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概述
工业催化3.3 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团簇在化学特征上表现出随团簇的原子或分子个 数n的增大而产生的奇偶振荡性(even-odd oscillation)和幻数(magic number)特征。金属原子 簇在不同n值时反应速率常数的差别可达103 。化学反 应性、平衡常数等也出现了奇偶振荡性特征。
2.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
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有三种类型:
① 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在界面部位处,分 散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性质。
② 分散的金属原子溶于氧化物载体晶格中或与载 体生成混合氧化物,其中CeO2 、MoO2、WO3或其混 合物对金属分散相的改进效果最佳。
③ 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饰。
一. 金属表面的化学键
研究金属表面化学键的理论有: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 配位场理论
1.能带理论
s 轨道、d 轨道组合成 s 带、d 带。 s 轨道相互作用强, s 带较宽,一般有(6~7)~20 ev ; d 带较窄,约为(3~4)ev. 即s 带能级密度比 d 带能级密度小,具体表现如下:
V(E)
对C-H,H-H,H-O键的断裂反应,只需要较小的能量,因此 可在少数一两个原子组成的活性中心上或在弱吸附中心上进行反应。 它们对催化剂表面的微细结构如晶粒大小,原子在表面上所处的部 位,以及活性中心原子组合等皆不敏感。
对C-C,N-N,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需提供较大量的能 量,反应是在强吸附中心上进行的。这些中心或是多个原子组成的 集团,或是表面上的扭曲,折皱处的原子,因而反应对催化剂表面 上的微细结构十分敏感。
3.3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金属的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作用---化学吸附
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聚合催化剂,称为茂金属催化剂,应用此催化剂可以生产出具有新物理性能的塑料;茂金属聚烯烃就是以茂金属配位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反应所制的的聚合物;茂金属聚合物加工性能好、强度高、刚性和透明性好,耐温,耐化学药品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许多用传统催化剂难以合成的材料,在采用茂金属催化技术后变得容易进行;在烯烃聚合物合成中茂金属催化剂正在替代传统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在全球增长非常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一、茂金属催化剂简介茂金属催化剂是由过渡金属锆Zr也可是钛等与两个环戊二烯基或环戊二烯取代基及两个氯原子也可是甲基等形成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Methylalummoxane组成的;其中具有环戊二烯基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亦称茂金属化合物Metallocene,中文称环戊二烯;金属催化剂一般由有机金属络合物、助催化剂、载体三个组分组成;在溶液聚合中不需要载体,有机金属络合物是由过渡金属与各种有机物取代基相结合构成的,其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助催化剂通常为铝氧化物和氟化有机硼酸盐混合物,具有强化过渡金属系统的作用,与有机金属络合物相比,常常被过量应用;茂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是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剂的2-5倍;现在很多茂金属催化剂被深人研究和充分利用;具有一个以金属为中心的催化剂不同于具有多个中心的传统催化剂如齐格勒一纳塔催化剂、铬催化剂、钒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的金属催化活性中心处于闭合的空间中,到达其单体的同结构的聚合物;所形成的聚合物提高了强度、硬度、透明度和轻便性;除此之外,可以在更廉价的生产工艺中获得具有指定性能的专用塑料,包括结构塑料;二、茂金属催化剂的性能特点茂金属催化剂的性能特点有:1超高活性;以过渡金属计,其活性大约相当于氯化镁载体类催化剂的10倍以上;2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分布极窄,其Mw TX- /Mn TX-一般都可低于2理论值为1,而用钛基齐格勒一纳塔催化剂时,则为3-8;用铬催化剂时则为8-30组成分布也很均匀,如共聚单体宏观质量分数为10%的极低密度聚乙烯,每个分子链中,其共聚单体的质量分数从0-40%不等,而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合物链长及侧链间隔都是一致的,因而每个链都有其基本相同的共聚单位质量分数;3茂金属催化剂体系中的每个过渡金属都具有催化活性,活性中心可达100%,且每个活性中心都产生相应的链长,并与相同含量的共聚单位发生反应,而齐格勒一纳塔催化剂中仅有1%-3%的活性中心具有活性;4催化剂选用灵活,既可使用单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又可使用混合的茂金属催化剂,还可以根据需要与Z-N催化剂接枝,生产各种结构及性能的均聚物;5聚合活性寿命长,性能稳定;三、茂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研究茂金属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的研究1987年美国埃克森公司和日本三井石化公司开始研究开发乙烯气相法工艺及锆系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并获得成功,在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采用茂金属催化剂,根据市场的需求可在同一生产装置中,只改变催化剂配位体的结构,就可生产出LDPE, HDPE,LLDPE等全密度聚乙烯,并在日本岩国的4000t/a 中试装置上进行工业化试验;目前,在宇部兴产正进行产品的应用试验;此外,埃克森公司于1991年6月,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Ba-tonkouge,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建成一套能力为万t/a的聚乙烯装置;1995年在美国又建了一套能力为10万t/a的聚乙烯装置;三井石化公司准备在日本建一套能力为10万t/a的聚乙烯装置,于1995--1996年投产;到优异的齐聚物产率高的聚合物;该公司于1993年建成能力为万t/a的聚乙烯装置,并打算采用这种茂金属催化剂再建一套能力为18万t/a 