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考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考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考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考试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机械制造技术考试题

单选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左边的( )内)

( A)1.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 B.车孔 C.镗孔 D.磨孔

(B)2.调质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工件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质,故一般安排在进行。

A.粗加工之前 B.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任意时间

(C)3.车床出厂检验标准中规定导轨只允许中凸,主要是考虑。

A.导轨工作时的受力变形 B.导轨工作时的热变形

C.导轨磨损 D.机床安装误差

(C)4.刀具磨损过程一般不包括阶段。

A.初期磨损 B.正常磨损 C. 非正常磨损 D. 迅速磨损(B)5.有色金属外圆精加工适合采用

A.磨削 B.车削 C.铣削 D.镗削

(C)6.毛坯误差复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A.变值系统误差 B.常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形位误差(A)7.车刀刀尖高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作角度

A.前角增大,后角减小 B.前角减小、后角增大

C.前角、后角都增大 D.前角、后角都减小

(A)8.在主剖面(正交平面)内标注的角度有

A.前角和后角 B.主偏角和副偏角

C.刃倾角 D.工作角度

(C)9.定位基准是指。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10.采用镗模法加工箱体孔系,其加工精度主要取决于( )。

A.机床主轴回转精度 B.机床导轨的直线度

C.镗模的精度 D.机床导轨的平面度

(C)11.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中,属于内联系传动链的是

A.主运动传动链 B.机动进给传动链

C.车螺纹传动链 D.快速进给传动链

(B)12.车床在加工螺纹时,要求严格保证

A.主轴每转一周,刀架纵向移动一个螺距

B.主轴每转一周,刀架纵向移动一个导程

C.主轴每转一周,刀架纵向移动一个进给量

D.主轴每转一周,刀架横向移动一个进给量

(C)13.一般情况下双联齿轮只能在上加工。

A.铣床 B.滚齿机 C.插齿机 D.刨齿机

(D)14.淬火一般安排在()。

A.毛坯制造之后 B.磨削加工之前

C.粗加工之后 D.磨削加工之后

(B)15.下面情况需按工序分散来安排生产。

A.重型零件加工时 B.工件的形状复杂,刚性差而技术要求高

C.加工质量要求不高时 D.工件刚性大,毛坯质量好,加工余量小

(A)16.下面对粗基准论述正确的是。

A.粗基准是第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基准 B.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C.粗基准一定是零件上的不加工表面 D.粗基准是就是定位基准

(D)17.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方法来保证。

A.基准统一 B.基准重合 C.自为基准 D.互为基准(B)18.在车床上采用两顶尖定位加工长轴时,是属于哪种定位(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D)19.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销”一般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B)20.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A.工步 B.工序 C.安装 D.工作行程(走刀)

(B)21.用双顶尖装夹工件车削外圆,限制了个自由度。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B)22.箱体类工件常以一面两孔定位,相应的定位元件应是:。

A.一个平面、两个短圆柱销 B.一个平面、一个短圆柱销、一个短削边销

C.一个平面、二个长圆柱销 D.一个平面、一个长圆柱、一个短圆柱销

(C)23.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

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A)24.机床夹具中需要考虑静平衡要求的是哪一类夹具?

A.车床夹具 B.钻床夹具 C.镗床夹具 D.铣床夹具(B)25.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A.工步 B.工序 C.安装 D.走刀

(C)26.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要求保证被加工平面与底平面之间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这时应限制个自由度。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C)27.误差复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A变值系统误差 B常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形位误差(A)28.工艺基准不包括。

A.设计基准 B.装配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D)29.机械加工精度不包括:。

A.尺寸精度 B.形状精度 C.位置精度 D.表面粗糙度

(C)30.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 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 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A)31.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工件的运动中心

(B)32.工步是指:。

A.在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B.使用相同的刀具,不改变切削用量(除背吃刀量)对同一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C.使用不同刀具对同一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D.使用同一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A)33.在铣床上铣通槽时,要限制工件个自由度。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D)34.以下不是加工顺序的总体安排原则。

A.“先粗后精” B.“先基准面后其他”C.“先主后次” D.“先孔后面”

(A)35.在铣床上铣T型槽时,要限制工件个自由度。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C)36.用一夹一顶方式车削外圆,限制了个自由度。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D)29.以下哪个不是常用的装配方法:。

A.完全互换法 B.不完全互换法 C.修配法 D.试验法

(B)37.车刀安装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角。

A.主偏角 B.主后角 C. 刀尖角 D. 楔角

(A)38.若零件上每个表面均要加工,一般应选择加工余量为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A.最小 B.最大 C.适中 D.中等

