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高压、锋等天气系统;

2.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高压、锋等天气系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4日15时许获得气象厅命名,8月7日5时许被中心气象台升格为台风,8月7日23时许被中心气象台进一步升格为超强台风,并连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向浙江沿海靠近,并于8月10日1时45分许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四周最大风力有16级,这使其成为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和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四周最大风力有9级,此后其移入渤海海面并不断减弱,最最终8月13日14时被中心气象台停止编号。

为什么“利奇马〞为什么登陆后渐渐减弱?

[新课教学]:

一、锋与天气

师:大气中常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亲密关系。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现在我们先讲锋的形成。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拟匀称,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像的大范围空气,叫作气团。

如上图所示,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消失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依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那请同学们小组争论,几分钟后找同学来说一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分?

同学小组争论。

同学答复。

老师总结: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简单凝聚成云和雨。当冷锋过境时,常消失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消失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缓缓爬升,冷却凝聚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

压降低,天气转晴。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准静止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初,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交绥,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该地区长达一个多月的梅雨天气。

冬半年,南下的冷空气遇云贵高原上山脉的层层阻挡,锋面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停滞,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给贵阳等地带来持续的阴雨天气。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

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

敌,或遇地形阻挡,

移动缓慢或很少移

动的锋

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锋主要在冷气团一侧〔锋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区后〕前〕

天气特征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掌握,

暖和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在抬升过程

中冷却,其中水汽简单

凝聚成云和雨,常消失

较大的风,云层增厚,

并消失雨、雪天气;

过境后: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

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过境前:

单一冷气团掌握,

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沿冷气团缓

缓爬升,冷却凝聚产生

云雨,云层加厚,多形

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

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掌握,

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平稳拾

升或爬升,形成持续

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过境后:

单一气团掌握、

天气晴朗

分布地区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

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江淮准静止锋、昆明

准静止锋

【过渡】我们在前面学完了锋面天气,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低气压与高气压。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师:低气压或气旋,高气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

1.低气压〔气旋〕

〔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低压。

〔2〕气旋:

北半球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逆时针方向流淌,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淌。大气的这种流淌,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

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凝聚成云和雨。因此,一个地方受低压掌握时,常消失阴雨天气。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受洋面水热补给,热带气旋一般会不断加强,登陆后会渐渐减弱。依据中心四周最大风力,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级别。

类别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

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中心四周最大风力6——7级8——9级10——11

12——13

14——15

16级或以

2.高气压〔反气旋〕

〔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高压。

〔2〕反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高压的气流是由中心向外流出的,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在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高压的这种环流系统与气旋正好相反,所以也叫反气旋。

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聚,天气晴朗。

夏季,高压掌握的地区,天气酷热枯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在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掌握下形成的。冬季,高压掌握的地区,天气寒冷枯燥。我国的寒潮天气就是高纬度大陆上的反气旋东移南下形成的。

[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关于气团和锋面系统的学问,主要的内容有气团与气压,气团中包括冷气团、暖气团,同时我们还介绍了降雨区的位置;锋面系统中我们探讨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其过境时对天气的影响。气压中我们探讨了低气压与高气压,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锋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低气压〔气旋〕

