由于纤维产生转移,从纱线内层到外层,再从外层到内层,多次反复转移,纤维围绕纱的轴心呈螺旋状,螺旋半径沿轴向交替增大或减小。这时长度长的纤维较多地趋向纱的轴心,长度短的纤维较多地趋向纱的外层。细度细的纤维趋向纱的轴心,细度粗的纤维趋向纱的外层。初始模量较小的纤维较多地位于外层,初始模量大的纤维较多地位于内层。合理选用不同性状的纤维,能够纺成不同风格的纱线,适应不同织物用途或改善服用性能。由于化纤可以任意选择长度、细度和纤维的截面形状,外衣织物宜选用纤维稍粗、长度稍短的化纤与棉混纺,以增加成纱表面的毛型感。内衣织物宜选用纤维稍细、长度稍长的化纤,使棉纤维在纱线的外层,以便改善吸湿性能和穿着舒适感。自由端纺纱包括气流纺、静电纺、涡流纺等纺成的纱,因加拈时纤维向内转移少,纱芯与外层相比,内紧外松,结构较松散,纤维伸直度差,纤维间抱合力差,成纱强力低,但染色性和耐磨性能好。自拈纺纱纺成的纱又称自拈纱,是利用搓拈辊对须条产生周期性正反向假拈度,成纱上出现周期性无拈点,因而强力较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