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的电传动装甲车辆发动机建模与仿真
《2024年履带式特种车辆精细化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范文

《履带式特种车辆精细化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军事需求的日益增长,履带式特种车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要求愈发严格。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运动特性、优化设计以及提高仿真精度,精细化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履带式特种车辆精细化动力学建模的关键技术和仿真方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动力学建模(一)模型假设与简化在进行动力学建模时,为简化问题,我们做出了以下假设和简化:1. 履带与地面接触视为刚体,不考虑变形;2. 车辆系统为刚体系统,忽略车辆内部的弹性变形;3. 仅考虑车辆直线行驶和转向运动。
(二)建模过程基于拉格朗日力学和刚体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构建履带式特种车辆的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含以下部分:1. 履带与地面相互作用力模型;2. 车辆运动学模型,包括直线行驶和转向运动的数学描述;3. 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力矩、力以及它们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三)模型验证通过与实际车辆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履带式特种车辆在实际环境中的运动特性。
三、仿真与结果分析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我们进行了仿真实验。
通过改变不同参数,如地面摩擦系数、车辆质量等,观察车辆的运动状态变化。
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证明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履带式特种车辆精细化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为优化设计和提高仿真精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以提高履带式特种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
五、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同仁们,是你们的辛勤工作使得这项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流变传动机构的模式识别与控制

4 - 0
M h c & 日 L E g er  ̄ cz e V 9 N 20 n ni ei , ai d 1 o2 0 2 n  ̄ l n a
机 电工程
2 呻2年 第 l 9卷 第 2期
基于人工神 经网络 的电流变传动机构 的 模 式 识 别 与控 制
Y N nm n H A G Y-a A G J — i U N ii i jn
( oeefMm a i l tt r n u m t n uq oU i sy Clg l o hn a &Ee rd adAt ai ,H am n i ,口M c ei * o o  ̄rt
i n i c c fli r c c . u Ipal e 1 d ati il e l e  ̄ k. t sp w e h t P a r f a pa t ' I i r , ic n n w - dta I B
1 引
言
人 工神 经 网络 是一 门新 兴交叉 学科 。神经 网络
电流变 液 (R ) E F 是一种 新 型 的智能 材 料 (n l— itl ei
模型有 K hn1模型、 P ooe 1 B 模型 、 o e Hp l i f d模型 、 a . Hm mn 模型等 , i g 都是基于连接学说构造 的智能仿生模 型, 它是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 是算 法和构造 的结合 , 具有非线性 、 非区域性、 非定长性 和非凸性 等特点。其 中前馈型 B P网络( 即误差逆 传播神经网络) 结构简单 , 易于编程 , 在工业控 制领 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它 由具有多个节点的 - 输人层 、 隐层和多个或一个输出的输出层组成 , 每个 节点为一个单独的神经元 。相邻两层间单向连接。
轮式装甲车的传动设计课题可行性分析

《轮式装甲车的传动设计课题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该课题,可得出它所研究所属的学科范畴为交通运输类,而交通运输类按照中图法分类中可知有交通运输经济、铁路、公路运输等等多种分类,对比本课题可知是属于公路运输中的汽车工程类。
分析该课题可得到,它的研究对象很显然是轮式装甲车,而该课题主要为了解决轮式装甲车的传动系统中有关热平衡、减震器等有关问题,它所能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传动热平衡、无级变速、动力转向等。
在这我选择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它是中文检索工具的一种,因为检索工具分为中文检索工具,和外文检索工具,这两种均属于综合性检索工具,检索工具是用于储存、查找、整理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文字描述工具,是目录索引指南的的统称。
