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古迹

合集下载

海城市旅游景点

海城市旅游景点

海城市旅游景点
1、海城白云山:海城市境内有2座白云山,是海城市的著名景点
之一。

山上怪石嶙峋,峰回路转,亭台楼阁,别具一格。

2、海城天籁谷:海城天籁谷是海城市一个大型自然生态公园,占
地面积约1000公顷,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各种休闲设施。

3、海城大悲寺:海城大悲寺位于海城市孤山满族镇,是一座著名
的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气势恢宏。

4、海城温泉度假村:海城温泉度假村位于海城市西南部,是一个
集温泉、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5、海城万亩花园:海城万亩花园位于海城市耿庄镇,是一个大型
的农业观光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0亩,包括花卉、果蔬、水产等多个产业。

6、海城天湖公园:海城天湖公园是一个大型的城市公园,占地面
积约2平方公里,公园内有湖泊、山岗、花园、游乐设施等。

海城牛头山双泉寺简介

海城牛头山双泉寺简介

海城牛头山双泉寺简介海城牛头山双泉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辖区境内,是一座集文化、历史、风景、信仰于一体的佛教文化胜地,其建筑与景观风貌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情,吸引游客朝圣和游览。

下文将就该寺院的历史、建筑、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传说牛头山双泉寺始建于唐朝,当时李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一夜蛟龙五百年,常用双泉浣翠莲。

西江成群不缺鱼,一自登高足下天”。

唐代至大年间(757年-763年),寺内出现了一块佛舍利,被称为“龙骨佛牙舍利”,链连发光,灿若星辰,因此牛头山双泉寺名声大振,万寿无疆。

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牛头山双泉寺立足于当时对佛教信仰的需求,再次兴盛发展,其规模大为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期,寺庙曾经历过动荡和破坏,1983年重修后始恢复佛教活动,现为海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1.山门:是通往牛头山双泉寺的大门,飞檐挑檐,层层叠叠,十分宏伟。

山门前面有“牛头山双泉寺”楹联,寺内设有神坛,祭祀观音菩萨、阎王爷等等。

2.宝殿:主要是放佛像,能够看到宝座中佛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象征着精神修养的提升。

里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使人心生敬畏。

3.前殿:前殿依山而建,在此可以观景,了解佛教典故和寺庙历史,寺内还陈列有文化遗物和佛前香油台等文物。

4.大雄宝殿:位于后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也是双泉寺的核心建筑。

大殿的主体建筑是两层八角形,两层都有翘角房,相映成趣,构造巧妙。

大殿是整座寺庙的最高点,进入其中可见金佛气象磅礴,唤起对生命、对宇宙、对人类、对自我等事物的深层思考。

5.辅殿:辅殿是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南北虚拉,铺有立柱伞盖,结构简运,规范优美,辅之以精雕细琢的石刻和造型考究的艺术陈设,寺内古画、石碑、钟乳石和佛手印等珍品无数,历史悠久,具有文化和科学价值。

6.钟楼:位于山门外,面阔三间,严整庄重,钟声悠扬,久久回荡,给重重群山浓郁的佛教气息增添了几许庄重而神秘的色彩。

三、文化牛头山双泉寺自建成以来,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海城市十大旅游景点

海城市十大旅游景点

海城市十大旅游景点1. 长寿山风景区长寿山景区位于海城市北部,面积达30平方公里。

景区内山势陡峭,风光秀丽,是一处天然氧吧。

这里既有峰峦叠嶂的山峰、古树参天,也有悬崖峭壁、清泉飞瀑,更有人文古迹、民俗风情。

你可以翻越山峰,感受登山的快乐;也可以漫步林间,聆听鸟语花香;或者驾车巡游,领略山川风光。

无论哪种方式,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广阔。

2. 东沟村古民居东沟村位于海城市南部。

这里的民居建筑保存了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百年的木雕工艺精湛,门窗、楼子、抱厦、廊亭、石桥等建筑构件协调和谐,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

不同的建筑风格与清新田园景色相互映衬,再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东沟村成为一处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3. 石沟口海岸公园石沟口海岸公园位于海城市东南部。

这里的海岸线长达10公里,设有游泳、沙滩排球、海钓、海景观影等众多娱乐项目。

此外,公园内还建有独特的“银塘枫叶”景观区、海洋文化馆、沙画博物馆、饰品城等,使游客在欣赏海景的同时,体验魅力城市文化、感受浪漫海滨风情。

4. 梅林沟森林公园梅林沟森林公园位于海城市西南部,是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

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

沿途可以见到多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如绿尾虹雉、金雕、麝猫等。

公园内还有多个景点,如天桥石、爱情岛、溪畔长廊、忠实石等,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漫步,即可尽情享受新鲜空气的同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5. 孔庙文化园孔庙文化园位于海城市中心,是一处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公园。

