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合集下载

地力培肥实施方案

地力培肥实施方案

地力培肥实施方案地力培肥是指通过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手段,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农业生产措施。

实施地力培肥方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调查。

在实施地力培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化验,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土壤调查结果,确定土壤的肥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

二、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调查结果,科学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地力培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作物的生长。

矿质肥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科学施肥时机。

在选择施肥时机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确定施肥的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前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适时施用矿质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加强管理。

地力培肥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加强管理。

包括加强对施肥量的控制,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加强对施肥效果的监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加强对土壤的保护,避免土壤退化和污染。

通过加强管理,保证地力培肥方案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经验。

地力培肥方案的实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施肥效果。

同时,还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肥力状况,不断调整施肥方案,实现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力培肥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地力培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施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地力培肥的施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等内容。

一、施肥时间1.春季返青期施肥在作物返青阶段,利用充足的光合作用能力,对作物进行追肥,供给其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2.拔节期施肥在作物拔节期,是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时施肥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增进作物的产量。

3.大花蕾期施肥大花蕾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作物需求养分增多,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施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方法1.基肥基肥主要指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

在地力培肥中,基肥的施用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情况,合理施用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2.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的补充性施肥。

合理的追肥可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将肥料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满足作物的养分需要。

叶面施肥适用于作物急需补充养分、快速吸收等情况。

三、施肥量1.施肥量的确定在地力培肥中,施肥量的确定需要结合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求、施肥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施肥,保证作物养分供应充足,提高产量和品质。

2.施肥量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施肥量,以适应作物生长的需要。

在施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肥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

四、总结地力培肥施工方案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确定施肥时间、施肥方法和施肥量,是保证地力培肥效果的关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开展地力培肥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丰富程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1.添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腐熟的秸秆等。

添加有机肥料时要控制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或养分流失。

2.进行翻耕和深翻:翻耕是指将土壤上层翻松,促进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重新分配。

深翻是指翻松更深的土层,增加土壤的深层肥力。

翻耕和深翻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轮作和间作:轮作是指在不同季节或不同作物间进行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避免连作障碍,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使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4.施用化肥:化肥是一种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提高土壤肥力。

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和养分紊乱。

5.改良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很大影响。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应通过施用石灰或硫酸铁等物质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其保持适宜的范围。

6.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指在灌溉的同时施肥,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水分的渗透灌溉来提供养分。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措施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如合理耕作、保持水土、适时修剪等。

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农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1、调节土壤酸碱度:依照作物所需,正确调整土壤酸碱度是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
肥力最基本的措施。

可根据作物的需要,在碱土和酸性土壤中添加不同的碱性肥料或者酸
性肥料,来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2、补充肥力更钙:硫酸钙肥料又叫碳酸钙肥料,主要用于增加土壤中活性钙的含量,
增强其肥力,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改良土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防止盐的沉淀。

3、添加有机肥:有机肥是由农作物和其他动植物的灰渣,底物,以及加工以后的沼气
肥等经过配制而成的肥料,能够改良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和肥力,增加泥土的腐殖质,更有
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4、配比施用化肥:运用化肥在耕作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制定正确的化肥施用率,比例
要合理,根据土壤属性和作物品种选用不同成份的复合肥料,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有助
于肥力的提高。

5、纠正土壤结构:土壤的粒状结构对其肥力有很大的影响,从土壤过细和过硬,到塑
性土和粘性土等,均有不同的影响,要将土壤结构改善,充分发挥出土壤自然条件,同时
降低肥力损失,增加养分保留量,改良土壤,都要做好有效的耕翻。

6、使用土壤调节和改良剂:使用酸性膏体膜、氰化钾等改良土壤,改变土壤粒状结构,改善土壤的侵蚀性,增加养分的速率,迅速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的质量。

另外,还
可以使用污泥处理剂,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肥力。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是指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地力是指土壤具有保持生产水平的能力,包括土壤肥力和耕作性能等方面。

因此,培肥措施主要是从土壤肥力方面入手,通过补充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地力。

一、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持水性。

有机肥料可以来自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二、合理施用化肥化肥是迅速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化肥根据其提供的养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以及土壤当前的养分含量,可以选择合适的化肥类型和施肥量进行施肥。

