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

合集下载

从“意象——比喻——象征”谈英诗鉴赏

从“意象——比喻——象征”谈英诗鉴赏

w in d wi d
sa
n
a
blo w in g
s
a
ll d a y l o
n
g
刺激 作 用 的 具 体 形 象


也就是 用 具 体 的 画
,
rh a t
in
r
g
n
s
5
0
lo
n
u
d
s
a
的 形 象来 表现 人 们 在理 智 和 感 情 方
.
w th e d i
a
e f
h
e
t t hi
tr
e e
种 不可 抗 拒 的 自然 规 律 : 君 主帝王
,
无 论 是至 高无 上 的
j u
s
t
a
s
tr
a
o
n
g e r e h ild
a
t h
a
n
m e?
n
还是 卑 微 的贫 民 布 衣 在死 神 面 前
,
o o
wi n d w in d
,
一 b lo w i n g
a

ll d a y l o
,
诗 歌与
意 象 (k i
e s
,
th
e
t ie
im
a
g
) 和 抽象意 象
想象力 密切 相 联
,
诗人 的 创 作 是想 象 力 的结

r t s
c a
t
g m ae i
即 作 用 于 理 智 的意 象 ) 等
.

所 用 的 语言 是 形 象性 的语 言

浅谈英文诗的欣赏

浅谈英文诗的欣赏

一 从韵律谈诗歌欣赏
摸到事物的本身。莎士比亚在《冬之歌》一诗中并不满足 于说 明这是冬天而已, 他 写道:
英文 诗有格律 诗, 形式有一 定规格, 音 韵也有一 定规律。 英语的格律诗大体是一句一行 或一句二行, 每节有一定行数, 每行有一定音节, 音韵也须按一定规律。英诗中有一种格律严 谨 的抒情 诗体, 最初 流行 于文 艺复 兴时 期的 意大 利, 后流 行 英、法、德等国。这种诗一般为 十四行, 又称 十四行诗( 亦称彼 特拉克体) , 英国莎士比亚体的十 四行诗( 又 称伊丽莎白体) 由 三节 四行诗 与两行 对句组 成, 一 般押韵 方式 是 a b a b, c d c d, e f e f, g g, 最后两行总结全诗。每行为五音步抑扬格 。
四 从声音方面谈英文诗歌的欣赏
英语是拼音文字, 一个词常不止一个音节, 很多是多 音节 词, 而且英语中 的辅音有 清浊之分 . 英诗中 常利用 字音加 强 语意表达或控制诗的节奏速度。
例如: R. Br ow ning 一段描述一对恋人的幽会的诗: A tap o n the pane , the quiek sharp scratch A nd blue spur t of a lig hted match A nd a vo ice less loud, thr o it s joy s and fear s, T han the tw o hear ts bea ting each to each. 这四行 中除了第二 行主要 是视觉 意象外, 其它 三行都 主 要 是听 觉的。 第一、二 行 中的 破擦 音 [ t ] 及爆 破音 [ p] , [ t ] , [ d] , [ k] 的重复出现, 显示火柴的刮擦 声及火柴燃着时火 光的 迸发声, 使读者如身 历其境, 亲耳听到这一切。 诗歌虽注意音乐性, 但与音乐本身不同。它 不是为了传达 声音, 而是通过声音 传达思想感情与经验体会。

浅析英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张力

浅析英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张力

2017年第21期(总第261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理论研究若论及现代诗歌的格局,首当提起意象派诗歌。

1912年,意象派开始活跃于英美诗坛。

意象派诗歌一如加工精致的艺术,在语言的精确使用、形象与隐喻的准确构筑、韵律的走向流动与自由等诸多方面,都独辟新径。

意象派代表庞德认为,诗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诗歌本身具有强度(intensity)(朱徽,1990: 36)。

故本文围绕“意”和“象”两个要素,探析意象派诗歌意象的张力美。

一、“意”之张力美此“意”为情美。

一首诗,其美的本质源于情,而张力之美也在情中迸发。

在构筑诗之美的因素中,诗情被视为第一因素。

意象派认为诗歌的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诗人对外部世界获得深刻的认知和感受后,将这种主观情感转化为客观物象。

郭沫若亦论述:“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谢文利,1989:43)而并非所有的“情”都可言美。

诗的情美必须是情真意切。

只有可被作为审美和表现对象的情感,且按诗的规律通过艺术的加工上升为客观的物象,方可成为诗,并产生美的效应,进而喷发张力。

此类情感绝非单纯心理层面上情绪宣泄而获得的快感。

再者,可被作为审美对象的高级情感能通过艺术加工而成为审美客体都必须经过理性的分辨力和思考的沉淀。

正如庞德所说:“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complex)。

”(黄晋凯,1998:132)庞德虽然推崇情感对于诗的重要性,可是这种感情都是思考后的产物。

盲目情感宣泄的作品,并非诗人人格力量和创造力的体现。

意象派的诗学主张更多体现在 T·S·艾略特的《艾兹拉·庞德:他的诗韵和诗》中,他对庞德情感观点做出这样的评论:“庞德对这种自由诗的运用显示其艺术家的气质,但他把自由诗看作是传达思想情感工具的同时并非达到狂热而盲目的程度。