在检索工具中又分为印刷型和数据库型的,数据库又分为光盘和网络两种,显然,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属于网络数据库的。
经查阅,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为医药卫生、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图书情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共八类,该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期刊文献。
关于该数据库的简单使用说明如下:首先登录维普网(http//:)首页,选择所需要的检索区域,该数据库有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
高级检索更为精确,而简单检索适合大众使用,操作简便。
在这以高级检索为例:1.点击“高级检索”进入高级检索界面;2.该界面出现几行几列,在检索词这一列输入所需要检索的词;3.选择检索字段,点击该选项,会弹出很多种检索字段,如关键词、题名、文摘等等。
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恰当的检索字段点击进行选择;4.接下来就是选择扩展检索条件,在高级检索界面的下半部分里可找到,这里即是限定时间条件、专业限制、及期刊范围,基本在检索时不需要作太大的改变;5.这时候再点击“检索”按钮,就能进行检索了,当然限定的条件多与少会直接影响检索结果。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主要是时事比较强的也就是比较新的期刊论文,其中科技类论文居多,它有全面、庞大的数据量,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及严谨的数据处理系统,所以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能在中国的数据库搜索中占有一席之地。
《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

《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专稿电动机架悬新型驱动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分析比较…………??……………………………………?葛来薰(2.1)技术专题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I)…………………黄济荣(1—1) 现代控制理沧与交流电机调速【?)——智能控制(1) ……………………………………………………黄济荣(2.7)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Il1)——智能控制(2) ……………………………………………………黄济荣(3一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1V)——智能控制(3) ……………………………………………………黄济荣(4.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V)一一滑模变结构控制……………………………………………………黄济荣(5.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VI)——非线性解耦控制……………………………………………………黄济荣(6—1)综述与评论弹性车轮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范蓉平.盂光,崔银会(1—8) "先锋"号电动车组电气系统回顾与改进设想……刘文平(1.12) 热管散热器在新型变流装置中的应用…李春阳,徐景秋(2一J4)高海拔电气设备工作特点及设计要求……………陈开运(2一l9)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许峻峰,冯江华.许建平(3.7) 我国相控电力机车主电路的优化和简统化探讨…李春阳(6—8) 牵引变电所静止无功补偿方案综述刘设.郭知彼,蒋家久(6—12)研究开发DF8CJ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控制单元设计………………………………郭锐,刘智聪,姚晓阳(1一l6)"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杨俊杰,赵明远,王挺(1_l9)磁悬浮列车转向架的结构解耦分析………………………………张锟,李杰,常文森(卜22)基于功能相关门故障树的磁悬浮列车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浣上.龙志强(1.24)基于linux的机车显示系统平台的设计……………谷丰(1-27) 子模型技术在机车车辆强度计算中的应用………………………………………贾宇,肖守讷(卜30)基于有功功率闭环的高压异步电机软停控制………………………………王卫安,危韧勇,蒋家久(卜33)直线感应电机推力及法向力的计算……黄练伟,胡基士(卜36) ss4改进型电力机车电气控制系统无触点改造………………………………………刘剑锋.黄志武(1.40)柔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于学海,葛宝明(2—23)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王坚,桂卫华,刘可安(2—27)FPGA在车载3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吴正平,危韧勇(2—30)MVB总线实时协议实现及其试验研究…张大波,王建(2—33)一种新型内燃机车主发电机励磁控制方法………………………………班立权.鲁五一,罗仁俊(2.37)基于虚拟样机的磁悬浮列车运动学仿真分析………………………………洪华杰.