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结束部分。从教学内容看,它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作重要铺垫。

其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黄河又是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黄河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黄河水系概况;

②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念和可持发展观念;

②通过黄河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黄河水系概况;

2、黄河的综合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配以图片、板图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后进行对比概括、归纳总结。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理挂图、板图

五、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地理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地图进行学习。这些都有利于对本节活动的开展。

2、学法指导: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法”等指导学生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视频,创设情景,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黄河水系的概况: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结合教材P49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再出示黄河干支流空白图,进行快速知识问答,让学生将以上的内容在空白图上填写出来。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读图等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的特点。

(2)、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

接着出示黄河源、龙羊峡、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9和50页内容的介绍,分析、总结黄河各河段的特征,教师进行补充。

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落差大,含沙量大;

下游:形成“地上河”。

教师结合下游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什么是“地上河”?为什么会这样呢?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小节。

2、“问题”黄河:

(1)、播放视频《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结合学生阅读P50材料:“河水一石,其泥一斗”,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

过渡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黄河从中游开始携带大量泥沙,那么黄河中大量的泥沙都流到哪里去了呢?引出“地上河”。

(2)、分析“地上河”成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我利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教师讲述:黄河下游全靠筑堤约束河水,一遇暴雨随时随处都有决口危险。那么除了“地上河”造成的决口危险外,还有另外一个决口危险,就是黄河凌汛。

黄河凌汛主要通过学生自学,阅读思考。

3、接下来就是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分小组进行,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治理黄河的措施:

(1)、上、中游保持水土,减少泥沙下泻;

(2)、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3)、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

在这里利用多媒体图片把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就一一展示出来,并重点突出小浪底水利工程,使学生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4、最后以黄河断流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并作为课后拓展,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更加丰满。

(三)、总结本节内容:

主要是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检测、巩固

1、长江和黄河比较: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

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75万平方千米

干流长度6300千米,第一大河5464千米,第二长河

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

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含沙量大

B、黄河下游流速减慢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D、造林种草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A、黄河水量小,常常断流

B、黄河污染严重、河水黑臭

C、黄河水势汹涌,跳进去出不来

D、黄河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3)、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A、水能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七、板书设计:

在设计板书时,我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做到简单明了,图文结合。

一、黄河的概况

滔滔黄河二、“问题”黄河

三、黄河的治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地区分布悬殊

1、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

1、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附:宣传标语参考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你我的共同责任。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造福人类。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请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珍爱生命,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