园内有明代孔庙及其配套建筑群,有曲水池、花园、藏经阁、茶亭等,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纪念日时,园内将举行传统隆重的祭孔仪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浓郁体现。

6. 展览馆展览馆位于海城市中心,是一个集会展、信息交流、文化娱乐、商务洽谈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展览馆外观现代洋溢,内部装饰独具匠心。

展厅面积达4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一同参观。

海城旅游景点大全

海城旅游景点大全

海城旅游景点大全
1. 海城海滨公园:位于海城市区,拥有美丽的海滩和广阔的草坪,是休闲散步和观赏海景的好去处。

2. 海城博物馆:展示了海城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包括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3. 张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宅院,是海城市的一个历史遗迹和文化名片。

4. 黄山景区:位于海城市西南部,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森林资源和温泉疗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5. 东岗庙:位于海城市郊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庙,供奉着当地的土地神和其他神灵。

6. 芒砀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北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7. 大仪山森林公园:位于海城市东部,是一个以森林旅游和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8.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西北部,是一个以山岳风光和文化古迹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9. 观音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南部,是一个以观音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庙宇。

10. 湖南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东南部,是一个以山地旅游和户外活动为主题的景区,拥有丰富的山川和水源资源。

以上是海城旅游景点的一些推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城的旅游景点

海城的旅游景点

海城的旅游景点
海城是位于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县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下是海城的一些旅游景点:
1. 海城沙发会议纪念馆: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会议在海城召开而建立的,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和图片。

2. 海城市博物馆:这是一座展示海城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陈列有海城的古代文物、艺术品和民俗。

3. 金湾温泉度假村:位于海城市沿海的金湾温泉度假村是一个融合了温泉、海滨游泳、娱乐等项目的度假胜地,拥有清澈的温泉水和美丽的海滨风光。

4. 海城古城墙:海城的古城墙历史悠久,是辽宁省现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游客可以沿着城墙漫步,感受历史的氛围。

5. 鱼骨山风景区:这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景点,山势险峻,有独特的鱼骨状地质景观,还有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是徒步、登山和观光的好去处。

6. 南海湿地公园:位于海城市的南海湿地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鸟类资源,是观鸟和野生动物观察的理想地点。

除了以上景点,海城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名胜,如龙头山石窟、白塔寺、赵申庙等。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海城都能给游客带来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这座城市拥有众多令人心驰神往
的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下面将介绍海城市旅游必去的几个景点。

海湾公园:海湾公园位于城市中心,是海城市最著名的公园之一。

这里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公园的湖畔散步,感受微风拂面,欣赏湖水
倒影,让人心旷神怡。

历史博物馆:海城市的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遗迹,展示了海
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内领略海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了解
这座城市的传统与变迁。

海滨大道:海滨大道是海城市一条风景如画的海边道路,沿途可以欣赏到壮丽的
海景和迷人的日落。

步行或骑行在海滨大道上,吹着海风,感受海浪拍打的声音,让
人心旷神怡。

古城古街:海城市的古城古街保存完好,保留着古代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氛围。

漫步在古街上,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古老时光的沉淀,品味传统手工艺品和地方美食。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不仅让游客领略城市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值得一游。

海城金塔简介

海城金塔简介

海城金塔简介
海城金塔坐落在海城市的东南隅,它与海城老城仅一桥之隔,与古城相偎相依,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海城金塔。

海城金塔坐落在海城东南隅,是一座集佛教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一座文化之塔。

它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

它的塔身通体用砖砌成,高42米,共7层,每层都有一米多高的圆柱形塔身。

塔顶呈葫芦状,与塔体相连的塔檐上有8条龙,龙头伸出塔顶之外,龙尾还在塔底。

这座塔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构成了一幅“群龙闹海”的壮丽图景。

由于这座塔外观呈葫芦状,所以又被称为葫芦塔。

葫芦塔造型奇特、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海城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海城金塔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历经沧桑巨变。