李杰,李淑娟(2—40)基于PWM技术的电空比例阀研究……………倪文波,王雪梅,李芾,陈勇,金雪岩(3.12)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朱小鸥,冯晓云(3一l6)基于ARM核微处理器的MVB四类设备的研究…………………………………………吴健.于跃(3.20)单端反激l0WDC/DC模块电源的设计…张顺彪.邵志和(3—23)内燃机车控制系统DC/DC升压滤波模块研制………………………………………徐洪兴.任文毅(3—27)基于电压移位调制的点式四象限变流器……………………官二勇,宋平岗,叶满同,刘顺炮(3—29) 磁悬浮列车绝对定位系统的研究………………………………王滢.郭小舟,王式雄(333)DK—l型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的改进………………………………王建华,刘豫湘,高殿柱(3—37)半实物仿真环境下大功率逆变器建模的补偿算法………………………刘晨,王秀利,冯江华,陈高华(4—7)相异步电动机的j相交流调软启动及节能控制的研究………………………………黄辉,姜学东邱瑞吕【4一l0)支持向量机在列车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游诚曦(4一l3) 邵华平.覃征,空气弹簧的刚度及阻尼特性研究……………………刘增华,李芾,傅茂海,继玲(4一l6)D09.32连续式捣同车电气控制系统………………王建宏(4—20)基于Buck.Boost变换方式的逆变器………侯朝勇,郭小舟(4—23)lO0kW四象限变流器电路及其控制………………马惠春(4—27)zs224开关电源输入滤波器的电磁兼容性没计………………………………………陈修林,张顺彪(4.30)机车速度信号综合处理装置……………徐光斌,胡月初(4.33)网侧变流器系统建模及半实物仿真实现………………………王秀利,潘燕,冯江华,蒋静坪(5.8)磁流变耦合轮对控制策略研究…………党彦波,王开文(5.12) 同步电动机的磁场定向控制应用研究………………………………尚敬,韩卢平,刘可安(5一l5)KZ4A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杨文昭,何多昌,蒋耀生,周细文.陈义正,廖建军(5.18) DF8B型机车逻辑控制单元设计…………吴正平,郭锐(5.23) 具有USB接口的MVB总线适配器的开发………………………………………付坤明.汪旭(525)永磁EDs型磁悬浮列车结构计算与应用……………………李云钢,常文森,张晓,程虎(5—29)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机车横向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马卫华,罗世辉,王自力(5.33)ss7机车牵引杆座设计改进与强度计算…王德利,杨俊杰(537) 双机牵引重联机车安全控制装置………………………………张开辉,王立德,李志秀(5.40)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在摆式列车倾摆系统中的应用………………………………………戴小文.张济民(615)轮对空心轴转向架悬挂机车电机顺置与对置对轴重转移的影响………………………………黄志辉.孙永鹏,罗华军(6.18)ss7机车抱轴箱体裂纹研究……张运伟.封全保,杨俊杰(6—21)磁悬浮列车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孙玉昆.张昆仑(625) 90Mw晶闸管整流电源现场控制单元研制………谭雪谦(6—29) 机车电缆的抗电磁干扰性研究…………余定华.王益民(6—32) 基于DSPTMS320LF2407的牵引供电保护装置………………………………………田科,魏存祥(6—37)城市轨道车辆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电传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凌炜(卜50) 上海莘闵线轻轨车的主电路………………………程珂(2—45) 广州地铁车辆数字报站器的国产化改进………………………………………张少锋,肖向前(2.48)SITRAS@DPU96在广州地铁2号线的应用………刘华辉(3.47) 广州地铁l号线车辆首列车架修概述……………林攀(3—51) 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脉冲整流器二重化串联系统……………………张章,郭文杰.张全柱.郑琼林(4—41)广州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分析……邱伟明,任翠纯(4.45) 广州地铁4号线地面制动电阻的设计……李鲲鹏,张振生(5—43) 南京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特点分析…………………张和平(5—4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形式与牵引电机的选择………………………………唐明辉,王健全,徐同梁(5—50)国产化北京地铁车辆的粘着控制………………………………李江红,陈华同,胡照文(6.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建设问题的探讨……………卢桂英(6—43) 列车提速摆式列车车体倾摆机构同步问题研究……………………………倪文波.李芾,钱青青(1—43)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焊接构架优化设计…米彩盈.李芾(1—46) 采用弹性与刚性架承式驱动装置的机车横向性能比较………………………………罗,罗世辉,金鼎昌(3—41)基于Rs485的25T客车电源串行通信系统………石晓靖(3—44) 轴转向架一系悬挂弹簧设计…黄志辉,张红军,孙永鹏(4.36)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信息显示系统……杨颖,李蔚(4—38) 试验检测轮对参数自动检测新装置……高向东,陈章兰,杨雪荣(1—53) 机车电子控制柜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阎铁生,陈建明,肖经蔚,郭世明(1.56)大型养路机械电子插件自动测试系统…杨卫峰,李石平(1.59) 列车纵向冲击检测与司机操作平稳等级的建立……………………李毅,徐双满,张家栋,霍凯(2—54)电力机车弓网离线监测系统……………………封力民,刘浩,王黎,高晓蓉(2—57)电力机车车顶高压设备绝缘故障检测………………………………许玉清,张建朝,朱贸栋(2—59)基于转差频率的互馈试验台电机控制策略研究……………………邓永红,马志文.