化肥的施用可以根据氮、磷、钾的比例来进行配比,以满足农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化肥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新鲜的化肥。

三、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通过翻耕、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土壤透水性和保肥性,提高土壤水、肥的利用效率。

常见的中耕松土措施包括翻松耙、农机深翻等。

中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水分是保持良好地力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常见的保持水分的方式包括覆膜栽培、施用保湿剂、适时的灌溉等。

合理的水分管理有助于提高作物对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轮作休闲轮作休闲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通过不同植物的交替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和土壤的连作障碍,同时也促进土壤中肥料的合理利用。

轮作休闲可以改善土壤中的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来保持土壤的肥力,例如种植豆类、油菜等绿肥作物。

六、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低,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1.土壤分析:首先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土壤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以了解土壤的基本状况和养分不足的情况。

2.优化土壤质地: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对土壤的质地进行调整。

如果土壤属于重黏土或重粘土,可施加石灰石或矿渣粉进行中和作用,改善土壤结构;如果土壤属于沙质土壤,可施加腐殖酸类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施用基肥:根据土壤养分的缺失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用。

有机肥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化肥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氮、磷、钾肥进行施用。

4.使用生物肥料:可以选择生物肥料,如菌肥、蚯蚓粪等,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5.进行有机肥坑施工:有机肥坑施工可以提高施肥的效果,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有机肥坑的作用是保护肥料免受淋溶、揮发和流失,提供生长活跃土壤微生物所需的基质,促进植物生长。

6.季节性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的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季节性施肥。

在生长季节,要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追肥,包括补充氮、磷、钾等养分,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7.定期监测:定期对土壤进行肥力监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在施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土壤的肥力变化和作物生长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施肥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总之,地力培肥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土壤分析、优化土壤质地、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使用生物肥料、施用有机肥坑、季节性施肥以及定期监测等要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

地力培肥方案

地力培肥方案

地力培肥方案简介地力培肥是指通过施肥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地力培肥方案,旨在提供农民朋友们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改善土壤质量的参考。

选择肥料选择合适的肥料是地力培肥的基础。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肥料成分,建议使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结合的方式施肥。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矿质肥料则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元素,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常用的有机肥料有农家肥、腐熟堆肥、畜禽粪便等;矿质肥料有氮、磷、钾肥料等。

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可以进行土壤测试,并咨询专业人员以确定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肥量。

施肥方法底肥施用底肥是指在播种或移植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中,以供作物生长所需。

底肥施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清除杂草和残疾植物,保持土壤整洁。

2.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种类,计算底肥施用量。

3.将有机肥料和适量的矿质肥料混合均匀,施入土壤中。

4.使用犁或耙等工具将肥料埋入土壤中,然后进行耕作操作,以促进底肥与土壤更好地混合。

追肥施用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补充肥料,以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

追肥施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的特点和养分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

2.计算追肥施用量,并将肥料均匀撒布在作物生长根部周围的土壤上。

3.值得注意的是,追肥施用应避免直接与作物接触,以免灼伤根部或叶片。

因此,可以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进行施用,或者选择液体肥料通过灌溉系统施用。

配肥原则在进行地力培肥时,应遵循以下配肥原则:1.全面均衡:肥料应包含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以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求。

2.适时施用: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时间,避免过早或过迟施肥造成养分浪费或作物缺乏。

3.灵活调整: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状况,有需要时可以适度调整施肥量和频率,保证作物养分的供应。

4.环保安全:选择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避免使用过量肥料,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土壤培肥措施

土壤培肥措施

土壤培肥措施
1. 调节土壤酸碱度: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通过添加石灰或添加有机酸的方法来调
节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2. 施加有机肥料:使用厩肥、堆肥、腐熟沼泽土等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
物含量和养分供应,改善土壤质量。

3. 应用磷肥: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通过适量的磷肥施用,可以提高土壤
的磷素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4. 补充微量元素: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添加缺乏的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产量。

5. 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
量施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或环境污染。

6. 采用有机培养技术:如有机覆盖、有机耕作等,通过保持土壤湿度、提供营养物
质和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

7. 进行土壤翻松:定期进行土壤翻松操作,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
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8. 利用绿肥植物:选择适宜的绿肥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通过种植和
翻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