2.高气压〔反气旋〕

3.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导致上海此次气温变化的 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该天气系统过境上海的时 间是() A.12月24日前后B.12月26日前后 C.12月28日前后D.12月30日前后 小李同学本打算前往广东珠三角地区游玩,但当他们到达珠海时。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受台风影响,滨海旅游景区暂停开放。已购票者可全额退票”。 【问题1】 台风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而影响滨海景区的开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天气?影响台风的哪种天气系统?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介绍台风。随后追问气旋系统,转入下一阶段。 【问题2】 观察右图,结合预习,总结气旋的特点(区分南北半球) 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问题3】 结合右图分析,小李在广州经历台风前后,风向是否会发生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结合台风的移动路径可判断经历台风前后的风向变化。 【问题4】 试标出北半球反气旋系统东西两侧风向。 【问题5】 小何同学想利用暑假到江南水乡领略风光。印象中的江南烟雨、小桥流水让他想到江南应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应该携带雨具。父亲建议他先查询下天气预报,结果发现江南地区国庆以晴好天气为主,且气温较高。最后小何决定江南之行要做好防晒、防中暑措施。结合天气形势图,解释这是为什么? 据此引入反气旋的学习。 【问题6】 继续完成关于反气旋的填空 类型冷锋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 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 气团移动的锋 天气状况过 境 前 温暖晴朗低温晴朗 过 境 时 出现大风、阴天、雨 雪、降温等天气 出现连续性降水 或雾等天气 过 境 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 降,天气 气压下降,气温 升高,天气 雨区位置锋后锋前 完成反气旋的表格填充。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进行归纳整理。 由此转入教材活动: 2008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指出图示气旋东、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锋利的强弱。 3.判断甲、乙锋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4.描述P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学生分小组分别完成上述问题,掌握建议天气形势图

天气系统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天气系统 设计思想: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推敲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科学利用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学习自然地理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两部分:锋与天气、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的课程标准为:“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学习的重心落在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但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把文字和图像两种语言协调运用,是化解教学难点的关键环节;许多学生没有养成绘制示意图并以此说明地理事物的习惯,主动尝试与发现学习的能力较低。但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绘图技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绘图技能和认知技能相结合,有利于突破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和分类,能判断出冷锋和暖锋。 2.结合示意图,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以及移动过程中的天气特征。 3.结合示意图,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形式及天气特征。 4.运用所学知识,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重点) 2.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特点以及对天气状况的影响。(重点) 3.理解锋面气旋系统的形成和对局部地区的不同影响。(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课本P75页“智筑冰城”的活动切入,引出天气会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以及导入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是因为受到不同的天气系统或位于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部分。 第三节天气系统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和分类,能判断出冷锋和暖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教案:2.3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s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3.疑点 锋面与气旋如何相互联系形成锋面气旋。 4.解决办法 (1)在讲“锋面的分类”时,采用读图分析法,先让同学读图分析出哪种气团是主动移动的气团,依此来判断锋面的类型。“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画图分析法,让同学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出现的天气变化。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它的形成书中并没有写出。因此,可采用画图设问法来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逐渐深入问题内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这样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可采用综合分析法,通过抓住锋面的概念、对天气的影响、移动等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画图读图分析问题。通过教师一系列设问,来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寻找各种事物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冷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2)知道在冷锋影响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3)知道暖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4)知道低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5)记住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6)知道高压系统的概念。 (7)记住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途“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图,学会区分冷锋和暖锋。 (2)通过阅读“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图,学会从图中分析天气现象。 (3)通过阅读“锋面气旋”图,学会区分冷锋、暖锋天气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 (4)通过阅读“1996年1月6日8时地面天气”图,使学生学会区分冷锋与暖锋,研究其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 1.收听天气预报,感受天气变化,据此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示意图及天气特征,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 三、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小组讨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2021年11月初,寒潮来袭, 下半年以来最强寒潮席卷中国多地。 抛出问题:寒潮是哪种天气系统,寒潮的表现和危害有哪些? (设计意图:运用近期天气预报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应视频的形式呈现,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把学生尽快带入课堂,另外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教学]: 环节一:明析概念:气团、气团的类型、锋面、锋线、锋 思考: 1.是否暖气团温度一定比冷气团高呢?