叶斌,郑琼林(3—53)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刘松柏,蒋新华,陈特放【3—57)机车故障自动诊断系统中闽值的发定……………王黎(3.60) 便携式脉冲输出模块测试仪……………甄雄伟.高月华(3.63) 机车传动齿轮超声波探伤自动检测装置…………刘宪(4.59) SS8型电力机车整车动态检测系统…王同政,戴伟跃,沈海涛.黎英豪,谢让皋.喻贵忠(5.54) 机车轴承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赵明元,朱衡村(5.58) 常月J制动系统故障检测装置………………………包学志(5.61) 机车轴温报警装置及其抗干扰设计………………杨四清(6.47) DKL/LCU通用测试台的设计………………………彭涛(6.51) 制造技术机车在低温条件下钢件焊接材料工艺技术研究………………………………………钟振龙,余斌(4.49)计算机应用旅客信息显示系统主控站底板设计………………苏志敏(2.50) 调车文件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唐嵬,李光伟,隆颖军(3.66)加装LCU的DF8B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何良(4—52) PLC在机车检修管理软件与出入库信号连接中的应用……………………黄丰云,张忠箭,唐明安,汤春球(4—56)机务段股道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何鸿云,蒋勇(5—63) 高精度A/D转换芯片ADs8364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喻小虎.徐欣,黄勇杰(6—54)电力机车制动机车载运行记录诊断系统………………………………鲍恝,杨文焕,薛得凤(6—56)运用检修TDv型真空断路器的手动闭合应急方案………………………………………… 安凤亮,朱永明(1.63)ss4型电力机车两位置转换开关故障分析………………………………………… 李文平,张建成(1.64)zQ800.1型牵引电机电刷非正常磨耗故障原因及对策………………………………………………… 郭志杰(1-66)牵引电机换向器表面异常磨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赵俊贤(1-67) 列车通过变坡点时的平稳操纵……………………王奇钟(1-69)专特运机车加装切除监控装置制动控制功能开关的建议………………………………………………… 钱磊(1.71)sS3型机车"零"位工况监控误判断的改进………………………………张大福,冯真强.朱育磊(1—73)DF5型机车风源净化装置控制电路的改进………………………………………王庆彬.赖圣辉(1—74)SS8机车接地线分流不均现象分析及处理措施………………………………安凤亮,崔光玮.朱永明(2—61)SS4改进型机车内重联线故障原因分析…王武军,王国建(2—62)sS4改进型机车零压保护电路的改进设计………范志鹏(2—63)SS6B型电力机车顶盖漏水原因及改进措施……………………………………?一高明.肖曦涛(2.65)6K型电力机车牵引杆支座裂损原因及处理措施………………………………………王国建,李联洲(267)LKJ一93A型监控装置误动作放风无显示的分析及对策………………………………………………… 贾理锋(2—69) sS3型电力机车牵引变爪器A柱引出线接头烧损故障的判断………………………………………刘新良,欧明怀(3—68)sS3B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平(3—70)牵引电机轴承同死及小齿轮弛缓故障处理………………………………………曹殿涛,刘振海(3—72)zDll5型牵引电机环火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王辰永,崔光玮,张旭鑫(4—63)电力机车空转保护系统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吴军,李振义(4.65)浅析车晃对sS8机车部分电气设备的影响………………………………………安风亮,崔光玮(4.67)抱轴瓦发热原冈分析及解决措施………………………………武围林.王华清,张铁竹(4—68)8K机车第二次大修的尝试和探索………李希彪.郑大立(5.67) JKG系列双塔空气十燥器电控器电路改进………潘朝晖(5.70) SS7C型机车双管供风装置惯性故障及改进措施………………………………胡祖健.刘炬,符建云(5.72)ss4改进型电力机车防空转误动作原J分析及改进措施………………………………………华鹏飞,李勇智(5.73)螺纹锁同胶存电力机车俭修中的应Hj………………………………王汉东.祝止佳,董文(5.74)万吨重载列车的平稳操纵……………王帅,安中止.r_】品.李慧忠,文建峰(6-60)sS4,SS6机车快速肩动预备保护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武军,谢春华(6.62)sS9改进型电力机车门联锁钥匙箱保护阀的改进…张国华(6.64) 机车司机控制器电位器故障分析及改进…………魏兴舟(6.66) 问题讨论ss7型电力机车轮缘偏磨问题的探讨………………=F志平(2.70) 电力机车用电分段汁量系统……………李鸿剑.