”(Ezra Pond, 2002:128)只有当“情真”时,通过理性的沉淀所呈现艺术的状态才是诗人基于对生活深刻体验和透彻理解后生成的人生态度,也只有这样的真情“意”,才能创作出富有灵魂的作品,进而服务于构筑有张力美的“象”。

古典英文诗歌 milky way

古典英文诗歌 milky way

古典英文诗歌milky way
摘要:
1.古典英文诗歌简介
2.银河在古典英文诗歌中的表现
3.银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4.银河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正文:
古典英文诗歌中的银河(Milky Way)
古典英文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古典英文诗歌中,银河作为一个神秘的天体,常常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成为诗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

在古典英文诗歌中,银河通常被描绘成一条乳白色的光带,横跨夜空。

诗人将银河与天堂、神祇相联系,赋予它神秘的色彩。

例如,在约翰·基茨的《夜间思》中,诗人将银河描述为“天堂的桥梁”,表达了对神秘天体的敬畏之情。

同时,银河也是诗人们用来表达爱情、离别等情感的象征。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银河成为了恋人之间的爱情纽带。

在古典英文诗歌中,银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它象征着宇宙的浩瀚无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银河还象征着人生的道路,诗人们通过将银河与人生相联系,传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思考。

最后,银河还象征着诗人的灵感来源,诗人将银河视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此来赞美诗歌的魅力。

古典英文诗歌中银河的出现,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诗人在创作时,借鉴了古典诗歌中银河的表现手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同时,银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意象。

总之,古典英文诗歌中的银河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的符号。

短篇英文诗歌鉴赏

短篇英文诗歌鉴赏

短篇英文诗歌鉴赏(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短篇英文诗歌的概述二、短篇英文诗歌的特点三、短篇英文诗歌的鉴赏方法四、短篇英文诗歌的价值正文一、短篇英文诗歌的概述短篇英文诗歌,顾名思义,是指篇幅较短的英文诗歌。

相较于长篇诗歌,短篇诗歌更注重语言的精炼和情感的瞬间表达。

短篇英文诗歌起源于英国文学史的各个时期,如古英语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等,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短篇英文诗歌的特点1.篇幅简短:短篇英文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篇幅简短,通常在一百行以内。

这使得诗人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高度浓缩情感和思想。

2.语言精炼:短篇英文诗歌的语言要求非常高,诗人需要用精炼的词汇表达丰富的内涵。

这使得短篇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情感瞬间:短篇英文诗歌注重情感的瞬间表达,往往捕捉一种瞬间的感悟或情感,如爱情、友谊、哲理等。

三、短篇英文诗歌的鉴赏方法1.把握主题:鉴赏短篇英文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题。

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理解象征:诗歌中常常出现象征手法,通过理解和分析象征,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3.欣赏语言:短篇英文诗歌的语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4.体会节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

四、短篇英文诗歌的价值1.文学价值:短篇英文诗歌作为英文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丰富了英文文学的种类,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2.艺术价值:短篇英文诗歌的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教育价值:通过阅读和鉴赏短篇英文诗歌,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培养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总之,短篇英文诗歌作为英文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有独特的特点,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意象的巧妙组合,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想象。

在英汉诗歌翻译中,意象的地位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意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恰当地翻译诗歌中的意象,是英汉诗歌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通常是由语言和象征性的图像或比喻共同构成的。

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情感反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英汉诗歌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个英语诗歌中的意象可能无法直接翻译成汉语。

因此,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言中的意象在目标语言中的等效表达。

这需要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翻译者还需要考虑诗歌的整体结构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传达意象的含义,还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韵律、节奏和整体美感。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者面临的挑战。

为了恰当地翻译诗歌中的意象,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并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诗歌中的意象之美,让读者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诗意交流。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

意象图式理论为阐释意象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从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的角度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意象图式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和解释经验。

意象图式是人们对于某类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抽象概念和关系的认知结构,是人们理解和组织经验的框架。

在诗歌中,意象通常是由具体形象和抽象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的,因此,意象的翻译需要准确地传达原诗的情感和形象。

在意象图式理论的框架下,翻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原文本的意象图式到目标文本的意象图式的转换过程。

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对于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对于原诗所呈现出的经验和情感意象的阐释和再现。