的聚乙烯装置;此外,日本三菱公司及联碳公司也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建设能力为10万t/a及30万t/a的聚乙烯装置;莫比尔公司,在流化床气相反应器中,使用茂金属催化剂,成功地生产出超强聚乙烯产品;茂金属催化剂在丙烯聚合中的研究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根据所用茂金属催化剂和聚合条件,可能生成从近似无规的低立规性到高立规性的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立规性低的聚丙烯,其物性近似无规共聚物,而且几乎不含无规聚丙烯,而合成的高立规性的聚合物和等规聚丙烯几乎有同样的物性,其特点是分子量分布窄,一般为~3 传统的为4~12,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的固体催化剂得到的等规聚丙烯GPC 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使用茂金属催化剂也能够制得和目前一般等规聚丙烯大体相同的聚合物;与等规优异性茂金属催化剂同样,对间规优异性茂金属催化剂的高性能化,也开展了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间规聚丙烯拉伸屈服点应力、曲挠刚性等的强度比等规聚丙烯低、比重小、冲击强度高;茂金属催化剂在其它烯烃聚合中的研究自从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聚乙烯、聚丙烯以来,研究工作者也进行了用于乙烯-丙烯共聚合的探索性研究,典型的聚合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在乙烯-丙烯共聚合中,锆Zr 系催化剂的单体反应性能较近似钒系化合物催化剂,可获得橡胶状聚合物,同时也是一种嵌段性高的催化剂,可能生产出与钒化合物系催化剂不同性质的工程塑料;环烯烃的聚合物采用等规优异性茂金属催化剂和MAO 组成的催化剂体系进行环戊烯的聚合,能选择性地得到1,3加成体和乙烯等烯烃共聚合形成1,2加成体;该系列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呈现出非常高的熔点,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工程塑料,如下图;采用EtInd 2ZrCl 2-MAO 催化剂环烯烃的聚合四、茂金属催化剂对聚合物性能以及共聚单体的影响对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Z/N 催化剂所得聚合物一般有较宽的MWD 值,这是因为Z/N 催化剂具有多种不同活性中心之故;而茂金属催化剂所得聚合物具有窄的MWD 值,这是因为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一活性中心之故;而MWD 主要影响树脂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一般而言,当产物平均分子量相同时,分子量分布宽的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均要比窄分布的更好些,这是因为宽分布树脂中的分子量较小的那部分树脂在加工时能起增塑剂作用,同时其分子量大的那部分树脂就贡献了高的力学性能,如好的抗拉强度,而这部分高分子量树脂在窄分子量分布树脂中是缺少的;从上述分析可见,宽分子量分布树脂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但这也并不总是需要的,如纺织用聚合物和吹膜用聚合物就要用分子量分布窄的树脂,以获得平均较高的强度或可降低薄膜厚度;这表明,当最终制品不是本体制品,而是如单丝或薄膜这些更依靠单一分子链的力学性能的细薄制品时,窄分子量分布树脂较合适;对物理性能的影响关于抗溶剂抽出性和透明性,由于茂金属催化剂所得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窄和结晶度较低,从而改善了透明性和抗溶剂抽出性;而传统LLDPE树脂因分子量分布宽带来了透明性差和抗溶剂抽出性差等弱点,这是因为低分子量部分当然易于被溶剂抽出,而高分子量部分,易导致均聚物比重增加,从而提高了结晶度而减少了树脂的透明性,增加了树脂的雾度;对共聚单体用量的影响茂金属催化剂单一活性中心聚合所得共聚树脂如LLDPE,不管分子链长或短,其共聚单体均匀分布在全部高分子链上;所以共聚单体浓度与分子量分布呈直线关系,这表明不存在共聚单体本身聚合所造成的均聚嵌段,而这种共聚单体分布不均的缺陷在传统催化剂所得的LLDPE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用气相法工艺时;这样由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共聚单体共聚时可使共聚单体利用率提高,故在反应中保持较低共聚单体浓度时,茂金属基树脂仍能达到原有性能,故可节省较贵的共聚单体;五、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均相可溶性茂金属催化剂用在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聚烯烃工艺中,聚合中反应热比较集中,聚合物颗粒形态不好,表观密度小,粘釜现象严重,MAO的用量大,这些都是均相催化剂走向工业化的巨大障碍;要消除上述障碍,最好的办法是将均相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后更能适应于目前采用Z/N催化剂的工业化聚合反应器,尤其是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但是负载化后要损失一些催化活性;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负载化催化剂的主要制备途径茂金属载体催化剂体系一般由下列组分组成:主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处理剂,载体的性质和负载的方式对载体催化剂的性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载体一般是具有大比表面积的惰性物质,常用的多是一些无机载体如硅、铝、镁的化合物;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物质如环糊精Cyclodextrin、聚苯乙烯Polystyrene、沸石Zeolites、蒙脱土Montmorillon以及聚硅氧烷的衍生物Polysiloxane