刘志坤(2.73) "中华之星"DCll0V开关电源的改进……………刘菊香(2-75) 电力机车辅助电机的电气保护……………………张中(3.74) 交直型电力机车部分关键控制电路的可靠性探讨…………………………………………………罗彦(3.77)sS7C型电力机车Lcu故障的分析及对策…………刘炬(4—69) 8K型机车辅助电路接地控制方式的改进………………………………袁日东,李希彪,郑大立(4—70)DF4型内燃机车主电路一点接地的判定方法……吴鸣(4—72) 空气主断路器控制轴超声波探伤探头的改进………………………………………智强,秦天楼(4.75)消除DF11型内燃机车接地保护肓区的建议………………………………………许期英,刘敏军(5—75)机务段机车检修工艺管理的探讨…………………许玉清(6—68)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与点式应答器的结合运用…………………………………………………张长安(6.70)DF8B机车冷却风扇电动机启动性能的改善………………………………………姬惠刚,许勇(6.72)动态消息首列地铁宽体车辆在株洲下线(1.42)大秦铁路2万t重载组合列车首次试验成功(1.72)粤海铁路通道开行第l列跨出海岛的旅客列车(1.75)DFIIG型内燃机车通过成果鉴定(2. 6)"南车四厅"向伊朗出口的首批铁路客车启运(2.6)我国引进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2.77)《机车电传动》获"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77)株洲所在美成立电力电子系统海外研发中心(3—46)国产化GTO器件在上海地铁列车上获得成功应用(3.56)两种出口机车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73)国内首列高档次低噪声低地板轻轨车问世(4—6)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4—51)LKJ2000产品荣获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4.62)《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门系统安全及可靠性技术与应用》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4—76) 2O0km/h铁路动车组项目的机电产品采购合同式签订(5.22) 天津地铁1号线首列客车简介(5—36)"全国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得批准(5—39)"巾华之星"开始载客运营(5—72)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5—76')"机车走行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6—17) 中国南车集团两公司挂牌成立(6.28)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6—42)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止式开一E建设(6—42)。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履带车辆在军事、工程、农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行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对履带车辆行动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于优化车辆设计、提高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履带车辆行动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履带车辆行动系统概述履带车辆行动系统主要由履带、驱动轮、导向轮、张紧装置等组成。
其中,履带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主要部分,驱动轮为车辆提供动力,导向轮则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张紧装置则保证履带的张紧度。
这些部件的协同作用,使得履带车辆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驶。
三、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动力学仿真分析是通过对履带车辆行动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的方法。
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结合履带车辆的实际结构和工作特点,建立动力学模型。
通过输入各种工况下的驱动力和阻力数据,模拟车辆在不同地形和速度下的行驶情况,从而分析行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四、仿真结果与分析1. 仿真结果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履带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度、驱动力、阻力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履带与地面接触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部件的运动状态。
2. 数据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对履带车辆行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驱动力和阻力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车辆在不同地形和速度下的行驶性能。
其次,通过对履带与地面接触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履带的磨损情况和承受能力。
最后,通过对各部件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行动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与展望1. 结论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和性能评估。