2.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情况如何? 3.冷暖气团相遇,天气又将如何? 4为什么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设计意图:厘清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必须做好铺垫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链,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更加透彻的明确概念,有助于突破本节重难点。) 环节二:启思激趣:锋与天气 1.明确锋的类型,冷暖锋示意图和符号,冷暖锋锋前锋后辨别。 冷锋示意图和符号暖锋示意图和符号 冷锋锋前锋后 暖锋锋前锋后 (设计意图:图片或动画演示,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锋,锋面示意图、符号、锋面前进方向、降水位置、降水特点等。让学生直观感知所不能观察到的冷暖气团相遇时的现象,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解疑攻难 合作探究一:结合动画,观察冷锋与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区域上有何共同特征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导致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压和高压。各种天气系统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因而除了解这两类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一)区域认知 通过教师的案例讲解,学生了解到气旋与反气旋分布的时空特点。 (二)综合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准确的说出常见天气系统所带来的天气现象。 (三)地理实践 学生通过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形成与发展以及运动的过程。 (四)人地协调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要素中的一环,认识到最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实例中分析冷锋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在简易天气图中认识冷锋与天气。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2.冷锋与天气,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四思维导图

五课前预习 1.读某地区某日11时天气形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________,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______。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 (3)图中A天气系统为________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 (5)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 2.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 3.锋面概念:____。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已经在必修一接触过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内容进行了升华,天气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节课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分析了锋。首先解释了锋的形成,然后重点分析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这几种常见的锋面系统的特点、成因以及对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方面分析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重点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征以及对天气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系统 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的特点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运用锋形成变化规律,认识区域的天气变化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 4.人地协调观: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1.冷锋、暖锋锋面系统的特点。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导入:展示课本第50页的课前案例导入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老师】讲述:XX同学回答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会出现在江淮地区,那么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一起学习今天的课程《常见的天气系统》来揭晓答案吧!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展示: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与天气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冷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1.本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2.冷锋与天气,然 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在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识别冷锋天气系统。 (2) 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方面分析冷锋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冷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 从宏观和微观尺度认识冷锋与天气,从天气图和现实两个维度认识冷锋与天气。 2.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 结合实例,分析冷锋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在生活发现地理原理,应用地理原理的想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简易天气图中认识冷锋与天气。

2. 在实例中分析冷锋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在简易天气图中认识冷锋与天气。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5、调查研究法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跟同学们分享一个隐藏在朋友圈背后的地理秘密。我无意中刷到一条朋友圈,让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发生位置合肥市柏悦公馆,时间2021 年11 月19-11 月21 日。只三日不见,木叶尽脱。这三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查阅了中央气象台网站,下载了2021 年11 月20 日上午8:00 海平面等压线图。原来 是冷锋来了。 承接: 那什么是冷锋呢?冷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的一种,那什么是锋呢? 一、锋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 围空气。 大范围会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气团的水平范围在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在几千米到十几 千米。根据气团的温度状况,一般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如何区分冷暖气团? 冷气团是指相对较冷的气团。展示图示,说明两种情况。相对与地面温度较低,相对与另一 气团。 2、锋 锋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特点 2.了解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 3.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和过程 4.能够解释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特点 2.了解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和过程 2.能够解释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案例解析 3.班内讨论 4.互动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天气系统概述 天气系统是指一种天气现象的有序、运动、形成和演变的总体。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气旋、暴风、台风等等。 2.常见的高压系统 高压系统通常是指地面上气压高于周围地区的一种天气形态。高压系统天气多为晴朗、稳定、干燥。 3.常见的低压系统 低压系统通常是指地面上气压低于周围地区的一种天气形态。低压系统天气多为阴雨、湿润、不稳定。 4.常见的气旋

气旋通常是指一种围绕着低压和高压中心自然界中形成的环流运动。气旋天气多为阴雨、湿润、多风、不稳定。 5.常见的暴风 暴风通常是指发生在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强风天气。暴风天气多为多风、大雨、闪电、雷击等。 6.常见的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的强热带气旋。台风天气多为狂风暴雨、海浪巨大、造成巨大的危害。 七、教学思考 1. 为什么气压高的地方天气较好,气压低的地方天气较差? 答案:气压高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干燥,因为高压系统会逐渐稳定和平静下来。相反,气压低通常意味着阴雨天气和不稳定的天气。 2. 为什么台风能够带来如此大的灾害? 答案:台风的强度和带来的灾害与风速、降雨量、风暴潮、洪水等多个因素有关。由于台风强度极大,带来的风暴潮、大雨等等也很强,造成巨大灾害。