月诗歌意象鉴赏英语作文

月诗歌意象鉴赏英语作文

月诗歌意象鉴赏英语作文Lunar Poetry: Exploring Cosmic Imagery and Metaphor.In the realm of literature, the moon has long been a captivating celestial body, inspiring poets throughout history to weave mystical and evocative imagery.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modern era, the moon has served as a metaphor for beauty, mystery, change, and even the human psyche.In the East, the moon has been a particularly prominent subject of poetry, particularly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In ancient Tang Dynasty China, poets such as Li Bai and Du Fu wrote poems extolling the moon's ethereal beauty and its connection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Li Bai's poem "Midnight Mooring on the River at Jingting Mountain" captures the moon's enchanting presence:> Before my boat, the moon shines bright,。

> And the river flows endlessly onward.> I lift my head and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浅谈英语诗歌感受

浅谈英语诗歌感受

浅谈英语诗歌感受浅谈英语诗歌感受在文学的各种体裁里,诗歌是产生最早的一种,也是语言最精炼的一种,浅谈对英语诗歌美的感受。

[1]它是最富民族性的文学形式,比小说、散文产生的更早,也更直接地抒发人类的情感,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诗歌就没有语言,没有将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

在任何国家的语言里,诗歌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

但诗歌的定义是什么,一直以来大家争论不休,无法定论。

从对诗歌的描述“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中,我们可以认为诗歌具有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的基本特征。

[2]美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

只有准确地认识、鉴别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操。

美感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感受美要通过具体的形象载体,英语诗歌是美感的载体,也是诗人美感的具体反映。

我们可以从朗诵英语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与诗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一、英语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利用音韵的节奏和韵律达到各种声响效果是英语诗歌文体的一个显著特点。

音韵主要产生于诗人对相同或者相近的.音素的使用。

通过轻重音节的有序排列,英诗传达出一种有节奏的韵律。

但是在加强语言的音韵美的同时,音韵更加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把意义与音素直接联系起来,以最鲜明的手段来表现诗人的艺术审美。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特·克勒里奇在他的《文学传记》一书中写道:“诗是一种创作类型,它与科学作品不同,它提出的直接目标不是真实,而是。

”[3]诗歌中重音和节拍的交替变换,使词语结构产生某种音乐般的,而英语诗歌中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素而产生的音韵,更加强了这种语言的音乐美,增添了艺术情趣。

这种音韵也叫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

正如G·Bourne指出,“诗节之内,押韵的词比其他词更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王红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泸州646005)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诗语言的特征——意象,阐明了在英诗学习过程中,只有从意象着手,弄清其功能和作用,才能领悟诗人的意图,达到欣赏的目的。

关键词英诗;语言;意象诗是一个民族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最高精华。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托马斯・那什曾对诗作过高度的概括和描述:“诗是百花之蜜,一切学问的精髓,智慧的本质,天使的语言。

”麦修・阿诺德则说:“诗乃人心之精髓;诗人正视生活,并观其全貌;所以要了解特定时代的精神,须从当时的诗歌中寻觅。

”在英国历史上,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直到18世纪现代小说兴起之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形式实质上就是诗歌,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对英国人来说几乎就是“文学”的代名词。

英国堪称是一个古老的诗歌之邦,她向世界奉献出了像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滋华斯、拜伦、雪莱等这样伟大的诗人。

在伊丽莎白时代,英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就连莎士比亚和琼生的戏剧都无一不具有一个人新的高峰。

英诗不仅是英语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英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语言,它的韵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诗人所特有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无论遵守格律或自由发挥,诗人们往往灵活地运用明喻或隐喻、转喻,象征和意象,联想与暗示,以及排比、对照、反衬、偶句和双关语等技巧。

本文拟通过实例分析来着重谈谈意象在英诗中的重要特征和作用。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image)是诗歌的灵魂,即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们的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对读者的感官产生作用,使他们得到明确的感受。

正如英国伟大诗人华滋华斯所说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他认为诗歌的源泉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心灵,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运用意象来实现的。

意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

”庞德还说:“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

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

”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进一步阐述了“复合物”这一概念:“意象可能有两种。

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

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变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

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

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那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

在这两种情况中,意象都不仅仅是思想它是旋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一起的熔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它就不是我所称谓的意象。

”裘小龙先生说:“按照庞德给意象派和象征派下的定义,大致可以做这样的区分:象征派诗人创作时,写的是a象征的是b,这也就是说诗人心中作者简介:王红莉(1963 66是有底的:但意象派诗人创作时,呈现的是一个意象,其中有多少象征或思想,诗人自己也说不上来。

这样,读者就必须自己走入诗中去理解。

英诗中意象的种类很多,有听觉意象(audi-tory image)、视觉意象(visual image)、触觉意象(tactile image)、嗅觉意象(olfactory image)、味觉意象(gustatory image)、动觉意象(kinaesthetic im-age)以及抽象意象(abstract image)等。