结果表明,行动系统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车辆在各种地形和速度下的行驶需求。
然而,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提高履带的耐磨性、优化驱动轮和导向轮的协调性等。
基于虚拟仪器和神经网络的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杨 旭 志 廖 巾文 : 于虚 拟 仪 器 和 神 经 网络 的 汽 车 发 动机 故 障 诊 断 方 法 的研 究 基
1 l
f1 油 堵 塞 故 障 4喷
度 iD I1 L发 动 机 , 案 流 程 如 图 1 示 l - S . 3 方 所 3 1 。
电 喷 发 动 机 的 汽 油 雾 化 , 似 于 柴 油 机 的 高 压 喷 类
Vit lI tum e ta ur l ne wo k r ua nsr n nd Ne a - t r
杨旭 志 廖 中 文
( 东农工 商职 业技 术学 院) 广
[ 要 ] 对发动机 电控 系统故 障的 多样性 和 复杂性特 征 , 了便 于汽车检修 人 员更便 捷的检 摘 针 为
1 电 喷 发 动 机 的 常 见 故 障 部 位 分 析
尽管 电子 控制燃 油喷射 系统有 不同 的结 构特点 和分 类特 性 , 是 , 其常 见故 障而 言 , 但 就 有其 相 同 的 或相 似的 问题 。下 面就 电喷发 动机 常见故 障的共性 问题进行 分析 。
( ) 子 控 制 单 元 ( C 常 见 故 障 1电 E U)
如 当电动燃 油泵 电路 开关 的接头 接触不 良时 .便 会 导致发 动机起 动 困难 ,如果 是喷 油嘴 的电源插件 松 脱, 便会 造成发 动机缺 缸故 障。
f) 3传感 器故 障 汽 车所 用传 感 器虽结 构 不尽 相 同 , 大致是 以 但 下 几 种类 型 , 如热 敏 电 阻 式 、 空 压 力式 、 真 电磁 式 、 机械 传 动式 等 。如果 传感 器 中 的易 损 零 件损 坏 , 如
所 有 的电器元件 上 。当机器使 用时 间过长便 会使插
轮式电传动装甲车辆多轮驱动牵引力控制策略

Re s e a r c h o n Tr a c t i o n Fo r c e C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f o r Mu l t i - Wh e e l
s t r a t e g y c a n i mp r o v e d y n a mi c pe r f o m a r n c e o f t he v e h i c l e . Ke y wor d s:mu l t i - wh e e l e l e c t ic r d r i v i n g a r mo r e d v e hi c l e,l o a d r a t i o,a nt i -s l i p r e g u l a t i o n t r a c t i o n,
Pr e c i s i o n,a k i n d o f t r a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b a s e d o n l o a d r a t i o a nd a n t i -s l i p r e g u l a t i o n t o d i s t ib r u t e t o r q u e b e t we e n wh e e l s i s b r o u g ht f o r wa r d .T he d y n a mi c s y s t e m mo d e l o f 8 8 v e h i c l e i s mo d e l e d b a s e d o n
c 0 一 S i m¨ 1 a t i n n
引 言
电传 动 轮 式 装 甲 车辆 兴 起 于 上 世 纪 9 0年代 , 尤 其 以西方 国家 为 主 。比较 有代 表性 的有 美 国的 电 传 动演示车 ( A HE D) 、 F C S — W 车辆 概 念 平 台 , 法 国 的E D D电传 动 演示 车 ,瑞 士 的 S E P轮 式 车试 验 平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的行驶工况 中依靠电机驱动 , 从 而减少发动机的使 用 J 。P H E V从供 电网获取 电能后 , 在一定 的行驶
里程 内以纯 电动状 态 行 驶 , 特别 适 合 在 频 繁 起 停 和
低速运行的城市工况 下运行 , 使发 动机避免 了怠速 和低速运转 的工况 , 降低对 石油资源 的依 赖 ; 城 市郊 区道 路 或高 速公 路 通 常 路 况 良好 , 不 用 频 繁 地 起 步停 车 , 并 且速 度 较 高 , 适 合 以混 合 驱动 模 式 ( 以 发动机为主 ) 行驶 , 此 时发动机稳定运行在其 最佳 工作 区 间 , 油耗 和 排放 指标 较好 J 。
天然气汽车和 P H E V 的优势 ,通过对城市道路循环和高速道路循环 两种工况 的分析 , 搭建 了合 适 的动 力系统结构 , 并 选定 了
基 于逻 辑 门限的电力辅助和基 于神经网络的多 目标 实施 的两种控制 控制策 略。利用 A D V I S O R软件对 两种控 制策 略进行仿
图 1所示 。
不畅使汽车始终处 于长 时间怠速、 频繁起步和低 速 运行工况 , 恶劣的行驶工况既增加了汽车排放污染 , 同时也使得 燃料经济性 降低 。而在 城市郊 区道
2 0 1 3年 9月 2 6 日收 到
2 整车控制策略
2 . 1 本车 工作 模式 分析 P HE V动力 系统 是一 个集 机 械 、 电气 、 化 学 和 热 力学等为一体的非线性 动态系统 J , P H E V动力系
@
2 0 1 4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插 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动 力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何 畏 熊尉伶 孙 宇 李 波 固晓敏 王 向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网络的电传动装 甲车辆发动机建模与仿真