9. 适当轮作制度:轮作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避免连作障碍,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10. 合理利用化肥: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避免浪费和环
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取,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所以一定要确保土壤养分充足。

土壤培肥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技术,因为土壤的自身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受雨量、气温、耕作方式及作物种类等因素影响,肥力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壤培肥,既不浪费又能充分保证作物的营养所需,是每个农业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重点从合理施用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测土配方施肥3个方面论述了土壤肥料的施用,为培肥土壤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地力;培肥;措施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通过肥料补充,近年来随着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重施化肥为主,有机肥料应用越来越少,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作物的生长主要养分需求是氮、磷、钾三种元素,所以在肥料补给上,多数地区对这三种养分进行大量补充,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多年累积下来,土壤有机质不足,地块板结,通透性变差,这种偏重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局面,对土壤的肥力影响很大,导致土壤的养分不均衡,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土壤地力日益不良的情况引起了农业专家的重视,为了改善土壤情况,增产创优,很多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土地培肥技术措施,培肥地力的操作技术也成熟很多。

1秸秆还田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多数地区都不再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所以在每年的秋天收获粮食后,很多地区的大量秸秆无法处理,都弃在田间,一般在春天播种前进行焚烧处理。

这种方法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对耕地也有所破坏,实属一种浪费。

秸秆中含有有机质,而且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及铜、锌、硼、钼、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如果粉碎还田对于土壤的养分是很好的补充。

这项目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较多,这得益于先进的耕整机的普及,结合秋翻一次性粉秆灭茬同步进行,做到秸秆有效还田。

2测土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也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施肥技术,先对所要施肥的地块进行测土,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然后根据土壤中所含元素比例,结合所种植的作物需肥特点,进行科学配方,对土壤合理施肥,也叫平衡施肥技术。

所施肥料包括农家肥和化肥,农家肥主要是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并利用农家肥中的微生物,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使其达到利于作物生产的目的。

另外农家肥中的微量元素也是有益的补充。

测土配方技术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施肥造成有些元素不足,而有些元素过量的浪费情况。

通过测土按需配方施肥,能满足作物的各种营养元素需求的均衡供给,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避免养分流
失,对于优质、高效、高产的农业生产目标十分有利,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

3施用作物专用肥或BB肥
以往农民种植作物时习惯施用氮、磷、钾,不管种植何种作物,一律三样齐施,忽视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其效果不佳而且浪费严重。

近几年,作物专用肥应用越来越广,专用复合肥相对于单质肥具有效果好、流失少、吸收好等优点和价格较高的弊端,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吸收好、浪费少,平均成本比分别施用要低一些。

把各种复合肥按作物的需肥特点进行比例混合,在施用时一次完成,既保证了三大主要营养元素的供应,同时又补充了一些微肥,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农产品的色泽、口味及内外在品质都有很大改善,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投入品。

4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主要是指农家肥,以畜禽粪便及一些青秆等沤制腐熟而成,是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是有机农产品生产必备的一项技术。

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持久而且富含有机质及微生物,对于土壤的地力改善有着明显的效果。

实践表明,有机肥能有效缓解土壤板结,增加透气性、增强土壤活性,而且在保肥保水、增加地温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长期使用还可有效缓解重茬带来的危害,相对化肥来讲成本较低。

有机肥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粪尿肥,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厩肥、禽类粪以及蚕沙;第二类是堆沤肥,包括堆肥、沤
肥、秸秆直接还田利用以及沼气池肥等;第三类是绿肥,包括栽培绿肥和野生绿肥;第四类是杂肥,包括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泥土类肥料等。

5施用微肥
作物生长过程中,除了主要的三大元素外,还需要铜、锌、硼、钼、钙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增产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缺乏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出现问题,导致减产。

在生产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微肥的施用,其主要效果是促进各营养元素的均衡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对于作物的品质也有明显的影响。

可采用专用复合肥进行补充,也可以视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叶喷。

6施用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主要起到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的效果,而且能达到协调土壤养分比例的作用,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

改良剂主要采取拌干土撒施、喷施或随水浇施,施用起来比较方便。

参考文献
[1] 王宜伦,张许,谭金芳,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
[2] 尚海英,祁居仕,毛森煜,等.临泽县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3).
作者简介:葛亮,本科学历,延吉市三道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