derivatives等也可用作载体;载体在使用前常进行表面处理来提高载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这包括载体的热处理和用处理剂如SiCl4,SiMe2Cl2等进行化学处理;双组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将茂金属配合物直接负载到载体上;2载体先用MAO或烷基铝预处理,然后负载茂金属配合物;3在载体上就地合成茂金属配合物,茂金属的制备和负载同时进行;负载化的形式负载化的形式可分为三类:1助催化剂负载,主催化剂不负载;2催化剂体系各组分按一定的顺序或同时负载在载体上单组分催化剂;3主催化剂负载在载体上,助催化剂不负载,以液相形式参加反应双组分催化剂;这是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载体对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后催化烯烃聚合具有以下特点:1达到高活性所需的Al/Mt摩尔比明显降低了从均相时的103~104降至50~400;2载体催化剂的活性通常要比均相催化剂的低一些,但是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数量级上;3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从均相时的1~2增至2~5;4聚合物的形态明显改善,堆密度大大提高,并且可以通过预聚来控制聚合物的粒度分布;5茂金属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能有所改善;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研究一直是烯烃聚合的热点;负载化是对烯烃聚合催化剂进行修饰可望得到寿命更长的催化剂、颗粒形态和堆密度理想的聚合物等的重要手段之一,改变优化载体,拓宽了催化剂的适用范围;研究载体性能为负载型催化剂更好地应用于淤浆法和气相法生产装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加速工业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六、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虽然茂金属催化剂已发现多年,但其应用开发一直停滞不前,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突破性进展,发现某些锆基和钛基茂金属可催化丙烯聚合,制成等规聚合物;此外也发现了它们在乙烯聚合中的价值;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容易对配位体结构进行修饰而开发出具有各种立体结构的络合物,使用这些络合物合成了间规聚丙烯SPP、等规聚丙烯IPP、立体嵌段聚丙烯、间规聚苯乙烯SPS、间规聚乙烯SPE等独特而具有均匀微观结构的多种聚合物;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可开发新的高性能材料;可实现过去固体催化剂不能聚合或催化效率极低的环烯烃、共轭二烯烃、极性单体等特种烯烃的聚合或共聚合,因为是单活性中心,即使是在共聚反应中也能得到分子量分布窄、组成分布均匀的共聚物;可提高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等共聚物的性能,与极性单体共聚合成功能高分子;七、我国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茂金属催化剂起步很晚,8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而国外已拥有相当多的专利和技术;1993年国家科技部组织了北京石油科学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一大批研究机构进行了茂金属技术的开发;1996年国家科委又将茂金属聚烯烃的开发列入了“九五”攻关项目;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原中石化总公司联合资助,将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又列为重点基金项目分别与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五家单位鉴定了合同;业内专家指出,可以用新、快、奇、广 4 个字描述当前茂金属聚合物的进展;新,是指茂金属聚合物诞生只有20年,1991 年 Exxon 公司首次合成出了mLLDPE;快,是指经过短短几年,目前全球已有几十套新建和改建的茂金属聚合物生产装置投入生产,至1996年全球茂金属聚烯烃mPO树脂生产量已达到万t/a;据催化集团预测,2005年用各种单活性点催化剂制造的PE 年需求量约1180万t,其中60% 使用茂金属催化剂;2015单活性点催化 PE 的需求量将达5亿t;奇和广,则是指茂金属聚合物不仅较传统PO产品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而且部分茂金属聚合物的性能已延伸到传统工程塑料,甚至特种工程塑料性能领域;目前全球对茂金属催化剂、产品及工艺研究的投资大约为6亿美元/a,相当于对聚烯烃工艺催化剂、产品和工艺总投资的 70%~80%;全球茂金属催化剂的累计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这是因为投资商相信茂金属催化剂,作为继 Z-N 催化剂和高负载型催化剂之后的新一代烯烃聚合催化剂,今后将逐步在现有聚合装置上部分取代传统催化剂;可以预见,聚烯烃催化剂将进入一个茂金属催化剂与 Z-N 催化剂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另外在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中,MAO是必备的助催化剂;兰州石化公司已建成 MAO中试生产装置;全世界对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十分重视,茂金属催化剂领域已变得非常拥挤,竞争非常激烈,并组成了战略联合体,以寻求具有更高活性和高选择性,成本较低的催化剂,且获得高性能聚合物;目前已从基础研究向实用化,工业化发展,因此,茂金属催化剂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1 孙春燕,刘伟,景振华,等.茂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间规选择性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 349: 28-31.2 封麟先,葛从新,王立,等.负载型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修饰新方法J.分子催化, 1998, 123: 231-233.3 朱银邦.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J.分子催化, 2002, 62: 101-105.4 焦书科,郑莹,烷基铝对球形MgCl2负载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 2001, 6: 799-802.5 徐善生,杨柳,范可,等.茂金属催化剂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催化加氢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12:2022-2025.6 孙玉琴.生产IIR的新型催化剂进展J.橡胶工业,2000,472:85-89.7 戴长华,李平凡,秦丽.SBS加氢茂金属催化剂开发动向J.石油化工动态,1998,62:59-63.8 王熙,段晓芳,邱波,等.载体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丙烯共聚合J.石油化工,2002,312:95-98.9 童建颍,王伟倩.茂金属烯烃的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113:29-31.10 向明,张博中,蔡燎原,等. 茂金属催化剂及其烯烃聚合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03,314:1-5.。
工业催化3.3-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ppt课件