(C)39.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定义中不包括:。

A.表面残余应力 B.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C.表面形状 D.表面粗糙度

(A)40.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A.生产过程 B.加工过程 C. 工艺过程 D. 工作过程(B)41.车床上加工外表面,车出的外圆表面为双曲线回转表面的原因可能是:。

A.车床床身导轨与主轴的中心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

B.车床床身导轨与主轴的中心线在竖直平面内不平行

C.工件刚度太低

D. 工件刚度太高

(A)42.自位定位支撑上有两个支承点,它可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B)43.由机床和刀具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为。

A.常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系统误差 D.不确定系统误差

(D)44.符合正态分布的加工误差落在X±3σ范围内的概率为:。

A.0.27% B.5% C.95% D.99.73%

(D)45.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是:。

A.调整误差 B.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C.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D.工艺系统热变形

(B)46.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切削深度(C)47.采用镗模法加工箱体孔系时,孔系位置精度主要取决于:。

A.主轴精度 B.导轨的直线度 C.镗模的精度 D.机床传动精度(C)48.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大,两端直径偏小,其最可能的原因车床上加工外表面,车出的外圆表面为中间大两头小鼓形的原因可能是:。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C.工件刚度不足 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D)49.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是:。

A.调整误差 B.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C.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D.工艺系统热变形

(C)50.选择精基准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基准重合原则 B.基准统一原则

C.便于加工基准原则 D.互为基准原则

(A)51.在铣床上铣T型槽时,要限制工件个自由度。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A)52.若零件上有不加工表面与基准有尺寸或位置精度要求,一般应选择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A.加工余量最小 B.加工余量最大 C.与基准有精度要求的表面 D.都可以

(A)53.自位定位支撑上有多个支承点,它可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C)5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定义中不包括:。

A.表面残余应力 B.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C.表面形状误差 D.表面粗糙度

(C)55.以下不是加工顺序应遵循的原则。

A.先粗后精 B.先面后孔 C.先车后铣 D.先基准后其它(A)56.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B)57.粗基准是指。

A.已加工表面作定位基准 B.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

C.粗加工的的定位基准 D.精加工时的定位基准

判断题(每小题1分,对于正确的叙述在左边括号内画“T”,对于不正确的叙述在左边括号内画“F”)

(T)1.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四种。

(T)2.当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和时,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F)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T)4.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T)5.冷校直会产生内应力。

(F)6.工件在夹具中安装一定要完全限制6个不重复的自由度才能满足要求。

(T)7.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F)8.斜楔夹紧的自锁条件是:楔角应大于两接触面摩擦角之和。

(F)9.当刃倾角λs > 0°时,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

(T)10.机床M1432A,其中M代表磨床。

(F)11.零件的加工质量不包括零件的表面质量。

(F)12.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前角和后角可大一点。

(T)13.零件采用心轴定位时,长心轴限制了4个自由度。

(T)14.刀具的主偏角具有影响切削力、刀尖强度、刀具散热及主切削刃平均负荷的作用。

(T)15.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T)16.在机械加工中,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T)17.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合而成的。

(F)18.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欠定位都是允许的。

(T)19.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T)20.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冲击韧度和塑性越大,则切削力越大。

(F)21.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以使工件完全定位。

(F)22.W8Cr4V是我国常用的钨系高速钢。

(F)23.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步组合而成的。

(T)24.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允许的。

(T)25.把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T)26.辅助支承是为了增加工件的刚性和定位稳定性,并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F)27.工件以平面定位,浮动支撑限制多个自由度。

(F)28.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T)2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材料的选择应以抗振性为主。

(T)30.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的圆度误差,其可能原因是由于零件拆卸后弹性恢复引起的。

(F)31.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F)32.砂轮的硬度取决于磨粒的硬度。

(T)33.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T)34.主轴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a

(F)35.在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T)36.曲轴的材料可以是球墨铸铁。

(F)37.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T)38.普通铣床加工平面的经济精度为IT8。

(T)39.研齿机、剃齿机和磨齿机可用于精加工齿轮齿面。

(T)40.冷校直会产生内应力。

(T)41.把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F)42.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合理的。

(T)43.一批零件加工尺寸的均方差越大,说明加工尺寸分散范围越大。

(F)44.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T)45.在镗床上镗孔时,误差敏感方向为孔的径向。

(T)46.砂轮的硬度取决于粘结剂的硬度。

(T)47.研齿机、剃齿机和磨齿机可用于精加工齿轮齿面。

(T)48.螺旋夹紧是斜楔夹紧的变形。

(T)4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T)5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