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题汇编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题汇编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题汇编

图三 图四

材料题(一)

1

.(

8分)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上图中

3分)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青年将军拿破仑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名称。写出率领“新模范军”打败国王军队的领导人。(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说试用一句话高度评价拿破仑(3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14—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家和绘画作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什么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图二是谁的代表作?(3分)

材料二 右图是19世纪中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著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人物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图

四著作发表于哪一年?其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材料题(二)

3.(8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强大离不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三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如图是耗费巨

资专门修建的一座大型展厅“水晶宫”。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

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它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

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

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说说它有什么重要特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建立对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各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博览会上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本次博览会表明英国获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综上所述,英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年,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刭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继颁布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铁路建成通车。到1890年,一个全国性的铁路网就基本形成。……当全国铁路网实现一体化的时候,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也最终在美国形成了。……这样,一个以铁路为骨干的全国交通运输网建成,加速了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摘编自何顺果著的《美国历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工业革命时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在美国广泛修筑的影响。(2分)

材料题(三)

5.(9分)学习工业革命,可以从收集史料、辨别研究价值入手,再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

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怕的新政

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

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不解。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

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及其的护栏长期失

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弛的部分被机器

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造成可怕的断肢。

《关于劳动者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

本)·《上院文件》英国国家档案。1842年第27卷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直接史料是,间接史料是。(2分)

材料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织工兼织工;只有……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4分)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3)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1分)

6.(5分)城市是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51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电灯的发明使城市照明得到彻底改善。城市中还出现了有轨电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取代了曾经最常见的马车,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被污染的生活供水和不卫生的居住条件导致了传染病的流行。直到19

世纪的后半叶,城市仍然是危险的地区,死亡率通常超过出生率,只是从乡村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维持着城市的繁荣。——选自《简明新全球史》(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便利?(写出两点即可,2分)

(3)结合以上二则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感想。(2分)

材料题(四)

7.(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国王,就是威廉三

世和他的妻子玛丽。……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二他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起供养其军队的工业,引入成千上万的各种类型的专家,派出一批批年轻的俄罗斯人到国外去学习……还打破所有先例,去西欧旅行,直接学习外国的种种制度和惯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光荣革命”发生的国家。写出“剥夺了国王的权力”的文件及其确立的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的名称,概括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并分析改革对俄国的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面临的问题。(不能照抄原文)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历史事件。(2分)

(4)结合上述国家的发展,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1分)

8.(4分)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2分)

材料题(五)

9.(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各是什么?(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苏俄(联)、美国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分)

10.(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材料一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重视展教育,培育人才。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朝鲜战和越南期间,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到60年日本淘汰了40%的传统工业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世界历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题(六)

11.(9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15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这场战役历时10个月之久,人们称之为“绞肉机”“屠场”。

材料三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材料五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世界人民期待已久的“联合国”呼之欲出。战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奔涌而至,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应运而生。

(1)材料中的“交通运输飞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请举例说明。(1分)

(2)引发材料二中“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有何作用?(2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6国”为了“从事共同的斗争”作出重要承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分)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1分)

(5)结合材料四,指出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苏之间的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2分)

(7)材料五提到的“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应运而生的“国际性经济组织”在当今世界发展中有何作用?(2分)

1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

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

星期天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的进攻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请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2)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转折性的战役名称。(2分)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遗臭万年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加速日本法西斯败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1分)

材料题(七)

13.(7分)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戴高乐想要被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款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的欧洲战略》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摘编自巩潇泫、贺之杲《美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l)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及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3分)

14.(8分)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1)材料一中协约国同德国签订的“和约”及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分别指什么?由此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3分)

材料二随着奥地利的消失,苏台德问题成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严重威胁。这个国家三面都被德国包围。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迹象表明,英法政府准备放弃捷克斯洛伐克,就像它们先前放弃奥地利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英法对德采取何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危害?(2分)

材料三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2)驱材料三示意图,▲处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2分)

材料题(八)

15.(7分)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材料二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三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病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1898年颁发了一系列底的改革法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英国创设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它是通过哪一文献确立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什么历史事件?请举出“废旧制,立新政”的任意两项指施。(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1898年改革的名称。这次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16.(9分)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见证历史风云★

材料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失无畏的英雄气概!

1860年10月15日, 1900年8月14日, 1937年7月29日,被联军炮轰的北京城墙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日本侵略军欢呼占领北平

图一北京第一次沦陷图二北京第二次沦陷图三北京第三次沦陷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北京都处在中心地位或前沿阵地。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图一中的“联军”是指联军。

②图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

③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示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表现:戊戌变法)

★北京: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三在近现代史上,北京曾发生过多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引领着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充分展现出北京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新中国成立,北京获得了新生。社会主义建设,北京取得诸多新成就。改革开放,北京焕发新的活力,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19年5月、1949年1O月、1978年12月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3)近年来,网友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展开热烈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1分)

材料题(九)

17.(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数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表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

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3分)(4)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1分)

18.(10分)近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爱国之心,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因1917年对德宣战与以后派遣劳工服役于战场,已站在战胜国一边……可是在凡尔赛,中国不仅无法分得任何胜利后果,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发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5月4日,示威者发散传单申明中国人决不承认卖国贼将国家主权转让与人。他们游行到东交民巷,将通知送交各国使馆。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具体是指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示威者”主要指哪个群体?(1分)根据材料分析这次运动的性质。(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1938年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撰拟的挽联(1)挽联中的“和平阵线”在我国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在“和平阵线”的领导下,国共两党为抗日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2)毛泽东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的挽联的?(1分)你认为有什么作用?(1)

材料题(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