在文革期间曾遭到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保护。

—— 1 —1 —。

海城三塔

海城三塔

我的家乡辽宁省海城市有三座神奇的辽金时期的古塔,分别叫做“金塔”、“银塔”和“铁塔”。

它们经多年风吹雨打,饱阅人间沧桑,是海城市乃至鞍山地区目前尚存最早、最多的古塔。

金塔,因塔有金顶而得此名,座落在海城市东南约22.5公里析木镇羊角村西山坡上。

该塔八角十三级,密檐实心砖结构,高31.5米。

基座系两层须弥座,每面长4.1米。

下层雕乐舞人物,有的弹箜簇、琵琶,有的吹笛、箫,还有的击鼓,男女舞姿优美自然,动作和谐,衣带飘拂,皆栩栩如生。

上层每面中央雕半身海狮,性情凶猛,势若吼哮。

各角配列金刚力土像,肌肉隆起,造型生动。

基座与第一级塔身之间雕复瓣莲花。

塔身八角为仿木砖砌圆柱,柱顶有砖雕斗拱,每面有辅间斗拱一垛。

塔身每面佛龛雕有座佛一尊,两旁立有胁侍,上有四重宝帘与飞天。

佛像姿容端庄,飞天轻盈活泼。

塔的全部雕刻或以庄严肃穆取胜,或以生动流利见长,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塔前原有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

该寺曾于明万历三十九年重修。

寺为三层大殿,均为硬山式建筑。

殿内塑有佛像,并有僧数人。

“文化大革命”中该寺被毁,金塔也受到严重破坏,刹杆、宝珠、相轮都已不存,塔顶、塔檐、浮雕画面也已残缺不全。

唯有塔仍圪立于山腰之中,坐看河水长流,四季变迁。

文革期间,寺庙被荡平,金塔外层严重损坏。

2004年,辽宁省和鞍山市文物保护部门对金塔进行修缮,面貌基本如旧。

为研究辽代建筑与雕刻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

银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此名,座落于海城市东30公里处的接文镇塔子沟村后山东坡上。

该塔为六角九级密檐实心砖筑结构,高约20余米,塔基须弥座每面长2.8米,周有仿木砖砌围栏,栏板雕有卍形花纹及鹭鹚、虎、荷叶、水草等图案。

塔座与塔身之间雕有莲瓣图案。

第一级塔身六角有砖砌仿木形柱,上有柱头和补间四辅作斗拱。

塔身有拱龛,每面龛内有座佛一尊,两旁有胁侍,上有宝盖与飞天。

塔檐用砖叠砌,上复实心半圆瓦垅及虎头瓦当。

每面檐均嵌有砖雕兽头,塔顶砌莲瓣宝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海城市古迹景点简介(2002-07-07 15:53:43)转载▼分类:黑蒙吉辽冀京津游记海城地处辽东半岛北部、鞍山中部,周边有辽阳、岫岩、大石桥、大洼和台安。

是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北方古城之一。

总人口约108万。

海城境内有很多古城遗迹:如秦置三河堡(今西四马圈子)、汉置析(音思)木城、唐置营城子、明置牛庄等。

境内古建筑亦星罗棋布:如辽代金塔和铁塔、金代银塔、新石器时代石棚、唐代三学寺、清代关帝庙和太平桥(位于牛庄镇)、大悲寺、旧石器时代小孤山猿人洞穴等。

海城还有孤山镇白云山;接文镇三家堡自然保护区;岔沟镇海龙川水库、龙川山(海拔约664米)、红旗岭山谷;毛祁镇黑岩寺、大悲寺;析木镇羊角峪海城河等秀丽的山水景区。

★海城地名由来相传此地上古时代曾是大海,后地壳上升,渐成陆地。

设治之时便据此传说取名为"海州",后演变为"海城"。

★海城历史沿革此地原属燕国、秦朝、汉朝的辽东郡,晋隋时期260余年间被高句丽(今北朝鲜国先祖)据为辽东腹地之卑奢城,唐代收归朝廷后归属安东府(今丹东市),辽代此地置海州、临溟县,并设州治于临溟,"海城"之称谓由此始,金代曾改称澄州,以后又称海洲、海城,先后隶属辽阳府(今辽阳市)和奉天府(今沈阳市),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海城县划属辽宁省直辖,曾管辖营口县,1948年10月海城解放,1985年4月撤县建市,现归鞍山市管辖。

★厝(音措)石山公园海城古有玉皇山,其西支脉延伸至城内,名"他山",山不高,海拔约50米,因山上奇石排布,故亦名"厝石山"。

清光绪32年(约百年前),海城知县"管风和"为活跃百姓文化生活,集资6000两白银,在厝山修林造池、增建亭阁,辟为公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