一般 d%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但 不能说明晶面上的活性差别。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金属晶格间距与乙烯加氢活性的关系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表面原子水平的不均匀性和催化活性
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各种不同 类型的表面位。可用原子表面的TSK模型:即台阶 (Terrace)、梯阶(Step)、和拐折(Kink)模型。 在表面上存在的拐折、梯阶、空位、附加原子等表面 位,对催化反应而言,都是活性较高的部位。
Fcc 面心立方
Bcc 体心立方
Hcp密排六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头二类为主要的金属催化剂。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 渡金属。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第Ⅷ族和第ⅠB族金属。
《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4络合催化与聚合催化

• 4.4.4 羰基合成与氢甲酰化
• 4.4.5 甲醇络合羰化合成乙酸
• 这是20世纪70年代工业催化开发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 使基本有机原料合成工业从石油化工向一碳化工的领域转 化打开了大门。催化剂可用羰基钴,也可用铑的络合物。 以CH3I为促进剂。铑催化剂的反应条件相对来说要温和得 多。温度约175℃,压力为1~12MPa,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总反应式为
• 它们都是亲核的碳烯。引发了新的催化反应。
• (1)缩合反应 Knoevenagel缩合,是一个以哌啶 剂的缩合反应。
• (2)其他类型反应 包括加成反应、酰化反应、开环反 应等。
4.8 聚合催化
图4-8 聚烯烃配位聚 合催化剂的变迁
• 4.8.1 Ziegler-Natta催化剂
• 其组成是由周期表中第Ⅳ类过渡金属的其中之一和第Ⅰ到第 Ⅲ类碱性金属烷基化合物共同组成。后者作为助催剂或称 活化剂,是供过渡金属变成活性中心前先还原和烷基化所 必需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可以是三甲基铝(TMA)、 三乙基铝(TEA)或者二乙基铝的氯化物(DEAC)。该催 化体系可以是均相、反应介质可溶,也可以是负载型多相 体系。Natta是在Ziegler工作的基础上创建了丙烯 合反应体系。
• NHC能加速化学反应,是一种不含金属原子的逊量有机化 合物,故谓之Organocata-lyst。这类催化剂是 H、O、N、S和P原子组成的小分子。这类分子与金属络合 物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便宜易得,不像过渡金属消 耗多;②在空气中、水介质中稳定;③反应完成后无需 分离回收;④属环境友好的,不像过渡金属有毒,易污 染环境。
第4章 络合催化与聚合催化
4.1 概述
• 络合催化,是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起络合作用 ,并且使之在配位空间进行催化的过程。催化剂可以是溶 解状态,也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普通的化合物,也可以是 络合物,包括均相络合催化和非均相络合催化。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1催化剂的意义催化剂是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
化学反应若要发生,则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有足够能量的发生碰撞以形成活性复合物或过渡态复合物,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
而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较低的活化能,因此加速了化学反应的发生。
和未添加催化剂的反应的一步实现原理相比,催化反应包含了许多种化合物与过渡态复合物[1]。
催化技术对于目前乃至未来的能源、化学反应、环境工业、石化工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原油、煤和天然气向燃料和化学原料的转化,大量石油化工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以及CO、NO、碳氢化合物排放物的控制,全都依赖于催化技术。
此外,催化剂还是燃料电池电极的必要组分——无论电极使用的是固体氧化物离子还是聚合物质子电解液[2]。
催化技术的发展、催化剂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成功开发, 往往会带动已有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诞生。
据统计,85%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反应有关。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多相催化剂, 其优点是催化性能较稳定, 使用温度广, 容易回收重复使用, 但催化活性较低, 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而且副反应较多。
最近几十年, 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络合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 为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进步。
这种催化剂分散度高, 活性中心均一, 结构明确,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 反应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3]。
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性质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Ziegler - 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仍然是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4]。
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rookhart等人[5]报道了利用适当的配体, 可使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中Ni和Pd的配合物用来引发烯烃聚合, 从而由单一烯烃可获得高分子量的、有各种支化度的聚合物, 并能实现与极性单体的共聚。