廖 自力, 项 宇, 刘春光, 苏建强
( 装甲兵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7 2 )
摘
要: 发动机是电传 动装 甲车辆 的核心部件 , 其动态特性具有很强 的非线性 , 通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 的 B P神
经网络学 习发动机台架实验数据 , 得到发动机稳态模型 , 在此基础上结合控制理论知识建立了发动机动态模型 , 通过
V o 1 .3 8. No . 1 2
De c. 2 01 3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i r e C o n t r o l &C o mma n d Co n t r o l
第 3 8卷
第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0 6 4 0 ( 2 0 1 3 ) 1 2 — 0 1 0 0 — 0 4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以传统技术为基础
的装 甲车 辆 已不 能 满 足 未 来 战 争 的 需 求 ,以 电 传 动、 电防 护等 新 技 术为 支撑 的全 电战 斗 车辆 成 为 装 甲车辆 发展 方 向之 一 … 1, 其 中 电传 动技 术 是全 电战 斗 车辆 的基 础 。电传 动装 甲车 辆 以发 动 机 一发 电机 组 作 为 主 能量 源 [ ] , 与 动力 电池 和 超 级 电容 一 起
多 动 力 源 的 匹配 技 术 是 装 甲车 辆 电传 动 研 究
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动机作为系统的主动力源 , 其控制性能关 系到整个系统 的工作性能 , 而建立具
有 一 定精 度 的发 动机 模 型 ,模拟 其 实 际运 行 工 况 , 不 仅 为 优 化 发 动 机 工 作 状 态研 究 提 供 仿 真 验 证 平
n o n — l i n e r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 T h i s a ti r c l e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r o u g h u s i n g t h e B P n e u r a l n e t wo r k w h i c h i s o p t i mi z e d b y g e n e t i c a l g o i r t h m t o l e a r n a g r e a t o f e x p e i r me n t a l d a t a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s t e a d y — s t a y mo d e l o f e n g i n e , a n d t h e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c o n t r o l t h e o r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d y n a mi c mo d e 1 . T h e n t e s t e d mo d e l e r r o r s t h a t i n f o r ms
L I A O Z i — l i , XI ANG Yu, L I U Ch u n — g u a n g , S U J i a n — q i a n g
( A c a d e m y o f A r m o r e F o r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r i n g 1 0 0 0 7 2 , C h i n a )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mo d e l b y c o mp ut e r - s i mu l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e ng i n e, s t e a d y - s t a y mo d e l , d y na mi c mo d e l ,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 BP n e u r  ̄n e t wo r k
仿真检测 了模型的精度 , 证明了模型 的可行性 。 关键词 : 发动机 , 稳态模 型 , 动态模型 , 遗传算法 , B P神经网络
中 图分 类 号 : T M9 2 1 文献标识码 : A
Mo de l i ng a nd S i mu l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n Eng i n e f o r El e c t r i c Dr i v e Ve hi c l e Ba s e d o n Ne u r a l Ne t wo r k
台, 也 为 研究 如 何在 动 态过 程 中优 化 主 动力 源 和辅
助 动力 源 的匹配策 略研 究提供 依 据 。如何 建立 既 能 满 足 精 度 需 求 ,又 适 合 控 制策 略研 究 的发 动 机 模 型, 是 电传 动 研究 的难 点 之一 。本 文研 究 对象 为某 型 军 用 柴油 发 动 机 , 四 冲程 、 水冷 、 直 喷式 、 增 压 中 冷 柴油机 , 额 定功率 3 3 0 k W( 2 1 0 0 r / m) , 最 大 转矩 2 0 5 0 N. m( 1 3 0 0 a m) 。文 中通 过研 究该 型发 动机 的特
Abs t r a c t :As t h e c o r e p a r t s o f El e c t i c Dr iv e Ve h i c l e, e n g i n e’ S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ha s h i g h