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1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 1.气团 (1)概念: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冷气团 暖气团 ②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 ⎪⎨⎪⎧海洋性气团 大陆性气团 2.锋 (1)概念: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 (2)分类 ①冷锋 ②暖锋 ③准静止锋

1.概念、分类及应用 (1)概念: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 (2)分类: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 (3)应用: ①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2.地面天气图的应用及表示方法 (1)应用:分析某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

(2)表示方法⎩⎪⎨⎪⎧红色数字代表气温 黑色曲线为等压线 1.高压控制区域 (1)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2)成因: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2.低压控制区域天气:多阴雨天气。 3.等压线疏密与风力大小 (1)等压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大,风速较大。 (2)等压线分布稀疏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小,风速较小。 (1)暖气团的气温一定非常高。 (2)锋面过境一定会出现降水。 (3)准静止锋是静止不动的锋。 (4)北半球的气旋呈顺时针辐合,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 (5)2020年北京首次降雪最有可能是受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A B C D [提示] (1)× 冷、暖气团是由该气团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当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时就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 (2)× 不论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降雨,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1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清单)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分析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3.运用示意图,分析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第二目: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明确气压与气旋的区别: 低气压或气旋,高气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 低气压(气旋): ①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低压。 ②气流状况: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心力影响,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流动(北逆南顺)。大气的这种流动,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 ③天气: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一个地方受低压控制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④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高气压(反气旋): ①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高气压,简称高压。 ②气流状况:高压的气流是由中心向外流出的,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逆北顺)。高压的这种环流系统与气旋正好相反,所以也叫反气旋。 ③天气: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④我国典型的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的寒潮天气。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常见的天气系统(10)

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课时气旋反气旋 •课程标准 1.4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 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通过教师的案例讲解,学生了解到气旋与反气旋分布的时空特点。 (二)综合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准确的说出常见天气系统所带来的天气现象。 (三)地理实践 学生通过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形成与发展以及运动的过程。 (四)人地协调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要素中的一环,认识到最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讲授新知 •教学方法: 四环节教学法

问答法 情景塑造法 小组合作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媒体: 视频、图片等媒体素材 课本等教学素材 文本素材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环节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自学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教师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完成教师安排的知识填空。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填空。 教师活动: 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准备知识精讲所需要的板书、板图。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有从充足的时间准备板图板画。 自学检测环节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自学导航中,设计的知识点进行题目的设计,对接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不在单纯的以填空题为主,而是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与解答题,另外考虑到课标要求,可以选择一道读图题目。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掌握,完成教师准备的习题,已达到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情况的目的。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学生习题检测的情况了解到学生知识薄弱的地方,并且结合预先设计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的检测,一方面,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知识点的学习。 精讲释疑环节 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读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教师活动: 通过题目案例进行探究,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Q1:在图中指出气旋与反气旋? 教师:低压或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不同方面的的描述,低压是针对气压场状况进行描述,气旋则是针对气流运动状况进行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案3.1常见天气系统(14)