他们将这一类催化剂称为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涉及到第Ⅷ族中的元素,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为Fe、Co、Ni、Pd4种金属元素[6]。
催化剂的种类和应用

催化剂的种类和应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和降低反应所需能量的物质,其本身在反应中并不参与,也不发生化学变化。
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能源、医学等领域,其种类也非常丰富,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催化剂及其应用。
1.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其活性中心是由金属离子组成的。
金属催化剂可分为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类。
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因其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重要有机化学反应中。
例如,铂和钯常常被用于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其催化剂特点是可提供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产物选择性。
而铑催化剂则广泛应用于氢氧化反应、退火反应等领域。
非贵金属催化剂如铁、铜、镍等催化剂价格较为便宜,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较低。
与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领域不同,非贵金属催化剂多应用于生产大量低价值商品的反应中。
例如,镍催化剂可用于合成合成乙醇,铁催化剂用于制备氨等。
此外,钒、钛等元素也可形成催化剂,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2.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也称为酶催化剂,是一种天然的催化剂,在各种生物体内存在。
酶是一种高效催化剂,其作用对象包括葡萄糖、酒精、淀粉、蛋白质等。
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为化学键的加成或切断,它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生物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效率高、反应温和等特点,应用领域较广。
例如,生物催化剂能够实现废水处理、生产细胞色素、生产单宁等。
3.离子液体催化剂离子液体催化剂也称为绿色催化剂,主要原理是通过溶解和分散杂质,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率,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无毒性、高反应活性、超低挥发性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的催化剂。
离子液体的种类很多,其中一种典型的离子液体是N-乙基吡啶锗氟磺酰酸盐([EPy]FSA)催化剂,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此外,离子液体催化剂还应用于生产农药、染料、光催化材料、生物燃料等领域。
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乙醇胺(DE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具有碱性和配位性,在许多领域如医药、化工、冶金等起着重要作用。
银离子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离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催化、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
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的络合反应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其反应机制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针对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的络合反应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反应机制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进行简要概述,并阐明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二乙醇胺和银离子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络合反应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深入讨论,展望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并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
通过这一结构的搭建,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的络合反应。
1.3 目的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的络合反应机制,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反应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同时,通过这一研究,深入了解二乙醇胺和银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拓展二乙醇胺与银离子络合反应在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二乙醇胺的性质二乙醇胺,化学式为C4H11NO2,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
它具有高度的溶解性,能够溶解在水、乙醇和醚等众多溶剂中。
二乙醇胺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并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反应。
在室温下,二乙醇胺呈现出稳定状态,不易挥发,具有较长的保存时间。
此外,二乙醇胺还具有良好的螯合性,能够形成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
这些络合物在化学反应和工业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