建公园时,重修了气势壮观的文昌阁,后又将城东南的文庙移到山上,每年举行大型祭孔典礼,山上的他山书院是当时海城的最高学府。

厝石山鼎盛时期有历代修缮增建的八宝琉璃井、风云靖安祠、喜佛塔、去思亭、文昌阁、地鼓沉钟、歌风亭、龙潭印月八大景观。

历史沧桑、天灾人祸,现文昌阁、文庙等很多古迹已难寻其踪。

幸近年海城市政府大兴土木修缮恢复古建,使厝石山重新焕发灵秀古韵。

公园门票约0.5元,约需40分钟可以游览完毕。

★文昌阁明代《全辽志》载:"厝山之巅建有文昌阁,不知始于何代。

"阁为砖木结构,硬山两层楼房,屋顶似庙宇,高阁之下有花坛、亭台、水池等。

园林点缀小巧玲珑,此园并不宽敞,但亭台楼阁俱备,花木繁多,怪石嶙峋,堪称胜境。

山路旁有一木架,悬云板一块,铁铸,似锚。

铭曰:"大金天命十年乙丑(公元1625年)牛庄"。

还有清初努尔哈赤时代的文物,现藏沈阳故宫。

县虽偏小,但亦有文人墨客雅集于文昌阁,结社赋诗,连篇累犊地展旬于阁间壁上。

惜文昌阁现已荡然无存。

★魁星楼与魁星2000年10月,在文昌阁原址上新建了巍峨的魁星楼,三层、八角、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登顶可俯视海城。

海城东南隅,原有魁星楼,二层、六角,建于乾隆43年,毁于"文革"时期。

魁星楼顶供奉一尊魁星像,乃以进口巴西千年花梨木精雕而成。

第三层是海城市从1977年开始、历年高考前几名考生的金榜题刻。

传说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即28星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首。

他相貌古奇丑陋、麻面跛脚,娶丑女麻姑为妻。

生前他殿试面君时,圣上要他以麻面跛脚作对,他立即说道:"麻面满天星,独脚跳龙门",圣心大喜,钦点状元。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魁星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主点文状元的星宿神,人们企盼家乡多出人才,因此历史上各地多建有规模不等的魁星楼。

又传农历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与牛郎织女鹊桥会同日),因此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文庙(或称"孔庙")祭孔子、传礼教;文昌阁奉文昌星君、祈求功名;书院兴儒讲学、教书育人;魁星楼奉魁星、佑状元及第,此即古时教育系统四大"部委"。

★喜出望外佛塔(古代碎纸机)魁星楼西南有一酷似大香炉的塔状建筑叫"喜出望外"佛塔,又叫"字纸炉",据说是几个和尚修建的,炉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玉佛,下层供历代官府烧毁文件档案的"字纸"用,现下层已被封砌。

该塔功能类似今天的碎纸机。

由此可见厝石山上曾经也是一个崇儒尊孔,文人学士径来不断的地方。

★琉璃影壁入公园正门,迎面是一座琉璃影壁,金碧辉煌、皇家气派。

影壁高约4米、宽约6米、厚约0.8米,影壁上有吉祥图谱。

壁南面的图谱为:鹤鹿同春、寒松劲节、竹报平安;北面的图谱为:麒麟望日、封侯挂印、连升三级。

图谱色彩鲜明,栩栩如生。

无论从影壁建筑风格特色,还是琉璃的装饰,实为民间琉璃建筑珍宝。

该影壁原坐落于海城析木镇缸窑岭,为皇瓦窑门前的一座琉璃影壁,是清道光21年(约160年前),清朝皇族御赐窑主侯家修建的,作为皇窑的标志,显示了侯家当时的尊贵地位。

1962年迁至海城厝石山公园内。

★琉璃瓦古方失传因当时的琉璃瓦彩釉配方已失传,故现在海城琉璃瓦厂家烧制的琉璃瓦,虽颜色鲜艳,但不耐久,几年后便褪色,实在遗憾!而沈阳故宫、永陵、福陵、昭陵所用琉璃瓦,历经数百年而颜色如初,就是那个神奇古配方的作用。