教学设计课题锋与天气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简单天气示 意图,进而根据图形分析在这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所以教学中一方面是训练培养学 生的作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锋面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段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程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中“第 一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框部分“锋与天气”。天气现象是人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 现象,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第三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 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是在综合前面内容的基 础上,概括出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使得本章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段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直接、密切,虽然内容贴近生活,但是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刚刚步入高二阶段的学生,由于涉及的空间概念相对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薄弱,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喜 欢与人竞争,在表现的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当得到大家的赞同的时候,会增强信心及表 现欲。据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 重难点,完成学习内容。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天气形势图,预测该区域的天气变化 2.地理实践力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 3.综合思维 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并结合气温、气压、天气等要素分析其变化。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一、单元大概念 大概念可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基本方法与核心理念。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确定以下三个大概念。 1.大气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维持地球自然地理环境动态平衡“无形的手”。一方面,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促进了全球的水分与热量交换,局部地区的天气变化 会参与到水循环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地球上的大气环流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而大气环 流平衡了太阳辐射的地域分布差异。 2.大气圈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一定尺度 内受相似大气环境影响的地理环境具有一致性特征,在更大尺度内,不同区域受大气运动影 响表现出不同的气象特征,形成具有较大差异的自然特征。 3.大气运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地表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应从人地关系问题入手, 共建和谐生态环境。从“地对人”的角度看,天气与气候显著影响自然景观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从“人对地”的角度看,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局地大气运动。 二、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有两条: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 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 依托新课标,根据内容要求,将本单元需掌握的内容要点提炼为如下两个:影响局部地 区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决定全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大气环流。 三、单元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角度,在利用地理工具获取、解读天气与气候信息的 基础上,综合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比较分析区域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解释生物圈与大气 圈之间的关系,从各维度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分析天气系统(锋、高压、低压),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 现象的成因,提高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提高区域认知、地 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4.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风带和它们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区域认 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5.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提高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五、教与学活动设计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核心素养 1.收听天气预报,感受天气变化,分析 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高压(反 气旋)、低压(气旋)系统的形成与影响。 (综合思维) 3.结合所在地区的天气特征,正确防范 不良天气的不利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依据:气团温度与其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 ②类型:冷气团和暖气团。上图中A表示冷气团,B表示为暖气团。 2.锋 (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组成 ⎩⎪ ⎨ ⎪⎧锋面: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如图中字母 D 所示 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如图中字母 C 所示 (3)天气特征:由于锋两侧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3.不同类型的锋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

①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 ②天气变化 过境前(甲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乙地):云层增厚,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 过境后(丙地):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③举例:我国秋末、冬季和春初,经常受到冷锋影响,形成寒潮天气。 (2)暖锋与天气 ①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缓慢爬升。 ②天气变化 过境前(甲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乙地):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丙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定义: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相对静止。 ②天气:多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③举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持续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 [温馨提示] 图示锋面雨带位置的确定 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前、后既是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是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如图: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含义 (1)低压、高压——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2)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高中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第三章 第一节 课时1 锋与天气

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锋与天气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习目标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系统。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的特点。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2)分类及天气 ①分类:温度比移经地区气温高的气团叫暖气团,比移经地区气温低的气团叫冷气团。 ②天气: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晴朗天气。 2.锋面 (1)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如图中B。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C。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天气特征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判断 1.冷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低。( × ) 2.锋面活动一定都能带来降水。( × ) 3.锋面产生的雨区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 ) 4.气团内部的大气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天气稳定。( √ ) 二、锋的类型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1.冷锋 (1)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 (3)分布: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冬半年更常见。 2.暖锋 (1)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 (3)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准静止锋 (1)概念: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2)天气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1.基本概念 (1)气团:是指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气团温度与其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是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 (3)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 2.锋的特点 (1)锋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部一定是暖气团。 (2)锋两侧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3.锋的类型 (1)冷锋 我国秋末、冬季和春初,经常受到冷锋影响。 (2)暖锋

(3)准静止锋:有时候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双方势均力敌,锋相对静止。 准静止锋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特别提醒](1)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集中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冷锋雨带降水主要降到锋后,暖锋雨带降水主要降到锋前。 (2)锋面的“前”和“后”,主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锋面的前进方向为锋前,相反方向为锋后。 二、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 状况的描述。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北半 球)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水平气流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低空) 垂直气流上升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 [特别提醒]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中锋面多位于低压向外延伸的低压槽处。而高压向外延伸的高压脊处,由于气流都是从高压中心辐散出来,冷暖性质相似,因此不会形成锋面。 (2)暖气团控制地区会形成降水。() (3)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4)锋面气旋系统经常出现在低纬度地区。() (5)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通常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带来的。() A.冷暖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