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摘要:1.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概述2.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过程3.影响分解的因素4.应用领域5.总结正文:1.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概述苯骈三氮唑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三个氮原子骈在苯环上,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铜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是由苯骈三氮唑与铜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一种稳定化合物。
2.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过程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分解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络合物的生成:苯骈三氮唑与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络合物。
(2)络合物的分解: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络合物会发生分解,生成苯骈三氮唑和铜离子。
(3)铜离子的还原:在还原性条件下,铜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铜。
3.影响分解的因素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温度:温度对分解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也会增加。
(2)酸碱度:酸性条件下,络合物分解反应更容易进行;碱性条件下,分解反应受到抑制。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对分解反应的影响也很明显,反应时间越长,分解程度越高。
(4)其他因素:如溶剂、浓度等也会对分解反应产生一定影响。
4.应用领域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该络合物可作为一种催化剂或添加剂;在金属提炼过程中,利用该络合物的分解反应可实现铜的提纯等。
5.总结苯骈三氮唑与铜的络合物分解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化学反应,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发展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原因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多相催化剂,其优点是催 化性能较稳定,使用温度广,容易回收重复使用,但催化活性较低,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 压条件,而且副反应较多。 最近几十年 ,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为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进步。 这种催化剂分散度高 ,活性中心均一,结构明确,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反应可以 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二、什么是金属络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共享两个电子,组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这两 个电子不是由两个原子各提供一个,而是来自配位体原子本身,中心原子为金属的可称为金 属络合物,例如[CU(NH3)4]SO4中,CU2+与NH3共享两个电子组成配位键,这两个电子都 是由N原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中心原子必须具有空轨道,而过渡金属原子最符合 这一条件。
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概述
主讲人:吕涛 PPT制作:王元臻 资料收集:闫腾
一、什么是络合物?
络合物又称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 ( 或离子 , 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分子或离子 ( 称为配位体 / 配体)完全或部分通过配位键结合 而形成的物质。 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 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 • 活性中心结构不明确
五、主要参与的反应
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催 化反应中的应用很广泛,其 中以在加氢、氧化、硅氢加 成和醛化加成反应中最多。
• 加氢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是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应用 最多的领 域 。已经合成了许多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 剂。 • 氧化反应:二氧化硅聚苯基硅氧烷铂络合物催化甲醇氧化, 可在常温下以100%收率得到甲醇,不生成甲酸,选择性和稳 定性高,并且可反复使用,活性几乎不下降。 • 硅氢加成反应: 膦-铑络合物,能有效催化三乙氧基硅烷与己 烯-1的加成,产物(正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收率达90%以上。 • 醛化反应:烯烃经醛化反应以制备含氧化合物是石 油化工重 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有机膦-铑络合物有 优良的催化性能, 研究得很活跃。 • 其他反应: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催化反应还包括异构化反应 、 酚类的氧化聚合、醇的氢氛交换反应、聚合和齐聚反应、酮 合成,氢核试剂的烯丙位加成 , 烯烃易位反应、固氮反应、缩 合反应等 。
但这种催化剂对金属反应器有腐蚀性,在空气和水中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反应后催 化剂的分离和回收困难。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总结了了传统非 均相催化剂和均相催化剂优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需要而提出。
四、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优缺点
优点:
• 催化剂活性高 • 选择性高 • 易与产物分离 • 能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