因此我们在英诗学习中,要从意象入手,才能领会诗人的意图,进入诗的意境,在深层次上和高度上理解英诗,达到欣赏的目的。

下面从两个方面探讨和论述意象的重要特征。

意象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给我们诸多示意,架起我们和诗人之间相通的桥梁,使我们在意象的指引下,迅速进入意境,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下面请欣赏英国诗人托马斯・那什(Thomas Nash,1567—1601)所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Spring,the Sweet Spring。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Spring,the Sweet Spring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Cold doth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Lambs frisk and play,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And we hear aye bird tune this merry lay: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he fields breathe sweet,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Young lovers meet,old wives a—sunning sit,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Spring,the Sweet Spring!在这三节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多种意象:春天,“甘美的”(sweet)春天,一年中的欢乐之王,百花“齐放”(bloom),少女围舞(dance in ring)欢畅。

春暖花开,百鸟“齐鸣(do sing)。

棕榈秀美,山渣飘香,农舍“喜气洋洋”(make—gay),羔羊“嬉戏”(frisk and play),牧笛(shepherds pipe)悠扬,莺雀唱和,妙曲欢歌优美。

田野“四处飘香”(breathe-sweet),情人“约会”(meet),老妪“闲坐晒太阳”(a —sunning sit),条条街巷皆闻“悦耳歌声”(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这给我们一系列的动觉和触觉意象。

“sweet”又使我们想到了甜美的花香,既是嗅觉意象,又是味觉意象。

“Cuckoo,jug —jug,pu—we,to—witta—woo!”一行全由拟声词构成,模仿各种禽鸟的叫声——布谷鸟的cuckoo (咕咕),夜莺的jug—jug(啾啾),麦头凤鸡的pu—we(扑—喂)以及猫头鹰的to—witta—woo(托—威托—呜),汇成了一曲百鸟齐鸣的春天交响乐,给人以动觉和听觉的意象。

这些拟声词的反复出现,烘托了气氛。

这首诗汇集了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味觉和嗅觉的六种意象,这些意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人蓄兴旺的和谐画卷。

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也要通过逻辑思维),写诗尤其如此。

所以,诗的特征是以形象化手段,如我国历来诗论中阐述的比兴,西方文论中剖析的意象、象征、比喻等,加上排偶、对比、转折与衬托等修辞手法,构成美妙的意境。

意象的第二个特征是:通过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和象征(symbolism)等修辞手法体现出来。

如托马斯・坎皮恩(Thomas Campion, 1567-1620)写的《樱桃熟了》。

Cherry一RipeThere is a garden in her faceWhere roses and white lilies blow;Where in all pleasant fruits do glow;There cherries grow which none may buy,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Those cherries fairly do encloseOf orient pearl a double row,Which when her lovely laughter shows,They look like rose一buds filled with snow:Yet them nor peer nor prince can buy,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Her eyes like angels watch them still;Her brows like bended bows do stand,Threatening with piercing rows to killAll that approach with eye or handThose sacred cherries to come night,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明喻、暗喻和拟人。

“她的脸上有一座花园(garden),玫瑰(roses)和百合(lilies)争奇斗艳;那里是个美丽的天堂,硕果累累,四处飘香”——这里用“”(garden)花园暗喻姑娘的美好面容,显示出她的美丽和圣洁;用“roses”(玫瑰)暗喻姑娘红润的双颊;用“white lilies”(洁白的百合)暗喻姑娘白皙的肤色。

诗人还用“cherries”(樱桃)暗喻姑娘的朱唇;“pearl”(珍珠)暗喻姑娘的“皓齿”;“rose一buds filled with snow”(挂满白雪的玫瑰花蕾)喻指满含皓齿的“红唇”。

“Her eyes like angels watch them still。

Her brows like bended bows do stand”(她的眼睛像天使护卫樱桃,她的眉毛像弯弓站立防守)皆为明喻,形容姑娘的美丽、圣洁、高贵和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为拟人手法,反复使用,增加了修辞效果。

再看英国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云雀颂》:To a SkylarkHail to thee,blithe Spirit!Bird thou never wert,That from heaven,or near it,Pourest thy full heart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Higher still and higherFrom the earth thou sprongestLike a cloud of fire;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And singing still dost soar,and soaring ever singest.In the golden lightningOf the sunken sun,Over which clouds are brightening,Thou dost float and run,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The pale purple everMelts aroud thy flight;Like a star of heavenIn the broad daylightThou art unseen,but yet I hear thy shrill delight:Like a poet hiddenIn the light of thought,Singing tymns unbidden,Till the world is wroughtTo sympathy with hopes and fears it heeded not---此诗写于1820年,通过对云雀的赞美,点明了全诗的中心,即“理想的诗人像云雀”这一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