★去思亭厝石山半山腰林中掩映一座斗拱飞檐八角亭,名"去思亭",此为纪念海城县长孙文敷(字斗南)而立。

日寇攻占海城当天把孙县长绑架出城,威逼他为日寇服务,孙县长只得暂居伪县长之职。

但孙县长暗中一直保护中国百姓,与日寇周旋。

一次,日寇要孙县长追捕逃跑的劳工,孙县长却贴出告示:"凡本境中国民工有逃役者,限三天内前来自首,皇军将对其格杀勿论。

"逃跑的劳工看了告示便连夜远遁;又一次,义勇军进攻牛庄,日寇命孙县长带伪警前去解围,孙县长暗示伪警空枪鸣警、只围不打、临阵脱逃。

再一次,因日本商行常受义勇军破坏,日寇要孙县长想对策,孙县长灵机一动,便出了个主意:派伪警每日守在商行门口,结果没人敢来买东西,日寇这才发现上当。

由于孙县长的种种"阳奉阴违"得罪了日寇,1932年冬,日寇把孙县长转调别县,随即以通匪罪名将孙县长杀害于沈河南岸。

海城民众深切怀念孙县长,自发集资在厝石山上建造了一座纪念亭,名曰"去思亭",意为寄孙县长离海转任之思,实则谐音"屈死亭",悼念孙县长壮烈殉国。

日寇不知另有含义,该亭才得以敷敷衍衍十余年而幸存。

亭楹石柱上有当时刻镌的楹联:此亭固基坚不朽,孙公遗泽永难忘。

★保安寺厝石山公园后园尚有保安寺遗址,据保安寺后院禅堂前石碑记载,该寺于40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大规模修扩,其格局为:"佛殿三楹居于中,禅堂两座列两旁,迦蓝殿东为左辅,祖师堂西为右辅"。

后历经劫难,终被损毁,当年的青灯古佛、暮鼓晨钟,都已随着时光流逝了。

2002年,海城市政府对保安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基本恢复了保安寺原有的庄严古貌。

★靖安祠日寇占领海城时,厝石山上原有他山书院,学子众多,教师乃陈宗岱,家住书院旁的八宝琉璃井附近。

一日,陈先生梦见一个清奇少年对他说:"我乃汉武帝时长安城里的读书人,死后化为大蛇,潜入华山修炼,至今已两千余年,能人蛇互化,现欲出山,为民除疾造福,驾风云寻至此,见此处他山书院适宜修炼,龙化池可以洗心净身,厝石山可以藏形隐迹,先生仙风道骨亦非俗辈,故来此处为伴,还可时常聆听先生的仁义道德之理,前清刘象月,民国王绍辰都是我门生,您身边最得意的高足赵中春,也是我第三代真传弟子,我的名号叫风云子。

"陈宗岱听罢惊醒,这时天色已亮,学生赵中春手拿笔砚走了进来,他听到老师呼"风云子",忽然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陈先生立刻明白这是风云子附体作法,显灵于我,于是忙说:"风云子大仙息怒,我陈宗岱一定好好传授儒学并研习道术,在龙化池边设坛敬告,造祠植林,广栽花卉以召良禽来栖。

" 风云子听后,留下四句箴言:"日落西山在眼前,南洋雾龙降人寰,要知毛童有多远,待到中秋八月间。

"言毕,化作一条巨蟒,钻入八宝琉璃井中。

从此,箴言广泛流传,海城百姓得知日寇终将于不远的某个中秋完蛋,斗志倍增,而前来他山书院风云子神坛祭拜的人也越来越多。

1931年,海城士绅民众于厝石山后,八宝琉璃井旁建风云靖安祠,供奉风云子,祈求他保佑海城人民战胜日寇,驱魔除疾。

并构筑小巧古园,园内树影婆娑、花草繁茂、岫石点缀。

靖安祠东侧有巨石卧伏,石壁上有"马蹄印",相传此乃唐王东征时,大将薛仁贵所骑宝马踏留。

巨石北端有深井,名"八宝琉璃井",据传此乃海城海水退却后的海眼,井底连通渤海,井内锁着两个妖孽,一为"独角龙",一为"鲶鱼佬"。

★三学寺位于海城市内西南角的居民区内,西距山关帝庙约700米,东距厝石山约1.5公里,向南约800米为海城河(古称"杨柳河")。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唐,后经历代修扩,至清光绪10年(约120年前)规模鼎盛,后历经天灾人祸,渐趋荒废。

该寺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挨砸,前殿、中殿的殿顶大吻、望天狗被打掉,屋脊瓦大部分被砸碎。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强裂地震,该寺墙壁、屋角被震损。

震后国家拨款进行了修缮,但在1982年一次电火中又烧掉了中殿。

寺内现存有明、清石碑七甬。

近年海城市政府出资修复,使古刹重兴,现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包括前殿(天王殿)、后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山门、东西配庑、禅堂、并增建了钟鼓楼和围墙,占地约5000平方米,庄严肃穆。

前殿、后殿均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藏经楼二层,为硬山式建筑。

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三学"是佛教术语:"一学用戒止恶修善;二学用定息悬澄心;三学用慧破惑证道。

"三者关系互不可分,以此取名"三学寺"。

该寺现为尼姑寺。

寺内有铜铸大钟和铁铸大香炉,乃1995年住持"本净"率众尼募化集资铸就。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左手侧)、阿弥陀佛(右手侧),两旁有十八罗汉,众塑像均以金箔全贴,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