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附解析】

多彩阅读

老家

史铁生

常要在各种表格上填写籍贯,我有时候写北京,有时候写河北涿州,完全即兴。写北京,是因为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涿州,则因为我从小被告知那是我的老家,我的父母及祖上若干辈人都曾在那儿生活。查词典,“籍贯”一词的解释是祖居或个人出生地——我的即兴碰巧不错。

可是这个被称为老家的地方,我是直到四十六岁的春天才第一次见到它。此前只是不断地听见它,从奶奶的叹息中,从父母对它的思念和恐惧中,从姥姥和一些亲戚偶尔带来的消息里,以及从对一条梦幻般的河流——拒马河的想象之中,听见它。

四十六岁那年的春天,我去亲眼证实了它的存在,我跟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几小时汽车到了老家。涿州——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而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与一个实际的地点相距太远。我想我不妨就叫它Z州吧,一个非地理意义的所在更适合连接起一个延续了四十六年的传说。

然而它果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有残断的城墙,有一对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丛生的黄土据说是当年钟鼓楼的遗址。当然也有崭新的酒店、餐馆、商厦,满街的人群,满街的阳光、尘土和叫卖。

我们几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路指指点点感慨万千:这儿是什么,那儿是什么,此一家商号过去是什么样子,彼一座宅院曾经属于一户怎样的人家,某一座寺庙当年香火如何旺盛,庙会上卖风筝,卖兔爷,卖莲蓬,卖糖人儿……庙后那条小街曾经多么僻静呀,风传有鬼魅出没,天黑了一个人不敢去走……城北的大石桥呢?哦,还在还在,倒还是老样子,小时候上学放学天天都要从那桥上过,桥旁垂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当初可是Z州一处著名的景观啊……咱们的小学校呢?那座大楼吗?哎哎,真是今非昔比啦……我听见老家在慢慢地扩展,向着尘封的记忆深入,不断推新出陈。往日,像个昏睡的老人慢慢苏醒,唏嘘叹惋之间渐渐生气勃勃起来。历史因此令人怀疑。循着不同的情感,历史原来并不确定。

我于是想起西川的诗: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我阅读一个家族的预言/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

我的老家便是这样。Z州,一向都在沉默中。但沉默的深处悲欢俱在,无比生动。那是因为,沉默着的并不就是普遍,而独具的心流恰是被一个普遍读本简化成了沉默。

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父亲、伯父和叔叔一声不响,唯睁大眼睛望着窗外。

史家的旧宅错错落落几乎铺开一条街,但都久失修整,残破不堪。

“这儿是六叔家。”“这儿是二姑家。”“这儿是七爷爷和七奶奶家。”“那边呢?噢,五舅曾在那儿住过。”……简短的低语,轻得像是怕惊动了什么,以致那一座座院落也似毫无生气,一片死寂。

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

以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职工改善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历经风雨不易其志,饱受磨难不改其心,肩负起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无愧于人民的非凡业绩。对各地干部来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切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用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绿色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坚持实现。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坝上”,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

奋斗精神,迎难而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奋力啃下“硬骨头”,开辟新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要我们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创业的汗水,就一定能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折射出塞罕坝形成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一方发展的重要优势所在。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实践。弘扬塞罕坝精神,最根本的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呼唤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让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齐心协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对演员天价片酬说“不”

素材回放

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演员天价片酬,或许真的要得到遏制了。2017年9月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长久以来,明星的高片酬让制作方不堪重负,部分片酬甚至达到制作成本的70%或更高。如《如懿传》被媒体曝光,霍建华和周迅两人拿到1亿片酬;吴亦凡片酬报价1.2亿;杨颖《孤芳不自赏》片酬报价8 000万等,频频刷新记录。

当下,对于天价片酬,首先是业界声讨之声不断。只不过,天价片酬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上一轮天价片酬出现在2011年前后,当时的最高价为单集100万,也就是最当红的演员一部电视剧大约能拿到3 000万到4 000万的报酬;而近几年,片酬出现了疯涨,根据媒体曝出的数据,一些顶尖演员的单部剧酬劳已经以亿来计数了。2017年2月19日,在电视

产业论坛上,制片人侯鸿亮说,演员片酬高是因为行业贪欲太重,“大部分演员片酬比制作费的70%都要多,这是违反了创作规律的”。

不少网友都表示支持,有网友直言:“希望把更多的钱用到电视剧制作上,不要再用五毛特效糊弄观众,期待更多良心好剧!”

话题拓展市场调节规范自律德艺双馨

原典

大夫曰:“刚者折,柔者卷。故季由以强梁死,宰我以柔弱杀。使二子不学,未必不得其死。何者?矜己而伐能,小知而巨牧,欲人之从己,不能以己从人,莫视而自见,莫贾而自贵,此其所以身杀死而终菹醢也。未见其为宗庙器,睹其为世戮也。当此之时,东流亦安之乎?”(《盐铁论·讼贤第二十二》)

大意

大夫说:“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柔软的东西容易卷曲。所以子路由于强横不讲理而死亡,宰我因为软弱无能而被杀。假使这两个人不跟孔丘学习,也未必那样死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尊自大,夸耀自己的才能,(本来)智慧浅薄,却想得到重用,只是要求别人服从自己,不能使自己去服从别人,无人注视却要自我表现,无人购买却要自高身价,这就是宰我被杀,子路被剁成肉酱的原因。没有看到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只看到他们被当世人杀掉。在那时,他们只能随江水东流,不然能到哪儿去呢?”

启智

做人应为人和善又不失强硬,勿自矜功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